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炼字, 就是作者对文学语言的锤炼, 用词造句的推敲。古今中外, 留下了许多有关炼字的佳话。唐人贾岛有“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的典故。据说柏拉图在写《理想国》的时候, 仅开头一句就改了九十多次, 真可谓呕心沥血。鲁迅小说《阿Q 正传》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独占一个单元, 重要性自不必说, 其深广的思想内容, 卓越的艺术成就早有定论。下文试从炼字的角度来谈谈笔者在《阿Q 正传》中所施展的高超语言艺术。
一、准确的动词运用
我们在阅读《阿Q 正传》时, 发现鲁迅先生的语言凝练、含蓄、犀利、传神, 令人赞叹。就连对每一个动词的运用, 他都极其注意, 都经过反复锤炼。鲁迅往往运用自己的如椽之笔, 恰当的选择动词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通过思索、品味, 深刻领悟表层意义下的深刻含义。试看下面的例子:
1.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 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家? ……” 赵太爷跳过去, 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 ——你那里配姓赵!”
2. 然而阿Q 虽然常优胜, 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 这才出了名。
3. 甚而至于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 也跟着别人乱钻,而且将十一岁的女儿都叫进去了。
例(1) 中的“抢”、“跳” 两个动词极为准确生动, 极尽赵太爷怒气不止、盛气凌人、野蛮霸道的农村土地主的形象。一“会” 一“配”, 更是意蕴丰富。“姓” 原本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 本不存在会不会、配不配姓什么的问题, 可是在赵太爷的心理, 阿Q 如果姓赵, 是丢了他赵家的脸, 侮辱了赵家的列祖列宗, 因此, 自然不允许阿Q姓赵了。赵太爷的蛮横无理由此而跃然纸上。例(2) 中,“蒙” 在习惯中多用做“承蒙关照”、“蒙受恩惠” 之类,而阿Q 被打, 作者不用“遭”, 而用“蒙”, 实在是含义深刻。它生动刻画出阿Q 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尊严, 极尽悲剧意味。例(3) 中的“钻” 字, 极为形象。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女人, 人已老, 珠已黄, 阿Q 再“色”, 也不会打她的注意, 她又何必自作多情, 真是“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二、精彩的形容词运用
法国文学家弗劳贝尔说过:“每一个物件只有一个名词可以称呼, 每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可以表达, 每一个形态只有一个形容词可以描摹。” 在唐诗中,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堪称运用形容词的典范。而鲁迅先生对形容词的选用, 更是真实、自然、确切、鲜明、简洁、生动、传神。试看如下例子:
4. 阿Q 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 连他先前的“行状” 也渺茫。
5. 蓬的一声, 头上着了很粗的一下, 他急忙回转身去,那秀才便拿了一支大竹杠站在他面前。
6. 他那土谷祠的卧室, 也并没有比这间屋子高明。
例(4) 中,“渺茫” 一词准确地表达出阿Q 在未庄地位之卑微。试想, 在一个异常看重宗族姓氏的中国农村,一个连姓名籍贯都糊涂的人, 其悲惨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例(5) 中,“粗” 字也极为生动。阿Q 求爱失败, 遭到赵秀才的狠打, 阿Q 首先听到打的声音, 接着感觉到打在头上的竹竿之粗, 却唯独感觉不到疼痛, 何也? 他不仅精神麻木, 连肉体也麻木了, 何其可悲啊! 例(6) 中,“高明”一词原指一个人的见解、技能高超, 这里鲁迅却翻出新意,用来描写阿Q 卧室的简陋, 是“高大明亮” 的意思, 十分生动。
三、恰当的虚词运用
鲁迅是现代的一位语言大师, 他的作品语言出神入化、鞭辟入里,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就是在虚词的选用上,也达到极高的造诣。他往往通过一些生动的副词和连词使语言含蓄、凝练, 内容丰富、深刻,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试看如下例子:
7. 但真所谓“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罢, 阿Q 不幸而赢了一回, 他倒几乎失败了。
8.“哈哈哈!” 阿Q 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 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9.“好了, 好了!” 看的人们说, 大约是解劝的。
10. 有一回, 他似乎姓赵, 但第二日便模糊了。……他大约未必姓赵, ……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 究竟什么姓。
例(7)中, 用“不幸” 来修饰赢, 出人意料。因为按照常理, 赢钱幸运, 输钱才不幸, 可是阿Q 偶然赢了一回,却给他招致了更大的不幸。“倒” 强调了赢钱给他带来了更大的身体摧残,“几乎” 表明这次失败千真万确。例(8)中,“十分” 一词表现了阿Q 在无力面对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时,只得将屈辱发泄在小尼姑身上, 通过对小尼姑的调戏获得所谓的满足感。“九分” 则是鲁迅的创造, 它幽默的鄙夷了那些看客, 个个有着一颗肮脏的灵魂, 他们没有亲手调戏小尼姑, 自然比阿Q 少了一份得意。例(9)中,“大约”一词用来描写看客, 十分生动。因为看客中, 有些可能是真心劝解的, 还有些则是煽风点火, 以别人痛苦来换取自己愉悦的人。例(10)中,“似乎”、“大约”、“究竟” 三个副词准确至极, 意蕴丰富, 它准确地表达出阿Q 身份之卑微, 地位之低下, 也暗示了其以后的命运之悲惨。
总之, 在《阿Q 正传》中, 有关炼字的例子不胜枚举。古代诗圣杜甫留下了“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 现代的鲁迅先生又成为我们炼字艺术方面的典范。我们在阅读《阿Q 正传》时, 只有精心品味小说中每一个字的精妙之处, 领悟小说深刻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才能准确把握住阿Q 这一伟大的艺术典型。
一、准确的动词运用
我们在阅读《阿Q 正传》时, 发现鲁迅先生的语言凝练、含蓄、犀利、传神, 令人赞叹。就连对每一个动词的运用, 他都极其注意, 都经过反复锤炼。鲁迅往往运用自己的如椽之笔, 恰当的选择动词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通过思索、品味, 深刻领悟表层意义下的深刻含义。试看下面的例子:
1.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 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家? ……” 赵太爷跳过去, 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 ——你那里配姓赵!”
