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评价强心汤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加用强心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结论:强心汤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强心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归属中医“肺胀”范畴[1],西药治疗难度大,毒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本课题中,笔者采用强心汤治疗了30例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12/2010-12在医院就诊的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年龄53~79岁,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男19、女11),平均年龄(67.8±12.3) 岁。对照组30例(男17、女13),平均年龄(68.5±14.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①对照组:均注意休息、视病情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解痉、止咳平喘、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心衰者给强心、利尿剂,呼吸衰竭者给呼吸兴奋剂及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复方丹参注射液16~20ml静脉滴注。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加用强心汤,处方:西洋参12g,附子10g,麦冬6g,五味子6g,桂枝10g,炙甘草6g,生黄芪30g,当归9g,竹茹15g,三七粉6g(冲),葶苈子12g(包),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定 参考文献[2]制定疗效标准。①显效:呼吸道感染控制,呼吸衰竭症状消失,双肺湿罗音消除,心功能好转达1级,紫绀改善,浮肿消失。②有效: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呼吸衰竭改善,双肺湿罗音减少,心功能改善达2级,紫绀及水肿减轻。③无效:上述情况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3~4]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呼吸和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迁延不愈,可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临床辨证以咳、喘、痰、肿、瘀为要点,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临床表现为虚实错杂,寒热并见的本虚标实证候群。本次研究中两组共60例患者均属于痰热壅肺范畴。痰热壅肺型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类型,治以清热涤痰化瘀、温阳宣肺平喘为主。
强心汤实为参附汤、生脉饮、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当归补血汤加味而成。参附汤[5]益气养阴,强心壮阳,温通血脉;生脉饮[6]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养心复脉;《伤寒论》之名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温通心阳,敛阳益阴又镇静安神;当归补血汤[8]中生黄芪为气中血药,大补肺脾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雄力专,能补气以行血,当归为血中气药,养血活血又行气合用则益气养血,活血通脉。本课题中,笔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上加用强心汤辨证施治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且也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提示观察组采用的强心汤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红红,唐永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阴虚证与血瘀关系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0,30(02):137,171
[2] 耿庆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45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30-31,37.
[3] 张义才. 肺心康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60例[J].光明中医,2010,25(08):1403-1404.
[4] 李文辉,刘天舒.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肺胀4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04):53-54.
[5] 刘红军. 益气温阳化瘀法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91-591.
[6] 王玉玲,郭爱云,郭晓明. 生脉饮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J]. 现代康复,2001,5(13):128-128.
[7] 刘晓峰,单国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应用现状分述 [J]. 中外医疗,2009,27(12):111-111.
[8] 陈仁寿. 当归补血汤纵考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07):535-537.
作者简介:周平生,男,留学生部副主任,硕士,中医内科学,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 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强心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归属中医“肺胀”范畴[1],西药治疗难度大,毒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本课题中,笔者采用强心汤治疗了30例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12/2010-12在医院就诊的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60例,年龄53~79岁,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男19、女11),平均年龄(67.8±12.3) 岁。对照组30例(男17、女13),平均年龄(68.5±14.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①对照组:均注意休息、视病情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解痉、止咳平喘、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心衰者给强心、利尿剂,呼吸衰竭者给呼吸兴奋剂及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复方丹参注射液16~20ml静脉滴注。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加用强心汤,处方:西洋参12g,附子10g,麦冬6g,五味子6g,桂枝10g,炙甘草6g,生黄芪30g,当归9g,竹茹15g,三七粉6g(冲),葶苈子12g(包),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定 参考文献[2]制定疗效标准。①显效:呼吸道感染控制,呼吸衰竭症状消失,双肺湿罗音消除,心功能好转达1级,紫绀改善,浮肿消失。②有效: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呼吸衰竭改善,双肺湿罗音减少,心功能改善达2级,紫绀及水肿减轻。③无效:上述情况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3~4]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呼吸和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迁延不愈,可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临床辨证以咳、喘、痰、肿、瘀为要点,病位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心,临床表现为虚实错杂,寒热并见的本虚标实证候群。本次研究中两组共60例患者均属于痰热壅肺范畴。痰热壅肺型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类型,治以清热涤痰化瘀、温阳宣肺平喘为主。
强心汤实为参附汤、生脉饮、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当归补血汤加味而成。参附汤[5]益气养阴,强心壮阳,温通血脉;生脉饮[6]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养心复脉;《伤寒论》之名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温通心阳,敛阳益阴又镇静安神;当归补血汤[8]中生黄芪为气中血药,大补肺脾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雄力专,能补气以行血,当归为血中气药,养血活血又行气合用则益气养血,活血通脉。本课题中,笔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上加用强心汤辨证施治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且也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提示观察组采用的强心汤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肺心病患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红红,唐永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阴虚证与血瘀关系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0,30(02):137,171
[2] 耿庆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45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1):30-31,37.
[3] 张义才. 肺心康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60例[J].光明中医,2010,25(08):1403-1404.
[4] 李文辉,刘天舒.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肺胀4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04):53-54.
[5] 刘红军. 益气温阳化瘀法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91-591.
[6] 王玉玲,郭爱云,郭晓明. 生脉饮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J]. 现代康复,2001,5(13):128-128.
[7] 刘晓峰,单国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应用现状分述 [J]. 中外医疗,2009,27(12):111-111.
[8] 陈仁寿. 当归补血汤纵考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07):535-537.
作者简介:周平生,男,留学生部副主任,硕士,中医内科学,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