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惟有在蕴藉高妙的书法里,在信手绘成的画作中,在气象万千的方寸间,才能安静痴迷艺术的心灵,表达对生命精神的追求。
在艺术之路上,大凡是广泛涉猎者,多会有不俗之成绩;在学术之路上,大凡是慢慢努力者,往往有意外之收获。倘若能将学术与艺术兼顾者,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况,然实际操作起来并非那么容易。徐君海东则努力行进在这两条路上,成为一位勇敢的践行者。
我与海东谙熟。读研究生时我俩同门,海东低我一级,向来以师兄呼我,本来虚长十余岁,我遂已兄自居;我俩又同为书圣羲之故里人,是地道的老乡,初识之时,听见乡音,格外亲近;碰巧我俩又为同姓,不得不说,认识海东,机缘注定。鉴于此,评说海东,或许能说到点子上。
提及海东,总让人感觉温暖。清爽的外形,率真的情性,谦恭的神态,还有让人一眼便看穿的纯粹内心,这些元素叠加,便不自觉地将其定格为翩翩青年之印象。只是此翩翩青年比一般年轻人多了些别样的爽爽风气,使其轻易地鹤立于芸芸众生之中。我常想,这种感染人的情绪或是源于海东常年俯首于黄卷故纸的缘故,亦或许是其钟情侍弄的诗书画印在其性情中留下的印记。
海东于艺术一脉,涉猎广泛,“诗书画印”无不雅好,颇具传统文人的素养和情操。在古人那里,“诗书画印”历来一体,其中每一门类都是文人所追慕的范畴,因它既是与人交游的门径,又是安顿心灵的良药,由此,它几乎成为文人士子安身立命之外的重要载体。虽有“艺有专长,难于兼善”之说,但并不妨碍海东对“诗书画印”四门类的醉心与钟情,只是海东将古人为之的“诗”,变成了今人为之的“文”。作文弄翰成为海东生活的主旋律。
在“文书画印”中,海东虽有所偏重,但样样都能拾得起放得下。从初涉艺术之始,四门技艺可谓齐头并进,且在研习中穿插的极为妥帖。忆起同窗研读时,有一片段时常萦绕脑海:海东每每如沐春风般走进教室,静心聚气,把笔抵锋,数小时后,似心倦手怠了,然后挥笔舞丹青,一会儿或徐悲鸿奔奋之骏马,或黄宾虹氤氲之山水,跃然纸上。或张于案,或悬于壁,观之片刻,似有所悟,遂姗姗而去。
时至今日,海东于学于艺皆收获颇丰。这诸多成就,一方面源于其良好的积淀,另一方面得益于其率真的性情。说起海东的先天基础,在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前后若干届同门中,无不有一共识,海东是当之无愧的出其类拔其萃者,尽管同门中人才济济,多有成就。海东依然在诸多已是博士、教授的同门中仍创造了多个第一,如率先取得博士后。海东18岁考入西南大学,22岁读硕士,25岁攻博士,30岁博士后出站。这既是年龄优势,也是海东扎实基础的体现。率先获得国家课题,仅在2014年申报成功了四项课题,其中既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又获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之盛誉,彰显了其雄厚的学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又率先加入西泠印社,成为重庆市乃至全国最为年轻的会员之一,这当是其书法篆刻艺术更上台阶的见证。再有,较早地以获得了第四届兰亭奖理论三等奖,虽然是与曹建师合作且是第二作者的身份,然这一成果仍是其艺术之路上值得称道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海东的骄人成绩,尝令我艳羡,艳羡之余,再以师兄自居不免有些心虚。
海东沉湎于书画篆刻艺术,能自如地游弋于其中,从未受书画印之役使,这无疑得益于其从容的心态及率真的情性。在我的印象里,海东从不计较书画篆刻之外的名利得失,越是这种对待名利的豁达与随性的心境,越能静心书艺,自然其书艺亦随风见长。如今声名鹊起时的海东,对“欲返不尽,相期与来”的诸多荣誉,依然神会意得,心止如水。他仍然一如往常,弄翰作文,心无旁骛。惟有在蕴藉高妙的书法里,在信手绘成的画作中,在气象万千的方寸间,才能安静痴迷艺术的心灵,表达对生命精神的追求。