2. 然而阿Q 虽然常优胜, 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 这才出了名。
3. 甚而至于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 也跟着别人乱钻,而且将十一岁的女儿都叫进去了。
例(1) 中的“抢”、“跳” 两个动词极为准确生动, 极尽赵太爷怒气不止、盛气凌人、野蛮霸道的农村土地主的形象。一“会” 一“配”, 更是意蕴丰富。“姓” 原本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 本不存在会不会、配不配姓什么的问题, 可是在赵太爷的心理, 阿Q 如果姓赵, 是丢了他赵家的脸, 侮辱了赵家的列祖列宗, 因此, 自然不允许阿Q姓赵了。赵太爷的蛮横无理由此而跃然纸上。例(2) 中,“蒙” 在习惯中多用做“承蒙关照”、“蒙受恩惠” 之类,而阿Q 被打, 作者不用“遭”, 而用“蒙”, 实在是含义深刻。它生动刻画出阿Q 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尊严, 极尽悲剧意味。例(3) 中的“钻” 字, 极为形象。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女人, 人已老, 珠已黄, 阿Q 再“色”, 也不会打她的注意, 她又何必自作多情, 真是“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二、精彩的形容词运用
法国文学家弗劳贝尔说过:“每一个物件只有一个名词可以称呼, 每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可以表达, 每一个形态只有一个形容词可以描摹。” 在唐诗中,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堪称运用形容词的典范。而鲁迅先生对形容词的选用, 更是真实、自然、确切、鲜明、简洁、生动、传神。试看如下例子:
4. 阿Q 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 连他先前的“行状” 也渺茫。
5. 蓬的一声, 头上着了很粗的一下, 他急忙回转身去,那秀才便拿了一支大竹杠站在他面前。
6. 他那土谷祠的卧室, 也并没有比这间屋子高明。
例(4) 中,“渺茫” 一词准确地表达出阿Q 在未庄地位之卑微。试想, 在一个异常看重宗族姓氏的中国农村,一个连姓名籍贯都糊涂的人, 其悲惨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例(5) 中,“粗” 字也极为生动。阿Q 求爱失败, 遭到赵秀才的狠打, 阿Q 首先听到打的声音, 接着感觉到打在头上的竹竿之粗, 却唯独感觉不到疼痛, 何也? 他不仅精神麻木, 连肉体也麻木了, 何其可悲啊! 例(6) 中,“高明”一词原指一个人的见解、技能高超, 这里鲁迅却翻出新意,用来描写阿Q 卧室的简陋, 是“高大明亮” 的意思, 十分生动。
三、恰当的虚词运用
鲁迅是现代的一位语言大师, 他的作品语言出神入化、鞭辟入里,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就是在虚词的选用上,也达到极高的造诣。他往往通过一些生动的副词和连词使语言含蓄、凝练, 内容丰富、深刻,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试看如下例子:
7. 但真所谓“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罢, 阿Q 不幸而赢了一回, 他倒几乎失败了。
8.“哈哈哈!” 阿Q 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 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9.“好了, 好了!” 看的人们说, 大约是解劝的。
10. 有一回, 他似乎姓赵, 但第二日便模糊了。……他大约未必姓赵, ……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 究竟什么姓。
例(7)中, 用“不幸” 来修饰赢, 出人意料。因为按照常理, 赢钱幸运, 输钱才不幸, 可是阿Q 偶然赢了一回,却给他招致了更大的不幸。“倒” 强调了赢钱给他带来了更大的身体摧残,“几乎” 表明这次失败千真万确。例(8)中,“十分” 一词表现了阿Q 在无力面对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时,只得将屈辱发泄在小尼姑身上, 通过对小尼姑的调戏获得所谓的满足感。“九分” 则是鲁迅的创造, 它幽默的鄙夷了那些看客, 个个有着一颗肮脏的灵魂, 他们没有亲手调戏小尼姑, 自然比阿Q 少了一份得意。例(9)中,“大约”一词用来描写看客, 十分生动。因为看客中, 有些可能是真心劝解的, 还有些则是煽风点火, 以别人痛苦来换取自己愉悦的人。例(10)中,“似乎”、“大约”、“究竟” 三个副词准确至极, 意蕴丰富, 它准确地表达出阿Q 身份之卑微, 地位之低下, 也暗示了其以后的命运之悲惨。
总之, 在《阿Q 正传》中, 有关炼字的例子不胜枚举。古代诗圣杜甫留下了“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 现代的鲁迅先生又成为我们炼字艺术方面的典范。我们在阅读《阿Q 正传》时, 只有精心品味小说中每一个字的精妙之处, 领悟小说深刻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才能准确把握住阿Q 这一伟大的艺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