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变化
研读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作为高考传统题型的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较之往年,在试卷结构、题型设计、赋分占比等诸多方面有较大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应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与深度思考,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在复习策略、复习重心、复习方法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以应对新变化带来的新形势。
同往年相比,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试卷结构中位置和要求的变化,由原先的一卷必考题调整到二卷同实用类文章阅读题一样以选考题的形式出现;二是题型样式的变化,由原先的4道选择题调整为2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三是在试卷中分值的变化,由原先的12分增加为18分,占比明显增大。
二、思考
论述类文章阅读要求的变化之大,为历年来所罕见,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与课改方向。一是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更加综合,它不仅保留了原先的选择题以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又增加了简答题以考查学生信息提炼、概括、表达的能力。二是学科特点更加明显,试卷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的考查,学生的得分也更能体现其真实水平。调整后的选择题和简答题相结合、简答题分值占大比重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原先选择题可能导致的得分的偶然性和投机性,有效增强了得分与能力之间的正向联系,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学生的语文水平作出公正的评价。三是分值结构更加体现导向,2008年的高考语文总分由以往的150分增加到160分,这新增加的10分增加到了写作部分,这也意味着原先的一、二卷90分总值并未进行调整。而在此背景下,论述类文章阅读或者是实用类文章阅读的分值占比增幅达到50%,且其中12分为文字简答题形式,这个变化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和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个性化要求。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坚持的导向,估计未来几年内只会增强而不
会弱化,基础年级同样该对此引起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强化这方面题目的训练。
三、对策
1. 复习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调整后的考查形式同以往的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题在能力要求上有重合之处,在对论述类文章进行复习和训练时,可结合阅读技巧的复习作一些借鉴。一是要突出文本整体阅读与理解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如试卷第18题:“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即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整体理解;第17题选择题也是对文章整体观点的理解和分析。因此,训练时要适当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注重文本段落和层次划分的习惯培养以增强学生理清文脉的能力,要引导对关键语句的解剖与分析以提高学生把握句子内在信息的能力。如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这道题答案基本能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对文章有层次感的学生解答这个题目不会有多少障碍。
训练时在题型的选择上,可以参照今年江苏高考试卷及历年来上海卷、北京卷中的文本阅读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内容上,可结合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进行互相渗透式的训练,因为这两种文本在能力要求尤其是信息概括、提炼,甚至表达方面都有不少交叉重合之处;在表达技巧的训练上,要着重突出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严密性,论述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不同,其设计的问题基本上以文本信息为基点,题目解答有依据、有范围,无需更多的联想和发散。因此,训练时应以信息筛选、提炼和表达为重点,可以同语言表达题中的扩句训练、长短句更换训练、语句连贯训练等结合起来。
2. 选择策略
试卷中的选考题部分为两类文章阅读,一为论述类文章阅读,一为实用类文章阅读,考生在答题时选做其一,分值均为18分。考生选答哪一类文章能够更有利于自身水平的发挥,更加有利于考分的取得,对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以切实避免选题时的随意性带来的无谓失分和时间浪费。
从选择的合理性角度分析,论述类文章与实用类文章对考生各有利弊。实用类文章包括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其表现样式的多样化必然会让我们在复习时顾此失彼而无法周全,训练上不可避免地会留下盲区,训练密度也不会非常到位,对考生而言,在阅读理解包括答题时可能比较生疏,而这正是考场大忌。试卷中的实用类文章《晚清学人杨守敬》为一篇人物传记,尽管内容不像去年高考此类题目那么碎,但由于人物传记类文章在平时训练中并非重点,加之文章传主较为陌生,因此,相对来说并非最佳选择。论述类文章包括论文(以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为主)、评论、杂文。如果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其文本内容相对离我们的现实较远,但也正因为如此,所出题目涉及到的信息基本上就在该文本之中,只需把文章读懂、读透,便不会有大的风险了,更何况平时论述类文本的训练密度相对较大,题型相对熟悉,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有一定积累,考生应对起来相对自如,可以达到较好的心理安慰作用。如果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是评论、杂文,其内容可能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积累,阅读和理解时可能会有更加丰富的文本以外的积淀信息作补充、作参考。试卷中的论述类文章《纯朴的嗜血者》是对《水浒》中人物李逵性格的论述,学生对李逵这个人物不会感到陌生,平时或许多少会接触到一些对这个人物进行深度分析的评论文章,因而学生可以调动丰富的积累从容应答。
因此,学生在做选考题时,一般情况下,建议以论述类文本为主,这样的选择保险系数相对高一些,得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教师在组织安排训练时,也宜在兼顾全面的前提下,适当有所偏重,强化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的能力,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攻其一点,突出长处。
