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平台的完善使网络自制节目独树一帜,而网络自制节目为受众提供了除传统媒体信息源及主流媒体舆论场之外更加普遍的“民间舆论场”。自制类节目是网络自制内容中最为活跃和备受欢迎的一部分,除栏目种类繁多、设置灵活、便捷时效等优势外,还具有更为广泛便捷的舆论平台。文章通过隱喻传播的相关理论,分析网络自制类节目《饭局的诱惑》中话语操控的隐喻性,以这档节目的内容设置和播出效果为出发点,希冀提升互联网节目对民间舆论的影响。
【关 键 词】隐喻传播;网络自制节目;“民间舆论场”;《饭局的诱惑》
【作者单位】张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大学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一带一路”国际化背景下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编号:HDXJJG2015-06)的阶段性成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自制节目也逐步走到受众面前,其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正从主流的媒体舆论场(如党报、国家电视台、通讯社等)过渡到目前流行的“民间舆论场”(如基于互联网的PC终端、网络论坛、移动媒体等)。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的一种体现,但对受众而言,互联网使受众的话语权变得更加有力,言论也变得更加自由。当然,在大众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话语自由有时也会带来网络语言暴力与语言绑架,这时网络节目就需要网络监管部门发挥监督作用了。最近,米未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饭局的诱惑》是一档纯网络综艺娱乐访谈类节目,节目每期都特邀体育明星、当红主持人、娱乐明星组成“访谈饭局”,以“饭局”为平台利用“谎话”“反话”的交流方式,在“杀人游戏”中斗智相杀。《饭局的诱惑》同时采用直播与点播的“双播”形式,于2016年9月25日在腾讯视频上首播。节目第二部分“狼人杀”以直播的形式在斗鱼TV上播出。这档基于互联网的节目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符号表达中,反映了人类对社会现实的认知。这种隐喻传播的使用可以使节目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受众的认知向度也更为多变。
一、隐喻的内涵与传播优势
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法,还是人类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模式与认知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创作的过程[1]。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新兴的网络自制节目,以此判断网络自制节目是否对受众有引导作用,以及是否有更高的社会现实意义。
传播活动的本质是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沟通信息,反映人类对社会现实的认知[2]。当然,这里所说的隐喻已超出了语言文字的修辞手法,它指的是受众对网络节目传达信息的认知过程。通过这种认知过程隐喻可以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从而将媒体信息传达出去,受众根据自身的认知得到不同的反馈。
网站自制节目,即由有网络内容制作资格的机构组织生产的,用于网络空间、移动空间和传统电视机构播出的视频节目[3]。从播放的节目信息量、信息源来看,网络融合了三种视频节目的来源,范围更加广泛且不受时空与环境的影响。通过网络平台播出的自制节目,思想更加开放,其优势也明显高于传统电视节目。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主要阵地依然是电视机而非以互联网为载体的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等,但网络原创节目的播放平台则是互联网,因此隐喻性会更强。例如爱奇艺推出的辩论类节目《奇葩说》、搜狐视频推出的访谈类节目《先锋人物》、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小松奇谈》等,这些网络自制节目都有明显的隐喻迹象,它们被受众快速地接受与喜爱,并逐步影响受众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饭局的诱惑》中的隐喻性体现
1.《饭局的诱惑》上半场折射出的社会隐喻
《饭局的诱惑》刚开始,主持人与嘉宾就以“饭局”的形式开始访谈,访谈过程中,双方都要说“反话”“谎话”,以此来锻炼嘉宾的语言思辨能力,如果嘉宾不想回答主持人提问的问题,就要接受惩罚——吃或喝节目组准备的黑暗料理。随着木偶鼻子的缩短,嘉宾们便可以正常地交流。整个节目的上半场,“谎话”或“反话”的时间约占时长的85%,这也是以往节目中未曾有过的。
