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款开创性的检测胎心的智能硬件出发,马骥良与他的团队将未来瞄准了孕婴童的广阔市场,希冀以技术驱动的路径,完成“萌动”的蜕变。
创客
很难想象,出生于1989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马骥良,最终选择了一个创业领域是直接与孕妇打交道。而其未来市场,孕婴童群体亦是其主打市场。
资料显示,由马骥良创办的传世未来(ExtantFuture,下称“萌动”)创立于2015年2月北京,属于家庭移动医疗领域的创新公司。团队认为,工程驱动世界,有价值的智能硬件将可以帮助人类获得健康,延续生命。
这家成立于2015年2月的公司成立之初便迅速获得天使轮融资,之后11月份又获得清华启迪数千万PREA轮融资。
2015年11月,萌动就开启京东股权众筹,6秒突破目标,5分钟超募3000万元人民币;同时,在世界围产学会理事段涛的支持下,传世未来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移动医疗创新中心达成合作。
目前,产品正在为正式的销售问世做准备,并继续将产品向更加专业细致的方向研发。
从萌动的成长逻辑来看,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而追溯马骥良的创业思路,很容易就得出这样的回答:将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及医学3个交叉学科融合在一起,高效利用自主研发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打造专注于家庭的专业医疗与健康解决方案,提供从硬件监测问题到算法发现问题医生解决问题的垂直服务。
机会
马骥良是在身边发现的新机会。时间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马骥良的同学和朋友大都到了结婚生孩子的年龄,他经常能够看到朋友圈里面很多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怀孕经历以及新生的宝宝。但是,有两个朋友发的信息却触动了马骥良,然而这并不是好消息——两个妈妈因为无故胎停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其中一个,还是马的同事的姐姐,在孕期40周时就莫名其地妙胎停了,事实上40周的婴儿已经属于“足月”,但悲剧还是这样降临了。经过调查,马骥良发现甚至还有很多孕妇的胎停是在临产前一两天。这样的案例已经引起了很多孕妇恐慌,可是在中国现行的医疗环境下,让每一个新生妈妈都能够得到时时刻刻地监护,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时候我接触了硬件,就在想,怎样用智能硬件的方式做一个真正有用的智能医疗器械设备,能够随时随地跟踪胎儿信息,同时又能够跟医院配合。”马骥良希望找到一种高科技方式,把医院一些非核心的、周边的服务,延展到用户家里,把医院的资源和能力放大。
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马骥良率团队于2015年年初就开启了孕期设备的研发之路,决定打造一款实用便捷而不失乐趣的孕期设备。
众所周知,孕妇是焦虑的群体,她们希望可以通过每天测胎心、数胎动的方式,随时了解宝宝是否健康。但实际上,能让孕妇真的获得健康检测的科学方式非常有限。
马骥良介绍,虽然一些医院在这方面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覆盖面并不高,尤其是在随时随地满足孕妇检测需求方面,医院也是束手无策。
首先,大多数孕妇的产检频率很低,即使在孕晚期也只有1周1次——期间胎儿的状况,医院无法得知;
其次,市面上已有的家用胎心仪的检测数据并不能帮助医生做判断,且长时间使用,还有超声波给胎儿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得出这些结论之后,马骥良更加坚定了做一款集科学、精确与便利的健康智能硬件的决心,从而带来一场垂直领域的革命。
坚守
财经学者吴晓波发明了一个名词叫“现象级泡沫”,即那些在互联网上迅速引爆、引起公众和资本市场热切关注,构成现象级话题,但最终却莫名陨落的产品或人物。
显然,马骥良要做的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现象级泡沫和没有太大社会价值的产品。
“我不想做一个玩具,或者说是纯消费品的一种噱头,可能它是一种现象级的一个产品,可能火一段时间就没有了,而我是想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东西,那智能硬件到底怎么真正有用?”