(作者单位:海门中学)
研读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作为高考传统题型的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较之往年,在试卷结构、题型设计、赋分占比等诸多方面有较大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应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与深度思考,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在复习策略、复习重心、复习方法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以应对新变化带来的新形势。
同往年相比,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试卷结构中位置和要求的变化,由原先的一卷必考题调整到二卷同实用类文章阅读题一样以选考题的形式出现;二是题型样式的变化,由原先的4道选择题调整为2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三是在试卷中分值的变化,由原先的12分增加为18分,占比明显增大。
二、思考
论述类文章阅读要求的变化之大,为历年来所罕见,充分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与课改方向。一是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更加综合,它不仅保留了原先的选择题以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又增加了简答题以考查学生信息提炼、概括、表达的能力。二是学科特点更加明显,试卷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的考查,学生的得分也更能体现其真实水平。调整后的选择题和简答题相结合、简答题分值占大比重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原先选择题可能导致的得分的偶然性和投机性,有效增强了得分与能力之间的正向联系,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学生的语文水平作出公正的评价。三是分值结构更加体现导向,2008年的高考语文总分由以往的150分增加到160分,这新增加的10分增加到了写作部分,这也意味着原先的一、二卷90分总值并未进行调整。而在此背景下,论述类文章阅读或者是实用类文章阅读的分值占比增幅达到50%,且其中12分为文字简答题形式,这个变化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和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个性化要求。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坚持的导向,估计未来几年内只会增强而不
会弱化,基础年级同样该对此引起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强化这方面题目的训练。
三、对策
1. 复习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调整后的考查形式同以往的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题在能力要求上有重合之处,在对论述类文章进行复习和训练时,可结合阅读技巧的复习作一些借鉴。一是要突出文本整体阅读与理解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如试卷第18题:“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即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整体理解;第17题选择题也是对文章整体观点的理解和分析。因此,训练时要适当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注重文本段落和层次划分的习惯培养以增强学生理清文脉的能力,要引导对关键语句的解剖与分析以提高学生把握句子内在信息的能力。如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这道题答案基本能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对文章有层次感的学生解答这个题目不会有多少障碍。
训练时在题型的选择上,可以参照今年江苏高考试卷及历年来上海卷、北京卷中的文本阅读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内容上,可结合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进行互相渗透式的训练,因为这两种文本在能力要求尤其是信息概括、提炼,甚至表达方面都有不少交叉重合之处;在表达技巧的训练上,要着重突出思维的逻辑性和表达的严密性,论述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不同,其设计的问题基本上以文本信息为基点,题目解答有依据、有范围,无需更多的联想和发散。因此,训练时应以信息筛选、提炼和表达为重点,可以同语言表达题中的扩句训练、长短句更换训练、语句连贯训练等结合起来。
2. 选择策略
试卷中的选考题部分为两类文章阅读,一为论述类文章阅读,一为实用类文章阅读,考生在答题时选做其一,分值均为18分。考生选答哪一类文章能够更有利于自身水平的发挥,更加有利于考分的取得,对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以切实避免选题时的随意性带来的无谓失分和时间浪费。
从选择的合理性角度分析,论述类文章与实用类文章对考生各有利弊。实用类文章包括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其表现样式的多样化必然会让我们在复习时顾此失彼而无法周全,训练上不可避免地会留下盲区,训练密度也不会非常到位,对考生而言,在阅读理解包括答题时可能比较生疏,而这正是考场大忌。试卷中的实用类文章《晚清学人杨守敬》为一篇人物传记,尽管内容不像去年高考此类题目那么碎,但由于人物传记类文章在平时训练中并非重点,加之文章传主较为陌生,因此,相对来说并非最佳选择。论述类文章包括论文(以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为主)、评论、杂文。如果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其文本内容相对离我们的现实较远,但也正因为如此,所出题目涉及到的信息基本上就在该文本之中,只需把文章读懂、读透,便不会有大的风险了,更何况平时论述类文本的训练密度相对较大,题型相对熟悉,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有一定积累,考生应对起来相对自如,可以达到较好的心理安慰作用。如果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是评论、杂文,其内容可能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和积累,阅读和理解时可能会有更加丰富的文本以外的积淀信息作补充、作参考。试卷中的论述类文章《纯朴的嗜血者》是对《水浒》中人物李逵性格的论述,学生对李逵这个人物不会感到陌生,平时或许多少会接触到一些对这个人物进行深度分析的评论文章,因而学生可以调动丰富的积累从容应答。
因此,学生在做选考题时,一般情况下,建议以论述类文本为主,这样的选择保险系数相对高一些,得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教师在组织安排训练时,也宜在兼顾全面的前提下,适当有所偏重,强化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的能力,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攻其一点,突出长处。
(作者单位:海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