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失落的玫瑰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病人》带给读者的震撼是强烈的,作者用一支直接透视心灵的笔,透过生活的层层帷幕,巧妙运用象征、对比、烘托、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完成了对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升华。
  一部上升的电梯。小说的重要环境就是医院里那部上升的电梯,这部电梯的象征意义是强烈而深刻的,可以说上演在这部电梯里的一幕幕就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她”和“人们””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美与丑的撞击,热情与冷漠的交锋。当电梯超载时,只有她“挤”出来,等待下一趟;当那位老汉手足无措时,也只有她热情相助;即使当手捧花篮的小伙子在自言自语中流露出了小小难题,她也主动相帮;最后当那位匆忙出电梯的姑娘遗落了唯一的一枝玫瑰时,她更是毫不犹豫地追了出去。更为高明的是作者把对“她”的刻画置于鲜明的对比之中,当“她”“挤”出超载的电梯时,“人们”纹丝不动;当“她”向老农伸出热情之手时,“人们”表情严肃,心里怪她多事;而当“她”去追赶失落玫瑰的姑娘时,“人们”终于忍耐到了极点,她们中的代表——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利索地关上了电梯,愤愤地斥责一句“神经病”。电梯飞升而去,只留下“她”——读者眼中的善良的天使,“人们”眼中的“精神病”,孤零零地站在楼梯旁……这部上升的电梯,究竟带走了什么,又抛弃了什么,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思索……
  一双清澈而平静的眼睛。作者对“她”的刻画,除了在对比中展示“她”的美好心灵之外,在小说的开头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她”的那双平静而清澈的眼睛,透过这扇“窗子”我们仿佛可以窥探到那颗善良而纯净的心。而“她”手中的书和背后花坛里怒放的郁金香更有力地烘托了“她”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如火的热情。作者的描写是简洁的,但却传神地勾勒出“她”沉静如水的典雅气质和真情浓浓的美好心灵。这为下文对“她”性格的进一步刻画作了铺垫,也给出乎意料的结尾埋下了伏笔。
  一枝失落的玫瑰。小说中那位探望病人的姑娘失落的那枝玫瑰,没能引起“人们”丝毫的注意,而“她”却在电梯将要关闭时,拾起玫瑰,追了出去,并最终导致“她”被“抛弃”的命运。这个细节的设置匠心独运,并且极具象征意义,那枝玫瑰的失落不正是当今社会中一些爱心的失落吗?可悲的是,“人们”失落了这些美好的品质,却再也不愿意拾起;更可悲的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失落并视为正常,却把拥有这种美德的人看作难以理解的异类,甚至斥其为“精神病”。小说中“她”拾起的是“唯一的一枝玫瑰”,可以说那是人性美的唯一底线——爱心。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随着轰然上升的电梯和“人们”“恍然大悟”的欣喜,小说戛然而止。“她”是美丽的天使,还是不正常的“精神病”?小说把强烈的反差突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电梯里“人们”“彻悟”了,却把疑惑留给了读者:到底谁是“精神病”?抛掉“她”正常吗?
  小说以小见大,形象而深刻地呈现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心灵的错位。“病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人”自认为是“正常人”,“正常人”在他的眼中就成了“病人”;少数人成了“病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病”蔓延开来,侵袭更多人的心灵,让冷漠笼罩世人的心。小说凸现的主旨是鲜明的,包含的感情是浓烈的:人们快快拾起那枝“失落的玫瑰”吧!因为爱承载着人类的希望,可以说拾起那枝“失落的玫瑰”,就拾起了我们的未来!
