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羽毛球是一项室内、室外、老少皆宜的大众化体育运动,它既能够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又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学生是首次接触羽毛球的专业学习,因此,在学习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文就羽毛球初学者学习正手高远球的常见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关的对策,以期提高初中羽毛球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羽毛球;正手高远球;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283-01
在羽毛球的学习过程中,正手高远球的学习可以说是打羽毛球的一项最基本技术动作。正手高远球即为正手击高远球,其实这个技术动作相对较为容易掌握,而且掌握该项技术后,学生便能够形成不间断的发多拍对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初中学生首次接触该课程,在学习这个动作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过于执着玩乐,在做动作时容易随心所欲,或者做了这个动作而忘了另一个动作,导致无法很好的掌握羽毛球的打法。因此,长期以往,便会对羽毛球这项运动失去兴趣。
一、羽毛球初学者学习正手高远球的常见问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正手高远球时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动作方面的问题:动作方面的问题包括很多,首先在击球动作上,高远球的技术特征是保持羽毛球在空中滞留较长的时间,同时还要使球飞行的弧度够大,让球飞到对方底线并落在有效的边界内。而大多数初学者在这个动作上往往不得要领,认为只有猛烈击打,加快球的飞行速度才能够使对手接不到球。而这样就会导致高远球动作变形,无法将球打到对方的底线,甚至打出边界,反而使自己落入下风。其次在自身动作上,初学者在发球时无法完全舒展自己的身体,导致肌肉紧绷,手臂无法伸直,握拍力度过大,重心转移不到位,从而影响手腕部的灵活性,在击球时无法将球很好的击出。再就是在挥拍动作上,由于初学者自身动作僵硬,手臂无法完全伸展,而在挥拍击球时,需要依靠的是整条手臂的力量,而不仅仅是腕部的力量,因此,由于手臂各个关节部位无法相互协调配合,就无法打出高质量的高远球,同时增加了击球时的失误;(2)自身姿势问题:在击打高远球时,击球者必须保持标准的反弓型的身体姿势,这样才能发挥腰部和腹部的力量,使其聚集于手臂上,将球打的更高更远。而初学者在这个姿势上的练习还不到位,大都只依靠手臂力量来击球,这就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3)球速和力量之间的关系不清:羽毛球的速度快慢取决于球与拍在接触的一瞬间,执拍者挥拍的速度,而并不是取决于执拍者自身用力的大小。这一点是初学者经常混淆的,大部分初学者会认为自身用力力量越大,羽毛球的飞行速度越快,因此在击球时往往集中于蓄力上,而没有将力量集中于球拍上。这就导致球飞出去后无法达到自身预期的效果。
二、羽毛球初学者学习正手高远球的对策分析
(一)掌握正确准备姿势。
在初中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便要指导学生练习正确的羽毛球准备姿势:例如右手执拍,双脚自然站立,左脚稍前于右脚,身体重心要落在右脚之上,左肩侧对拦网,身躯稍稍彎倾,做好击球和接球准备。教师应不断演示该动作,并让学生练习,同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让学生在感官和实际上去理解该动作。
(二)掌握正确的挥拍动作。
学会准备姿势后,下一步便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挥拍动作,在挥拍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保持钟摆式的挥击,然后从右腿部开始发力,将力量传送至手臂上,最后聚集力量在手臂上方,在挥击球的瞬间释放力量,从而将球高击而出。而初学者在学习羽毛球挥击时,往往会在发力后因过于紧张或兴奋,而无法将力量传送至手臂上,导致在发球和接球时无法很好的击出羽毛球。因此教师必须逐步进行指导,让学生领会从起挥拍开始到发力,最后挥击球出去这一连串的动作,能够做到连贯。
(三)分段练习,循序渐进。
在学生学会挥拍、发球、接球等一系列动作姿势时,接下来教师就应让学生进行实战练习,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水平。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发球练习,于正前方将球发出,同时观察学生挥拍动作是否正确,全身是否协调;然后指导学生两两一组(男女分开),进行定点击高远球,一人在定点发高远球,另一人在对面做好接球准备,反复练习;最后,在学生学会这些基本动作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对打练习,或者设置比赛练习。在这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各个动作,以为后期纠正和指导,并让学生通过训练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羽毛球运动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正手高远球是羽毛球练习的最基础动作,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刚刚正式接触羽毛球这一项运动,就必须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完全领悟该技术动作,从而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以及提升自己的羽毛球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牛宇龙, 宋相会. 羽毛球初学者学习正手高远球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26(6):82-96.
