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河海大学的高材生,陈丛林却在偏僻的大别山腹地工作了近30年。
现在,他是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分管工程建设的副主任。尽管和陈丛林同时期来的同事或考研、或调动、或离职,先后去了远方的都市,但陈丛林毅然选择了坚守这座年逾“花甲”的水库大坝。
陈丛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像照看自家的老人一样,看护着这座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
一位在佛子岭库区负责打扫卫生的下岗工人则告诉记者,佛子岭水库是六安人的“国宝”,是六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实际上,在六安人眼中,位于大别山腹地的佛子岭水库俨然成为革命老区的“精神丰碑”,是皖西人民不畏艰难、挑战自然、人定胜天的“杰作”和见证。
佛子岭水库在安徽省西部霍山县南17公里的淠(pì)河上游。淠河发源于大别山区,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的特殊地形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气象条件,使大别山区地降水丰沛,夏、秋山洪不易宣泄,山洪涌到下游正阳关入淮,淮河干流也受到极大威胁。
历史上,皖西、皖中淮河流域地区水灾频发,淮河也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治淮工程中的首批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佛子岭水库于1952年1月开始修建,1954年10月完工,总库容4.91亿立方米,建成至今已逾60年。
该水库集水面积1840平方公里,以防洪为主,并结合蓄水灌溉、发电,改善航运,发展渔业等功能,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地之一,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
然而,由于当时水文、地质资料短缺,水库防洪标准确定偏低,特别是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佛子岭水库病险严重。虽经1965年—1966年、1982年—1985年两次加固和扩建,但仍存在坝身裂缝严重、坝基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
2002年10月,国家投资1.66亿元对佛子岭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佛子岭水库的汛限水位由112.56米恢复到122.56米,库容增加1.1亿~1.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扩大到660万亩。
为进一步提高佛子岭水库的防洪标准,2005年12月,国家在佛子岭水库上游漫水河中段开工兴建白莲崖水库。该水库是治理淮河19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实施“861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而被列入《“十五”期间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同时,也是佛子岭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措施之一。
2008年底,白莲崖水库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水库最大坝高104.6米,是安徽省第一座百米高坝,总库容4.6亿立方米。建成后的白莲崖水库,将使下游佛子岭水库校核洪水标准由目前的不足1000年一遇提高到5000年一遇。
然而,在实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白莲崖水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单位工程已验收完毕,但整个工程尚未通过竣工验收,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陈丛林介绍,由于没有竣工,目前白莲崖水库蓄水量只有0.9亿立方米,相当于设计总库容的20%,远远低于设计标准,给下游佛子岭水库防洪仍然造成巨大压力。而竣工验收工作久拖未决的根本原因,是六安市地方配套资金迟迟未予到位,而且数额巨大。
历经周折,记者坐车通过数十公里的崎岖山路,来到了白莲崖水库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的临时驻地,并联系到白莲崖水库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的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2005年白莲崖水库开工至今,六安市地方配套资金一直未于拨付。其中,预算资金5000万元,调概资金3000多万元,合计近9000万元。
“扯皮”工程
安徽省水利部门一位知情人士证实,正是由于白莲崖水库市级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才导致白莲崖水库未能通过竣工验收。而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除了六安市财政紧张之外,还另有隐情。
该知情人士介绍说,六安市有关方面认为,白莲崖水库虽然建在六安市境内,但受益却是六安市境外的下游地区。六安市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因库区移民而受损,让六安市拿出真金白银来配套,显然不公。
据了解,六安市是安徽省唯一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市,该市的贫困区域多属于“老区、山区、库区、行蓄洪区”,市县级财政较为紧张,而且需要配套的重点工程较多,导致地方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
安徽省业内人士认为,白莲崖水库市级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还与项目法人的协调能力有直接关系。因为白莲崖水库的项目法人是上市公司安徽水利(600502.SH),白莲崖水库建设系纯企业行为,对六安市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六安市不给钱配套,省水利部门也没办法。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安徽水利前身是安徽省水利厅所属的水利开发公司,后分割上市,与省水利厅有血缘关系。所以,安徽水利打报告给省水利厅请求协调解决,省水利厅上报给省主管领导,而主管领导又批转给了省水利厅,报告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水利厅。
安徽省水利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安徽省水利厅想尽了办法,也无法劝说六安市拿出配套资金,甚至省政府出面给六安市协调贷款,试图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但六安市也不愿贷款,因为贷款最终还是要由六安市财政来偿还。
于是,围绕如何解决白莲崖水库市县地方配套资金问题,省市两级出现了扯皮现象。
为了解具体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程赶往六安市采访有关单位。在六安市宣传部门的协调下,记者见到了六安市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但该负责人称并不具体负责白莲崖水库的规划和建设,建议记者去找水利部门了解相关情况。