如今海东游艺,于书法与篆刻尤为用功。通观之,不论是楷书、行书,还是篆书、篆刻,正大气象已初具端倪。梁实秋言:“精于书法者,半由功力,半由天分,不能强致”。然功力和天分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学养,在海东的书法与篆刻中,无疑功力、天分俱在,但真正成其气象者,当是学养。学养乃是海东书法篆刻艺术的最大支撑,其外化形式即是文人气息的显露。观其楷书,尝有多种面目,一类似出写经体,用笔坚实劲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舒展俊秀,既端庄大度,又不乏遒劲灵动,是为上乘之作。另一类楷书似乎在气格上更胜一筹,每一笔画起止分明,一拓而成,笔笔精到;每一结字中宫紧收,结体稍纵,恰到好处;一派安然静穆的气象,爽爽然颇具飞动之态,多有欧阳询《小楷心经》之神采,是为精良之作。其行草书,一改原来大笔如椽,龙舞蛇飞之面目,再回归二王一脉含蓄蕴藉之风尚,呈现出典雅而率意的精神气度,显示了海东鲜明的审美取向。
海东篆书与篆刻,亦别有韵味。篆书以小篆筑基,既有秦小篆之瘦劲安稳,又备东汉篆书之韵律洞达。张怀瓘尝言李斯篆书:“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海东的篆书宁静之中不无飞动之意,这律动不是对技巧的追逐,而是一种崇尚自然书写之境的流露,所谓“天机流荡,生意蔚然”。海东的篆刻,以汉白文为主,兼治圆朱文,不论白文朱文,皆当令人刮目。汉白文能平正饱满,端严大气,有风神流动之意,无孤陋板滞之姿;圆朱文亦精工秀雅,舒展适意,有野鹤闲云之情,无萎弱柔腻之态。或许,海东的篆书与篆刻,有些方面不甚完满,却丝毫不影响其篆书篆刻水准的高迈。也正是这种不完满,为年轻内敛、颇具才情的海东在广阔的艺术天地里向前迈进提供了可能。
梁实秋有言:“读书种子不绝,书法即不会中断。此事不能期望于大众,只能由少数天才维持于不坠。”无疑海东即是这少数人中的一员。学术与艺术两条路并行不悖,海东仍会在这两条路上踯躅前行,终会抵达曲而深邃的彼岸。
在艺术之路上,大凡是广泛涉猎者,多会有不俗之成绩;在学术之路上,大凡是慢慢努力者,往往有意外之收获。倘若能将学术与艺术兼顾者,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况,然实际操作起来并非那么容易。徐君海东则努力行进在这两条路上,成为一位勇敢的践行者。
我与海东谙熟。读研究生时我俩同门,海东低我一级,向来以师兄呼我,本来虚长十余岁,我遂已兄自居;我俩又同为书圣羲之故里人,是地道的老乡,初识之时,听见乡音,格外亲近;碰巧我俩又为同姓,不得不说,认识海东,机缘注定。鉴于此,评说海东,或许能说到点子上。
提及海东,总让人感觉温暖。清爽的外形,率真的情性,谦恭的神态,还有让人一眼便看穿的纯粹内心,这些元素叠加,便不自觉地将其定格为翩翩青年之印象。只是此翩翩青年比一般年轻人多了些别样的爽爽风气,使其轻易地鹤立于芸芸众生之中。我常想,这种感染人的情绪或是源于海东常年俯首于黄卷故纸的缘故,亦或许是其钟情侍弄的诗书画印在其性情中留下的印记。
海东于艺术一脉,涉猎广泛,“诗书画印”无不雅好,颇具传统文人的素养和情操。在古人那里,“诗书画印”历来一体,其中每一门类都是文人所追慕的范畴,因它既是与人交游的门径,又是安顿心灵的良药,由此,它几乎成为文人士子安身立命之外的重要载体。虽有“艺有专长,难于兼善”之说,但并不妨碍海东对“诗书画印”四门类的醉心与钟情,只是海东将古人为之的“诗”,变成了今人为之的“文”。作文弄翰成为海东生活的主旋律。
在“文书画印”中,海东虽有所偏重,但样样都能拾得起放得下。从初涉艺术之始,四门技艺可谓齐头并进,且在研习中穿插的极为妥帖。忆起同窗研读时,有一片段时常萦绕脑海:海东每每如沐春风般走进教室,静心聚气,把笔抵锋,数小时后,似心倦手怠了,然后挥笔舞丹青,一会儿或徐悲鸿奔奋之骏马,或黄宾虹氤氲之山水,跃然纸上。或张于案,或悬于壁,观之片刻,似有所悟,遂姗姗而去。
