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ww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接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或咨询电话,询问有关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孕期防治问题。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它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大约有10%的人群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其数量大约为1.2亿人。可见,生育年龄的妇女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据国内各地的报道,孕妇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为15%~35.5%。孕妇由于妊娠期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的变化,肝脏的营养相对缺乏,肝脏的负担加重,对肝炎病毒的易感性增加,以致孕妇肝炎的发生率是非妊娠妇女的6倍。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三种:一是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二是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三是使用未经充分消毒的医疗器械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包括:孕期经胎盘传播给胎儿——称为宫内感染;围生期传播——在分娩的过程中,新生儿受母体产道中血液和羊水的污染而感染;产后母婴密切接触而感染。
  孕妇如果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也称澳抗原(HBsAg)阳性、e抗原(HbeAg)阳性、核心抗体IgM阳性或HBV-DNA阳性者,均具有传染性,可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婴儿。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的几率为10%~26.7%,而且与孕妇感染的妊娠阶段有关。在妊娠的早期、中期经胎盘传播的可能性较少,若妊娠晚期孕妇初次感染,胎儿宫内感染的几率可达60%~70%。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率为80%~90%。产后哺乳及密切接触使婴儿感染的少见。因此,阻断母婴的垂直传播,是保护胎儿、婴儿免受感染的主要措施。
  我国已成功地研制出乙肝病毒灭活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保护健康人群,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阻断母婴传播的措施
  
  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或者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怎样保护自己的胎儿、婴儿免受乙肝的威胁呢?
  首先,妊娠的早、中、晚期要重复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即乙肝病毒的两对半检测),HBV-DNA检测,以确定孕妇本身的肝脏状态及是否有传染性。凡具有传染性的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免疫接种,即在妊娠第7、8、9个月时,每月注射一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单位,这样可以中和孕妇和胎儿体内的乙肝病毒。分娩之后为了保护新生儿,于出生后6小时内及生后2周,各再给新生儿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单位,进一步中和新生儿体内的乙肝病毒抗原。在被动免疫的同时,按医嘱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使其自己产生抗体。经上述两种方法的联合免疫注射,可以阻断97%的母婴传播。
  其次是产后母乳喂养问题:
  1.单纯是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了乙肝疫苗的注射,可以母乳喂养。
  2.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也是阳性的产妇,产前未能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不能母乳喂养。因为这种情况下,母乳中几乎都能检出HbsAg。
  3.表面抗原和e抗原都是阳性的产妇,尽管怀孕期间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也不要喂母乳。况且,现在已经有了近似母乳的配方奶粉,也能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何必让婴儿冒着哪怕是1%~2%的受感染风险呢?
  第三,澳抗阳性的母亲护理婴儿时要注意洗手,避免污染婴儿或婴儿的用品。
  只要认真采用以上的医疗防护措施,曾经感染过乙肝的孕妇,完全可以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其他文献
曲克芦丁是一种半合成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有效的药理活性,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痔及微循环回流障碍等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中具
白塞病(Beh9et's disease,BD)是累及全身各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学者在遗传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其在BD免疫调控机制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