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将语文思维当做其中的关键,强调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这门科目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对相同事物来说,不同学生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应当在高中时期养成语文思维,这样就可以自主做出判断。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容量非常大,高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点,同时非常繁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内容,因此,学习时一定要学会如何进行总结。语文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鉴于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语文思维的培养,在满足该门课程规律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令他们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1 独立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班级统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广大学生习惯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尽可能地节约时间,教师往往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基本上通过灌输式教学方法来授课,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任务繁重,且处于被动地位。例如,《阿房宫赋》一文讲解过程中,老师直接阐明该文主要是批判秦始皇荒淫无道,于是学生就不加思索地记住了这句话。因此,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他们留下自主思考时间,切忌对他们进行直接灌输。
要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必须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训练,应该先将传统的灌输模式抛弃,为他们提供自主思考时间。由于学生早就习惯了过去的灌输教育,遇到问题时一般是等待教师的答案,而不会积极进行思考。该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上课时不活跃,效率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给答案为辅。首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将答案告诉他们,将他们的错误纠正。
2 质疑精神
学生习惯于把课本、老师作为权威,只要是课本上、教师灌输的均全盘接受。使他们在思想上缺乏个性。而语文专门课程原本需要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求同存异,有自己的思考,不应一味的相信权威。应试教育中,语文答案较为死板,具有相对较低的开放性。例如,“在水一方”的前半句是“所谓伊人”,这是一个固定的答案,没有任何争议,然而,需注意的的是,这并非意味着语文只有整齐划一。特别是写作过程中,各个学生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除非抄袭,不然,没有哪两篇作文是完全相同的。教师并非绝对的权威,他们的观点有时也会存在纰漏,要是学生无法迅速发现,勇于质疑,这样将产生知识漏洞,埋下隐患。
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着故意讲错,然后察看学生对此的反应。要是他们不进行质疑,那么需要对他们进行提示,让他们分析所讲解知识点是否存在纰漏。这样进行强化训练,能够使他们养成质疑的意识,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传授内容。如果想找出教师讲课中的错误,必须要仔细听讲,并且还应当养成良好的解题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师授课中的纰漏,那么就表示它们已养成良好的质疑思维,表明他们的语文水平已明显提高。
3 全面的思维习惯
现阶段,一些高中生思维比较片面,使他们不能全面认识事物。例如,评价一个人物,习惯于以“好人”“坏人”来进行。如同小孩对故事中的人物做出的评价,简单地以正派与反派来进行评价。我们知道,人性是复杂的,因此,应当从多个角度来对人物进行评价,做出全面、客观的结论。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需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语文学习不能脱离思考,必须具有良好的思考方式。所以,要想使他们养成全面的思考能力并非易事,短期练习是无法彻底将他们的思维方式颠覆的。因此,教师需要习题讲解出发,使他们学会良好的方法。例如,关于《雷雨》这一课文,对于“周蘩漪”的形象,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充分挖掘其揭示的社会罪恶,应当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身份,选择各个视角进行分析。这个人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妻子、情人、继母等等,因此,学生应当根据剧情以及不同身份,来定位该人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應当重点培养学生这种思考方式,使他们不将思维局限单一的角度。
语文思维是一种隐形的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彻底摆脱简单的知识灌输,应该上升到语文思维培养这个高度。人是活的,知识是死的,语文学习不能总是被这些固定的知识点所束缚。高中语文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的悟性,而悟性往往是从题目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而来的。
综上所述,无论哪门课程的学习,均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对学生来说,思维如同开启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鑫.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4):167+143.
[2]陈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86.
作者单位
江西省会昌县第三中学 江西省会昌县 342600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将语文思维当做其中的关键,强调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这门科目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对相同事物来说,不同学生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应当在高中时期养成语文思维,这样就可以自主做出判断。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容量非常大,高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点,同时非常繁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内容,因此,学习时一定要学会如何进行总结。语文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鉴于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语文思维的培养,在满足该门课程规律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令他们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1 独立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班级统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广大学生习惯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尽可能地节约时间,教师往往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基本上通过灌输式教学方法来授课,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任务繁重,且处于被动地位。例如,《阿房宫赋》一文讲解过程中,老师直接阐明该文主要是批判秦始皇荒淫无道,于是学生就不加思索地记住了这句话。因此,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他们留下自主思考时间,切忌对他们进行直接灌输。
要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必须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训练,应该先将传统的灌输模式抛弃,为他们提供自主思考时间。由于学生早就习惯了过去的灌输教育,遇到问题时一般是等待教师的答案,而不会积极进行思考。该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上课时不活跃,效率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给答案为辅。首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将答案告诉他们,将他们的错误纠正。
2 质疑精神
学生习惯于把课本、老师作为权威,只要是课本上、教师灌输的均全盘接受。使他们在思想上缺乏个性。而语文专门课程原本需要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求同存异,有自己的思考,不应一味的相信权威。应试教育中,语文答案较为死板,具有相对较低的开放性。例如,“在水一方”的前半句是“所谓伊人”,这是一个固定的答案,没有任何争议,然而,需注意的的是,这并非意味着语文只有整齐划一。特别是写作过程中,各个学生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除非抄袭,不然,没有哪两篇作文是完全相同的。教师并非绝对的权威,他们的观点有时也会存在纰漏,要是学生无法迅速发现,勇于质疑,这样将产生知识漏洞,埋下隐患。
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着故意讲错,然后察看学生对此的反应。要是他们不进行质疑,那么需要对他们进行提示,让他们分析所讲解知识点是否存在纰漏。这样进行强化训练,能够使他们养成质疑的意识,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传授内容。如果想找出教师讲课中的错误,必须要仔细听讲,并且还应当养成良好的解题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师授课中的纰漏,那么就表示它们已养成良好的质疑思维,表明他们的语文水平已明显提高。
3 全面的思维习惯
现阶段,一些高中生思维比较片面,使他们不能全面认识事物。例如,评价一个人物,习惯于以“好人”“坏人”来进行。如同小孩对故事中的人物做出的评价,简单地以正派与反派来进行评价。我们知道,人性是复杂的,因此,应当从多个角度来对人物进行评价,做出全面、客观的结论。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需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语文学习不能脱离思考,必须具有良好的思考方式。所以,要想使他们养成全面的思考能力并非易事,短期练习是无法彻底将他们的思维方式颠覆的。因此,教师需要习题讲解出发,使他们学会良好的方法。例如,关于《雷雨》这一课文,对于“周蘩漪”的形象,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充分挖掘其揭示的社会罪恶,应当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身份,选择各个视角进行分析。这个人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妻子、情人、继母等等,因此,学生应当根据剧情以及不同身份,来定位该人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應当重点培养学生这种思考方式,使他们不将思维局限单一的角度。
语文思维是一种隐形的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彻底摆脱简单的知识灌输,应该上升到语文思维培养这个高度。人是活的,知识是死的,语文学习不能总是被这些固定的知识点所束缚。高中语文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的悟性,而悟性往往是从题目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而来的。
综上所述,无论哪门课程的学习,均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对学生来说,思维如同开启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鑫.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4):167+143.
[2]陈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86.
作者单位
江西省会昌县第三中学 江西省会昌县 34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