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遇到的新情况,作为党员中的特殊全体,其数量上有上升的趨势,管理上的难度也不断增加。本文从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的产生原因出发,分析了高校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困境以及可以采取的相应对策,积极开展党员活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流动党员 教育管理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12-01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体制机制的发展变革,学生党员的流动性有所增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生活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当今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在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1 大学生流动党员的产生原因
1.1 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是由某些教学体制改革学科的属性决定的
2010年6月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车辆工程、通信信号、运营管理、交通工程四个专业已全部进入卓越培养计划,根据纲要要求,学生要在企业学习一年;另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到海外学习等,期限一般为半年,个别的还可能因为工作需要而延长;大四的学生第二学期要到企业实习进行专业学习、教学实习等,为期一学期。
1.2 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是由某些临时性的工作安排造成的
除了教学科研,其他工作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导致其流动。有的是常规化的临时性安排,如本科生军训,由于新生没有独立的年级党支部,就使得党支部不能整建制地移植到军训之中。有的是影响面较大的重大活动,如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安排了300多名学生服务于多个相关场所,其中有60多名学生党员,历时半年左右,尽管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因为学生志愿者分布在不同场馆、不同业务口、不同区域,学生党支部也不可能整建制地移植。
1.3 流动党员组织管理的一般办法有时不太适用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规定了流动党员界定及管理的一般办法。但是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完全适用。一是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党员的要求不同,比如参加实习的学生党员,如果由地方或驻外党组织负责安排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甚至有些将学生组织关系转入实习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受到影响。二是临时性或阶段性的活动难以明确其党组织。三是流动党员的时限界定。所以,对流动大学生党员管理的责任往往仍在高校的党支部。
2 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2.1 加强源头与质量控制,提升党员素质及党员意识
大学生因实习等原因外出后对党组织的关心度下降,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党支部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认识不够,重视不够,管理不严,制度不全,进出无登记,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有的学生党员不愿受约束,不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个别大学生党员情绪低落,会逐渐疏远党组织,使学生党员处在游离状态。
2.2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党组织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创先争优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保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平时教学科研学习等各项工作中,外地实习、参加临时性的大型活动,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
2.3 探索新形势下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途径和办法
为了应对新的社会发展和高校发展趋势,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全员覆盖、有效覆盖,在保证党组织可以有效地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同时,也保证了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这是我们对大学生流动党员从严界定、对其管理教育从严要求的出发点之一,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升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向。
3 创新流动党员活动载体,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3.1 注重流动党支部建设,完善流动党支部管理机制
(1)根据毕业生党员在企业中实习的人数成立党小组,落实党小组组长人选。(2)做好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协调、联系工作。(3)做好毕业生党员在外实习、培训的权益保障工作。(4)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带队,支部书记等实地考察慰问。
3.2 创新流动党员活动载体
(1)利用QQ群、E班、短信推行“网上”教育。(2)实行党组织生活“遥控”教育。并把学习情况作为党员年终评议的重要依据。
3.3 制定管理制度,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应对新形势,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有效覆盖、全员覆盖,保证党组织有效地教育管理服务党员,保证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地发挥作用。以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建立制度,规范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
3.4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校企党建共建特色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分别于2010年9月和2011年11月主办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研讨会”,与苏州地铁、郑州地铁、杭州地铁、南京地铁等开展了学科、科研、就业、产学教育等上的合作,加强了与行业的有效对接。并组织了“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职前辅导主题活动、9号线大学生自管线、穿越2号线绿色出行”等多项校企党建共建活动。与杭州地铁、西安地铁公司签订了《大学生党员实习管理办法》等,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并充分利用企业的党组织生活,使实习的学生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校内校外党员教育的相互衔接,层层推进,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孙明.对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2-33.
[2] 郭文倩.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论研究,2011(1):244-245.
[3] 张学茹.浅议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载体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82.
[4] 李艳.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94-95.
[5] 马建立,朱文良.探索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2):16-19.
关键词:流动党员 教育管理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12-01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体制机制的发展变革,学生党员的流动性有所增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生活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当今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在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1 大学生流动党员的产生原因
1.1 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是由某些教学体制改革学科的属性决定的
2010年6月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车辆工程、通信信号、运营管理、交通工程四个专业已全部进入卓越培养计划,根据纲要要求,学生要在企业学习一年;另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到海外学习等,期限一般为半年,个别的还可能因为工作需要而延长;大四的学生第二学期要到企业实习进行专业学习、教学实习等,为期一学期。
1.2 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是由某些临时性的工作安排造成的
除了教学科研,其他工作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导致其流动。有的是常规化的临时性安排,如本科生军训,由于新生没有独立的年级党支部,就使得党支部不能整建制地移植到军训之中。有的是影响面较大的重大活动,如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安排了300多名学生服务于多个相关场所,其中有60多名学生党员,历时半年左右,尽管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因为学生志愿者分布在不同场馆、不同业务口、不同区域,学生党支部也不可能整建制地移植。
1.3 流动党员组织管理的一般办法有时不太适用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规定了流动党员界定及管理的一般办法。但是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完全适用。一是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党员的要求不同,比如参加实习的学生党员,如果由地方或驻外党组织负责安排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甚至有些将学生组织关系转入实习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受到影响。二是临时性或阶段性的活动难以明确其党组织。三是流动党员的时限界定。所以,对流动大学生党员管理的责任往往仍在高校的党支部。
2 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2.1 加强源头与质量控制,提升党员素质及党员意识
大学生因实习等原因外出后对党组织的关心度下降,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党支部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认识不够,重视不够,管理不严,制度不全,进出无登记,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有的学生党员不愿受约束,不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个别大学生党员情绪低落,会逐渐疏远党组织,使学生党员处在游离状态。
2.2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党组织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创先争优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保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平时教学科研学习等各项工作中,外地实习、参加临时性的大型活动,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
2.3 探索新形势下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途径和办法
为了应对新的社会发展和高校发展趋势,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全员覆盖、有效覆盖,在保证党组织可以有效地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同时,也保证了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这是我们对大学生流动党员从严界定、对其管理教育从严要求的出发点之一,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升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向。
3 创新流动党员活动载体,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3.1 注重流动党支部建设,完善流动党支部管理机制
(1)根据毕业生党员在企业中实习的人数成立党小组,落实党小组组长人选。(2)做好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协调、联系工作。(3)做好毕业生党员在外实习、培训的权益保障工作。(4)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带队,支部书记等实地考察慰问。
3.2 创新流动党员活动载体
(1)利用QQ群、E班、短信推行“网上”教育。(2)实行党组织生活“遥控”教育。并把学习情况作为党员年终评议的重要依据。
3.3 制定管理制度,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应对新形势,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有效覆盖、全员覆盖,保证党组织有效地教育管理服务党员,保证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地发挥作用。以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建立制度,规范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
3.4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校企党建共建特色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分别于2010年9月和2011年11月主办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研讨会”,与苏州地铁、郑州地铁、杭州地铁、南京地铁等开展了学科、科研、就业、产学教育等上的合作,加强了与行业的有效对接。并组织了“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职前辅导主题活动、9号线大学生自管线、穿越2号线绿色出行”等多项校企党建共建活动。与杭州地铁、西安地铁公司签订了《大学生党员实习管理办法》等,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并充分利用企业的党组织生活,使实习的学生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校内校外党员教育的相互衔接,层层推进,实现大学生党员教育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孙明.对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2-33.
[2] 郭文倩.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论研究,2011(1):244-245.
[3] 张学茹.浅议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载体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82.
[4] 李艳.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94-95.
[5] 马建立,朱文良.探索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