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教学改革的内容又包括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我发现在一些工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教学载体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本人通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改革上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以数控实训课程为例将本人在设计教学载体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教学载体
一、 前言
自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个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国家要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重点抓内涵建设,突出教学质量的宏观转变。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因此必须要通过改革,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的提升,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讲到“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教学载体改革是改革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开发新的合理的教学载体成为了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 教学载体开发思路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我发现以前的学生在机床操作的程度、程序的编辑上都很熟练,但偶尔给他们一个在企业里连学徒工都轻而易举加工出的零件,他们却觉得无从下手,有种使不上力的感觉。实际上这就是由于教学载体选择不当引起的,我管这种教学载体称为“校验性”的教学载体,这种教学载体往往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编辑程序如何开动机床加工上,把“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做成了一门独立的课程,忽略了本门课程和前后课程的关系,比如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这样的载体经常是一次装夹、一次校正、一次装刃就完成了所有加工,这样就完全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都成了一个个“标准件”,没有自己的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意识。这样的实训往往忽略了实训课程的精髓,即工艺的重要地位,也忽略了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地位。比如说一个孔在普通的平面上钻削和在斜面上钻削加工的工艺就大不相同。因此教学载体应该来源于生产一线的真实零件,必须开发出一套贴合实际生产,有一定工艺性的教学载体。也就是改“校验性实训”为“工艺性实训”,从而让学生懂得工艺的重要性,工艺的安排要考虑哪些要素,如何去思考。只有开发出这样的教学载体才能够充分发挥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适应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 教学载体的开发过程
教学载体的开发脱离不了企业的支持,应该聘请企业的一线专家共同进行,组成课程团队。首先校企专家一起对数控专业毕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进行细致地调研,充分了解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从而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以具有一定工艺的真实的零件为基础,以学院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载体进行开发。在开发载体时还应融入机械制图、机床夹具、公差配合、零件材料及熱处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把载体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使得学生所学的各项知识在本课程得到有机的融合。在开发教学载体时还应考虑以下问题:
1. 每个教学载体要包含不同的编程知识点
学院专家和企业专家按照适度够用和常用为理念整理出一批常用的编程知识和编程技巧,分散在各教学载体中,通过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
2. 每个教学载体都包含一定的工艺知识
通过和企业专家共同收集,整理出一套在企业中常见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工艺知识,然后将其分散在各教学载体中,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对其进行掌握。
3. 教学载体的几何形状要新颖
教学载体的几何形状应该要设计新颖,从而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考虑完成后的零件能产生一定的动作,从而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开发出的教学载体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载体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与更新,从而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先进性,并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等成果和信息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由于各职业院校的硬件条件不同,受到各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开发出的载体中某些知识点,技能点不能够实现,比如说测量零件平面度有哪些方法,各起什么作用。不同的钢材调质后的硬度不同,对切削产生的影响等,这些在实训中不易实现的知识点可以用引导问题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四、 教学效果的反馈
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学载体改革后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就看学生通过学习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状况,课程团队应该对课改后的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地收集并进行分析,定期开展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优化。对于毕业的学生也要通过回访、网络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解,从而让课改落到实处。
五、 结语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职业教育理念。当然好的教学载体也需要配以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和芳等.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谌振华,湖南省湘潭市,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教学载体
一、 前言
自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个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国家要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重点抓内涵建设,突出教学质量的宏观转变。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因此必须要通过改革,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的提升,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讲到“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教学载体改革是改革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开发新的合理的教学载体成为了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 教学载体开发思路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我发现以前的学生在机床操作的程度、程序的编辑上都很熟练,但偶尔给他们一个在企业里连学徒工都轻而易举加工出的零件,他们却觉得无从下手,有种使不上力的感觉。实际上这就是由于教学载体选择不当引起的,我管这种教学载体称为“校验性”的教学载体,这种教学载体往往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编辑程序如何开动机床加工上,把“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做成了一门独立的课程,忽略了本门课程和前后课程的关系,比如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这样的载体经常是一次装夹、一次校正、一次装刃就完成了所有加工,这样就完全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都成了一个个“标准件”,没有自己的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意识。这样的实训往往忽略了实训课程的精髓,即工艺的重要地位,也忽略了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地位。比如说一个孔在普通的平面上钻削和在斜面上钻削加工的工艺就大不相同。因此教学载体应该来源于生产一线的真实零件,必须开发出一套贴合实际生产,有一定工艺性的教学载体。也就是改“校验性实训”为“工艺性实训”,从而让学生懂得工艺的重要性,工艺的安排要考虑哪些要素,如何去思考。只有开发出这样的教学载体才能够充分发挥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适应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 教学载体的开发过程
教学载体的开发脱离不了企业的支持,应该聘请企业的一线专家共同进行,组成课程团队。首先校企专家一起对数控专业毕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进行细致地调研,充分了解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从而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以具有一定工艺的真实的零件为基础,以学院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载体进行开发。在开发载体时还应融入机械制图、机床夹具、公差配合、零件材料及熱处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把载体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使得学生所学的各项知识在本课程得到有机的融合。在开发教学载体时还应考虑以下问题:
1. 每个教学载体要包含不同的编程知识点
学院专家和企业专家按照适度够用和常用为理念整理出一批常用的编程知识和编程技巧,分散在各教学载体中,通过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
2. 每个教学载体都包含一定的工艺知识
通过和企业专家共同收集,整理出一套在企业中常见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工艺知识,然后将其分散在各教学载体中,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对其进行掌握。
3. 教学载体的几何形状要新颖
教学载体的几何形状应该要设计新颖,从而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考虑完成后的零件能产生一定的动作,从而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开发出的教学载体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载体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与更新,从而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先进性,并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等成果和信息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由于各职业院校的硬件条件不同,受到各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开发出的载体中某些知识点,技能点不能够实现,比如说测量零件平面度有哪些方法,各起什么作用。不同的钢材调质后的硬度不同,对切削产生的影响等,这些在实训中不易实现的知识点可以用引导问题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四、 教学效果的反馈
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学载体改革后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就看学生通过学习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状况,课程团队应该对课改后的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地收集并进行分析,定期开展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优化。对于毕业的学生也要通过回访、网络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解,从而让课改落到实处。
五、 结语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职业教育理念。当然好的教学载体也需要配以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和芳等.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谌振华,湖南省湘潭市,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