“饭局”形式的访谈隐喻出我国现有的社会现象“饭局文化”。当吃饭变成了饭局,所吃的就不只是食物了,正如中国著名作家高和所言:“中国的饭局不在于‘饭’而在于‘局’。所谓的局,就难逃设局、控局、结局这三种情况。”[4]纵观历史,当中国的饮食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交往等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时,便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饭局文化”。在我国古代历史,让人耳熟能详的“饭局”便是鸿门宴,它的发生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在节目中,主持人被赋予了东道主、领导、长辈等多重角色,嘉宾被塑造成宾客、员工、亲友等角色,这使人禁不住反思现实的“饭局文化”中有多少人的谈话是发自内心的,有多少人的语言是真实的。这档网络自制节目真实地反映出当今社会“饭局文化”的陋习,它以诙谐幽默的隐喻方式表现出来,把信息传达给受众。例如,节目的片头中是一张庆祝无酵节前一夜的图片(图1),这张图片具有一定的映射意蕴,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与其坐在餐桌旁共庆无酵节,这是十三个人在一起共进的最后的晚餐,因为在这十二个门徒之中有一个门徒背叛了耶稣,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节目的片头也表现出《饭局的诱惑》这档栏目所要传达的隐含意义,即这个“饭局”中有人说的话是谎话。节目如此,社会亦如此,尤其在商业、经济、社会的交往中更为明显,酒桌上众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但却极力掩饰他们真实的心境。
2.《饭局的诱惑》下半场折射出的社会意蕴
当今的小品、相声、歌曲往往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娱乐的表现形式呈现社会现象也不足为奇,但以一档节目的形式表现社会的陋习并不多见。这种反映社会陋习的节目的时间一般都比小品、相声的时间要长,其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也比小品、相声更加深刻。但网络自制节目作为媒体的传播形式之一,过大或过广地映射社会的陋习不是很恰当,所以拿捏好分寸就尤为重要,这也是隐喻在节目中被大范围使用的原因之一。在《饭局的诱惑》的后半场“杀人游戏”中,每位嘉宾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狼人”,而选取“好人”的话语表达方式,鲜明地映射出人与人交际时谎言与真言只在一瞬间。每个人都有自己鲜为人知的秘密,为了让他人不易察觉,谎话便充斥在我们的社交活动之中,这种说话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变得陌生,尤其是在人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人为了保护好自己而选择在交流中使用一部分谎言,从而使这些话语真假难辨。 然而,节目中并非所有的说谎者都是“狼人”,也并非所有揭穿谎言的人都是“好人”,“好人”可以通过说谎表明假身份来为那些有“权力”的“神”挡刀,“狼人”也可以通过揭穿别人的谎言来证明自己是个“好人”,从而获取其他玩家的肯定,这就是利用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使得谎言与真言、“壞人”与“好人”变得难以区分。然而讽刺的是,每期邀请的嘉宾们大多都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可能是相识多年的朋友、经常分享秘密的闺蜜、合作多年的上下级或同事,然而当好人和坏人的身份被模糊地强加在彼此的身上时,不信任也变得明显起来。从《饭局的诱惑》来看现实,在谎言和真话交织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不顺心都可以归结为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朋友争吵、恋人分手、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不一而足。《饭局的诱惑》巧妙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用饭局和游戏的形式隐喻出许多现实中的问题。
当今社会,信息的传递十分便捷,新一代的受众所接受的各类信息是前人未曾预料到的,众多的人生经验、无数的心灵鸡汤、层出不穷的知世格言,使现代人与古人相比显得过于世故。然而,世故的代价是人们开始学会习惯与妥协,开始知道谎言或许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当说谎变得习以为常,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开始变得脆弱。有人说恶意的谎言当然会使我们的内心痛苦,但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对方好,例如,父母安慰孩子、老师安慰学生、朋友安慰同伴,还有情人之间的相互安慰。然而,不管谎言是否出于善意,谎言就是谎言,谎言的出现一定会导致信任出现危机,只是平时聪明的我们学会了视而不见,抑或有时是我们真的相信了这种谎言,然而这种危机在特殊时刻就会变成裂痕,然后逐渐变大,最后无法弥补。《饭局的诱惑》这个节目从头至尾只有“谎言”两个字是穿插始终的,这大概就是它所要隐喻的东西,也是这个节目值得人们深思之处。或许直白地说出或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会让人难以接受,所以用一顿饭或者一场游戏来隐喻人性的复杂性,这样观众们会更容易接受。