马骥良所说的这个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萌动团队夜以继日研发出的萌动智能孕期助手。这是一款由主机、硅胶套和硅胶贴组成智能硬件,其主机材料是手术级的不锈钢,重15g,厚6mm,直径4cm,里面集合了用来收集胎动胎心数据的100多个传感器、零部件及电池。就是这样一款小而美的硬件产品,却解决了医院与孕妇当前的最大痛点问题——无法随时随地检测胎儿胎心的难题。
希望
一个在投资人中间传播甚广的故事是这样的:郭台铭一次在和马骥良交流之后,立刻邀请马骥良乘坐他的专机到富士康做一场有关工业4.0的分享。这个对于大多数创业者都极具吸引力的与大佬亲密接触的机会,却被他拒绝了。因为第二天,他有一个他认为更重要的议程。
但不管怎样,马骥良无论在投资人眼中还是像郭台铭一样的大佬眼中,都是一个靠谱的创业者,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他所代表的,是新锐创业者对趋势的理解和实践,而他们所开创的,也是互联网创新继续之下细分市场的革命。
马骥良的优势还体现在他的执着专业素养上,这个不到27岁、尚有些稚气未脱的创业者,对于类似“正常胎心110到160之间,超过160低于110的情况超过10分钟就会有问题”这样的专业知识,在采访中能够顺手拈来。用马骥良的话说,萌动的所有员工几乎都已经成为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因为这些都是研发萌动硬件的基础,在萌动APP的后台,也都会时时检测妈妈们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 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马骥良透露,他采访过的医生、孕妇不下百人,获得了很多一手资料。一定程度上,这也是萌动产品精确性的一个保障。
从萌动的创办,产品的研发,乃至马骥良为代表的萌动人与前期孕妇用户的深度交流中来看,都能看出马骥良及其团队所具有的创客精神。
萌动并不是马骥良的第一次创业,却有可能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马骥良要做的是集创新活力、工匠精神和社会价值于一体的事业。
中国经济信息:您能介绍一下萌动初创时的团队成员吗?
马骥良:我们是2015年年初1月份成立的这个团队,当时只有三个人,Willian,Rambo,Nicky。他们三位是我的合伙人,为什么是他们三位?因为我首先知道,创业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们的定位是以技术驱动,我不想去做一个监测体温、运动、睡眠这些千篇一律的功能,我在想我们要解决一个刚需的问题,必须靠前所未有的技术,于是我就去找了威廉。
威廉原来是诺基亚的北京研发中心,智能设备实验室的负责人,他有过20多年的这个硬件研发的经验。我和他聊了一个晚上,然后一拍即合。威廉是那种时刻都拥有创业激情和情怀的人。
Rambo是我们的首席架构师,他原来在阿里和腾讯都从事过相关的工作。他在我们这边主要负责的是整个互联网远程,包括我们的高性能的这个服务架构开发和前端后端的开发。他曾经服务过就是超过三个亿的用户,对他来讲用户的这种高并发量都不是难题。
Nicky是我们的COO,他在我们公司主要负责产品、商务、商业模式,以及电商这一块,他原来是去哪儿的产品总监,在离职之前即将升任产品副总裁,有非常丰富的这种互联网的产品、商务经验。当时我们是四个人组合在一起,成立了这家公司,之后我们又招了一些这种精兵强将。比如说李贲、何为、张璐等等。
中国经济信息: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萌动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马骥良: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研发了一年半了,在网上披露了应该也接近大半年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仿制品?原因很简单,因为技术壁垒高,其中一个壁垒就是胎心的技术,我们叫它被动式胎心检测技术。它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只针对胎心的听诊器,从硬件到算法的角度都能够去把这个胎心的过程真实地还原出来,然后清晰地表现出来。
第二个核心技术或者说壁垒就是被动式的胎动自动记录技术。在我们这个技术出来之前,孕妇也好,医生也好,都是自主去数胎动,这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从来没有一个设备可以帮助孕妇去自己去数胎动。我们这个技术出来以后,应该说是这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帮助孕妇在家里面,帮助她们去进行一个胎动的数据参考。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家在这方面超过我们,因为除了硬件上本身的这个难度,还包括核心传感器,我们都是自主研发出来的。
另外一个大的壁垒,就是刚刚说的我们的团队,我们自己去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多精力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这个本身也是一个壁垒。
那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也在现有的萌动核心技术基础上,不断去迭代它,或者进行第二个萌动开发。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临床环境下采集了超过两千例数据,积累了超过数万小时的胎心胎动数据。这些数据都会上传到云,后续再进行数据分析与开发。
中国经济信息:萌动APP上有在线问诊问医生的功能,医生的来源是?
