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走出去”应该让文化先行。
深冬的北京午后,阳光明媚,空气清冽。位于东皇城根北街的 院落,远远望去,古朴、整洁、庄严,走近一看,原来是中法大学旧址。瞬间感觉回到了百年前的故都,历史文化气息缓缓扑来。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中法大学旧址进行保护性利用后,这座百年历史遗迹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这是北控集团增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交往的一个缩影。
“让文物焕发新的生命力”
始建于1920年的中法大学旧址,虽历经百年,尽显沧桑,但依旧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西洋与中式古典风格的融合。昔日的教学楼、礼堂、书库让人脑海里不禁浮现出百年前俊杰们在此谋新知、寻希望的场景。
忆往昔,峥嵘岁月近百载。中法大学存在的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然而,它在中法文化交流互通的道路中,留下的却是浓重的一笔。
遗憾的是,历经30年辉煌后,中法大学被合并,随后其旧址被用来筹建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从此,中法大学似乎有点销声匿迹了。
幸运的是,2016年,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将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外迁,并指示北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对中法大学旧址进行保护性利用,延续中法大学的文化精神,将其打造成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平台,即中法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这一提议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北京北控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北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勇峰被委以重任,挑起了这一重担。
“百年前,这里是新知和希望的聚集地;百年后我们要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谈及初衷,梁勇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艰难。据梁勇峰介绍,整个项目从立项到动工,每一步都困难重重。“在作为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几十年间,因为生产需求导致改变了很多原貌。现在要做到原貌恢复,首先做的就是鉴定哪些是原貌,每一步我们都要找专家来做认证。”
梁勇峰以“换门”为例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一开始,大家都以为现在这些门都是经过改造的,于是决定全部换掉。后来有位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后指出,这些门只是后来换了颜色,门本身还是最原始的。几经验证,之前的方案全部被推翻,重新开始。
“修缮、保护、利用,这是我们这个项目的核心要素。”梁勇峰如是说,“仅就修缮过程而言,我们邀请了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文物修复专家、施工工艺专家等,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精雕细琢,做到极致。”
据悉,从2017年年底立项以来,整个项目大的设计方案就被彻底推翻过3次,其间前前后后有20多次改版。
谈及竣工之后的计划,梁勇峰表示:“我们要做的既是文化、艺术项目,同时,我们也要做可持续的经济项目。最终实现社会效应、艺术价值、经济效益三方面协同发展。”
据悉,中法大学这一项目如今在法国、欧洲以及相关艺术圈都小有名气。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就曾在2018年的第一次访华活动中到访中法大学旧址。由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倡导的国际领导者论坛将从2019年起每年在此举办一次。
“中法大学近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校园到科研院所再到文化交流中心,它的前世今生体现了历史传承与发扬,她就像百年前种下的一颗种子,百年后依然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扩大首都国际交往功能,创造中国企业和国际的有效链接。”梁勇峰感慨道。
建在古巴的“北京餐厅”
如果说中法大学是一部历史缩影,见证了中国百年的变迁。那么,由北控集团在哈瓦那投资开设的“北京餐厅”,也同样是文化交往的信使。
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与古方达成一系列双边合作成果,其中即包括由北控集团在哈瓦那投资开设“北京餐厅”,以促进两国经济文化交流。
“在接到国家和北京市赋予的光荣任务后,北控集团向古方提出了餐厅选址申请。”梁勇峰回忆道。
经过反复实地考察调研、甄选,最终选定位于哈瓦那市普拉亚区米拉马街区第7大道的一幢旧别墅为餐厅选址,这里曾是古巴籍华侨李金(音译)的住宅。这座建筑历经风雨、几经辗转,被收归国有后,一度用作仓库,后废弃至今。
为完成“北京餐厅”项目,北控集团旗下北控置业、京仪集团、市政设计总院、京泰贸易公司等多个分公司参与工程。两年多来,北控集团先后组织各专业团队100余人次前往古巴开展工作。
据梁勇峰回忆,他们刚来古巴考察选址时,整条街道破败不堪、游客稀少。为了将这栋80年前的华人古建筑改建成为一座融合中古两国悠久历史文明和传统饮食文化的现代化餐厅,两年来,中古双方建设团队精诚合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克服了重重困难。
