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玉米田的土壤水分和产量效应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s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种植方式玉米(Zea mays)田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PMF)、全沙覆盖(SM)和裸地(CK)3种不同处理0–200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垂直变化及年际变化。结果表明:PMF明显改善玉米拔节前0–200cm土壤的水分条件,有利于玉米前期生长;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3种处理的耗水量依次为:PMF﹥SM﹥CK,而土壤贮水量表现为CK﹥SM﹥PMF;在相同降雨条件下,PMF处理0–200cm土壤水分降雨入渗补给深度最大,SM次之,CK最小。随着种植年限增加,PMF的耗水量和耗水深度增加,两年种植期间耗水深度从20–120cm向120–200cm推移;连续种植两年后,3种处理40–120cm土壤含水量下降至9.0%以下,其中PMF下降最快(7.9%),土壤含水量接近萎蔫系数7.2%,玉米只能靠当年降水生长,如种植年限继续增加,土壤极有可能形成干层。3种处理之间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都存在显著差异,PMF最高,SM次之,CK最低。因此,在半干旱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连续种植可导致土壤贮水量显著降低,对农田可持续生产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侵袭性肺曲霉(IPA)感染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7月至2013年5月肾移植术后15例IPA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受者均
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手段陈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的问题。深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贫困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重交际、重应酬蔚为社会时尚。人际交往活动的主角 ,主要是门阀士族和一般士人。门阀交际以维护家族利益为核心 ,士人则以结交权门、广邀声名作为进身之基。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实体器官移植后移植物功能丧失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促进对中华医学会2009年颁布《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理解和应
实施人性化教学,把对人的关注放置于比对物的关注更为显要的地位,将人的内在需要、人的主动精神、人的完善发展视为崇高的目的,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共同生活已
<正>供应链贸易(Supply-chain Trade)反映了货物、投资、服务、技术和劳动力的跨境流动与国际生产网络的紧密联系,这一贸易形式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但是,WTO发展并没有跟
<正>在南宋中期的词林诗宛中,姜夔是一位艺术上能独树一帜而受到人们推崇的婉约派词家;同时,他深谙音律、精通乐理,还是一位才情横溢的音乐家。尽管他一生都在漂泊羁旅之中,
本文从范式演进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进程,概括了不同历史阶段学术主导范式的更替,勾画了从进化论范式的勃兴、到进化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范式并存、再到历史唯物论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需要重视软土地基处理。如今已经出现了诸多类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