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场所感营造与浅析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起源于西方哲学现象学理论的场所、场所精神的营造逐渐成为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对于校园景观设置、作用的关注与评价,同样适用于这一衡量标准。景观在校园的设计中起到了舒缓压力,亲近自然,促进思考,加强交流等多方面的作用。特别中国文化中借物寄情的现象,使得景观在人心中更增添了一种人文情怀,从而使得对于校园景观场所营造的关注显得格外具有深意。
  【关键词】 校园 景观 场所精神
  场所感的营造是在现代规划设计中对于成果评价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在西方,1979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RIPI)对于“好的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中,第一条便是“重‘场所’,而不是重建筑物本身”。美国也有类似的城市评价标准。中国是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的国度,对于场所感得营造贯穿始终,如故宫、府衙等皇家政府建筑感侧重于严肃威仪的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侧重于中国文化品质或文人气质的表现等等,在这一点上与西方现代规划思想不谋而合。在中国现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上,如果说总体规划决定了校园的总体轮廓框架,建筑设计体现出校园的硬性实体,那么景观的设置对于大学校园在整体上体现出的柔美感性,在细节上体现出的休憩舒适性就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了。
  1 场所及场所精神
  场所是建筑现象学的一个概念, 现象学则属于方法论体系,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还原其“本源”。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的理解,认为如果特定的秩序(景观,构筑等物理结构)是外在的知觉,现象和经验则是内在的知觉,那么在一个构筑上外在知觉和内在知觉就是交触在一起的,当两种知觉达到高度融合的状态时,就产生了高于单纯前两者的第三种存在,即所谓的场所[1]。
  场所精神是场所的特性和意义,即环境特征集中和概括化的体现。场所精神是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场所感。通过定向和认同,人和场所精神之间产生互动。要使栖居过程有意义, 就必须遵从场所精神[2]。重“场所”,而不是重建筑物的设计本质便是彰显场所精神,以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场所,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意义,从而 使人得以栖居。
  2 校园景观场所属性与特色
  校园生活中包含着多种属性,需求孕育出供给,面对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种种需求,便产生出与之配套的设施。学习、生活、运动、娱乐、休憩是校园生活的五大需求。教学楼、图书馆承载着对于学习的需求的满足,就场所精神而言,仅仅满足功能或者说是对于学习空间的提供是不够的,满足更深层次的需要,营造出一种学习氛围或称之为学习感的无形精神与实体感受显得更为重要。
  人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个方面的特征,如果说建筑物代表着城市中人生活的社会属性,那么景观的设置则反应出人对于自然的回归,彰显出人的自然属性。此处的休憩需求,包含身与心的休憩两个方面,即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满足。偏重对于安静、自然、舒适的追求,景观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缺。
  中国对于景观的认知,往往将精神层面的含义寄托于其上,如梅、兰、竹、菊,分别代表着傲、幽、坚、淡四种品质,体现出借物言志的特征。就建筑而言,中国古典园林是其较为集中的代表,设计意图常透露出文人对于审美、品格、情操的追求。
  虽然现代中国大学校园规划(包括景观)深受西方规划思想的影响,侧重外在所传递出的视觉直观感受。但景观所传递出的一些基本特质不会改变,加之中国人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熏陶与积淀的审美偏好,仍然具有独特性,延续着中国特有的价值判断,从而使得中国校园景观仍然可以独具特色。
  校园景观的构筑形式常见为:“植物+道路+构筑物(+水)”的形式。对于场所感的营造上,通达性与识别性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就上诉构成校园景观的四个方面来讲,通达性体体现在道路的设置上,识别性主要由构筑物来承担,而植物与水表现对自然的追求,注重人精神层面的感知与升华,这方面前面已经说到主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就个人而言,对于景观的使用包含三个层面:⑴使人感官愉悦⑵使人驻足停留⑶使人静思联想。就多人而言,景观的设置包含⑴公共性⑵相对的私密性,两个方面。
  3 校园实地景观分析
  本次选取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校区作为调研对象,选取片段分析其在景观场所感营造方面的得与失。
  ⑴场景一
  该校区的景观设置,多呈现单独设置的特征,往往采取单独划出一片区域进行绿化景观的布置形式。如所示,多样的绿化加强了道路空间层次的多样性,使人的视觉所见事物更加丰富,避免了单板感。因道路与多种植被的布置,加之整体规划中景观区与建筑群的相对分离,两者区域划分较为明确,从而使得整个区域在识别性与通达性实现上较为满意。但构筑物的缺乏使得整个场景中的场所实体感大为降低,造成区域轮廓不清晰,没有汇聚点,从而使得整个场景的场所感呈现出离散感(图1、2)。
  细节方面,对绿化的网格装划分,进一步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多样性,加强了道路的引导方向性,但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没有使人停留的构筑物,从而使得整个景观的设置上,缺少了人活动的气氛。从而在景观使用的三个层面中此区域在多数时间下仅仅实现了使人感官愉悦的层面,呈现出满足视觉的感知的单一体验。
  此景观区域的设计虽然具有多样的特征,在给予人参与、逗留的可能性空间几乎没有,从而变成真正视觉意义上的景观。从而造成在下课人流如织的情况下,景观区去无人问津的尴尬场面。
  ⑵场景二
  如上图所示的区域为介于教学楼与宿舍区之间的生活干道。此区域的场所感相对于大门或教学区来讲,显得更加的安静、舒适,人的亲近感更加强烈。除了普通的树木意外,低矮的灌木,加之一些流动商贩的介入,使得此处生活化的气息更加浓烈。
  在构成景观的几个要素中,同样构筑物的缺乏造成了一定程度场所空间汇聚与框架力度的模糊,但此处周围两边的挺拔的植被和可视为左右两边背景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种不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空间围合和限定,起到了聚气的效果(图3)。
  配合座椅与低矮灌木的设置,使得人有了得以停留休憩之地,和多样的植被组合。也为景观区公共性活动交流提供了某种可能性,但在景观设置中,对于公共性活动中小群体私密性的考虑上显得不足,使得在此处进行的活动常受到来往人群的干扰。
  结语
  人在场所里活动,事件在场所里进行。人与事件为场所带来意义。校园景观的设置,因充分考虑构筑景观的几个要素,以及通过这几个要素的多样组合更好的服务于实现其实用目的的三个方面,进行着人与事件在场所的不断交流,从而不断丰富着场所的形象与特性。校园的景观场所特性不是凝固具体的构筑事物上,而凝结在构筑事物所营造的整体氛围之中。
  参考文献
  [1] 吴威. 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华中农业大学,2006.
