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逆转,但慢性萎缩性胃炎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4年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报告,通过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发病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但还需结合现代科技以及治疗方法,形成系统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胃炎 慢性 治疗 中医药 临床 观察
慢性胃炎是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长期作用导致胃黏膜损害,经久不愈而成;这些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长期食用刺激性物质和服用保泰松和消炎痛等药物、胆汁反流、X线照射、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胃炎无明显症状,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症状会经常反复发作,严重的还会时常出现剧烈绞痛;但难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胃黏膜病变程度,通常是由胃液分析,胃镜检查、胃肠X线钡餐检查或活组织检查等,才能判断,得出结论。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例越来越多,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下文是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4年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报告。
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6月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的124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61人,女性63人;最低年龄19岁,最高年龄77岁,平均年龄(39.5±1.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病程8年,平均病程(4.2±0.6)年;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7例,其他型慢性胃炎10例;其中有8例伴有肠化生,9例伴有胃出血,10例伴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经胃镜、胃液分析等手段检查得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血清PCA常呈阳性,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炎症病变且排除肿瘤、胃溃疡等器质性病变,并确诊为慢性胃炎,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腹胀、无食欲、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所有患者资料齐全,且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药治疗方法
根据慢性胃炎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药方进行治疗。饮食停滞型:服用加味保和丸,成人1日2次,每次6克,用开水送药,7岁以上儿童服用成人量1/2,7岁以下儿童服用成人量的1/3;肝胃不和型:服用大蜜丸,成人每日3次,每次3—6克,用温水送药,7岁以上儿童服用成人量1/2,7岁以下儿童服用成人量的1/3;肝胃郁热型:服用加味左金丸,成人每日2—3次,每次6克,用温水送药,儿童服用量同上根据年龄酌情减量;寒凝停滞型:服用良附丸,成人每日2次,每次3—6克,温水送药,儿童服用量同上根据年龄酌情减量;脾胃虚寒性:服用桂附理中丸,成人1日2次,每次1丸,用姜汤或温水送药;胃络瘀血型:服用元胡止痛片,每日服用2次,每次4—6克,温开水送药。不根据辩证分型治疗,则采用党参10克、茯苓10克。山楂15克、陈皮15克、白术10克、砂仁10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苍术10克鸡内金8克、三七粉5克,加2000毫升水,煎至800毫升,每晚空腹服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胃炎。以上治疗均为15天一个疗程。
(2)针灸治疗方法
在服药的基础上对患者施针灸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取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印堂穴为主穴,肝胃不和加太冲穴、期门穴疏肝理气;湿热积滞加阴陵泉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内庭穴清热驱湿;胃络血瘀加膈俞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活血化瘀通络;饮食伤胃加梁门穴、建里穴、天枢穴消食导滞;胃阴不足加脾俞穴、胃俞穴、三阴交穴、太溪穴滋阴养胃;脾胃虚弱加三阴交穴、脾俞穴、胃俞穴健脾益胃。以常规针刺穴,平补平泻手法即可,每5分钟行一次针,留针半个小时。
3评价标准
将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或胃液分析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胃镜检查或胃液分析也相对改善许多;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好转现象,经胃镜检查或胃液分析也无改善迹象,病情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总例数)
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交由专业人员处理,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胃镜和胃液分泌物检查也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是:
总共124例,显效69例(占55.6%),有效45例(占36.3%),无效10例(占8.1%),总有效114例(占91.9%),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 讨论
在中医范畴内没有慢性胃炎之说,通常都分为胃脘痛、胃痞、吞酸等,中医根据遵循理气和胃止痛的基本原则对不同辨证分型进行治疗。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给予不同的中医经方进行治疗,针药结合,以护胃气为根本,祛除病因,活血养胃理气,可取得满意的治疗疗效。我们应该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鱼、瘦肉、肝脏以及绿色蔬菜、茄子、红枣等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加重病情;每餐最好吃2—3个山楂以刺激胃液分泌,避免食入富含纤维素和可是腹胀气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制品等;与此同时要保证良好睡眠和心情,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发病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并非万能,还需结合现代科技以及治疗方法,形成系統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慢性胃炎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丽平;张其慧等;许彭龄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3期
