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项目实施质量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因此,面对如此形势,给建筑工程房屋项目运行过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需要建筑工程运行人员,熟识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手段。对于建筑行业来讲,混凝土施工运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有的建筑项目都离不开混凝土施工运行。因此,为了能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检测和管理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而研究和建造出更高水平的建筑产品。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居住条件、房屋运行、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作为房屋建筑的一个重要运行环节,混凝土项目实施的应用手段关系到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利润效益。所以,强化房屋建筑的混凝土运行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特别是综合房屋建筑的自身特性,进行温度监测、湿度监测、运行监测等多方面的因素,能对质量提高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房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项目运行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房屋建筑混凝土项目运行过程中,应积极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对混凝土项目运行手段的应用给予基本的保证。在进行混凝土项目运行前,准备工作应做到以下两点:(1)选择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在项目运行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混凝土和合金混凝土的基础构造,多层楼板之后接应数层楼板的模板之间的应力状况。在运行过程中其模板之间的应力状况,会不会随外力条件的变化而增强或减少,其应力系数会不会任意发生改变,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建筑单位在进行混凝土项目运行之前要明确的;(2)还要在项目运行前,对建筑使用材料的选取方面,进行准确的了解和熟识。建筑单位一定按照标准配方,进行使用材料的配比,而且水泥的质量规格也一定要达到国家标准规定。投料以及添加剂更是要依据项目本身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规范的比较和分配,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保障房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护手段
1、干燥裂缝出现的原因和防护手段
(1)成因。干燥裂缝大多出现在建筑物保养过程中,具体的裂纹产生时间,大部分产生在混凝土项目运行完工后的一至两个星期内。在这段时间内,混凝土中的水分比重由于自然蒸发,造成内部水分比例减小,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严重干裂,随之形成干燥裂缝。而且这种干燥裂缝可塑性极差,如果产生无法自然恢复。此外,干燥裂纹的形成因素还受使用材料组合的影响,其主要有:石灰和水的成分比例、水泥混合组分、水泥材料自身特性、活用添加剂以及刺激添加剂等的用量有关。
(2)相应的防护手段。首先应该根据干燥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常建筑单位可以应用可塑性较强的水泥材料,这种塑性较强的的水泥材料主要有温度水泥、煤炭混合水泥。其中煤炭混合的活用激活作用最佳,从而可以高效控制用水比例。再者,还要重视溶质水和石灰的配比,配比的同时可适当的加入减水剂。进而分析,相对于早期的建筑保养来说,建筑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延缓保养周期,尤其是对于干燥裂缝状况频发的季节来说,要做好温度控制、覆盖治理等工作,并可以适当涂抹防干剂。
2、塑性收缩裂缝出现的原因和防护手段
(1)成因。塑性收缩裂缝出现时间通常发生于混凝土凝结之前,这一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凝结时水分散失过快,从而导致混凝土迅速发生塑性收缩产生裂纹。塑性收缩裂缝频发性季节大多为夏季、狂风的季节中发生率偏高。此裂纹判断的主要根据是通过观察裂缝表面状况,如裂缝较多且出现中间宽两边长短不相同、断续的模样,则可断定为塑性收缩裂缝。其具体影响因素有混合周期、水分比例、或周围环境干热、风力较强等。
(2)相应的防护手段。①依据塑性收缩裂缝形成因素进行分析,首先要控制好混凝土塑性程度,通常应用一些强度合适的硅酸盐水泥。②水分比重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配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定剂量的减水剂,以此来保障混凝土的抗应力性,进而达到减少混合水用量的目标。③进行混凝土项目运行之前,要保障地基以及楼层板的平均湿度,并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和选用适应的保养剂进行保养。④必须关注季节、温度等影响因素,可以应用一些防晒、抗风的处理举措,用来保障保养效果、质量。
3、温度裂缝出现的原因和防护治理手段
