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现已接近尾声,五花八门的招生现象也随之浮出水面。笔者为各位看官盘点了2012年招生录取过程中出现的热门现象,知己知彼,才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大获全胜哦!
性别歧视,你“中招”了吗?
高考,目前是国内最公平的全民大考之一。由此推论,大学招生制度也应该是公平的,而近日,部分高校偏偏因为招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语种专业在北京文科的女生分数线为614分,男生分数线为601分,高出男生13分;国际关系学院在广东文科女生投档线624分,男生投档线601分,高出23分,理科女生投档线628分,男生投档线609分,高出19分。
按性别划定录取线,实在让广大女同胞无法理解,据有关高校回应,此举实际上是为了调和男女在校生人数比例的平衡。可是,大学承担着培养社会栋梁、培育先进文化人的责任,这种限招女生的行为,是不是与性别平等、公平公正的先进文化理念背道而驰了?
五名女性律师甚至联合发出声明,宣布愿意为在高考录取中因性别原因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考生提供义务法律援助,协助考生进行反性别歧视诉讼。此举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算给大学的招生计划敲了敲警钟。
曲线救国,真成!
在大多数家长和考生的传统观念里,考上本科才算是考上了大学。但广东考生却对此事看得很开,“与其要一张兑水的文凭,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学一门技术”。
众所周知,广东的本科录取率较其他省份偏低,每年60万人中近七成考生都被高职院校录取。广东考生并不以上不了本科为羞,今年,不少已被二本B类高价大学录取的考生,甚至放弃了本科的金漆文凭,宁愿在大专“订单班”里学一技之长。
所谓“订单班”说来也颇具地方特色,最初是广东本地的企业向职校下订培养定向对口人才,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近年来因为许多国企和跨国名企的加入而从“草根”一跃成为“精英”。毕业后直接晋身知名企业,不愧为一条曲线救国的光明坦途,也难怪众多二本压线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它了。
名校掐尖,各据一方
在连年扩招的大环境下,虽然高考很难再被称为“独木桥”,但这一比喻放在金字塔尖中国一流大学的竞争上,仍然是贴切的。高考分数排名靠前的学生流向了哪些大学?这些大学的生源又有哪些特征?
今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及其博士生叶本刚作了一项研究,即《2005~2010年“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对三十多所“985”大学近六年来的招生质量进行了统计排名。以2011年高校在河南录取的理科平均分数为例,清华大学高达683分,而同为“985”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仅603分;在统筹过后的生源质量上,清华大学又以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5.62分的明显优势领先。
针对这种现象,专家认为,造成“985”大学优质生源地域差异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985”大学招生录取人数的差异,即源于我国高等教育分省招生计划制度。但从根本上说,是由各省市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等发展不均衡的特殊国情所造成。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对“985”大学支持力度更大,其城市文化也更富吸引力,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考生更愿意报考分布在这些地方的“985工程”大学。
看来,还是要学会钻大众心理的空子,才能轻松上名校啊!
考生是上帝,高校狂“喊饿”
今年各大高校的征集志愿比往年更加火热,以往不在一本批次实行征集志愿的省份,今年也破例施行。笔者近日看到一则来自山东省的报道:我省本科一批首次实行征集志愿,在文史类向社会征集志愿的60多所学校中,超过一半学校的英语专业“喊饿”;另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类别、法学等也成为缺额较多的专业之一。
本科一批一志愿录取情况代表了一本线上高分考生“热衷”报考的大学和专业,而首次向社会公布的一本高校征集志愿专业及其缺额,从某种程度上则意味着考生在报考选择上的“不热衷”。
有专家指出,对待专业理念上的偏颇,在高校和考生中都存在。考生和家长一味追逐热门专业,缺少对人生职业规划的宏观把握和对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造成了一些专业高温不降;同时,部分高校为迎合考生报考,盲目新增热门专业,造成了专业扎堆现象,却忽视了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
还是那句老话,所谓的好大学、好专业,全部要基于个人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之上。与其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不如静下心来细细规划人生。
港校既出,驷马难追
从2004年被批准在内地招生开始,香港高校便以迅猛的态势发展起来。据统计,从2004年至2011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19人。其中,文科状元10人,理科状元9人,其中有11人进入港校就读。9年来,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争夺高考状元的激烈程度已进入白热化。
今年,香港共12所大学在内地招生。除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参加北京统招提前批次外,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所港校均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年轻的香港科技大学凭借自己的实力揽走内地各省市151名考生,占6220份申请中的2.4%。“港科大录取的考生均属全国顶尖,高考成绩介乎各省考生的首0.01%至2%(即各省中成绩排名前6000名的考生)。”该校协理副校长兼学务长谭嘉因教授如是说。而国际知名的香港大学,虽然无缘录取北京的文理高考状元,却揽走各省市头名达21人之多。
截至7月10日,港校2012年内地招生落下帷幕,看着被港校录取的学子们在微博上晒出喜悦心情,读者们,你心动了吗?