马骥良:我们就是建立一个平台,平台上有自己的全职医生,有来自于北医三院的,有来自于华信医院的,有来自于海淀妇幼的,都是我们全职医生,他们有自己的行医执照、职称,我们将来也会采用合作的方式,吸纳更多的兼职医生,这一点和春雨医生类似。
中国经济信息:我们知道智能硬件的研发过程都是非常考验研发者的,能讲一讲萌动研发中的一些故事吗?是痛苦多一些还是快乐多一些?有没有想过萌动产品会取得今天这样的一个成绩?
马骥良:萌动的研发应该说是痛并快乐着。举个简单例子,这个比如说我刚刚提到的一点,胎心声音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它这么稳定的能够把胎心,一放就放上去了,我们自己知道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可能我放的位置正好是胎心的位置,同时妈妈的体形又比较匀称,没有那么厚的胎壁,所以它可以很清晰的把这个胎心传出来。这个过程,应该说上帝送给我们一个礼物,它更加强了我们研发团队的信心。
中国经济信息:您认为萌动当前面临现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马骥良:我认为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技术的成熟过程,第二个市场教育的过程。技术成熟过程,可能自己更能掌控一些;市场教育过程,现在很多孕妇在家里边,他们还是会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事情,一般以为只要一次听1-2分钟胎心声音就行了,她们不知道其实至少检测20分钟才有用,了解宝宝情况一定是要通过至少20分钟的曲线判断。这个错误思维,无论是来自于原来的错误普及也好,还是来自于互联网也好,我们纠正这种思维的过程很艰难。
创客
很难想象,出生于1989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马骥良,最终选择了一个创业领域是直接与孕妇打交道。而其未来市场,孕婴童群体亦是其主打市场。
资料显示,由马骥良创办的传世未来(ExtantFuture,下称“萌动”)创立于2015年2月北京,属于家庭移动医疗领域的创新公司。团队认为,工程驱动世界,有价值的智能硬件将可以帮助人类获得健康,延续生命。
这家成立于2015年2月的公司成立之初便迅速获得天使轮融资,之后11月份又获得清华启迪数千万PREA轮融资。
2015年11月,萌动就开启京东股权众筹,6秒突破目标,5分钟超募3000万元人民币;同时,在世界围产学会理事段涛的支持下,传世未来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移动医疗创新中心达成合作。
目前,产品正在为正式的销售问世做准备,并继续将产品向更加专业细致的方向研发。
从萌动的成长逻辑来看,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而追溯马骥良的创业思路,很容易就得出这样的回答:将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及医学3个交叉学科融合在一起,高效利用自主研发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打造专注于家庭的专业医疗与健康解决方案,提供从硬件监测问题到算法发现问题医生解决问题的垂直服务。
机会
马骥良是在身边发现的新机会。时间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马骥良的同学和朋友大都到了结婚生孩子的年龄,他经常能够看到朋友圈里面很多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怀孕经历以及新生的宝宝。但是,有两个朋友发的信息却触动了马骥良,然而这并不是好消息——两个妈妈因为无故胎停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其中一个,还是马的同事的姐姐,在孕期40周时就莫名其地妙胎停了,事实上40周的婴儿已经属于“足月”,但悲剧还是这样降临了。经过调查,马骥良发现甚至还有很多孕妇的胎停是在临产前一两天。这样的案例已经引起了很多孕妇恐慌,可是在中国现行的医疗环境下,让每一个新生妈妈都能够得到时时刻刻地监护,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时候我接触了硬件,就在想,怎样用智能硬件的方式做一个真正有用的智能医疗器械设备,能够随时随地跟踪胎儿信息,同时又能够跟医院配合。”马骥良希望找到一种高科技方式,把医院一些非核心的、周边的服务,延展到用户家里,把医院的资源和能力放大。