随后,记者找到六安市水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达采访意愿,希望该负责人协调知情领导、配合记者采访。但该负责人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并不正面回答相关问题。后又称,主要领导出差不在单位,无法配合记者采访。
在离开六安市前,记者希望当地宣传部门协调市政府主管领导接受采访,但未得到积极回应。直到记者发稿时,也未得到六安市有关方面的采访回应。
据了解,1991年淮河流域遭遇洪灾之后,国务院确定了19项治淮骨干工程,涉及安徽省的有14项,工程总投资约175亿元,其中就包括白莲崖水库。
2003年,淮河再次遭遇洪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淮河治理步伐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原定于2010年完成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随后,水利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于是,水利部把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全力予以推进,成立治淮工程建设督导组,加强了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
与此同时,安徽省委、省政府把以治淮为中心的防洪保安工程列入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项重大项目之一,列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六大基础性工程的第一位。
实际上,在2007年—2009年间,水利部先后派出两批督导组,全面检查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情况时,就已发现“一些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致使个别工程施工进度滞后,而无法竣工验收”等同样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治淮骨干工程验收工作,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2009年11月,安徽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纪冰亲率有关处室负责人赴沿淮相关地区督察治淮重点工程扫尾验收工作时,依然未能解决地方配套资金问题。
2010年1月,安徽省水利厅只得无奈地宣布,除白莲崖水库外,涉及安徽省的其他13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
资金哪来?
早在2007年1月,国家水利部淮委主任钱敏在治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指出,由于地方配套投资不到位,个别大型水库除险加固长期不能完工。
当年11月,安徽省人大农工委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赴亳州、阜阳、六安、蚌埠、宿州、滁州等六市,对治淮和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当年已经下达的治淮工程投资计划中,全省约有2.1亿元的市级配套资金没有到位,其中蚌埠市5723万元、亳州市3560万元、滁州市90万元、阜阳市5379万元、淮南市879万元、六安市5537万元。
而早在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治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帮助协调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如解决治淮资金、土地征用等施工环境问题。
据了解,列入国家计划的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国家和省、市投资比例为4:3:3;列入省计划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省与市县比例为5:5,地方财政难以承受。
为此,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尽可能从省级财政多解决配套资金,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状况,适当调整市县配套资金的比例。
对于治淮建设,为了确保配套资金落到实处,安徽省政府办公会作出决定,根据该省淮河流域市县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治淮骨干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由省级承担70%~80%,市级承担20%~30%,不要县级承担。
事实上,安徽省沿淮地区的阜阳市、六安市等地市历来是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加之境内治淮重点工程较多,配套资金数额巨大,造成资金落实困难。
于是,当地在筹资方式上颇动脑筋。据阜阳市副市长刘绍太介绍,2003年淮河再次暴发洪涝灾害后,阜阳市政府承诺缺口治淮资金全部请省统借统还。从而保证了灾后重建和治淮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另据阜阳市水利局副局长杨宏顺介绍,在阜阳市境内的临淮岗、沙颍河等治淮骨干工程中,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等方法,积极筹集地方配套资金近1.2亿元,顺利完成治淮重点工程,实现竣工验收。
省里也在想办法。为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安徽省政府明确将病险水库加固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市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财政部门牵头成立民生工程协调机构,定期通报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督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省水利厅对民生工程目标完成进度较慢的地区进行督办,制定《安徽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对责任制落实、建设管理、资金筹措及使用管理、工程进度与验收、质量与安全等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在安徽省水利厅的积极协调下,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累计共落实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加固省级配套资金10.1亿元,省政府取消了大型水库市县配套资金。
针对部分重点小型水库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安徽省水利厅认真组织调研,按照确保水库除险的原则,逐库核实主体工程缺口资金。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最大限度节省投资,同时督促市县落实配套资金。
目前,安徽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效益已经显现,已完工项目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完善了防洪体系,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