  [2] 俞孔坚. 追求场所性: 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建筑学报,2000(5): 32-34.
  [3] 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4] 郭苏明 场所精神的延续——由高校传统校区更新谈起.华中建筑,2008(2):142-14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开始了建设,土木工程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环节备受我们重视,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产业能耗大,与目前的低碳发展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土木工程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影响都很大,所以为了保证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需要我们这些工程建设者们在工程设计、施工、材料等很多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本文作者多年从事土木工程专业工作,下面在这里以
期刊
【摘 要】 本文中,笔者从学生和“学生街”的互动关系出发,将“学生街”定义为这一互动现象的物质载体,并抓住这一关系,重点探讨了将环境行为学引入“学生街”规划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环境行为学指导下的“学生街”评价体系。  【关键词】 学生街、环境行为学、互动关系  1 我国“学生街”的发展演变  “学生街”,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为主要群体的街区。在我国,“学生街”只是近年出现的新事物。封建科举制度下,由
期刊
【摘 要】 沉降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便、开挖量小,且能减少对周围临近建筑、路面的不利影响等特点,近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被广泛采用。本文结合沉降施工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中的应用,从沉井制作、沉井下沉、下沉观测、防偏、终沉控制、沉井封底等方面介绍了沉降施工要点,其经验和体会值得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沉井;下沉;防偏措施;终沉控制;沉井封底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快。为了减少工
期刊
【摘 要】 近些年以来,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及严峻,绿色建筑的现代化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实现和深入的开展。目前,全国范围内均在大力的倡导绿色建筑,在促进社会、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对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希望能够对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体现  1 前言
期刊
【摘 要】 城市特色是城市自然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综合外在表现,是城市地域文化的源泉与结晶,本文对抚顺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塑造 “城在山中、林在城中”的具有北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关键词】 绿地 塑造 特色  城市特色是千百年来历史的积淀形成的,其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而且随之往往产生更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城市个性特征的塑造,越来越引起社会各层面的重
期刊
【摘 要】 书法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沉淀,不但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独到之处,也体现在由古至今的中国建筑景观艺术中,而日本在佛教传入之后,也大兴书法之风,从而在其建筑中,也多模仿中国园林作风,并结合本民族特点不断改进创新,使得书法艺术在中日的建筑构思中得到了共同延伸,本文就是从中国的建筑空间景观构成与书法线条的交叉联系方向做些简单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书法文化 建筑景观 园林 美学  书法,作为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进行多功能小区的设计以及构建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以及讨论的热点问题,其中本文利用四部分对多功能小区的设计以及构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及讲解,与此同时也对多功能小区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叙述,并且进一步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或者方法,从而使得多功能小区的开发以及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以及破坏作用。  【关键词】 多功能小区;空气质量;噪声  Construct
期刊
【摘 要】 对木材进行精深加工的最主要方法就是高速镂铣。对于现在使用比较广泛的数控镂铣机而言,它的主传动系统采用的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电主轴结构。这种电主轴结构是数控镂铣机的核心部件,有很多特殊的要求。本文针对国内外关于高速电主轴研发和应用现状,从木材加工的特点对高速电主轴的特殊要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速电主轴在轴承的润滑、散热和制动平衡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最后分析了木工电主轴设计过程中
期刊
【摘 要】 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到水利工程当中。而大体积混凝土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也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种类及原因进行阐述,并从降低浇筑温度和水化热、降低内外温差、养护、改善约束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可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水化热;约束条件;控制  1 前言  近年来,水
期刊
【摘 要】 计算机的相关技术运用于建筑的机械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方法,相比于原有的方式,此项技术的利用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文章针对计算机运用于建筑机械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和理论,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对其系统以及主要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力求加强实际操作当中的使用,加强工作的效率,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建筑;机械管理;计算机;系统  引言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