三、网络自制节目成为民间舆论镜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直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演进,民间的舆论逐步走到受众面前,形成“民间舆论场”。客观地说,民间舆论有箴言也有谗言,这些言论都是受众的一种反应,网络自制节目利用全新的受众互动平台可以便捷、高效地了解受众观看节目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提高节目的点击量与收视率。
1.网络自制节目的特征
网络自制节目具有紧扣当前热点的特征。节目主要以娱乐为主,文化与娱乐共存,互动的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5]。这些优势促使网络自制节目更具亲民性,甚至随着直播平台的不断发展,受众可直接与嘉宾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例如在《饭局的诱惑》第七期节目中,嘉宾金星与主持人马东的对话(如图2),就非常好地展现出受众对金星与杨丽萍两大中国舞蹈家之间复杂关系的窥探。整个对话都是受众想了解的信息,节目通过“反话”或“明示的假话”等娱乐方式传达给受众,既避免了尴尬,也衬托出主持人和嘉宾的幽默。这种幽默传递给受众的信息简单明了,但是却迎合了民间舆论的风格。
2.网络自制节目的全民互动
在《饭局的诱惑》的后半场,嘉宾、主持人和《奇葩说》的部分选手进行“杀人游戏”。这个环节,网络节目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直播与受众互动。《饭局的诱惑》在斗鱼的正式上线,再一次突破了传统综艺面临的种种困境,达到了1+1>2的效果。受众通过斗鱼直播,与嘉宾、主持人面对面互动,他们发表猜想,帮助嘉宾出主意,即使在每个人都用谎言伪装的前提下,他们也能迅速准确地找到“狼人”将其杀死,保护好“平民”。受众在此期间可各抒己见,形成以网络节目为平台的大型舆论场,在愉悦受众的同时也给受众带来了平等与公正的发言权,让其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全民娱乐与互动。
四、网络自制节目隐喻传播的意义
网络自制节目通过隐喻传播的方式,更好地反映了民间受众的思想,更加便捷、迅速地展现不同的收视效果,为受众带来更多的思辨机会,弥补传统主流媒体“填鸭式”的资讯模式。网络自制节目中隐喻的传播对受众而言既可达到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目的,又可增强受众对社会的感知。
互联网的便捷性与时效性可更好地顺应受众的喜好,映射社会现象,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提高节目播出的效率与质量。隐喻传播运用到网络自制节目当中,因所处的是“民间舆论场”抑或是“次流媒体”,它的灵活度会比传统电视栏目更高。正如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估报告调查所显示的那样,中国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不断提升。国家信息发展指数也表明,2012年至2016年这四年之间中国的信息化排名已从第36位跃至第25位。这些数据证实了互联网为网络自制节目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为受众与节目面对面的互动提供了技术保证。网络自制节目通过隐喻的传播方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揭露社会陋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隐喻传播的方式审视了《饭局的诱惑》这档网络自制节目,从而揭示了网络自制类节目是如何通过隐喻传播使受众对社会的形象有了新的感知。但由于受众的个人经历、思想、教育背景不同,同样的隐喻会给受众带来不尽相同的传播效果,特别是在网络节目的泛娱乐化时代,过度的娱乐消费并非我们所倡导,但像《饭局的诱惑》与《奇葩说》这类能映射社会热点话题,并引导受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网络自制类节目值得新型媒体行业借鉴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文斌. 隐喻的认知建构与解读[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6.
[2]项国雄,朱松林. 理解传播:一种认知隐喻的视角[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 (12):76-80.
