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航道测量关键技术分析

来源 :港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infob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图们江界河航道测量为研究对象,针对界河航道测量工程特点,分别介绍了地形、水深、水文测量的实施过程及关键技术,以及绘图水位推算过程,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完成航道测量范围内的高程地形图和水深地形图绘制,最终分别生成1:2000的高程图和水深图,为后续的航道规划设计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以典型的水利圈围工程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传统施工管理手段与工具的局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三维模拟、点云数据计算、现场工程应用等手段,剖析了BIM技术在优化施工总平面布置、形象管理施工进度、快速反映吹填工程成本、消除信息孤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水工行业施工管理的主要问题,为BIM技术在水工行业的深入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最后,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智能化、微型化的发展方向,设想了未来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潜在应用点.
目前国内近海地下连续墙施工经验少,在未经软基处理的软土地基上进行地连墙施工,技术难度大,大型构件吊装难度高.本文以黄骅港综合港区海水淡化引水工程为实例,重点介绍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冬季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施工及大型钢筋笼双机抬吊施工技术.
针对硬质海床上的电缆采用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进行覆盖保护的技术方案,对其抗拖锚稳定性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采用多种尺度的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多种重量规格的霍尔锚和大抓力锚,进行了拖锚试验,观察了拖锚过程中锚爪钩挂软体排的方式、形态及演变过程,探究了影响锚爪钩挂的因素.提出了对软体排中的混凝土联锁块的形状进行削角和设斜坡面的改进.试验表明,硬质海床上的电缆采用传统形状的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进行覆盖保护时,软体排很容易受到拖锚锚爪的钩挂,使软体排和电缆整体运动;将软体排中的边沿混凝土块做成斜坡面、并将边角做成倒角、
目前关于沉箱出运和水上运输方法的研究已相对比较成熟,然而关于受限航道中的沉箱运输方法则尚未完善.本文基于如意岛围垦项目西标段,提出了一种受限航道中沉箱吊、浮运相结合的运输方法.首先进行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然后分析了新方法的安全性.事实证明本方法实施效果较好,希望本文成果能为同类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
为保证DCM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施工时DCM桩顶标高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0.5 m,后续工序需对超灌DCM桩体进行清除,这就需要对沉管隧道基槽DCM桩开挖进行研究,以达到高精度开挖目的.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通过选定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施工试验区,采用大型抓斗式挖泥船进行DCM清除,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工艺进行优化,以有效控制基槽开挖精度,成功攻克DCM地基精挖施工难题,为本项目水下沉管顺利安放提供了高平整度地基条件.同时,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参考及指导意义.
为解决陆地汽车吊无法安装定位系统和解决传统扭王字块安装定位工艺精度差的问题,设计了单GPS接收机定位系统.即在起重设备的起重吊索上安装一台GPS接收机,利用两台全站仪呈90°两方向校核GPS接收机位置,使得接收机与起重设备的钩头和自动脱钩器中心处在同一铅垂线上.经实践检验,采用该工艺安装的扭王字块精度完全满足CLI专利公司(concrete layer innovations)的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在海门中天地块整理项目建设中,吹填和地基处理工期较短,需要吹填结束后立即进行大面积地基处理.本文结合海门中天地块整理项目,从振冲施工在新近吹填粉细砂场地中的参数选择、质量控制、处理效果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无填料振冲在新近吹填粉细砂工况下的适用情况.工程实践表明,无填料振冲法在新近吹填粉细砂工程中地基处理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海上风电长距离溜桩工况下,桩内气体短时间内急剧压缩将液压锤顶起,使得桩、锤脱离,可能造成船机设备损坏的险情,需要采取有效的溜桩保护措施.通过技术研究和创新,采取桩身开孔和桩帽开孔改造措施,及时排出桩内气体,避免了沉桩船机设备受损;桩内气体与外界大气连通,降低了密闭空间作业风险,条件允许时可免去沉桩完成后需要桩内吸水及撒石灰的施工工序.推导出的桩身开孔尺寸计算公式,适用于不同直径的钢管桩桩身开孔设计,可为其他存在软弱地质夹层的海上风电项目的溜桩保护提供参考.
简要介绍长江口区域高分辨率、高精度GNSS水准网布控以及充分利用长江口及周边地区海域重力测量资料、先进重力场模型,采用先进的大地水准面确定理论与方法、应用重力法及移去恢复法完成了长江口区域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确定工作,内符合精度优于2 cm,外符合精度优于3 cm.
介绍了智能制造的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要素及数字化车间构成,指出我国智能制造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