“两年间,我飞了19趟古巴,每次往返44个小时。”梁勇峰告诉《中国报道道》记者,“但并没有感觉到累,这个项目的意义时刻激励着我。”
据悉,“北京餐厅”从设计到建设到装修等,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极致。“恢复原貌、保留其历史感、凸显中国文化、加强餐厅功能、保障现代服务……这其中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没有忽视,而是紧扣每一个细节。”梁勇峰如是说。
历经两年,对现有老建筑进行升级改造及扩建,使之焕然一新成为彰显东方风韵与拉美风情的“北京餐厅”,于2018年秋天建设完成,并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游客争先前往拍照,成为热门景点。截至目前,已接待达2000人次游览,成为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古友谊的新窗口。
最终,项目的施工进度、工艺水平和工程质量得到了两国领导和嘉宾的一致好评。“北京餐厅”成为传播中國传统饮食文化、促进古巴旅游观光产业、增进中古两国人民友谊的平台和纽带。
梁勇峰表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80年前的华人宅舍,80年后被中国建设者修葺一新,成为以祖国首都命名的中国餐厅,为往来宾客营造出优雅怡情的用餐环境,让这里成为代表祖国首都的亮丽名片。
不忘“国际化”基因
事实上,谈及北控集团,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其城市服务、污水处理、能源等业务。尤其是其下属北控水务,目前在全国有400多家公司,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如今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污水处理公司。
“北控集团诞生于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可以说,它天生就有国际化基因。”梁勇峰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北控集团不但在强化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等硬拳头业务,也在不断增强文化、艺术等软实力能力。‘走出去’应该文化先行,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力更大。”
据悉,2018年以来,北控集团不忘其国际化基因,严格按照国企“走出去”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能源、水务、固废、现代城市服务等产业项目,在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已形成多点开花,扎实稳健的海外发展态势,树立起北京企业“走出去”标杆。
责任编辑:张利娟
深冬的北京午后,阳光明媚,空气清冽。位于东皇城根北街的 院落,远远望去,古朴、整洁、庄严,走近一看,原来是中法大学旧址。瞬间感觉回到了百年前的故都,历史文化气息缓缓扑来。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中法大学旧址进行保护性利用后,这座百年历史遗迹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这是北控集团增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交往的一个缩影。
“让文物焕发新的生命力”
始建于1920年的中法大学旧址,虽历经百年,尽显沧桑,但依旧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西洋与中式古典风格的融合。昔日的教学楼、礼堂、书库让人脑海里不禁浮现出百年前俊杰们在此谋新知、寻希望的场景。
忆往昔,峥嵘岁月近百载。中法大学存在的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然而,它在中法文化交流互通的道路中,留下的却是浓重的一笔。
遗憾的是,历经30年辉煌后,中法大学被合并,随后其旧址被用来筹建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从此,中法大学似乎有点销声匿迹了。
幸运的是,2016年,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将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外迁,并指示北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对中法大学旧址进行保护性利用,延续中法大学的文化精神,将其打造成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平台,即中法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这一提议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北京北控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北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勇峰被委以重任,挑起了这一重担。
“百年前,这里是新知和希望的聚集地;百年后我们要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谈及初衷,梁勇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艰难。据梁勇峰介绍,整个项目从立项到动工,每一步都困难重重。“在作为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几十年间,因为生产需求导致改变了很多原貌。现在要做到原貌恢复,首先做的就是鉴定哪些是原貌,每一步我们都要找专家来做认证。”
