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对小学数学教材资源进行深度把握、挖掘、整合,能够找准数学教学的方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观念、模型思想、应用能力等素养,进而促进小学数学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本文从把握教材知识产生背景、明确教材知识形成过程、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材整合利用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资源;整合;核心素养;有效性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挥棒”,其蕴含的数学能力培养资源需一线教师深刻把握,有效挖掘和整合,进而更好地落实学生数学感知、符号意识、空间想象、数据分析、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直观想象、应用意识、创造精神等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深入整合教材资源,明确教材知识重难点,能够为教学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支持。那么,如何整合小学数学教材资源,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呢?
1.深入把握教材知识背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的由来有着层层递进的背景,这个“背景”对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对教材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整合,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数学学习,确保学习的明确化和针对性,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便于学生理解、内化、运用数学知识,进而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应有作用。例如,在“面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材并未深入引入生产生活中对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大小的度量事例,在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现实生活中的图形面积进行估算,一般通过观察法或叠加法来对比,若这两种方法不可行,可将其划分为大小相同的圆、三角形、方格等,再观察哪个图形多,以此对面积大小进行判断。但这些方式方法既笨拙,又受图形绘画能力限制,不利于对面积大小的准确判断。学生深刻领会了这一现实需求,进而对“统一标准来对面积进行测量”这一背景有了深入了解,也就顺理成章地懂得了圆、三角形及方格等图形“面积计单位”的重要意义。基于此,“面积单位”的数学概念得以引出,知識产生背景及作用也得以揭示出来,这就为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模型思想等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2.明确教材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2.1借助教材内外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从本质上来看,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点,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体积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及应用进行梳理,同时运用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案例,基于此设计教学,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融合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橡皮擦和黑板擦,对比哪个大;将棱长分别为3cm和5cm的木块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哪个大……这就能不断强化学生思维的感性认识。同样,在两个相同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放入小石块,学生观察到水位明显上升,就此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认识到,物体会占用空间。随着小石块的增加,水位逐渐上升,最终水溢出烧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抽象的体积概念形成认识,明确了“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体积概念解释相关现象进行,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更为深入,数学分析能力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高效数学课堂得以有效构建。
2.2借助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数学教学侧重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然后整合融入相符的课堂活动中,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教材,适度深化并改造教材,创新设计深度融入智力因素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合理引申推广,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品质。例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过程中,其智力因素皆在“V=Sh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中,教师可从公式的推导入手,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待学生初步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后,可引导学生对实际的圆柱体进行拓展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需具备哪些条件?依据题目给出的已知信息如何求出这些条件?基于此启发学生对公式V=Sh进行拓展思考,对解题思路进行探究,进而掌握解题方法:体积可通过底面半径与高、底面直径与高、底面周长与高来进行计算。通过对教材中“体积公式”的智力因素进行挖掘整合,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进而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分析素养,同时让学生感知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强化了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3.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得以蕴含其中,而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想得以形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并获得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教材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深度挖掘、整合,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挖掘,如平移、转化、推理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纸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其平移至右侧,这就能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如图),学生发现平移后的图形底等于长,高等于宽,面积与原图也相等。于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能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亲身经历,对其中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独有的感悟,能够深刻认识到几何图形位置变化与转化存在一定规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不断发展,可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抓手,教师只有深入整合、挖掘教材资源,优化数学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教无定法,教师应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侧重从材教编写意图、知识产生背景、知识形成过程引导、数学思想渗透等方面,有效整合教材资源,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傅崇平.合理解读教材,凸显数学本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
[2]李莉.改编教材情境,提高课堂实效[J].数学教学通讯,2018(9)
[3]姚奇.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度阅读的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福建三明36530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资源;整合;核心素养;有效性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挥棒”,其蕴含的数学能力培养资源需一线教师深刻把握,有效挖掘和整合,进而更好地落实学生数学感知、符号意识、空间想象、数据分析、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直观想象、应用意识、创造精神等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深入整合教材资源,明确教材知识重难点,能够为教学策略的优化调整提供支持。那么,如何整合小学数学教材资源,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呢?
1.深入把握教材知识背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的由来有着层层递进的背景,这个“背景”对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对教材的知识脉络进行梳理整合,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数学学习,确保学习的明确化和针对性,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便于学生理解、内化、运用数学知识,进而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应有作用。例如,在“面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材并未深入引入生产生活中对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大小的度量事例,在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现实生活中的图形面积进行估算,一般通过观察法或叠加法来对比,若这两种方法不可行,可将其划分为大小相同的圆、三角形、方格等,再观察哪个图形多,以此对面积大小进行判断。但这些方式方法既笨拙,又受图形绘画能力限制,不利于对面积大小的准确判断。学生深刻领会了这一现实需求,进而对“统一标准来对面积进行测量”这一背景有了深入了解,也就顺理成章地懂得了圆、三角形及方格等图形“面积计单位”的重要意义。基于此,“面积单位”的数学概念得以引出,知識产生背景及作用也得以揭示出来,这就为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模型思想等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2.明确教材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2.1借助教材内外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从本质上来看,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点,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体积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及应用进行梳理,同时运用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案例,基于此设计教学,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融合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橡皮擦和黑板擦,对比哪个大;将棱长分别为3cm和5cm的木块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哪个大……这就能不断强化学生思维的感性认识。同样,在两个相同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放入小石块,学生观察到水位明显上升,就此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认识到,物体会占用空间。随着小石块的增加,水位逐渐上升,最终水溢出烧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抽象的体积概念形成认识,明确了“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体积概念解释相关现象进行,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更为深入,数学分析能力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高效数学课堂得以有效构建。
2.2借助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数学教学侧重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然后整合融入相符的课堂活动中,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教材,适度深化并改造教材,创新设计深度融入智力因素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合理引申推广,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品质。例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过程中,其智力因素皆在“V=Sh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中,教师可从公式的推导入手,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待学生初步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后,可引导学生对实际的圆柱体进行拓展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需具备哪些条件?依据题目给出的已知信息如何求出这些条件?基于此启发学生对公式V=Sh进行拓展思考,对解题思路进行探究,进而掌握解题方法:体积可通过底面半径与高、底面直径与高、底面周长与高来进行计算。通过对教材中“体积公式”的智力因素进行挖掘整合,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强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进而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分析素养,同时让学生感知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强化了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3.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得以蕴含其中,而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想得以形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并获得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教材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深度挖掘、整合,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挖掘,如平移、转化、推理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纸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其平移至右侧,这就能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如图),学生发现平移后的图形底等于长,高等于宽,面积与原图也相等。于是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能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亲身经历,对其中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独有的感悟,能够深刻认识到几何图形位置变化与转化存在一定规律,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不断发展,可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抓手,教师只有深入整合、挖掘教材资源,优化数学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教无定法,教师应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侧重从材教编写意图、知识产生背景、知识形成过程引导、数学思想渗透等方面,有效整合教材资源,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傅崇平.合理解读教材,凸显数学本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
[2]李莉.改编教材情境,提高课堂实效[J].数学教学通讯,2018(9)
[3]姚奇.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度阅读的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福建三明36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