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言训练和智力培养的和谐统一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全面推行使用以来,普遍存在将“语文要素”的落实窄化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语文课应该同时注重内隐智力培养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基于单元编排来设计、实施教学,具体可分“靠谱、找点、对话”三步,达到外显的语言训练和内隐的智力培养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统编教材 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 策略
  自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全面推行以来,教师普遍注重落实“语文要素”,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将其窄化为注重外显的语言训练,而忽视了语文课应该同时注重内隐的智力培养的问题。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应该如何开展基于单元编排的教学设计并且实施教学,以达到外显的语言训练和内隐的智力培养的和谐统一?笔者以五年级部分单元课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靠谱”:基于体裁与要素
  1.着眼整体,明确设计的“度”
  拿到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思考: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它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在整套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是初次认识,是进一步学习,还是巩固复习?教师要着眼整体来明确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度”,精准定位,不偏不倚。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是篇写景类文章。写景类文章的语文要素在整套书中是如何呈现的呢?它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状态: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要求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要求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要求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要求是“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那么,《鸟的天堂》的教学定位应该就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研读单元主旨,明确语文要素
  把握住教学的“度”之后,教师就要站位单元来整体设计教学:这个单元的主旨是什么?其语文要素是如何贯彻这一主旨的?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旨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个“趣”,在《古诗词三首》中是“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一种“情趣”;在《四季之美》中是“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是一种“美的氛围”、自然之趣;在《鸟的天堂》中是一种“生命力”;在《月迹》中是一种“乐趣”。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前者是阅读的要求,后者是习作的要求。教者应该了然于胸。
  3.借助“语文园地”,明确教学策略
  研读单元主旨明确语文要素之后,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明晰:这个单元的主要表达方式与效果是什么?从而来明确教学方向,比对教学效果。
  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再一次明确:《鸟的天堂》中“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月迹》中“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习作《即景》亦强调“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与“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对于五年级上册的“写景类课文”学习来说,“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重点。其中,“初步体会动态描写”是关键。做到备课时解读教材“精准定位”和设计教学“明确方向”。
  二、找点:参考课后习题
  基于如上认识,聚焦到某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教师首先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教师要以“读者意识”解读教材,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鸟的天堂》一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有着静态和动态不同的美;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慈母情深》一文,主要写了“我”去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和母亲给“我”钱两个场景。在场景中,一些细节写出了浓浓慈母情。
  2.这篇文章“怎么写的”
  教师要以“作者意识”解读教材,读懂課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两次见闻,分别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来展示生命力。前者通过对树叶外形、色彩的描写,加上作者的想象来呈现。后者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描写了群鸟的动态表现,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丰富了见闻。《慈母情深》中的两个场景主要运用了不同的细节描写,有环境、神态、动作、语言等,再加上反复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3.这篇文章“教什么”
  教师要以“教者意识”解读教材,借助课后习题定位教学的“点”。如《鸟的天堂》课后习题第一题即是整体感知全文的抓手,通过朗读全文,初步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第二题是精读课文的要求,分别揣摩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体会其不同手法体现的同样特点,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都写出了无穷的生命力。那么教学的方法是什么呢?方法就是该题后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同样,《慈母情深》课后习题第一题也指出了研读的重点是课文中的场景,通过品味场景中的细节来感受“慈母情深”。第二题则强调了揣摩反复的表达效果,很清晰地揭示了教学的重点。
  三、对话:指向语文素养
  统编版教材阅读教学应该多设计一些自主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对话场域中“聊读”,达到师、生、文本的“不期而遇”。聊读,即教师以伙伴的姿态,循着学生的理解路径,边聊边读,以聊促读;在师生共同经历文本的过程中,组织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较强联系的教学内容形成模块,生成“聊点”,展开对话,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卷入到对文本形式、情感、价值等的认识、理解与体悟中,从而丰富言语要素,激活言语思维,丰满言语形式,提升言语表达,形成言语组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这样的教学,既关注到了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训练,也注重语文课堂上思维发展等阅读心智的养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问
  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既要关注文本表达,又要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具體可以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一是环状体验式提问。如阅读《鸟的天堂》两次见闻时可以这样问:读读第8、12自然段,这棵大榕树和这些鸟给你什么感受?你的脑海中最先迸发的词是什么?(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是透过怎样的描写传递的?
  二是发散对话式提问。如进一步阅读《鸟的天堂》第8自然段静态描写时可以追问: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段话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如揣摩《慈母情深》场景中的细节“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可以发问:从这里你能读到些什么?“我”还看到了什么呢?
  三是启发质疑式提问。如进一步揣摩《慈母情深》的细节描写时,抓住文中的矛盾点发问:刚刚我们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读出母亲挣钱不易,这里为什么却写“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这一“掏”一“塞”不矛盾吗?