梁勇峰以“换门”为例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一开始,大家都以为现在这些门都是经过改造的,于是决定全部换掉。后来有位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后指出,这些门只是后来换了颜色,门本身还是最原始的。几经验证,之前的方案全部被推翻,重新开始。
“修缮、保护、利用,这是我们这个项目的核心要素。”梁勇峰如是说,“仅就修缮过程而言,我们邀请了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文物修复专家、施工工艺专家等,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精雕细琢,做到极致。”
据悉,从2017年年底立项以来,整个项目大的设计方案就被彻底推翻过3次,其间前前后后有20多次改版。
谈及竣工之后的计划,梁勇峰表示:“我们要做的既是文化、艺术项目,同时,我们也要做可持续的经济项目。最终实现社会效应、艺术价值、经济效益三方面协同发展。”
据悉,中法大学这一项目如今在法国、欧洲以及相关艺术圈都小有名气。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就曾在2018年的第一次访华活动中到访中法大学旧址。由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倡导的国际领导者论坛将从2019年起每年在此举办一次。
“中法大学近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校园到科研院所再到文化交流中心,它的前世今生体现了历史传承与发扬,她就像百年前种下的一颗种子,百年后依然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扩大首都国际交往功能,创造中国企业和国际的有效链接。”梁勇峰感慨道。
建在古巴的“北京餐厅”
如果说中法大学是一部历史缩影,见证了中国百年的变迁。那么,由北控集团在哈瓦那投资开设的“北京餐厅”,也同样是文化交往的信使。
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与古方达成一系列双边合作成果,其中即包括由北控集团在哈瓦那投资开设“北京餐厅”,以促进两国经济文化交流。
“在接到国家和北京市赋予的光荣任务后,北控集团向古方提出了餐厅选址申请。”梁勇峰回忆道。
经过反复实地考察调研、甄选,最终选定位于哈瓦那市普拉亚区米拉马街区第7大道的一幢旧别墅为餐厅选址,这里曾是古巴籍华侨李金(音译)的住宅。这座建筑历经风雨、几经辗转,被收归国有后,一度用作仓库,后废弃至今。
为完成“北京餐厅”项目,北控集团旗下北控置业、京仪集团、市政设计总院、京泰贸易公司等多个分公司参与工程。两年多来,北控集团先后组织各专业团队100余人次前往古巴开展工作。
据梁勇峰回忆,他们刚来古巴考察选址时,整条街道破败不堪、游客稀少。为了将这栋80年前的华人古建筑改建成为一座融合中古两国悠久历史文明和传统饮食文化的现代化餐厅,两年来,中古双方建设团队精诚合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克服了重重困难。
“两年间,我飞了19趟古巴,每次往返44个小时。”梁勇峰告诉《中国报道道》记者,“但并没有感觉到累,这个项目的意义时刻激励着我。”
据悉,“北京餐厅”从设计到建设到装修等,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极致。“恢复原貌、保留其历史感、凸显中国文化、加强餐厅功能、保障现代服务……这其中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没有忽视,而是紧扣每一个细节。”梁勇峰如是说。
历经两年,对现有老建筑进行升级改造及扩建,使之焕然一新成为彰显东方风韵与拉美风情的“北京餐厅”,于2018年秋天建设完成,并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游客争先前往拍照,成为热门景点。截至目前,已接待达2000人次游览,成为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古友谊的新窗口。
最终,项目的施工进度、工艺水平和工程质量得到了两国领导和嘉宾的一致好评。“北京餐厅”成为传播中國传统饮食文化、促进古巴旅游观光产业、增进中古两国人民友谊的平台和纽带。
梁勇峰表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80年前的华人宅舍,80年后被中国建设者修葺一新,成为以祖国首都命名的中国餐厅,为往来宾客营造出优雅怡情的用餐环境,让这里成为代表祖国首都的亮丽名片。
不忘“国际化”基因
事实上,谈及北控集团,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应该是其城市服务、污水处理、能源等业务。尤其是其下属北控水务,目前在全国有400多家公司,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如今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污水处理公司。
“北控集团诞生于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可以说,它天生就有国际化基因。”梁勇峰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北控集团不但在强化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等硬拳头业务,也在不断增强文化、艺术等软实力能力。‘走出去’应该文化先行,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力更大。”
据悉,2018年以来,北控集团不忘其国际化基因,严格按照国企“走出去”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能源、水务、固废、现代城市服务等产业项目,在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已形成多点开花,扎实稳健的海外发展态势,树立起北京企业“走出去”标杆。
责任编辑:张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