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马骥良率团队于2015年年初就开启了孕期设备的研发之路,决定打造一款实用便捷而不失乐趣的孕期设备。
众所周知,孕妇是焦虑的群体,她们希望可以通过每天测胎心、数胎动的方式,随时了解宝宝是否健康。但实际上,能让孕妇真的获得健康检测的科学方式非常有限。
马骥良介绍,虽然一些医院在这方面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覆盖面并不高,尤其是在随时随地满足孕妇检测需求方面,医院也是束手无策。
首先,大多数孕妇的产检频率很低,即使在孕晚期也只有1周1次——期间胎儿的状况,医院无法得知;
其次,市面上已有的家用胎心仪的检测数据并不能帮助医生做判断,且长时间使用,还有超声波给胎儿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得出这些结论之后,马骥良更加坚定了做一款集科学、精确与便利的健康智能硬件的决心,从而带来一场垂直领域的革命。
坚守
财经学者吴晓波发明了一个名词叫“现象级泡沫”,即那些在互联网上迅速引爆、引起公众和资本市场热切关注,构成现象级话题,但最终却莫名陨落的产品或人物。
显然,马骥良要做的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现象级泡沫和没有太大社会价值的产品。
“我不想做一个玩具,或者说是纯消费品的一种噱头,可能它是一种现象级的一个产品,可能火一段时间就没有了,而我是想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东西,那智能硬件到底怎么真正有用?”
马骥良所说的这个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萌动团队夜以继日研发出的萌动智能孕期助手。这是一款由主机、硅胶套和硅胶贴组成智能硬件,其主机材料是手术级的不锈钢,重15g,厚6mm,直径4cm,里面集合了用来收集胎动胎心数据的100多个传感器、零部件及电池。就是这样一款小而美的硬件产品,却解决了医院与孕妇当前的最大痛点问题——无法随时随地检测胎儿胎心的难题。
希望
一个在投资人中间传播甚广的故事是这样的:郭台铭一次在和马骥良交流之后,立刻邀请马骥良乘坐他的专机到富士康做一场有关工业4.0的分享。这个对于大多数创业者都极具吸引力的与大佬亲密接触的机会,却被他拒绝了。因为第二天,他有一个他认为更重要的议程。
但不管怎样,马骥良无论在投资人眼中还是像郭台铭一样的大佬眼中,都是一个靠谱的创业者,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他所代表的,是新锐创业者对趋势的理解和实践,而他们所开创的,也是互联网创新继续之下细分市场的革命。
马骥良的优势还体现在他的执着专业素养上,这个不到27岁、尚有些稚气未脱的创业者,对于类似“正常胎心110到160之间,超过160低于110的情况超过10分钟就会有问题”这样的专业知识,在采访中能够顺手拈来。用马骥良的话说,萌动的所有员工几乎都已经成为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因为这些都是研发萌动硬件的基础,在萌动APP的后台,也都会时时检测妈妈们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 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马骥良透露,他采访过的医生、孕妇不下百人,获得了很多一手资料。一定程度上,这也是萌动产品精确性的一个保障。
从萌动的创办,产品的研发,乃至马骥良为代表的萌动人与前期孕妇用户的深度交流中来看,都能看出马骥良及其团队所具有的创客精神。
萌动并不是马骥良的第一次创业,却有可能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马骥良要做的是集创新活力、工匠精神和社会价值于一体的事业。
中国经济信息:您能介绍一下萌动初创时的团队成员吗?
