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正悄然进行着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真正弄清什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为“本”,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解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在于帮助大学生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于培养大学生个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藉以培养出具有丰富知识、技能娴熟、能力全面和人格健全的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主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宝、当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并充满了神圣使命,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为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动力。这就要求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以往说教、批评、灌输、宣传为主的,上下教育方式转变 到以关心、帮助、思想渗透、鼓励为主的、平等的教育方式。这一行为的致命缺陷是将自己与大学生对立起来,将向大学生灌输政治理论作为一种政治 任务来进行操作,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的真实思想情感。其实质是对人性关怀的“弱视”。
众所周知,人是充满情感的高级生命体,不是无意识的机器。把大学生置于对立面必然导致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疏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情感上要把大 学生个体视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做到真心对待、真诚帮助、真正关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明确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他所提到的“个人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的和智力的)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人的发展理论同样是其理论核心。在马克思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未来理想 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基本原则”。因此,“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本质要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着的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作为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群体,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乃至心理素质作为保证,同样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大背景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 在首要位置,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已由传统的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为多元化价值取向。他们既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又重社会价值的实现;既重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又重群体主体性的发挥;既重利,又重义;既关心自己的前途,又关心国家的前途。面对这一情况,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 必须与时倶进,充分“以人为本”,在多了解、理解大学生多 元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过去,高校较重视大学生基础知识、科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提高落后于知识技能的发展,导致其综合素质发展并不平衡。如今,面对21世纪的新环境、新要求,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促进大学生 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唤醒和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地完善自己、塑造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大学生。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
第一,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这是建立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正如蔡元培所说,教育是帮助被 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 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恃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育人的社会活动,从其直接意义角度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培养人。因此,我们无论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教育的专门功能和主旨目标看,一切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 育)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个体为本,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着想,即为现实中的个人的自 由而全面发展,开发他们的潜能和潜质,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着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前提,而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启发。近年来,髙校思想政治工作举步维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成效不显著,根本原因正在于没有做到以大学生为本,没有或很少把做思想工作同解决他们实际生活和生存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充 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至于他们对我们的政治 说教缺乏信任,不给予配合和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有实效,也必须走“以大学生为本”这 条路,加大对他们的人文关怀。这是提高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自身力量的途径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最强大的一种生产 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全人类最伟大的生产力就是工 人、劳动者。因此,所谓先进的生产力,其中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德”为其他素质之“灵魂”,是决定生 产力性质和方向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才会使先进生产力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如毛泽东所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 质力量。”面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和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大 学生为本,才能获得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在塑造人、培养人和提升人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爱华,雷縝.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6
一、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解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在于帮助大学生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于培养大学生个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藉以培养出具有丰富知识、技能娴熟、能力全面和人格健全的新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主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宝、当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并充满了神圣使命,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为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动力。这就要求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以往说教、批评、灌输、宣传为主的,上下教育方式转变 到以关心、帮助、思想渗透、鼓励为主的、平等的教育方式。这一行为的致命缺陷是将自己与大学生对立起来,将向大学生灌输政治理论作为一种政治 任务来进行操作,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的真实思想情感。其实质是对人性关怀的“弱视”。
众所周知,人是充满情感的高级生命体,不是无意识的机器。把大学生置于对立面必然导致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疏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情感上要把大 学生个体视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做到真心对待、真诚帮助、真正关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明确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他所提到的“个人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的和智力的)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人的发展理论同样是其理论核心。在马克思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未来理想 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基本原则”。因此,“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本质要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着的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作为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群体,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乃至心理素质作为保证,同样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大背景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 在首要位置,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已由传统的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为多元化价值取向。他们既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又重社会价值的实现;既重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又重群体主体性的发挥;既重利,又重义;既关心自己的前途,又关心国家的前途。面对这一情况,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 必须与时倶进,充分“以人为本”,在多了解、理解大学生多 元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过去,高校较重视大学生基础知识、科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提高落后于知识技能的发展,导致其综合素质发展并不平衡。如今,面对21世纪的新环境、新要求,必然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促进大学生 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唤醒和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 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地完善自己、塑造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大学生。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
第一,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这是建立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正如蔡元培所说,教育是帮助被 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 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恃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作为一种专门育人的社会活动,从其直接意义角度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培养人。因此,我们无论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教育的专门功能和主旨目标看,一切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 育)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个体为本,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着想,即为现实中的个人的自 由而全面发展,开发他们的潜能和潜质,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着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前提,而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启发。近年来,髙校思想政治工作举步维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成效不显著,根本原因正在于没有做到以大学生为本,没有或很少把做思想工作同解决他们实际生活和生存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充 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至于他们对我们的政治 说教缺乏信任,不给予配合和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有实效,也必须走“以大学生为本”这 条路,加大对他们的人文关怀。这是提高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自身力量的途径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最强大的一种生产 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全人类最伟大的生产力就是工 人、劳动者。因此,所谓先进的生产力,其中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德”为其他素质之“灵魂”,是决定生 产力性质和方向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才会使先进生产力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如毛泽东所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 质力量。”面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和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大 学生为本,才能获得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在塑造人、培养人和提升人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爱华,雷縝.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