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意识丧失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兖矿集团总院输液的人群1300例进行观察,根据输液时间分为对照组70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0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发生静脉输液时意识丧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意识丧失发生8例(1.33%),显著低于对照组34例(4.86%);观察组第1次发病7例(8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例(35.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了解输液时意识丧失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积极护理对策,可减少意识丧失的发生。
【关键词】 门诊; 输液; 意识丧失; 原因; 护理对策
意识丧失又称一过性昏迷或晕厥,是医院门诊的输液室内经常发生严重并发症[1],意识丧失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现在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学说是由于血管收缩导致的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的意识丧失。临床输液过程中,在意识丧失之前往往没有任何前兆而突然发病,所以分析意识丧失的原因,找到意识丧失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预防意识丧失具有重要价值[2]。意识丧失之后,如果发现不及时,往往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引起医患纠纷[3],因此积极应对意识丧失对于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4],鉴于此,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于减少意识丧失的发生及救治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笔者复习了2013年以来,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1300名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现输液过程中意识丧失的患者有42例,笔者因人制宜,针对不同意识丧失的输液患者,分别进行了心理疏导与对症护理之后,都显著好转,并且没有出现意识丧失之外的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输液治疗的1300例患者,根据时间的先后及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700例输液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600例输液者作为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意识丧失者42例,包括男16例,女26例,年龄分布在17~71岁,平均(58.92±3.48)岁。42例患者中,原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例,急性胃肠炎11例,冠心病7例,醉酒2例,高血压病3级5例,中暑3例,其他4例。输液过程中意识丧失情况,意识模糊18例,嗜睡12例,昏睡8例,浅昏迷4例,无深昏迷。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的是常规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输液意识丧失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1.2.1 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来到输液室后,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表情,分析患者的内心活动,主动积极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在输液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宣教,告知患者输液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识丧失进行预估,做出心理预期,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在扎针操作时,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做到快进针并且一针见血,尽量减少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热情与患者交谈,使患者不要过多地关注于自己扎针的情况,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预防输液意识丧失具有一定的意义[5]。输液结束后不要让患者马上离开,许多意识丧失发生的时间就是输液结束后患者马上起身离开,造成了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因此患者输液完毕后要休息3分钟,慢慢起身,使机体有个适应的过程,穿刺的地方同样需要按压3 min左右,最后在确定无误后再离开。
1.2.2 因人制宜 对于一些病情相对较重,身体条件比较差或者是处于饥饿状态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输液,避免等待时间较长导致的意识丧失,并且首先补充葡萄糖液体,防止低血糖引起的意识丧失。对于曾经出现过意识丧失的患者,体位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宜采取坐位,应采取仰卧位,对于增加脑供血具有重要意义[6]。
1.2.3 输液环境护理 输液室的环境应选择向阳的房间,采光充足,室内环境应保持温度与湿度适宜,并且提供饮用热水,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能得到充分优质的休息与补充能量[7]。
1.3 观测项目 统计两组患者意识丧失的发生率、发病特征与意识丧失的危险因素及救治的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意识丧失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病8例,其中第1次发病7例(87.5%),第2次发病1例;对照组患者发病34例,其中第1次发病12例(35.29%),第2次发病14例(41.18%),第3次发病8例(23.53%)。观察组第1次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意识丧失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意识丧失原因分析 42例意识丧失的患者中,有24例为患者非器质性病变所致,其中精神紧张10例,疼痛刺激敏感7例,体质因素5例,体位因素2例。其余的18例患者为器质性病变引起,1例宫外孕患者,后经急诊手术后痊愈;1例病毒性心肌炎,转入心内科病变住院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为颅内出血,转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例高血压病3级伴脑出血转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8例患者为比较危急的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脱离危险;有6例为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在输液过程中急性发作,经过积极抢救与对症治疗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患纠纷逐年增多,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依然存在许多漏洞,针对曾经出现的问题,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认清形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输液过程中的意识丧失往往导致患者及家属恐慌,很容易导致医患纠纷[8]。在本研究中发现,统计结果以意识丧失以老年患者为多,因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患者的反应速度比较慢,在出现意识丧失的时候不能够及时表现出来,救治的效果较差。所以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 意识丧失的原因较多,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心理因素:患者进入输液室后会对扎针及整个输液过程产生恐惧,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如果出现穿刺疼痛情况,很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2)身体因素:很多患者是由于病情较重才去输液,此时机体营养状态比较差,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小的疼痛刺激都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10],另外平卧位患者脑供血比坐位的脑供血要好,因此对于机体状态比较差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3)环境因素:由于输液室人员往往比较密集,比较嘈杂,空气质量状态不佳,容易使患者出现“人员密集综合征”,容易产生意识丧失[11]。
针对以上发生危险因素,应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首先是要详细询问病史,对于有慢性病史、身体条件比较虚弱、曾经出现过晕厥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对于存在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应积极寻找原发病,请相关科室护理,不要贻误了治疗[12]。其次是要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很多患者来到医院,直接要求输液治疗,对于怀疑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应告知患者辅助检查的必要性,排除危险情况[13],本研究中,有18例患者为器质性病变引起意识丧失,所占比例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样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病情演变,能提供准确判断[14]。最后,要加强护理技能的提高与巡视抢救技术。只有护理技能提高了,给患者进行穿刺时才能够减轻疼痛,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意识丧失的出现[15],护理人员应加强输液巡视,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抢救技术的提高,才能临危不惧,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时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53-54.