[3]颜梅. 从家长制到消费者制:网络视频原创节目的媒介生产机制[J]. 国际新闻界,2013 (5):112-119.
[4]高和. 中国式饭局[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5]芦珊珊. 视频网站自制栏目特点分析—以爱奇艺为例[J]. 出版广角,2014(23): 100-103.
【关 键 词】隐喻传播;网络自制节目;“民间舆论场”;《饭局的诱惑》
【作者单位】张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大学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一带一路”国际化背景下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编号:HDXJJG2015-06)的阶段性成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自制节目也逐步走到受众面前,其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正从主流的媒体舆论场(如党报、国家电视台、通讯社等)过渡到目前流行的“民间舆论场”(如基于互联网的PC终端、网络论坛、移动媒体等)。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的一种体现,但对受众而言,互联网使受众的话语权变得更加有力,言论也变得更加自由。当然,在大众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话语自由有时也会带来网络语言暴力与语言绑架,这时网络节目就需要网络监管部门发挥监督作用了。最近,米未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饭局的诱惑》是一档纯网络综艺娱乐访谈类节目,节目每期都特邀体育明星、当红主持人、娱乐明星组成“访谈饭局”,以“饭局”为平台利用“谎话”“反话”的交流方式,在“杀人游戏”中斗智相杀。《饭局的诱惑》同时采用直播与点播的“双播”形式,于2016年9月25日在腾讯视频上首播。节目第二部分“狼人杀”以直播的形式在斗鱼TV上播出。这档基于互联网的节目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符号表达中,反映了人类对社会现实的认知。这种隐喻传播的使用可以使节目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受众的认知向度也更为多变。
一、隐喻的内涵与传播优势
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法,还是人类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模式与认知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创作的过程[1]。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新兴的网络自制节目,以此判断网络自制节目是否对受众有引导作用,以及是否有更高的社会现实意义。
传播活动的本质是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沟通信息,反映人类对社会现实的认知[2]。当然,这里所说的隐喻已超出了语言文字的修辞手法,它指的是受众对网络节目传达信息的认知过程。通过这种认知过程隐喻可以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从而将媒体信息传达出去,受众根据自身的认知得到不同的反馈。
网站自制节目,即由有网络内容制作资格的机构组织生产的,用于网络空间、移动空间和传统电视机构播出的视频节目[3]。从播放的节目信息量、信息源来看,网络融合了三种视频节目的来源,范围更加广泛且不受时空与环境的影响。通过网络平台播出的自制节目,思想更加开放,其优势也明显高于传统电视节目。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主要阵地依然是电视机而非以互联网为载体的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等,但网络原创节目的播放平台则是互联网,因此隐喻性会更强。例如爱奇艺推出的辩论类节目《奇葩说》、搜狐视频推出的访谈类节目《先锋人物》、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小松奇谈》等,这些网络自制节目都有明显的隐喻迹象,它们被受众快速地接受与喜爱,并逐步影响受众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饭局的诱惑》中的隐喻性体现
1.《饭局的诱惑》上半场折射出的社会隐喻
《饭局的诱惑》刚开始,主持人与嘉宾就以“饭局”的形式开始访谈,访谈过程中,双方都要说“反话”“谎话”,以此来锻炼嘉宾的语言思辨能力,如果嘉宾不想回答主持人提问的问题,就要接受惩罚——吃或喝节目组准备的黑暗料理。随着木偶鼻子的缩短,嘉宾们便可以正常地交流。整个节目的上半场,“谎话”或“反话”的时间约占时长的85%,这也是以往节目中未曾有过的。