其他文献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人看不清摸不透;瞿秋白是一幅画,奇幻迷离,繁复多彩,让人永远解读不完;瞿秋白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但处境艰危,磨难重重,争议纷纭,历史的烟帷雾幔模糊了珠玉的光彩。然而当你品读《觅渡》时,会顿生一种拨云见日之感,仿佛听到了作者与秋白那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语。  为创作《觅渡》,作者曾三次往返秋白故居,苦思苦吟了六载时光,在现已改作秋白纪念馆的瞿氏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
期刊
作品的情节、结构是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的,但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处理情节结构,也直接影响着人物性格的展示和主题的表现。因而,不同生活经历的作家,往往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安排情节,结构故事,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孙犁和赵树理在处理情节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现以二人的代表作《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为例进行比较说明。  《荷花淀》描写冀中根据地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用以表现根据地人民热爱祖国
期刊
我们时常感叹,善于有效利用财富的人很少,但是我感到更让人惋惜的是,懂得该如何利用时间的人更少。  善于利用时间要比善于利用财富更重要,这恐怕是一个不用多加说明的常识。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对二者都非常善于利用的人。我之所以现在要向你说明这一看法,是因为我觉得你已到了应该思考这一问题的年纪了。  在一个人的年幼时代,总觉得自己拥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再怎么浪费也用不完!可是,这个世上是绝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等
期刊
杨闻宇的《日月行色》以情写人,以反话明真心;情景交融,以语言和细节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丰富而痴情,淳朴而纯真,可说是写爱情故事的神来之笔。对于景色、情意、可爱的人物的文字描述,质朴真淳,令人回味。  “夕阳衔山,晚烟萦树”,袅袅炊烟笼罩着静谧的村庄。村西是一条清浅的河,河水是平铺的银箔,在落日的斜晖中泛着金光。沙滩平阔、匀静、暄软、润泽。岸上杨柳依依,掩映西方地平线上起伏着的黛青色山峦。
期刊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写景散文中很有特色的一篇。一般写景散文,常常用写游记的手法,如描绘春景、秋景,往往是在写春游、秋游中写出。可是郁达夫这篇所写的冬景,却并未写冬游,而是直接写冬天的景色。这种写法,当然比起以游记写景来,难度要大得多了。  作者为克服这个静写的困难,用了两个办法。一是对比衬托,一是细细描绘。形成文中有画的效果,把一幅幅江南冬天的美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为了写出江南冬景的独特景色
期刊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亨利·劳森的小说《他母亲的伙伴》,共300来字,可谓短小;主题突出,可谓精悍;话语简洁,可谓辞约;底蕴深厚,可谓意丰。  作者没有交待母子的来历,没有叙述母子街头卖报的缘由,没有说明家庭的其他情况,只是截取了母子街头卖报的一个断面,用极简省的笔墨勾勒了卖报的情形。我们不禁会问:报童和他的母亲住在哪儿?为什么母子上街卖报?又为什么分开卖报?报童的父亲哪儿去了?“绅士模样韵人”买报吗?
期刊
纤纤竹叶交错,重合。月光洒落在地面,像筛过一般。竹子的落叶映着霜一样清白的月光,吮吸着阴森的竹影,明暗参差,描画出斑驳的花纹。此刻,竹林和我,化为一体,共同沉潜在月夜的安谧之中,细细品味着一种特有的幸福。梦窗国师②曾将竹林命名为“筛月林”。我在天龙寺看到了小小的竹园,那是竹林的遗迹。当时,这个名称唤起了我对竹林月夜美丽的幻想。  嵯峨野宫近旁的路径,被两边的竹丛浓密地遮掩着,竹影暗合,飘荡着温润的
期刊
[赏析]    岚山是日本京都的旅游胜地,这里青山翠发,碧波荡漾,幽径蜿蜒,寺院林立,每牛春款两季,更是观赏樱花和红叶的理想地方,吸引了万千游客。  这年秋天,东山先生也来岚山游览,他由南向北徒步缓行,逐处仔细观赏。本文所记,是他刚离开野宫神社,适逢皓月当空,就沿着城根走上一段幽暗的竹林小路的情景……  文章落笔扣题,先写竹林月夜的美好景象。在道路两旁,竹枝竹叶茂密交织,月光只能透过缝隙洒落地面。
期刊
这天终将来临——在一所出生和死亡接踵而来的医院内,我的身躯躺在一块洁白的床单上,床单的四角整齐地塞在床垫里。在某一时刻,医生将确诊我的大脑已经停止思维,我的生命实际上已经到此结束。  当这一时刻来临时,请不必在我身上装置起搏器,人为地延长我的生命。请不要把这张床叫做临终之床,把它称为生命之床吧。请把我的躯体从这张生命之床上拿走,去帮助他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把我的双眼献给一位从未见过一次日出,
期刊
英国作家泰斯特写的散文《记住我》是一篇脍炙人口、震撼人心的佳作。此文篇幅简短,却主题集中,立意深刻。作者写死亡,写生命,临终的时刻,立意却是表达对死亡意义的思考。思考怎样“死”才会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实现更高的价值,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真挚的爱。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这样几则小故事:厨师将一条鳝鱼下到一口烧热的油锅里,下了油锅的鳝鱼极力弓起身体,厨师不解,拿出鳝鱼用刀剖之,才知其腹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