[2]高耀东,张丽春,高云峰.健康输液输液诱发意识丧失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48-249.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73.
[4]高友山.过敏性休克[M]//实用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46.
[5]方颖.中国意识丧失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A].贵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器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摘要汇编,2008.
[6]吴晓琼,陈海琴.社区医院抢救护理工作隐患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2):64-65.
[7]林修功.冠心病的诊断失误[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2):767.
[8]孟繁超,杨巍.体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8):451.
[9]郭彦琰.减少大学新生静脉输液时意识丧失发生的措施[J].全科护理,2012,1O(1):135-136.
[10]黎浩勤.浅谈5~9岁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1-62.
[11]梁文彬.静脉输液发生意识丧失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2.
[12]吴清芳.输液意识丧失的防治与护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30(1):85-86.
[13]陈彩霞,胡冬梅.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16-117.
[14]王娟,章怡.输液中产生意识丧失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13,26(8):105-106.
[15]宋建松.静脉输液患者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7-148.
(收稿日期:2014-11-13)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门诊; 输液; 意识丧失; 原因; 护理对策
意识丧失又称一过性昏迷或晕厥,是医院门诊的输液室内经常发生严重并发症[1],意识丧失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现在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学说是由于血管收缩导致的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的意识丧失。临床输液过程中,在意识丧失之前往往没有任何前兆而突然发病,所以分析意识丧失的原因,找到意识丧失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预防意识丧失具有重要价值[2]。意识丧失之后,如果发现不及时,往往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引起医患纠纷[3],因此积极应对意识丧失对于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4],鉴于此,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于减少意识丧失的发生及救治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笔者复习了2013年以来,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1300名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出现输液过程中意识丧失的患者有42例,笔者因人制宜,针对不同意识丧失的输液患者,分别进行了心理疏导与对症护理之后,都显著好转,并且没有出现意识丧失之外的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输液治疗的1300例患者,根据时间的先后及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700例输液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600例输液者作为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意识丧失者42例,包括男16例,女26例,年龄分布在17~71岁,平均(58.92±3.48)岁。42例患者中,原发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例,急性胃肠炎11例,冠心病7例,醉酒2例,高血压病3级5例,中暑3例,其他4例。输液过程中意识丧失情况,意识模糊18例,嗜睡12例,昏睡8例,浅昏迷4例,无深昏迷。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的是常规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输液意识丧失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1.2.1 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来到输液室后,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表情,分析患者的内心活动,主动积极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在输液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宣教,告知患者输液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识丧失进行预估,做出心理预期,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在扎针操作时,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尽量做到快进针并且一针见血,尽量减少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热情与患者交谈,使患者不要过多地关注于自己扎针的情况,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预防输液意识丧失具有一定的意义[5]。输液结束后不要让患者马上离开,许多意识丧失发生的时间就是输液结束后患者马上起身离开,造成了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因此患者输液完毕后要休息3分钟,慢慢起身,使机体有个适应的过程,穿刺的地方同样需要按压3 min左右,最后在确定无误后再离开。
1.2.2 因人制宜 对于一些病情相对较重,身体条件比较差或者是处于饥饿状态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输液,避免等待时间较长导致的意识丧失,并且首先补充葡萄糖液体,防止低血糖引起的意识丧失。对于曾经出现过意识丧失的患者,体位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宜采取坐位,应采取仰卧位,对于增加脑供血具有重要意义[6]。
1.2.3 输液环境护理 输液室的环境应选择向阳的房间,采光充足,室内环境应保持温度与湿度适宜,并且提供饮用热水,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能得到充分优质的休息与补充能量[7]。