  2.找
  如果说“问”的环节体现了教师的精心预设,是“扶”;那么“找”的环节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应“放”。阅读教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经历“在文字中散步”的学习过程。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一文时,学生迁移前文《慈母情深》中“读场景,品细节”的学法,品读文中描写“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一处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到全文中去“找”:这“新滋味”究竟是怎样的滋味?学生积累了前文的阅读经验,自然而然在全文中找到阅读感受:不肯加钱换房子、不忍心叫父亲买食物的体贴之心,珍惜父亲亲自给“我”糊的万花筒的美的启迪,从来不缺课逃学的懂事,拿着凑来的学费的心酸,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见了嘲笑的自卑等等。及至文末“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的情感高潮,通过学生的“找”,“我”的心路历程清晰地体现了出来。
  3.体会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找”到相关感触深的词句之后,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逼迫”学生“卷入”文本语境,产生语感,活化“语用”。具体有以下“体会”语言的方法:
  一是品词析句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精读方法,针对学生感受比较深的词句来谈体会。如《鸟的天堂》一文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中的“堆”“不留一点儿缝隙”,直观地写出了绿叶之多。
  二是换词比较法。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深度揣摩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为把握文章的主旨服务。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中,“颤动”一词能不能换成“颤抖”?进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潜心揣摩作者的想象,仿佛也有了生命力。
  三是联系生活法。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将文本与儿童的生活链接,对比体会,会深化其阅读思维,丰富其阅读效果。如《父爱之舟》一文中揣摩“逛庙会”场景中的细节“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生活中这种“恋恋不舍”的经历,从而深入体会“我”的懂事和父亲对“我”的爱。
  四是前后勾连法。很多文章的阅读,需要经历“理解叠加”,联系前后文来体会,从而抵达“油然而生”乃至“醍醐灌顶”的阅读效果。如《慈母情深》一文中,通过许多细节的揣摩,读者才会对浓浓的慈母情产生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还是精神上的支持。
  4.实践
  阅读教学最大的实践巩固办法就是朗读,正所谓“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经历了上述学习环节后,他们迫切需要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外显出来,那么朗读就是最好的方式。“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当然,还有许多巩固实践的方法值得推广,如学习反复、动态描写等句式后适时仿说、仿写等。但是,在设计实践环节时一定要基于本课、本单元、本年段的教学目标,不偏不倚,否则会过犹不及。
  5.小结学法
  一个模块的阅读教学结束后,建议教师小结一下主要学法,加深学生的阅读体会,为学习后文或他文服务。如总结强调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细节描写表情达意等等,可以给学生搭建课内得法、课外运用的桥梁。
  理想的阅读教学是结构化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促成言语与思维的组块,从而提升阅读力。如果说“组块”是阅读教学的目标,那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力提供促成阅读力形成与丰富的资源:精当的教材解读,适切的教学资源,理想的教学对话。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完成资源整合,有效提升阅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徐州市解放路小学位于徐州市解放南路150号,毗邻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基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多年来,该校紧紧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坚持把实践“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灵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红色堡垒。2010年,学校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淮海战役红军小学”,成为徐州市唯一的一所红军小学。  “进
期刊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是采取“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合的方法来编排单元内容,这一创新之处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编排方式,以内化“人文主题”、落实“语文要素”为教学目标,双线融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双线融合 单元整体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编排阅读单元,这不仅强化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还为小
期刊
【摘要】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有助于呈现一堂成功甚至精彩的课堂教学。反之,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不知所云。要使一堂课的教学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课堂中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的语篇教学过程,陈述了如何寻找主线,如何设计主线,又如何围绕教学主线有效开展教学的一些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9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后文简称《规则》)于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面对新规则的实施,许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教师的迟疑,家长的顾虑,学生的畏惧,都不足为怪。毕竟,新规则的实施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趋向成熟。对此,笔者以为,中小学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之前,必须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其一,教育惩戒的目的和意义何在?  《规则》中明确表示:“教育惩戒,是指
期刊
【摘要】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或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想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方法。  【关键词】主题意义 绘本教学 教学策略  英语绘本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读物,是一种以图片和英语文字共同表述故事、以儿童为本位和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故事情节类读物。近期笔者参与了
期刊
【摘要】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对接的主要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家校共育,能够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的相互转化,强化各种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共享。互联网给家校共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保驾护航。  【关键词】家校共育 学校管理 新媒体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人生起始阶
期刊
【摘要】小学图画书教学中的提问频率和内容直接决定着图画书教学的高度与深度。在进行图话书阅读教学时,讲述前、讲述中和讲述后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与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开展阅读与想象。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图画书教学 提问策略  图画书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的独特文本,它形式多变、内容有趣,文字简洁而意蕴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其他文本无
期刊
王子辰五年级才来到我的课堂,一副敦实、憨厚、乐天的模样。每次,都是风风火火地冲进教室,一边坐下拿出文具,一边扭头和同伴讨论着什么,歪着头,煞有其事。  她想发言了,端坐着,左手横放桌面,右手直直举着,典型的举手姿势。我不叫她,她的眼睛就一直盯着我,还伸长胳膊摇晃着,一副执着的样子。于是,我就请她发言,她一字一句说得很用力,说着说着,还会配合手势,咽一下吐沫,点一下头。  她说,“蚁酒”就是刚刚酿制
期刊
【摘要】“有知有味”的言语赋能是实现有意义、有品位的教育目标的关键。涵养教师理论底气、聚焦学生思维断点、紧扣社会发展导向,是言语赋能实现“有知”的根本遵循。回归学生视野,说有“实”的话;挖掘语言智慧,说有“趣”的话;加强师生交流,说有“情”的话,这是言语赋能实现“有味”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言语赋能 有知有味  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少控制多引导,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
期刊
最近在读安·拉莫特的《关于写作》一书,关于写作,作者在书中有许多经验之谈。我认为支撑这些经验的,是她“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人,主要指作者、读者和文中人物。  一、张扬作者个性,让笔下文字接地气  张扬写作个性需要克服言语依赖。言语依赖,指写作者习惯于挪用或套用他人语言来表达自身情感。《关于写作》指出:“当你用他人的表达方式或语汇,试图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便等于跟你的所见所闻隔了一层。”套用他人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