[2] 刘闯. 羽毛球初学者高远球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6):185-185.
关键词: 羽毛球;正手高远球;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283-01
在羽毛球的学习过程中,正手高远球的学习可以说是打羽毛球的一项最基本技术动作。正手高远球即为正手击高远球,其实这个技术动作相对较为容易掌握,而且掌握该项技术后,学生便能够形成不间断的发多拍对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初中学生首次接触该课程,在学习这个动作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过于执着玩乐,在做动作时容易随心所欲,或者做了这个动作而忘了另一个动作,导致无法很好的掌握羽毛球的打法。因此,长期以往,便会对羽毛球这项运动失去兴趣。
一、羽毛球初学者学习正手高远球的常见问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正手高远球时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动作方面的问题:动作方面的问题包括很多,首先在击球动作上,高远球的技术特征是保持羽毛球在空中滞留较长的时间,同时还要使球飞行的弧度够大,让球飞到对方底线并落在有效的边界内。而大多数初学者在这个动作上往往不得要领,认为只有猛烈击打,加快球的飞行速度才能够使对手接不到球。而这样就会导致高远球动作变形,无法将球打到对方的底线,甚至打出边界,反而使自己落入下风。其次在自身动作上,初学者在发球时无法完全舒展自己的身体,导致肌肉紧绷,手臂无法伸直,握拍力度过大,重心转移不到位,从而影响手腕部的灵活性,在击球时无法将球很好的击出。再就是在挥拍动作上,由于初学者自身动作僵硬,手臂无法完全伸展,而在挥拍击球时,需要依靠的是整条手臂的力量,而不仅仅是腕部的力量,因此,由于手臂各个关节部位无法相互协调配合,就无法打出高质量的高远球,同时增加了击球时的失误;(2)自身姿势问题:在击打高远球时,击球者必须保持标准的反弓型的身体姿势,这样才能发挥腰部和腹部的力量,使其聚集于手臂上,将球打的更高更远。而初学者在这个姿势上的练习还不到位,大都只依靠手臂力量来击球,这就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3)球速和力量之间的关系不清:羽毛球的速度快慢取决于球与拍在接触的一瞬间,执拍者挥拍的速度,而并不是取决于执拍者自身用力的大小。这一点是初学者经常混淆的,大部分初学者会认为自身用力力量越大,羽毛球的飞行速度越快,因此在击球时往往集中于蓄力上,而没有将力量集中于球拍上。这就导致球飞出去后无法达到自身预期的效果。
二、羽毛球初学者学习正手高远球的对策分析
(一)掌握正确准备姿势。
在初中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便要指导学生练习正确的羽毛球准备姿势:例如右手执拍,双脚自然站立,左脚稍前于右脚,身体重心要落在右脚之上,左肩侧对拦网,身躯稍稍彎倾,做好击球和接球准备。教师应不断演示该动作,并让学生练习,同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让学生在感官和实际上去理解该动作。
(二)掌握正确的挥拍动作。
学会准备姿势后,下一步便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挥拍动作,在挥拍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保持钟摆式的挥击,然后从右腿部开始发力,将力量传送至手臂上,最后聚集力量在手臂上方,在挥击球的瞬间释放力量,从而将球高击而出。而初学者在学习羽毛球挥击时,往往会在发力后因过于紧张或兴奋,而无法将力量传送至手臂上,导致在发球和接球时无法很好的击出羽毛球。因此教师必须逐步进行指导,让学生领会从起挥拍开始到发力,最后挥击球出去这一连串的动作,能够做到连贯。
(三)分段练习,循序渐进。
在学生学会挥拍、发球、接球等一系列动作姿势时,接下来教师就应让学生进行实战练习,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水平。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发球练习,于正前方将球发出,同时观察学生挥拍动作是否正确,全身是否协调;然后指导学生两两一组(男女分开),进行定点击高远球,一人在定点发高远球,另一人在对面做好接球准备,反复练习;最后,在学生学会这些基本动作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对打练习,或者设置比赛练习。在这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各个动作,以为后期纠正和指导,并让学生通过训练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羽毛球运动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正手高远球是羽毛球练习的最基础动作,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刚刚正式接触羽毛球这一项运动,就必须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完全领悟该技术动作,从而在羽毛球这项运动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以及提升自己的羽毛球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牛宇龙, 宋相会. 羽毛球初学者学习正手高远球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26(6):82-96.
[2] 刘闯. 羽毛球初学者高远球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6):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