但未完工项目的结局如何,还是悬念。
现在,他是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分管工程建设的副主任。尽管和陈丛林同时期来的同事或考研、或调动、或离职,先后去了远方的都市,但陈丛林毅然选择了坚守这座年逾“花甲”的水库大坝。
陈丛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像照看自家的老人一样,看护着这座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
一位在佛子岭库区负责打扫卫生的下岗工人则告诉记者,佛子岭水库是六安人的“国宝”,是六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实际上,在六安人眼中,位于大别山腹地的佛子岭水库俨然成为革命老区的“精神丰碑”,是皖西人民不畏艰难、挑战自然、人定胜天的“杰作”和见证。
佛子岭水库在安徽省西部霍山县南17公里的淠(pì)河上游。淠河发源于大别山区,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的特殊地形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气象条件,使大别山区地降水丰沛,夏、秋山洪不易宣泄,山洪涌到下游正阳关入淮,淮河干流也受到极大威胁。
历史上,皖西、皖中淮河流域地区水灾频发,淮河也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治淮工程中的首批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佛子岭水库于1952年1月开始修建,1954年10月完工,总库容4.91亿立方米,建成至今已逾60年。
该水库集水面积1840平方公里,以防洪为主,并结合蓄水灌溉、发电,改善航运,发展渔业等功能,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地之一,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
然而,由于当时水文、地质资料短缺,水库防洪标准确定偏低,特别是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佛子岭水库病险严重。虽经1965年—1966年、1982年—1985年两次加固和扩建,但仍存在坝身裂缝严重、坝基地质条件复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
2002年10月,国家投资1.66亿元对佛子岭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佛子岭水库的汛限水位由112.56米恢复到122.56米,库容增加1.1亿~1.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扩大到660万亩。
为进一步提高佛子岭水库的防洪标准,2005年12月,国家在佛子岭水库上游漫水河中段开工兴建白莲崖水库。该水库是治理淮河19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安徽省实施“861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而被列入《“十五”期间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同时,也是佛子岭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措施之一。
2008年底,白莲崖水库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水库最大坝高104.6米,是安徽省第一座百米高坝,总库容4.6亿立方米。建成后的白莲崖水库,将使下游佛子岭水库校核洪水标准由目前的不足1000年一遇提高到5000年一遇。
然而,在实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白莲崖水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单位工程已验收完毕,但整个工程尚未通过竣工验收,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陈丛林介绍,由于没有竣工,目前白莲崖水库蓄水量只有0.9亿立方米,相当于设计总库容的20%,远远低于设计标准,给下游佛子岭水库防洪仍然造成巨大压力。而竣工验收工作久拖未决的根本原因,是六安市地方配套资金迟迟未予到位,而且数额巨大。
历经周折,记者坐车通过数十公里的崎岖山路,来到了白莲崖水库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的临时驻地,并联系到白莲崖水库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的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2005年白莲崖水库开工至今,六安市地方配套资金一直未于拨付。其中,预算资金5000万元,调概资金3000多万元,合计近9000万元。
“扯皮”工程
安徽省水利部门一位知情人士证实,正是由于白莲崖水库市级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才导致白莲崖水库未能通过竣工验收。而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除了六安市财政紧张之外,还另有隐情。
该知情人士介绍说,六安市有关方面认为,白莲崖水库虽然建在六安市境内,但受益却是六安市境外的下游地区。六安市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因库区移民而受损,让六安市拿出真金白银来配套,显然不公。
据了解,六安市是安徽省唯一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市,该市的贫困区域多属于“老区、山区、库区、行蓄洪区”,市县级财政较为紧张,而且需要配套的重点工程较多,导致地方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
安徽省业内人士认为,白莲崖水库市级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还与项目法人的协调能力有直接关系。因为白莲崖水库的项目法人是上市公司安徽水利(600502.SH),白莲崖水库建设系纯企业行为,对六安市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六安市不给钱配套,省水利部门也没办法。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安徽水利前身是安徽省水利厅所属的水利开发公司,后分割上市,与省水利厅有血缘关系。所以,安徽水利打报告给省水利厅请求协调解决,省水利厅上报给省主管领导,而主管领导又批转给了省水利厅,报告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水利厅。
安徽省水利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安徽省水利厅想尽了办法,也无法劝说六安市拿出配套资金,甚至省政府出面给六安市协调贷款,试图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但六安市也不愿贷款,因为贷款最终还是要由六安市财政来偿还。
于是,围绕如何解决白莲崖水库市县地方配套资金问题,省市两级出现了扯皮现象。
为了解具体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程赶往六安市采访有关单位。在六安市宣传部门的协调下,记者见到了六安市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但该负责人称并不具体负责白莲崖水库的规划和建设,建议记者去找水利部门了解相关情况。
