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去看母亲,拿去的东西不多,回来时却像搬家一样,米面粮油肉无一不有。母亲像特意准备好,只等我们上门来取一样。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上街购物时,心里装的常是自己的小家,所以吃多少买多少。而母亲,无论做什么心里都装着她的三个孩子,所以必是要多买的,不管给孩子多少她都不觉够。
常常对母亲感到抱歉,可每次带东西来看她,她总不会坦然接受,说我们乱花钱,说我们还要供孩子不容易……心意虽好,可话听起来却总让人心里难受。
一个文友告诉我,她把自己的稿费都寄到自己的母亲那里,母亲特别开心,还不时向邻里骄傲地“显摆”。于是,我如法炮制,心想既可以孝敬母亲,又可让她为女儿骄傲。
第一次稿费寄去时,母亲打来电话,问我这30元的稿费什么时候回去拿。我说:“您就自己留着买点好吃的吧。”可等我再去看她时,她说什么也要把钱给我。这30元钱在两人手里推来推去,尴尬至极。母亲实在拗不过我,终于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再后来,30元、50元的稿费时不时地寄到母亲住处,母亲很有意见:“以后别再用我的名字了,一是我眼神不好写不了字,钱不多倒把我累得够呛;二是万一我的名字被坏人利用了怎么办?”
我又好气又好笑,别人的母亲得了稿费都那么自豪,偏偏我的母亲大人倒像是给她添了天大的麻烦。母亲老了,一天到晚瞎操心。我叹了口气:“行行行,您怎么说我怎么做!”
没过多久,我又接到母亲的电话:“我又得了一张,是某某报的,”母亲有些兴奋,“你猜给了多少钱?告诉你,200元呢!这次我可不给你了!”
我一听笑了:“嘿,您不是说嫌麻烦吗?原来以前那些都是嫌钱少呀!”母亲像孩子般呵呵地笑,我的心情也被她笑得明媚起来:“您就收着吧,我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孝敬您啊!”
父母都有退休工资,我过去从未尝试给他们钱花,知道老两口那脾气说什么也不会收,想不到一张稿费单倒让事情不再那么难堪。
那天带孩子去父母家,临走时,母亲从冰箱里拿出一大袋肉给我,我推说:“不用了,昨天我才去超市买了一堆食材。”母亲却硬塞到我手里,悄悄地说:“我早就买好了,你快拿着吧。”
厨房里就我和她,母亲恳切的眼神让我忽然明白过来,其实她收了我的稿费后,心里总觉得“欠”我什么,一直想找机会补偿回来,知道我平时没时间逛菜市超市,便主动地替我“跑腿”。
我不再多说什么,接过肉放进环保袋中。回家的路上,心里却一直不好过。
年纪越长,我越觉得欠父母太多,总希望能用各种方式多孝敬他们。可母亲竟也跟我一样心思,年轻时对儿女关怀的疏忽让她觉得亏欠我们,总希望能更多地补偿,母爱的天性又让她觉得无论怎么去补偿都不够。稿费虽寄给了母亲,可依然花在了孩子身上。
给来给去固然是辛苦的人情,一个非要给一个不肯收,我们总是不习惯在心理上欠别人太多,即使是最亲爱的家人。于是一个要还一个要拒,就这样持续着“累赘”的人生。可是,这里面却全是满满的爱与亲情。
常常对母亲感到抱歉,可每次带东西来看她,她总不会坦然接受,说我们乱花钱,说我们还要供孩子不容易……心意虽好,可话听起来却总让人心里难受。
一个文友告诉我,她把自己的稿费都寄到自己的母亲那里,母亲特别开心,还不时向邻里骄傲地“显摆”。于是,我如法炮制,心想既可以孝敬母亲,又可让她为女儿骄傲。
第一次稿费寄去时,母亲打来电话,问我这30元的稿费什么时候回去拿。我说:“您就自己留着买点好吃的吧。”可等我再去看她时,她说什么也要把钱给我。这30元钱在两人手里推来推去,尴尬至极。母亲实在拗不过我,终于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再后来,30元、50元的稿费时不时地寄到母亲住处,母亲很有意见:“以后别再用我的名字了,一是我眼神不好写不了字,钱不多倒把我累得够呛;二是万一我的名字被坏人利用了怎么办?”
我又好气又好笑,别人的母亲得了稿费都那么自豪,偏偏我的母亲大人倒像是给她添了天大的麻烦。母亲老了,一天到晚瞎操心。我叹了口气:“行行行,您怎么说我怎么做!”
没过多久,我又接到母亲的电话:“我又得了一张,是某某报的,”母亲有些兴奋,“你猜给了多少钱?告诉你,200元呢!这次我可不给你了!”
我一听笑了:“嘿,您不是说嫌麻烦吗?原来以前那些都是嫌钱少呀!”母亲像孩子般呵呵地笑,我的心情也被她笑得明媚起来:“您就收着吧,我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孝敬您啊!”
父母都有退休工资,我过去从未尝试给他们钱花,知道老两口那脾气说什么也不会收,想不到一张稿费单倒让事情不再那么难堪。
那天带孩子去父母家,临走时,母亲从冰箱里拿出一大袋肉给我,我推说:“不用了,昨天我才去超市买了一堆食材。”母亲却硬塞到我手里,悄悄地说:“我早就买好了,你快拿着吧。”
厨房里就我和她,母亲恳切的眼神让我忽然明白过来,其实她收了我的稿费后,心里总觉得“欠”我什么,一直想找机会补偿回来,知道我平时没时间逛菜市超市,便主动地替我“跑腿”。
我不再多说什么,接过肉放进环保袋中。回家的路上,心里却一直不好过。
年纪越长,我越觉得欠父母太多,总希望能用各种方式多孝敬他们。可母亲竟也跟我一样心思,年轻时对儿女关怀的疏忽让她觉得亏欠我们,总希望能更多地补偿,母爱的天性又让她觉得无论怎么去补偿都不够。稿费虽寄给了母亲,可依然花在了孩子身上。
给来给去固然是辛苦的人情,一个非要给一个不肯收,我们总是不习惯在心理上欠别人太多,即使是最亲爱的家人。于是一个要还一个要拒,就这样持续着“累赘”的人生。可是,这里面却全是满满的爱与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