时至今日,海东于学于艺皆收获颇丰。这诸多成就,一方面源于其良好的积淀,另一方面得益于其率真的性情。说起海东的先天基础,在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前后若干届同门中,无不有一共识,海东是当之无愧的出其类拔其萃者,尽管同门中人才济济,多有成就。海东依然在诸多已是博士、教授的同门中仍创造了多个第一,如率先取得博士后。海东18岁考入西南大学,22岁读硕士,25岁攻博士,30岁博士后出站。这既是年龄优势,也是海东扎实基础的体现。率先获得国家课题,仅在2014年申报成功了四项课题,其中既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又获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之盛誉,彰显了其雄厚的学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又率先加入西泠印社,成为重庆市乃至全国最为年轻的会员之一,这当是其书法篆刻艺术更上台阶的见证。再有,较早地以获得了第四届兰亭奖理论三等奖,虽然是与曹建师合作且是第二作者的身份,然这一成果仍是其艺术之路上值得称道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海东的骄人成绩,尝令我艳羡,艳羡之余,再以师兄自居不免有些心虚。
海东沉湎于书画篆刻艺术,能自如地游弋于其中,从未受书画印之役使,这无疑得益于其从容的心态及率真的情性。在我的印象里,海东从不计较书画篆刻之外的名利得失,越是这种对待名利的豁达与随性的心境,越能静心书艺,自然其书艺亦随风见长。如今声名鹊起时的海东,对“欲返不尽,相期与来”的诸多荣誉,依然神会意得,心止如水。他仍然一如往常,弄翰作文,心无旁骛。惟有在蕴藉高妙的书法里,在信手绘成的画作中,在气象万千的方寸间,才能安静痴迷艺术的心灵,表达对生命精神的追求。
如今海东游艺,于书法与篆刻尤为用功。通观之,不论是楷书、行书,还是篆书、篆刻,正大气象已初具端倪。梁实秋言:“精于书法者,半由功力,半由天分,不能强致”。然功力和天分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学养,在海东的书法与篆刻中,无疑功力、天分俱在,但真正成其气象者,当是学养。学养乃是海东书法篆刻艺术的最大支撑,其外化形式即是文人气息的显露。观其楷书,尝有多种面目,一类似出写经体,用笔坚实劲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舒展俊秀,既端庄大度,又不乏遒劲灵动,是为上乘之作。另一类楷书似乎在气格上更胜一筹,每一笔画起止分明,一拓而成,笔笔精到;每一结字中宫紧收,结体稍纵,恰到好处;一派安然静穆的气象,爽爽然颇具飞动之态,多有欧阳询《小楷心经》之神采,是为精良之作。其行草书,一改原来大笔如椽,龙舞蛇飞之面目,再回归二王一脉含蓄蕴藉之风尚,呈现出典雅而率意的精神气度,显示了海东鲜明的审美取向。
海东篆书与篆刻,亦别有韵味。篆书以小篆筑基,既有秦小篆之瘦劲安稳,又备东汉篆书之韵律洞达。张怀瓘尝言李斯篆书:“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海东的篆书宁静之中不无飞动之意,这律动不是对技巧的追逐,而是一种崇尚自然书写之境的流露,所谓“天机流荡,生意蔚然”。海东的篆刻,以汉白文为主,兼治圆朱文,不论白文朱文,皆当令人刮目。汉白文能平正饱满,端严大气,有风神流动之意,无孤陋板滞之姿;圆朱文亦精工秀雅,舒展适意,有野鹤闲云之情,无萎弱柔腻之态。或许,海东的篆书与篆刻,有些方面不甚完满,却丝毫不影响其篆书篆刻水准的高迈。也正是这种不完满,为年轻内敛、颇具才情的海东在广阔的艺术天地里向前迈进提供了可能。
梁实秋有言:“读书种子不绝,书法即不会中断。此事不能期望于大众,只能由少数天才维持于不坠。”无疑海东即是这少数人中的一员。学术与艺术两条路并行不悖,海东仍会在这两条路上踯躅前行,终会抵达曲而深邃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