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经验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a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部、腹部、盆腔部侵及椎管的哑铃形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侵及椎管的哑铃形NB患儿6例,其中肿瘤位于盆腔通过骶前孔达腰骶椎管内者3例,位于腹膜后通过腰椎间孔突至腰椎管内2例,位于颈前通过颈椎间孔突至颈椎管内1例。腹膜后哑铃形肿瘤采取后正中切口扩大入路切除肿瘤,颈部及盆腔部肿瘤一期或二期分别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行术后定期随访,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62例患者共78个动脉瘤,其中68个采用单LVIS支
目的探讨影响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相关听神经瘤生长速度的临床因素,为NF2的治疗时机及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6例NF2患者(74个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采用ImageJ软件测量NF2相关听神经瘤的体积,以单位时间内肿瘤体积的变化衡量肿瘤的生长速度;记录患者各项临床特征。以线性回归分析肿瘤的生长速度与临床特征之间的
目的探讨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总结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血管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2例未破裂颈动脉窝动脉瘤患者,其中男3例(14%),女19例(86%)。总结分析颈动脉窝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随访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Neuroform EZ支架构建"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疗效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构建"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6例WNB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采用Raymond评分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术后30 d行临床随访,
期刊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15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共16个动脉瘤。2例采用开颅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包裹术1例,单纯夹闭术1例;其余13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平均随访11个月(3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25例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共25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5例均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总结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适应证和安全性。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3~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