随后,记者找到六安市水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达采访意愿,希望该负责人协调知情领导、配合记者采访。但该负责人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并不正面回答相关问题。后又称,主要领导出差不在单位,无法配合记者采访。
在离开六安市前,记者希望当地宣传部门协调市政府主管领导接受采访,但未得到积极回应。直到记者发稿时,也未得到六安市有关方面的采访回应。
据了解,1991年淮河流域遭遇洪灾之后,国务院确定了19项治淮骨干工程,涉及安徽省的有14项,工程总投资约175亿元,其中就包括白莲崖水库。
2003年,淮河再次遭遇洪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淮河治理步伐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原定于2010年完成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随后,水利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于是,水利部把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全力予以推进,成立治淮工程建设督导组,加强了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
与此同时,安徽省委、省政府把以治淮为中心的防洪保安工程列入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项重大项目之一,列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六大基础性工程的第一位。
实际上,在2007年—2009年间,水利部先后派出两批督导组,全面检查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情况时,就已发现“一些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致使个别工程施工进度滞后,而无法竣工验收”等同样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治淮骨干工程验收工作,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2009年11月,安徽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纪冰亲率有关处室负责人赴沿淮相关地区督察治淮重点工程扫尾验收工作时,依然未能解决地方配套资金问题。
2010年1月,安徽省水利厅只得无奈地宣布,除白莲崖水库外,涉及安徽省的其他13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
资金哪来?
早在2007年1月,国家水利部淮委主任钱敏在治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指出,由于地方配套投资不到位,个别大型水库除险加固长期不能完工。
当年11月,安徽省人大农工委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赴亳州、阜阳、六安、蚌埠、宿州、滁州等六市,对治淮和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当年已经下达的治淮工程投资计划中,全省约有2.1亿元的市级配套资金没有到位,其中蚌埠市5723万元、亳州市3560万元、滁州市90万元、阜阳市5379万元、淮南市879万元、六安市5537万元。
而早在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治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帮助协调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如解决治淮资金、土地征用等施工环境问题。
据了解,列入国家计划的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国家和省、市投资比例为4:3:3;列入省计划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省与市县比例为5:5,地方财政难以承受。
为此,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尽可能从省级财政多解决配套资金,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状况,适当调整市县配套资金的比例。
对于治淮建设,为了确保配套资金落到实处,安徽省政府办公会作出决定,根据该省淮河流域市县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治淮骨干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由省级承担70%~80%,市级承担20%~30%,不要县级承担。
事实上,安徽省沿淮地区的阜阳市、六安市等地市历来是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加之境内治淮重点工程较多,配套资金数额巨大,造成资金落实困难。
于是,当地在筹资方式上颇动脑筋。据阜阳市副市长刘绍太介绍,2003年淮河再次暴发洪涝灾害后,阜阳市政府承诺缺口治淮资金全部请省统借统还。从而保证了灾后重建和治淮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另据阜阳市水利局副局长杨宏顺介绍,在阜阳市境内的临淮岗、沙颍河等治淮骨干工程中,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等方法,积极筹集地方配套资金近1.2亿元,顺利完成治淮重点工程,实现竣工验收。
省里也在想办法。为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安徽省政府明确将病险水库加固作为民生工程,纳入市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财政部门牵头成立民生工程协调机构,定期通报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督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省水利厅对民生工程目标完成进度较慢的地区进行督办,制定《安徽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对责任制落实、建设管理、资金筹措及使用管理、工程进度与验收、质量与安全等内容严格进行考核。
在安徽省水利厅的积极协调下,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累计共落实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加固省级配套资金10.1亿元,省政府取消了大型水库市县配套资金。
针对部分重点小型水库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安徽省水利厅认真组织调研,按照确保水库除险的原则,逐库核实主体工程缺口资金。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最大限度节省投资,同时督促市县落实配套资金。
目前,安徽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效益已经显现,已完工项目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完善了防洪体系,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
但未完工项目的结局如何,还是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