[2]韩文均;李易蓉等;王道坤教授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113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朱飞叶;石灯汉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摘要】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逆转,但慢性萎缩性胃炎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4年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报告,通过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发病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但还需结合现代科技以及治疗方法,形成系统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胃炎 慢性 治疗 中医药 临床 观察
慢性胃炎是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长期作用导致胃黏膜损害,经久不愈而成;这些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长期食用刺激性物质和服用保泰松和消炎痛等药物、胆汁反流、X线照射、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胃炎无明显症状,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症状会经常反复发作,严重的还会时常出现剧烈绞痛;但难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胃黏膜病变程度,通常是由胃液分析,胃镜检查、胃肠X线钡餐检查或活组织检查等,才能判断,得出结论。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病例越来越多,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下文是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4年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报告。
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6月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的124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61人,女性63人;最低年龄19岁,最高年龄77岁,平均年龄(39.5±1.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病程8年,平均病程(4.2±0.6)年;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7例,其他型慢性胃炎10例;其中有8例伴有肠化生,9例伴有胃出血,10例伴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经胃镜、胃液分析等手段检查得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血清PCA常呈阳性,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炎症病变且排除肿瘤、胃溃疡等器质性病变,并确诊为慢性胃炎,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腹胀、无食欲、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所有患者资料齐全,且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药治疗方法
根据慢性胃炎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药方进行治疗。饮食停滞型:服用加味保和丸,成人1日2次,每次6克,用开水送药,7岁以上儿童服用成人量1/2,7岁以下儿童服用成人量的1/3;肝胃不和型:服用大蜜丸,成人每日3次,每次3—6克,用温水送药,7岁以上儿童服用成人量1/2,7岁以下儿童服用成人量的1/3;肝胃郁热型:服用加味左金丸,成人每日2—3次,每次6克,用温水送药,儿童服用量同上根据年龄酌情减量;寒凝停滞型:服用良附丸,成人每日2次,每次3—6克,温水送药,儿童服用量同上根据年龄酌情减量;脾胃虚寒性:服用桂附理中丸,成人1日2次,每次1丸,用姜汤或温水送药;胃络瘀血型:服用元胡止痛片,每日服用2次,每次4—6克,温开水送药。不根据辩证分型治疗,则采用党参10克、茯苓10克。山楂15克、陈皮15克、白术10克、砂仁10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苍术10克鸡内金8克、三七粉5克,加2000毫升水,煎至800毫升,每晚空腹服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胃炎。以上治疗均为15天一个疗程。
(2)针灸治疗方法
在服药的基础上对患者施针灸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取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印堂穴为主穴,肝胃不和加太冲穴、期门穴疏肝理气;湿热积滞加阴陵泉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内庭穴清热驱湿;胃络血瘀加膈俞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活血化瘀通络;饮食伤胃加梁门穴、建里穴、天枢穴消食导滞;胃阴不足加脾俞穴、胃俞穴、三阴交穴、太溪穴滋阴养胃;脾胃虚弱加三阴交穴、脾俞穴、胃俞穴健脾益胃。以常规针刺穴,平补平泻手法即可,每5分钟行一次针,留针半个小时。
3评价标准
将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或胃液分析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经胃镜检查或胃液分析也相对改善许多;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好转现象,经胃镜检查或胃液分析也无改善迹象,病情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总例数)
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交由专业人员处理,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胃镜和胃液分泌物检查也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是:
总共124例,显效69例(占55.6%),有效45例(占36.3%),无效10例(占8.1%),总有效114例(占91.9%),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 讨论
在中医范畴内没有慢性胃炎之说,通常都分为胃脘痛、胃痞、吞酸等,中医根据遵循理气和胃止痛的基本原则对不同辨证分型进行治疗。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给予不同的中医经方进行治疗,针药结合,以护胃气为根本,祛除病因,活血养胃理气,可取得满意的治疗疗效。我们应该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鱼、瘦肉、肝脏以及绿色蔬菜、茄子、红枣等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加重病情;每餐最好吃2—3个山楂以刺激胃液分泌,避免食入富含纤维素和可是腹胀气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制品等;与此同时要保证良好睡眠和心情,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发病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但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并非万能,还需结合现代科技以及治疗方法,形成系統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慢性胃炎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丽平;张其慧等;许彭龄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3期
[2]韩文均;李易蓉等;王道坤教授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113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朱飞叶;石灯汉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