1.3 观测项目 统计两组患者意识丧失的发生率、发病特征与意识丧失的危险因素及救治的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意识丧失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病8例,其中第1次发病7例(87.5%),第2次发病1例;对照组患者发病34例,其中第1次发病12例(35.29%),第2次发病14例(41.18%),第3次发病8例(23.53%)。观察组第1次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意识丧失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意识丧失原因分析 42例意识丧失的患者中,有24例为患者非器质性病变所致,其中精神紧张10例,疼痛刺激敏感7例,体质因素5例,体位因素2例。其余的18例患者为器质性病变引起,1例宫外孕患者,后经急诊手术后痊愈;1例病毒性心肌炎,转入心内科病变住院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为颅内出血,转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例高血压病3级伴脑出血转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8例患者为比较危急的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脱离危险;有6例为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在输液过程中急性发作,经过积极抢救与对症治疗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患纠纷逐年增多,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依然存在许多漏洞,针对曾经出现的问题,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认清形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输液过程中的意识丧失往往导致患者及家属恐慌,很容易导致医患纠纷[8]。在本研究中发现,统计结果以意识丧失以老年患者为多,因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患者的反应速度比较慢,在出现意识丧失的时候不能够及时表现出来,救治的效果较差。所以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9]。 意识丧失的原因较多,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心理因素:患者进入输液室后会对扎针及整个输液过程产生恐惧,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如果出现穿刺疼痛情况,很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2)身体因素:很多患者是由于病情较重才去输液,此时机体营养状态比较差,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小的疼痛刺激都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10],另外平卧位患者脑供血比坐位的脑供血要好,因此对于机体状态比较差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3)环境因素:由于输液室人员往往比较密集,比较嘈杂,空气质量状态不佳,容易使患者出现“人员密集综合征”,容易产生意识丧失[11]。
针对以上发生危险因素,应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首先是要详细询问病史,对于有慢性病史、身体条件比较虚弱、曾经出现过晕厥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对于存在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应积极寻找原发病,请相关科室护理,不要贻误了治疗[12]。其次是要建议患者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很多患者来到医院,直接要求输液治疗,对于怀疑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应告知患者辅助检查的必要性,排除危险情况[13],本研究中,有18例患者为器质性病变引起意识丧失,所占比例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样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病情演变,能提供准确判断[14]。最后,要加强护理技能的提高与巡视抢救技术。只有护理技能提高了,给患者进行穿刺时才能够减轻疼痛,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意识丧失的出现[15],护理人员应加强输液巡视,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抢救技术的提高,才能临危不惧,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时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53-54.
[2]高耀东,张丽春,高云峰.健康输液输液诱发意识丧失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48-249.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73.
[4]高友山.过敏性休克[M]//实用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46.
[5]方颖.中国意识丧失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A].贵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器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摘要汇编,2008.
[6]吴晓琼,陈海琴.社区医院抢救护理工作隐患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2):64-65.
[7]林修功.冠心病的诊断失误[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2):767.
[8]孟繁超,杨巍.体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8):451.
[9]郭彦琰.减少大学新生静脉输液时意识丧失发生的措施[J].全科护理,2012,1O(1):135-136.
[10]黎浩勤.浅谈5~9岁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1-62.
[11]梁文彬.静脉输液发生意识丧失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2.
[12]吴清芳.输液意识丧失的防治与护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30(1):85-86.
[13]陈彩霞,胡冬梅.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16-117.
[14]王娟,章怡.输液中产生意识丧失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13,26(8):105-106.
[15]宋建松.静脉输液患者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7-148.
(收稿日期:2014-11-13)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