(1)成因。温度裂纹通常形成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表面上。其主要的形成原因如下:混凝土里部结构中,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加上混凝土里部温度升高迅速、表面热量散失较快,造成里部机构与外表明不能达到温度统一,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系数减小,最终出现温度裂缝。
(2)相应的防护手段:①最好应用低热或中热的材料,如煤渣水泥、煤粉水泥等。②适当减少水泥填入量,通常水泥填入量最好在450千克/米左右,不可超出过多。③减少石灰和溶质水的比重,通常来讲混凝土的石灰和溶质水比例应该在在0.61升左右。④优化混凝土的混合加工手段,在以往的“三冷手段”的基础上添加“再次风吹”新技术,这样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施工温度。⑤在混凝土材料配比过程中,适当加入减水添加剂或增塑添加剂,这样可以改善混凝土整体的滑动性、含水性,减小混合能,延缓温度升高的时间。⑥周围温度较高时,可以应用防晒板等保护手段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减小混凝土灌注的温度。⑦做好混凝土保养工作,混凝土灌注后,应马上用潮湿的草垫、有孔塑料等进行铺盖,并时常进行浇水工作,适当延长保养周期,保障混凝土正常冷却。
四、混凝土项目运行后的治理手段
1、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是最经常使用的也是最为实用的治理方法。它的应用条件大多以整体构造平均、外界应力影响因素很小的裂缝类型进行治理。因为裂缝已经形成,为了防止已经产生的裂缝再次扩散、分裂,通常会在裂纹缝隙内或裂纹表面涂抹一层玻璃硅胶。
2、灌溉和填充法
灌溉和填充法应用条件通常是在防水渗要求非常严格、建筑物整体架构不受外界因素较强影响的情况下,因此,这种治理方法对建筑物整体项目来说是最佳的。通常在治理过程会用到高压设备,利用此高压设备,将硅胶类材料推压到裂纹缝中,以此来填充裂缝,使建筑机构和混凝土整体进行紧密的有机结合。
3、整体紧固法
当处理缝隙过程中,混凝土的裂纹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建筑物整体使用性能时,建筑单位应用整体紧固法。应用整体紧固法,具体处理手段为:延展混凝土机构的表面,在建筑物整体结构外表面进行钢化包装、应力紧固以及增强支撑点强度等。
五、总结
根据本文内容,在房屋建筑混凝土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测和管理混凝土形成裂缝的问题,一旦出现状况必须马上解决和整治,防止给房屋留下安全隐患。在运行手段利用方面,要能够最大化的进行管理和监测,为提高房屋的運行质量提供基本保证,从而实现提升房屋使用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春纳.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裂缝原因与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12-13
[2]李吉鹏.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裂缝原因与控制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0):15-16
[3]鲍清辉.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18):155-156.
关键词:居住条件、房屋运行、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作为房屋建筑的一个重要运行环节,混凝土项目实施的应用手段关系到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利润效益。所以,强化房屋建筑的混凝土运行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特别是综合房屋建筑的自身特性,进行温度监测、湿度监测、运行监测等多方面的因素,能对质量提高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房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项目运行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房屋建筑混凝土项目运行过程中,应积极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对混凝土项目运行手段的应用给予基本的保证。在进行混凝土项目运行前,准备工作应做到以下两点:(1)选择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在项目运行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混凝土和合金混凝土的基础构造,多层楼板之后接应数层楼板的模板之间的应力状况。在运行过程中其模板之间的应力状况,会不会随外力条件的变化而增强或减少,其应力系数会不会任意发生改变,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建筑单位在进行混凝土项目运行之前要明确的;(2)还要在项目运行前,对建筑使用材料的选取方面,进行准确的了解和熟识。建筑单位一定按照标准配方,进行使用材料的配比,而且水泥的质量规格也一定要达到国家标准规定。投料以及添加剂更是要依据项目本身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规范的比较和分配,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保障房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护手段
1、干燥裂缝出现的原因和防护手段