马骥良:我们是2015年年初1月份成立的这个团队,当时只有三个人,Willian,Rambo,Nicky。他们三位是我的合伙人,为什么是他们三位?因为我首先知道,创业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们的定位是以技术驱动,我不想去做一个监测体温、运动、睡眠这些千篇一律的功能,我在想我们要解决一个刚需的问题,必须靠前所未有的技术,于是我就去找了威廉。
威廉原来是诺基亚的北京研发中心,智能设备实验室的负责人,他有过20多年的这个硬件研发的经验。我和他聊了一个晚上,然后一拍即合。威廉是那种时刻都拥有创业激情和情怀的人。
Rambo是我们的首席架构师,他原来在阿里和腾讯都从事过相关的工作。他在我们这边主要负责的是整个互联网远程,包括我们的高性能的这个服务架构开发和前端后端的开发。他曾经服务过就是超过三个亿的用户,对他来讲用户的这种高并发量都不是难题。
Nicky是我们的COO,他在我们公司主要负责产品、商务、商业模式,以及电商这一块,他原来是去哪儿的产品总监,在离职之前即将升任产品副总裁,有非常丰富的这种互联网的产品、商务经验。当时我们是四个人组合在一起,成立了这家公司,之后我们又招了一些这种精兵强将。比如说李贲、何为、张璐等等。
中国经济信息: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萌动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马骥良: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研发了一年半了,在网上披露了应该也接近大半年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仿制品?原因很简单,因为技术壁垒高,其中一个壁垒就是胎心的技术,我们叫它被动式胎心检测技术。它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只针对胎心的听诊器,从硬件到算法的角度都能够去把这个胎心的过程真实地还原出来,然后清晰地表现出来。
第二个核心技术或者说壁垒就是被动式的胎动自动记录技术。在我们这个技术出来之前,孕妇也好,医生也好,都是自主去数胎动,这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从来没有一个设备可以帮助孕妇去自己去数胎动。我们这个技术出来以后,应该说是这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帮助孕妇在家里面,帮助她们去进行一个胎动的数据参考。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家在这方面超过我们,因为除了硬件上本身的这个难度,还包括核心传感器,我们都是自主研发出来的。
另外一个大的壁垒,就是刚刚说的我们的团队,我们自己去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多精力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这个本身也是一个壁垒。
那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也在现有的萌动核心技术基础上,不断去迭代它,或者进行第二个萌动开发。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临床环境下采集了超过两千例数据,积累了超过数万小时的胎心胎动数据。这些数据都会上传到云,后续再进行数据分析与开发。
中国经济信息:萌动APP上有在线问诊问医生的功能,医生的来源是?
马骥良:我们就是建立一个平台,平台上有自己的全职医生,有来自于北医三院的,有来自于华信医院的,有来自于海淀妇幼的,都是我们全职医生,他们有自己的行医执照、职称,我们将来也会采用合作的方式,吸纳更多的兼职医生,这一点和春雨医生类似。
中国经济信息:我们知道智能硬件的研发过程都是非常考验研发者的,能讲一讲萌动研发中的一些故事吗?是痛苦多一些还是快乐多一些?有没有想过萌动产品会取得今天这样的一个成绩?
马骥良:萌动的研发应该说是痛并快乐着。举个简单例子,这个比如说我刚刚提到的一点,胎心声音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它这么稳定的能够把胎心,一放就放上去了,我们自己知道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可能我放的位置正好是胎心的位置,同时妈妈的体形又比较匀称,没有那么厚的胎壁,所以它可以很清晰的把这个胎心传出来。这个过程,应该说上帝送给我们一个礼物,它更加强了我们研发团队的信心。
中国经济信息:您认为萌动当前面临现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马骥良:我认为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技术的成熟过程,第二个市场教育的过程。技术成熟过程,可能自己更能掌控一些;市场教育过程,现在很多孕妇在家里边,他们还是会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事情,一般以为只要一次听1-2分钟胎心声音就行了,她们不知道其实至少检测20分钟才有用,了解宝宝情况一定是要通过至少20分钟的曲线判断。这个错误思维,无论是来自于原来的错误普及也好,还是来自于互联网也好,我们纠正这种思维的过程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