“饭局”形式的访谈隐喻出我国现有的社会现象“饭局文化”。当吃饭变成了饭局,所吃的就不只是食物了,正如中国著名作家高和所言:“中国的饭局不在于‘饭’而在于‘局’。所谓的局,就难逃设局、控局、结局这三种情况。”[4]纵观历史,当中国的饮食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交往等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时,便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饭局文化”。在我国古代历史,让人耳熟能详的“饭局”便是鸿门宴,它的发生甚至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在节目中,主持人被赋予了东道主、领导、长辈等多重角色,嘉宾被塑造成宾客、员工、亲友等角色,这使人禁不住反思现实的“饭局文化”中有多少人的谈话是发自内心的,有多少人的语言是真实的。这档网络自制节目真实地反映出当今社会“饭局文化”的陋习,它以诙谐幽默的隐喻方式表现出来,把信息传达给受众。例如,节目的片头中是一张庆祝无酵节前一夜的图片(图1),这张图片具有一定的映射意蕴,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与其坐在餐桌旁共庆无酵节,这是十三个人在一起共进的最后的晚餐,因为在这十二个门徒之中有一个门徒背叛了耶稣,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节目的片头也表现出《饭局的诱惑》这档栏目所要传达的隐含意义,即这个“饭局”中有人说的话是谎话。节目如此,社会亦如此,尤其在商业、经济、社会的交往中更为明显,酒桌上众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但却极力掩饰他们真实的心境。
2.《饭局的诱惑》下半场折射出的社会意蕴
当今的小品、相声、歌曲往往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娱乐的表现形式呈现社会现象也不足为奇,但以一档节目的形式表现社会的陋习并不多见。这种反映社会陋习的节目的时间一般都比小品、相声的时间要长,其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也比小品、相声更加深刻。但网络自制节目作为媒体的传播形式之一,过大或过广地映射社会的陋习不是很恰当,所以拿捏好分寸就尤为重要,这也是隐喻在节目中被大范围使用的原因之一。在《饭局的诱惑》的后半场“杀人游戏”中,每位嘉宾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狼人”,而选取“好人”的话语表达方式,鲜明地映射出人与人交际时谎言与真言只在一瞬间。每个人都有自己鲜为人知的秘密,为了让他人不易察觉,谎话便充斥在我们的社交活动之中,这种说话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变得陌生,尤其是在人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人为了保护好自己而选择在交流中使用一部分谎言,从而使这些话语真假难辨。 然而,节目中并非所有的说谎者都是“狼人”,也并非所有揭穿谎言的人都是“好人”,“好人”可以通过说谎表明假身份来为那些有“权力”的“神”挡刀,“狼人”也可以通过揭穿别人的谎言来证明自己是个“好人”,从而获取其他玩家的肯定,这就是利用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使得谎言与真言、“壞人”与“好人”变得难以区分。然而讽刺的是,每期邀请的嘉宾们大多都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可能是相识多年的朋友、经常分享秘密的闺蜜、合作多年的上下级或同事,然而当好人和坏人的身份被模糊地强加在彼此的身上时,不信任也变得明显起来。从《饭局的诱惑》来看现实,在谎言和真话交织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不顺心都可以归结为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朋友争吵、恋人分手、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不一而足。《饭局的诱惑》巧妙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用饭局和游戏的形式隐喻出许多现实中的问题。
当今社会,信息的传递十分便捷,新一代的受众所接受的各类信息是前人未曾预料到的,众多的人生经验、无数的心灵鸡汤、层出不穷的知世格言,使现代人与古人相比显得过于世故。然而,世故的代价是人们开始学会习惯与妥协,开始知道谎言或许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当说谎变得习以为常,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开始变得脆弱。有人说恶意的谎言当然会使我们的内心痛苦,但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对方好,例如,父母安慰孩子、老师安慰学生、朋友安慰同伴,还有情人之间的相互安慰。然而,不管谎言是否出于善意,谎言就是谎言,谎言的出现一定会导致信任出现危机,只是平时聪明的我们学会了视而不见,抑或有时是我们真的相信了这种谎言,然而这种危机在特殊时刻就会变成裂痕,然后逐渐变大,最后无法弥补。《饭局的诱惑》这个节目从头至尾只有“谎言”两个字是穿插始终的,这大概就是它所要隐喻的东西,也是这个节目值得人们深思之处。或许直白地说出或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会让人难以接受,所以用一顿饭或者一场游戏来隐喻人性的复杂性,这样观众们会更容易接受。
