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立法原因透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ismew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有关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现状,并从立法方面分析了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相关原因。
  关键词刑事证人不出庭证据规则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176-01
  
  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立法方面的不足是最根本的原因。
  首先,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从根本上确立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制度,而且各种规定存在矛盾,致使证人对是否出庭作证问题具有“法定的选择性”。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的规定散见于《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这些规定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证人出庭制度体系:(1)《刑事诉讼法》第48条只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并未明确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98《解释》”)第141条第1款,该条第2款同时还规定了可以不出庭作证的四种例外情况。(2)《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等询问、质证,经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也只是笼统的“证人证言”;1998《解释》第58条才明确了“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等询问、质证,其证言审查确实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但同时又规定了“未出庭证人的证言宣读后经当庭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而且1996刑诉法第157条也有类似的规定。
  其次,法律没有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对书面证言的使用未作任何限制,致使根据传闻证据定案的做法大行其道。刑诉法第157条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就是说,不到庭证人的证言笔录经过当庭宣读,可以成为定案依据。这种不加限制地使用书面证言的情况,违背了现代诉讼制度最基本要求。正如前述,现代各国审判制度的通例是,在法庭审判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实行直接言词原则,排除不能经过法庭质证的“传闻证据”,包括庭前获取的书面证言。排除传闻证据,是英美证据法中最重要的规则。
  当然,考虑到现实可行性,言词原则或排除传闻证据规则也应有某些例外。从法理上看,例外使用书面证言需符合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必要性,即证人确实无法到庭陈述;第二是“真实性的情况保障”,即证言笔录本身不能证明自己的可靠性,而必须以其他方式对其可靠性作出证明,如伴有全程录相的书面证言,在中立的法官面前所作的陈述笔录,以及经诉讼对方审查后同意或无异议的书面证言等。然而,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这种“真实性的情况保障”未作任何规定。不仅重大和特别重大的案件(如死刑案件)可以凭一般的书面证言定案,而且双方有原则分歧,内容很不确定的证人笔录,也可以交由法官自由取舍,使其作为定案根据。
  第三,证人的权利、义务、责任在法律规定上不平衡,证人权利保护制度、不出庭作证的责任追究制度均没有真正确立,致使证人出庭制度的推行困难重重。权利义务相一致是我国宪法的原则,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应只尽义务而不享有权利,违反义务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刑事诉讼中证人履行法律规定的作证义务,承担因作伪证或隐匿罪证所应负的责任,他们当然应享有一定权利。但1996刑诉法和98《解释》中,证人的权利、义务、责任均严重失衡。
  第四,证人证言效力具有不确定性。1996刑诉法规定,证人证言的固定,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可采取“书面证言、询问笔录、法庭笔录”三种形式,但是对哪一个阶段的证言效力优先却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当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出现反复时,司法人员由于不清楚哪一种证言的效力应优先,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往往无所适从,从而增加了审理的难度。而部分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律师,因受经济利益驱动而唆使证人不出庭作证或者出庭作证改变证言,也加大了法官对证人证言真实性、可靠性的审查判断的难度。不少司法人员因害怕在庭审过程中证人证言出现变化,影响案件定性并承担责任,大多不积极推行证人出庭制度。
  第五,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性规则不完善。(1)由谁传唤证人,如何传唤,法律无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人民法院在决定开庭后,应在开庭3日前将出庭通知书送达有关证人。可是,如果证人无法定理由拒不出庭,那么,应由哪个部门、以何种方式将其传唤到庭,法律却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认为自己已将传票发出去了,证人到不到庭是检察院的事;而检察院则认为,传票是法院发出的,证人是否能按时到庭作证当然是法院的事,法院有义务以合适的方式将证人传唤到庭。因此,在证人出庭作证问题上,法院和检察院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2)对特殊证人的出庭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特殊证人主要是指未成年人、有生理缺陷者及其他特殊情形之证人。这些证人由于其某一方面的特殊性,在被要求必须出庭作证的情况下,法律理应给予不同于一般证人的特殊关照。但在目前我国的诉讼制度中,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可以说少之又少,很不利于调动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只好用书面证言来代替。
  综上所诉,证人制度立法内容的不完善是造成证人拒不作证的最直接原因。
  
其他文献
我国民诉法规定协议管辖选择的法院与争议应有实际的联系.有关司法解释对“实际联系”未作明确规定,且该用语尚未见权威的学理解释.故在如何认定有实际联系这一问题上,不可避
“5-4-3”实践教学体系,即“五大实践模块一四类实践报告一三大实践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要求对各环节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组合,划分功能模
效率与正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两大目标,简易程序是一种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比较简便易行的审判程序,其因自身的正当性而成为平衡诉讼中公平与效率的一种捷径。我国行政诉讼未设
仲裁的司法监督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事后监督,即对仲裁裁决进行监督。本文在对仲裁司法监督做基本介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仲裁制度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国际仲裁规则的发展趋势,界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其基本任务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表达情意的能力。贴近自我,张扬学生个性的开放式写作教
检察机关开展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是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在现有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检察机关行政诉讼法律监督权进行切实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央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后又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由此,本文提出,在国有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提高思想认识,找准抓手,注重结合,扎实推进
本文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出发,主要探讨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切实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尽量避免单纯追求分数
自20世纪80年代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设立以来,经过快速发展阶段后.目前已陷入困境之中,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业设计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工业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