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市场改革为电力工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也为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电力市场发展对管理人才的新要求,本文对新时期电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基于“专业建设、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三重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工商管理;职业发展;电力特色;特色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6-02
  一、引言
  我国以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开始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改革[1]。这样一个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的改革过程,对电力系统提出了许多的技术、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对电力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更多要求。现阶段,我国电力工商管理教学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滞后于专业发展、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等不足[2]。为充分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电力市场改革给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带来的挑战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电力行业必将逐步放开发电厂、电网和配电企业之间的环节。在纵向上,电力行业将组成四大块:发电公司、输电企业、配电企业和电力零售商,充分实现电力市场各环节的自由竞争。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为电力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管理人才的专业创新能力。电力市场的变革将迫切要求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密切结合电力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鲜明的电力特色。同时在传统管理能力及技能的基础上,增强电力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创新及管理创新能力。
  2.要提升管理人才的市场应变能力。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电力工商管理的背景将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驱动,将面临更多的未知事物。因此,电力市场改革对新时期的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新时期的管理人才要具备高水平的市场应变能力,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及时自我更新理论知识,实现对新型市场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新时期的管理人才要具备预知未来发展的动态思维能力,加强风险掌控能力的培养。
  3.要注重管理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电力市场改革的整体路径是确定的,但改革过程中可能呈现的具体问题是未知的,需要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使其在具体问题面前,能够及时选取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决,并视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完美结合,减小改革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三、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与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保持步调一致,电力工商管理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建立面向电力市场的动态培养模式,形成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三重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以专业建设为导向夯实教学基础
  新时期,为更好地实现电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创新,首先要通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途径加强专业建设,彻底夯实教学基础。
  ①加强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的原则,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电力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②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
  ③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根据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电力经济管理特色,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市场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反映电力市场发展动态。
  ④加强实验室建设。围绕电力市场经济与管理的模拟建立电力市场交易与营销模拟实验室,重视先进模拟软件的引进和开发,以强化教学软件体系的效用。
  (二)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创新
  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创新,主要体现为积极开展“行动导向”的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提升自我。
  ①建立健全关于实践环节的规章制度,包括一整套量化的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可以从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考核管理四方面来构建,并保证落到实处,从而避免校内及校外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增加电力企业共同考核部分,改变以往只要交一份实习报告就完成任务的弊端。
  ②与电力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将产学研相结合落到实处,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避免以往实习接触不到实习单位核心内容和程序,学不到有用知识的弊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电力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题与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挑战杯赛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素质拓展。
  ④开展电力市场项目学习、情景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其教学内容是从电力市场经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接近企业的实际,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旨在避免传统工商管理教学与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主要内容如下:
  ①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育作为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负责的个性的前提条件,加强电力市场发展及改革进程背景下學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指向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②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导向。新时期,在电力工商管理教学内容方面,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育的核心,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从专业理论知识向工作过程知识的转变。
  四、结论
  电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要求管理人才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因此,新时期电力工商管理教学工作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挖掘学生能力为目标,建立面向电力市场的动态培养机制,尽快形成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如月,张利宏.“电力市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2]孙忠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2).
  [3]杨彩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培育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1,(11).
  [4]楚金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新乡学院报,2009,(4).
  [5]许庆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经济师,2004,(2).
  作者简介:何永秀(1970-),女,湖北荆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电力技术经济与管理。
其他文献
针对国内外经济人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在伦理上所表现出的相应性质的不同,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经济人行为的三个方面的伦理问题:即平等问题、竞争问题以及求利效率问
据悉,我国将在近期内修改对外贸易法,此次外贸法的修改幅度很大,除一些原则性规 定外,大部分内容都有变动,其中修改的内容主要有对外贸经营者的范围、货物贸易和技术 贸易的外贸经营权、国营贸易和进出口许可等三大方面。  据有关人士透露,该修改案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登记后可以从事货物和 技术的进出口贸易。“这意味着一旦修改案得到通过,普通百姓将可以以个人身份从事进出 口贸易活动”。这样表明,在
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1984、1995、2006和2016年等4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系轴线)—网络(经济联系网络)的分析框架,借助城市潜能模型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地缘政治格局动荡、经济结构失衡且增长乏力、自然环境破坏加剧和宗教民族冲突肆虐等问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将面临政治、经
摘要:近年来,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学纷纷贯彻了英语新课标的具体课改精神,在英语课教学方法上力争所有改变、有所创新。新的理念,必然需要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和考试体系。  关键词:英语教学;新课标;英语测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57-02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学纷纷贯彻了英语新课标的具体课改精神,在英语课教学方法上力争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中老年奶粉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河北 、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山东、湖南、广东、陕西、浙江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35家企业生产的35种产品,合格26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4.3%。  本次抽查中,抽查企业的规模分布合理,35家生产企业中,大型企业为14家,中型企业 为7家,小型企业为14家;抽查领域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并重,在生产领域抽查了23种
针对拉克劳和墨菲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以及重建,从话语理论和身份政治及激进多元民主三个方面分析了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实质及现实性问题,指出拉克劳和墨菲在解构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