三、网络自制节目成为民间舆论镜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直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演进,民间的舆论逐步走到受众面前,形成“民间舆论场”。客观地说,民间舆论有箴言也有谗言,这些言论都是受众的一种反应,网络自制节目利用全新的受众互动平台可以便捷、高效地了解受众观看节目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提高节目的点击量与收视率。
1.网络自制节目的特征
网络自制节目具有紧扣当前热点的特征。节目主要以娱乐为主,文化与娱乐共存,互动的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5]。这些优势促使网络自制节目更具亲民性,甚至随着直播平台的不断发展,受众可直接与嘉宾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例如在《饭局的诱惑》第七期节目中,嘉宾金星与主持人马东的对话(如图2),就非常好地展现出受众对金星与杨丽萍两大中国舞蹈家之间复杂关系的窥探。整个对话都是受众想了解的信息,节目通过“反话”或“明示的假话”等娱乐方式传达给受众,既避免了尴尬,也衬托出主持人和嘉宾的幽默。这种幽默传递给受众的信息简单明了,但是却迎合了民间舆论的风格。
2.网络自制节目的全民互动
在《饭局的诱惑》的后半场,嘉宾、主持人和《奇葩说》的部分选手进行“杀人游戏”。这个环节,网络节目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直播与受众互动。《饭局的诱惑》在斗鱼的正式上线,再一次突破了传统综艺面临的种种困境,达到了1+1>2的效果。受众通过斗鱼直播,与嘉宾、主持人面对面互动,他们发表猜想,帮助嘉宾出主意,即使在每个人都用谎言伪装的前提下,他们也能迅速准确地找到“狼人”将其杀死,保护好“平民”。受众在此期间可各抒己见,形成以网络节目为平台的大型舆论场,在愉悦受众的同时也给受众带来了平等与公正的发言权,让其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全民娱乐与互动。
四、网络自制节目隐喻传播的意义
网络自制节目通过隐喻传播的方式,更好地反映了民间受众的思想,更加便捷、迅速地展现不同的收视效果,为受众带来更多的思辨机会,弥补传统主流媒体“填鸭式”的资讯模式。网络自制节目中隐喻的传播对受众而言既可达到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目的,又可增强受众对社会的感知。
互联网的便捷性与时效性可更好地顺应受众的喜好,映射社会现象,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提高节目播出的效率与质量。隐喻传播运用到网络自制节目当中,因所处的是“民间舆论场”抑或是“次流媒体”,它的灵活度会比传统电视栏目更高。正如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估报告调查所显示的那样,中国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不断提升。国家信息发展指数也表明,2012年至2016年这四年之间中国的信息化排名已从第36位跃至第25位。这些数据证实了互联网为网络自制节目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也为受众与节目面对面的互动提供了技术保证。网络自制节目通过隐喻的传播方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揭露社会陋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隐喻传播的方式审视了《饭局的诱惑》这档网络自制节目,从而揭示了网络自制类节目是如何通过隐喻传播使受众对社会的形象有了新的感知。但由于受众的个人经历、思想、教育背景不同,同样的隐喻会给受众带来不尽相同的传播效果,特别是在网络节目的泛娱乐化时代,过度的娱乐消费并非我们所倡导,但像《饭局的诱惑》与《奇葩说》这类能映射社会热点话题,并引导受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网络自制类节目值得新型媒体行业借鉴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文斌. 隐喻的认知建构与解读[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6.
[2]项国雄,朱松林. 理解传播:一种认知隐喻的视角[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 (12):76-80.
[3]颜梅. 从家长制到消费者制:网络视频原创节目的媒介生产机制[J]. 国际新闻界,2013 (5):112-119.
[4]高和. 中国式饭局[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5]芦珊珊. 视频网站自制栏目特点分析—以爱奇艺为例[J]. 出版广角,2014(23): 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