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原生种群胸径树高与树冠的通径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水杉原生种群胸径、树高与树冠之间的关系,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杉原生种群不同林龄阶段的胸径、树高和树冠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阶段胸径对冠幅的直接作用均大于间接作用,胸径对于冠幅的影响均大于树高对冠幅的影响;树高对冠长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成年林时作用最大;胸径对于冠形率的正向作用一直减小甚至成为负向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规模化、多批次养蚕对抗性品种的需求,及蚕种生产面临的蚕蛹雌雄鉴别技术难题,利用杂交、回交技术育成了抗血液型脓病斑纹限性四元家蚕新品种“明·湖×春·江”.该品种通过了2019—2020 年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2021 年在浙江省的长兴、德清、桐乡、海宁、淳安等地进行农村生产试验.2021 年 9 月 23 日在长兴试验点召开了该品种的农村生产试验现场考察会,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蚕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
期刊
我国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蚕桑文化成为一种精神现象,其影响源远流长.蚕桑文化产品则是以蚕桑文化为基础建立的综合产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在概述蚕桑文化的意识形态载体和非意识形态载体的基础上,提出当代蚕桑文化产品的市场将向着高质量、绿色低碳、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并指出四川省当前蚕桑文化产品产业发展应以实现超大集群的产业规模、培育壮大具有文化属性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基础.
2021 年 6 月,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和山东广通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南省长沙市就家蚕新品种使用权转让达成协议: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主持、苏州大学参与协作选育的两对家蚕新品种“锦绣 1 号”(锦·绣×潇·湘)、“锦绣 2 号”(韶·辉×旭·东)的原蚕种生产权一次性转让给山东广通蚕种集团.这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继所育成的家蚕品种“洞·庭×碧·波”于2000 年转让给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后,再一次向外省转让所育成的家蚕品种创新成果使用权,充分展现了湖南省在家蚕育种领域的传统优势.
期刊
良桑饱食是优质蚕种繁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从桑叶的采摘一直到给桑养蚕,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桑叶的品质及养蚕的安全性.为了保证蚕种繁育用桑的品质和安全性,本文结合多年的蚕种繁育生产实践经验,从田间桑叶抽样试养、大规模生产的桑叶采摘、桑叶运输、桑叶贮藏、桑叶消毒、养蚕给桑等环节,简述原蚕饲养用桑的质量管控措施.
近期,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召开全国农业农村信息中心系统智慧农业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发布会,面向社会推介2021 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共计205 项,其中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刘吉平教授团队申报的“数字化桑园绿色防控技术及配套设备的研发集成及推广应用”项目成功入选.
期刊
本文综合考虑《细胞生物学》包含的知识面广、内容创新快,本科生知识背景参差不齐以及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提出了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工具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和实践策略.首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次是结合学科发展史、细胞生物学与专业相关的契合点等,帮助学生建立起以专业、学科知识网络为背景的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再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采用讲授、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2021 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更是建党 100 周年,各行各业牢记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争先创优赴新程.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蚕桑体系)在农业农村部的统筹布局下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增添了新鲜“血氧”,其中新任岗位科学家 5 名(共 31 名)、综合试验站站长 5 名(共24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教授加入蚕桑体系,任“蚕丝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
期刊
“十三五”以来,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的带领下,在体系内有关岗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广西河池综合试验站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发试验取得突破,通过将桑树夏伐、冬伐枝叶作为畜牧(家禽)蛋白饲料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牛、羊等畜牧(家禽)产业的壮大发展.为充分发挥广西河池蚕桑重点产区的产业优势,利用河池市桑树夏伐、冬伐所产生的200 万t桑枝叶加工成畜牧青贮饲料,结合河池当地稻草、玉米秸秆、甘蔗尾叶等丰富的饲料资源,在河池市各个连片桑园周边选点建厂,采用“桑枝+农作物秸秆”的模式将原料进行初级
期刊
2021 年 9 月23 日,由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一化性柞蚕早熟品种“豫早 4 号”通过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编号:豫蚕审字202101 号).rn豫早4号为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5 龄.卵壳乳白色,椭圆略扁,蚁蚕头壳红褐色,体黑色.5 龄期幼虫体背香蕉黄色,体侧金瓜黄色,气门上线淡可可棕色.5 龄期雌蚕体长 74.16 mm,体幅 18.52 mm,体质量24.65 g;雄蚕体长68.86 mm,体幅17.36 mm,体质量19.81 g.茧呈淡黄褐色,长椭圆形.蛹黄褐色,少数淡
期刊
2021 年 9 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饲养技术岗位专家李喜升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柞树害虫生物学研究及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应用”成果参加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于2020 年 11 月由中国林学会组织专家在沈阳进行评审,专家组一致评价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针对柞树害虫发生危害严重、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不够等问题,研究了柞树主要害虫的种类、为害特点、防治技术及害虫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等,为保护柞树资源和促进柞蚕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该项成果查明柞树害虫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