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病毒性肝炎已有较深的印象,一旦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发热、腹部不适、乏力等症状和肝大、腹水等体征时,首先就会想到病毒性肝炎,有些人甚至会把甲、乙、丙、丁、戊、庚等病毒性肝炎标记物查遍,却不知道其他肝病,甚至是一些肝外疾病,也可能会引起上述症状,由此造成了误诊误治,令人惋惜。
缺血性肝炎肝脏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功能损害,称之为缺血性肝炎或缺氧性肝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低血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清转氨酶(ALT和AST)及乳酸脱氢酶(LDH)迅速而极显著的升高,并随病情好转而迅速恢复,肝炎病毒指标全部阴性,借此可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在体内蓄积,肝脏最先受累,首发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肝脾肿大以及发热,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晚期又易被误诊为肝硬化。若能及时发现血清铜增多,血浆铜蓝蛋白减少,角膜铜色素环,即可获得诊断。
肝结核存在于其他脏器的结核杆菌经肝动脉、肝静脉、淋巴系统、脐静脉感染,或邻近脏器的结核病灶直接扩散至肝脏而发病。急性粟粒性肝结核常有发热、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常被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普通型肝结核患者有乏力、纳差、腹胀、肝大、肝功能异常,易被误诊为慢性肝炎。通过肝穿或腹腔镜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药物性肝炎有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如异烟肼、利福平可引发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长期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氮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锑剂、酮康唑等可致淤胆型肝炎。患者既往有用药史,且临床症状较轻,单项AL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停用伤肝药物后症状逐渐好转,ALT恢复正常。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患者早期出现急性剧烈上腹痛,淀粉酶增高,类似急性胰腺炎;虽有严重黄疸,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但尿胆红素常阴性(此种现象也可见于急性重型肝炎);常于肝功能衰竭出现前即有严重出血及肾功能损害,ALT升高,但麝浊常正常。B型超声检查为脂肪肝波形,以助诊断。
非肝炎病毒的病毒性肝损害非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近年有上升趋势,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巨细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其临床表现和肝功检查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注意检测上述病毒指标,有助于确诊。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时肝损害的原因和致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可能与甲状腺素异常增多,分解代谢亢进和自身免疫有关。有些患者以肝损害和黄疸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为肝炎,检测TSH、T3、T4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呈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以青壮年居多,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当以肝脏浸润为突出表现时,可表现为黄疸、肝功能损害、肝大、高热等,易被误诊为肝炎。若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发现异常组织细胞,对诊断有特异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呈现多脏器损害,可表现为肝大和肝功能损害,早期易被误诊为肝炎。若能找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出血热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侵犯或免疫复合物在肝组织沉积以及肝内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等,引起肝细胞破坏,导致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黄疸等,酷似病毒性肝炎。若能注意该病的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衰)和病情的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血或尿特异性抗原检测阳性等特征,有助于鉴别。
缺血性肝炎肝脏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功能损害,称之为缺血性肝炎或缺氧性肝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低血压,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患者血清转氨酶(ALT和AST)及乳酸脱氢酶(LDH)迅速而极显著的升高,并随病情好转而迅速恢复,肝炎病毒指标全部阴性,借此可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在体内蓄积,肝脏最先受累,首发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肝脾肿大以及发热,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晚期又易被误诊为肝硬化。若能及时发现血清铜增多,血浆铜蓝蛋白减少,角膜铜色素环,即可获得诊断。
肝结核存在于其他脏器的结核杆菌经肝动脉、肝静脉、淋巴系统、脐静脉感染,或邻近脏器的结核病灶直接扩散至肝脏而发病。急性粟粒性肝结核常有发热、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常被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普通型肝结核患者有乏力、纳差、腹胀、肝大、肝功能异常,易被误诊为慢性肝炎。通过肝穿或腹腔镜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药物性肝炎有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如异烟肼、利福平可引发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临床表现;长期服用双醋酚丁、甲基多巴等可致慢活肝;氮丙嗪、甲基睾丸素、砷锑剂、酮康唑等可致淤胆型肝炎。患者既往有用药史,且临床症状较轻,单项AL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停用伤肝药物后症状逐渐好转,ALT恢复正常。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患者早期出现急性剧烈上腹痛,淀粉酶增高,类似急性胰腺炎;虽有严重黄疸,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但尿胆红素常阴性(此种现象也可见于急性重型肝炎);常于肝功能衰竭出现前即有严重出血及肾功能损害,ALT升高,但麝浊常正常。B型超声检查为脂肪肝波形,以助诊断。
非肝炎病毒的病毒性肝损害非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近年有上升趋势,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巨细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其临床表现和肝功检查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注意检测上述病毒指标,有助于确诊。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时肝损害的原因和致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可能与甲状腺素异常增多,分解代谢亢进和自身免疫有关。有些患者以肝损害和黄疸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为肝炎,检测TSH、T3、T4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呈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以青壮年居多,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当以肝脏浸润为突出表现时,可表现为黄疸、肝功能损害、肝大、高热等,易被误诊为肝炎。若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发现异常组织细胞,对诊断有特异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呈现多脏器损害,可表现为肝大和肝功能损害,早期易被误诊为肝炎。若能找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出血热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侵犯或免疫复合物在肝组织沉积以及肝内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形成等,引起肝细胞破坏,导致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黄疸等,酷似病毒性肝炎。若能注意该病的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衰)和病情的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血或尿特异性抗原检测阳性等特征,有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