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的开始,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的末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能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如在教学“数列”这堂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联欢会上,老师要求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联起来装饰我们的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急于知道结果,必然产生求知欲。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如:红红、明明、亮亮、彤彤经常为班级做好事。一天老师发现图书角被整理得干干净净,找来他们4人询问。红红说:“整理图书角的同学在明明、亮亮、彤彤之中。”明明说:“我没整理,是亮亮整理的。”亮亮说:“在明明和红红中间有一人整理图书角的。”彤彤说:“明明说的是事实。”经过调查,证实4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个人说的是假话。这4个人中只有一人整理图书,你知道是谁整理的吗?此问题的突破口,在于选择“矛”和“盾”,即非此即彼的“個体”,然后以此为假设进行推理,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矛”与彼“盾”的问题。所以,很显然地可选取明明的话作为推理的出发点。若明明讲的话是真话,则图书是亮亮整理的,那么红红讲的就是真话。由此得出亮亮和彤彤讲的都是假话,而这与彤彤所说的“明明说的是事实”相矛盾,是假话,故明明说的应是假话。因此,图书应是明明打扫的。由此推出,红红讲的是真话,亮亮讲的是真话,而彤彤讲的是假话。
三、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22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鸡和兔各有几只?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策略:(1)可引导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学生经过几个回合的猜测之后,找到了正确答案,教师再让学生回忆猜测的过程,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经验;(2)可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将“1只鸡,21只兔”一直到“21只鸡,1只兔”的所有情形下脚的数量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3)可引导学生在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从表格中寻找规律解决问题。
2.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表达问题的方式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聚集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用词得当,修辞手法恰如其分,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诙谐幽默,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无意之中,学生会在解决序列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
3.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充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问题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借助形象来实现有效思维,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在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各种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进行动态比较,逐步让学生得出随着边形的增多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大,最后得出:在此种情形下圆的面积最大。学生不仅知道了,而且感悟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教学实践和研究都表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着手,创设“悬念”、“矛盾”、“趣味”的教学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纲要》语),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3]《教学月刊(小学版)》。
关键词: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的开始,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的末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能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如在教学“数列”这堂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联欢会上,老师要求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联起来装饰我们的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急于知道结果,必然产生求知欲。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如:红红、明明、亮亮、彤彤经常为班级做好事。一天老师发现图书角被整理得干干净净,找来他们4人询问。红红说:“整理图书角的同学在明明、亮亮、彤彤之中。”明明说:“我没整理,是亮亮整理的。”亮亮说:“在明明和红红中间有一人整理图书角的。”彤彤说:“明明说的是事实。”经过调查,证实4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个人说的是假话。这4个人中只有一人整理图书,你知道是谁整理的吗?此问题的突破口,在于选择“矛”和“盾”,即非此即彼的“個体”,然后以此为假设进行推理,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矛”与彼“盾”的问题。所以,很显然地可选取明明的话作为推理的出发点。若明明讲的话是真话,则图书是亮亮整理的,那么红红讲的就是真话。由此得出亮亮和彤彤讲的都是假话,而这与彤彤所说的“明明说的是事实”相矛盾,是假话,故明明说的应是假话。因此,图书应是明明打扫的。由此推出,红红讲的是真话,亮亮讲的是真话,而彤彤讲的是假话。
三、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22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鸡和兔各有几只?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策略:(1)可引导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学生经过几个回合的猜测之后,找到了正确答案,教师再让学生回忆猜测的过程,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经验;(2)可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将“1只鸡,21只兔”一直到“21只鸡,1只兔”的所有情形下脚的数量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3)可引导学生在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从表格中寻找规律解决问题。
2.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表达问题的方式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聚集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用词得当,修辞手法恰如其分,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诙谐幽默,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无意之中,学生会在解决序列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
3.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充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问题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借助形象来实现有效思维,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在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各种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进行动态比较,逐步让学生得出随着边形的增多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大,最后得出:在此种情形下圆的面积最大。学生不仅知道了,而且感悟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教学实践和研究都表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着手,创设“悬念”、“矛盾”、“趣味”的教学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纲要》语),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3]《教学月刊(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