(1)成因。干燥裂缝大多出现在建筑物保养过程中,具体的裂纹产生时间,大部分产生在混凝土项目运行完工后的一至两个星期内。在这段时间内,混凝土中的水分比重由于自然蒸发,造成内部水分比例减小,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严重干裂,随之形成干燥裂缝。而且这种干燥裂缝可塑性极差,如果产生无法自然恢复。此外,干燥裂纹的形成因素还受使用材料组合的影响,其主要有:石灰和水的成分比例、水泥混合组分、水泥材料自身特性、活用添加剂以及刺激添加剂等的用量有关。
(2)相应的防护手段。首先应该根据干燥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常建筑单位可以应用可塑性较强的水泥材料,这种塑性较强的的水泥材料主要有温度水泥、煤炭混合水泥。其中煤炭混合的活用激活作用最佳,从而可以高效控制用水比例。再者,还要重视溶质水和石灰的配比,配比的同时可适当的加入减水剂。进而分析,相对于早期的建筑保养来说,建筑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延缓保养周期,尤其是对于干燥裂缝状况频发的季节来说,要做好温度控制、覆盖治理等工作,并可以适当涂抹防干剂。
2、塑性收缩裂缝出现的原因和防护手段
(1)成因。塑性收缩裂缝出现时间通常发生于混凝土凝结之前,这一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凝结时水分散失过快,从而导致混凝土迅速发生塑性收缩产生裂纹。塑性收缩裂缝频发性季节大多为夏季、狂风的季节中发生率偏高。此裂纹判断的主要根据是通过观察裂缝表面状况,如裂缝较多且出现中间宽两边长短不相同、断续的模样,则可断定为塑性收缩裂缝。其具体影响因素有混合周期、水分比例、或周围环境干热、风力较强等。
(2)相应的防护手段。①依据塑性收缩裂缝形成因素进行分析,首先要控制好混凝土塑性程度,通常应用一些强度合适的硅酸盐水泥。②水分比重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配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定剂量的减水剂,以此来保障混凝土的抗应力性,进而达到减少混合水用量的目标。③进行混凝土项目运行之前,要保障地基以及楼层板的平均湿度,并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和选用适应的保养剂进行保养。④必须关注季节、温度等影响因素,可以应用一些防晒、抗风的处理举措,用来保障保养效果、质量。
3、温度裂缝出现的原因和防护治理手段
(1)成因。温度裂纹通常形成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表面上。其主要的形成原因如下:混凝土里部结构中,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加上混凝土里部温度升高迅速、表面热量散失较快,造成里部机构与外表明不能达到温度统一,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系数减小,最终出现温度裂缝。
(2)相应的防护手段:①最好应用低热或中热的材料,如煤渣水泥、煤粉水泥等。②适当减少水泥填入量,通常水泥填入量最好在450千克/米左右,不可超出过多。③减少石灰和溶质水的比重,通常来讲混凝土的石灰和溶质水比例应该在在0.61升左右。④优化混凝土的混合加工手段,在以往的“三冷手段”的基础上添加“再次风吹”新技术,这样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施工温度。⑤在混凝土材料配比过程中,适当加入减水添加剂或增塑添加剂,这样可以改善混凝土整体的滑动性、含水性,减小混合能,延缓温度升高的时间。⑥周围温度较高时,可以应用防晒板等保护手段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减小混凝土灌注的温度。⑦做好混凝土保养工作,混凝土灌注后,应马上用潮湿的草垫、有孔塑料等进行铺盖,并时常进行浇水工作,适当延长保养周期,保障混凝土正常冷却。
四、混凝土项目运行后的治理手段
1、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是最经常使用的也是最为实用的治理方法。它的应用条件大多以整体构造平均、外界应力影响因素很小的裂缝类型进行治理。因为裂缝已经形成,为了防止已经产生的裂缝再次扩散、分裂,通常会在裂纹缝隙内或裂纹表面涂抹一层玻璃硅胶。
2、灌溉和填充法
灌溉和填充法应用条件通常是在防水渗要求非常严格、建筑物整体架构不受外界因素较强影响的情况下,因此,这种治理方法对建筑物整体项目来说是最佳的。通常在治理过程会用到高压设备,利用此高压设备,将硅胶类材料推压到裂纹缝中,以此来填充裂缝,使建筑机构和混凝土整体进行紧密的有机结合。
3、整体紧固法
当处理缝隙过程中,混凝土的裂纹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建筑物整体使用性能时,建筑单位应用整体紧固法。应用整体紧固法,具体处理手段为:延展混凝土机构的表面,在建筑物整体结构外表面进行钢化包装、应力紧固以及增强支撑点强度等。
五、总结
根据本文内容,在房屋建筑混凝土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测和管理混凝土形成裂缝的问题,一旦出现状况必须马上解决和整治,防止给房屋留下安全隐患。在运行手段利用方面,要能够最大化的进行管理和监测,为提高房屋的運行质量提供基本保证,从而实现提升房屋使用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春纳.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裂缝原因与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4):12-13
[2]李吉鹏.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裂缝原因与控制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0):15-16
[3]鲍清辉.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18):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