性别歧视,你“中招”了吗?
高考,目前是国内最公平的全民大考之一。由此推论,大学招生制度也应该是公平的,而近日,部分高校偏偏因为招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中国人民大学的小语种专业在北京文科的女生分数线为614分,男生分数线为601分,高出男生13分;国际关系学院在广东文科女生投档线624分,男生投档线601分,高出23分,理科女生投档线628分,男生投档线609分,高出19分。
按性别划定录取线,实在让广大女同胞无法理解,据有关高校回应,此举实际上是为了调和男女在校生人数比例的平衡。可是,大学承担着培养社会栋梁、培育先进文化人的责任,这种限招女生的行为,是不是与性别平等、公平公正的先进文化理念背道而驰了?
五名女性律师甚至联合发出声明,宣布愿意为在高考录取中因性别原因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考生提供义务法律援助,协助考生进行反性别歧视诉讼。此举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算给大学的招生计划敲了敲警钟。
曲线救国,真成!
在大多数家长和考生的传统观念里,考上本科才算是考上了大学。但广东考生却对此事看得很开,“与其要一张兑水的文凭,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学一门技术”。
众所周知,广东的本科录取率较其他省份偏低,每年60万人中近七成考生都被高职院校录取。广东考生并不以上不了本科为羞,今年,不少已被二本B类高价大学录取的考生,甚至放弃了本科的金漆文凭,宁愿在大专“订单班”里学一技之长。
所谓“订单班”说来也颇具地方特色,最初是广东本地的企业向职校下订培养定向对口人才,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近年来因为许多国企和跨国名企的加入而从“草根”一跃成为“精英”。毕业后直接晋身知名企业,不愧为一条曲线救国的光明坦途,也难怪众多二本压线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它了。
名校掐尖,各据一方
在连年扩招的大环境下,虽然高考很难再被称为“独木桥”,但这一比喻放在金字塔尖中国一流大学的竞争上,仍然是贴切的。高考分数排名靠前的学生流向了哪些大学?这些大学的生源又有哪些特征?
今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及其博士生叶本刚作了一项研究,即《2005~2010年“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对三十多所“985”大学近六年来的招生质量进行了统计排名。以2011年高校在河南录取的理科平均分数为例,清华大学高达683分,而同为“985”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仅603分;在统筹过后的生源质量上,清华大学又以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5.62分的明显优势领先。
针对这种现象,专家认为,造成“985”大学优质生源地域差异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985”大学招生录取人数的差异,即源于我国高等教育分省招生计划制度。但从根本上说,是由各省市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等发展不均衡的特殊国情所造成。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对“985”大学支持力度更大,其城市文化也更富吸引力,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考生更愿意报考分布在这些地方的“985工程”大学。
看来,还是要学会钻大众心理的空子,才能轻松上名校啊!
考生是上帝,高校狂“喊饿”
今年各大高校的征集志愿比往年更加火热,以往不在一本批次实行征集志愿的省份,今年也破例施行。笔者近日看到一则来自山东省的报道:我省本科一批首次实行征集志愿,在文史类向社会征集志愿的60多所学校中,超过一半学校的英语专业“喊饿”;另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类别、法学等也成为缺额较多的专业之一。
本科一批一志愿录取情况代表了一本线上高分考生“热衷”报考的大学和专业,而首次向社会公布的一本高校征集志愿专业及其缺额,从某种程度上则意味着考生在报考选择上的“不热衷”。
有专家指出,对待专业理念上的偏颇,在高校和考生中都存在。考生和家长一味追逐热门专业,缺少对人生职业规划的宏观把握和对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造成了一些专业高温不降;同时,部分高校为迎合考生报考,盲目新增热门专业,造成了专业扎堆现象,却忽视了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
还是那句老话,所谓的好大学、好专业,全部要基于个人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之上。与其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不如静下心来细细规划人生。
港校既出,驷马难追
从2004年被批准在内地招生开始,香港高校便以迅猛的态势发展起来。据统计,从2004年至2011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19人。其中,文科状元10人,理科状元9人,其中有11人进入港校就读。9年来,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争夺高考状元的激烈程度已进入白热化。
今年,香港共12所大学在内地招生。除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参加北京统招提前批次外,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所港校均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年轻的香港科技大学凭借自己的实力揽走内地各省市151名考生,占6220份申请中的2.4%。“港科大录取的考生均属全国顶尖,高考成绩介乎各省考生的首0.01%至2%(即各省中成绩排名前6000名的考生)。”该校协理副校长兼学务长谭嘉因教授如是说。而国际知名的香港大学,虽然无缘录取北京的文理高考状元,却揽走各省市头名达21人之多。
截至7月10日,港校2012年内地招生落下帷幕,看着被港校录取的学子们在微博上晒出喜悦心情,读者们,你心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