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的开始,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的末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能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如在教学“数列”这堂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联欢会上,老师要求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联起来装饰我们的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急于知道结果,必然产生求知欲。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如:红红、明明、亮亮、彤彤经常为班级做好事。一天老师发现图书角被整理得干干净净,找来他们4人询问。红红说:“整理图书角的同学在明明、亮亮、彤彤之中。”明明说:“我没整理,是亮亮整理的。”亮亮说:“在明明和红红中间有一人整理图书角的。”彤彤说:“明明说的是事实。”经过调查,证实4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个人说的是假话。这4个人中只有一人整理图书,你知道是谁整理的吗?此问题的突破口,在于选择“矛”和“盾”,即非此即彼的“個体”,然后以此为假设进行推理,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矛”与彼“盾”的问题。所以,很显然地可选取明明的话作为推理的出发点。若明明讲的话是真话,则图书是亮亮整理的,那么红红讲的就是真话。由此得出亮亮和彤彤讲的都是假话,而这与彤彤所说的“明明说的是事实”相矛盾,是假话,故明明说的应是假话。因此,图书应是明明打扫的。由此推出,红红讲的是真话,亮亮讲的是真话,而彤彤讲的是假话。
  三、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22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鸡和兔各有几只?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策略:(1)可引导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学生经过几个回合的猜测之后,找到了正确答案,教师再让学生回忆猜测的过程,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经验;(2)可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将“1只鸡,21只兔”一直到“21只鸡,1只兔”的所有情形下脚的数量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3)可引导学生在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从表格中寻找规律解决问题。
  2.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表达问题的方式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聚集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用词得当,修辞手法恰如其分,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诙谐幽默,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无意之中,学生会在解决序列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
  3.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充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问题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借助形象来实现有效思维,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在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各种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进行动态比较,逐步让学生得出随着边形的增多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大,最后得出:在此种情形下圆的面积最大。学生不仅知道了,而且感悟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教学实践和研究都表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着手,创设“悬念”、“矛盾”、“趣味”的教学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纲要》语),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3]《教学月刊(小学版)》。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爱上看书,让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个学生都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这两周,我将结合本班实际及本单元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走进动物的世界,了解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继续提高“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的阅读能力。  2.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分数,形成关于分数的表象,会读写分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識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期刊
摘 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高中物理的力学实验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做法较多,传统实验由于器材条件及實验本身等方面的原因,做好该实验并不容易。本文就传统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和讨论,同时列出了几种改进方案,并对各实验设计的特点、误差等方面作了一些分析、比较和讨论。  关键词:误差分析 质量 加速度 力 改进  一、实验的误差来源  1.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  (
期刊
現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知识结构合理,插图科学。本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利用教科书,减轻学生负担。一年级第一学期不让学生做数学书面作业,第二学期再做,因为一年级学生手指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再加上年龄小,刚刚开始学习识字,书写能力差,识字量少,让学生做数学作业有一定困难,加重了学生负担。练习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练习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里,读的功夫是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有效的朗读训练有如下好处:1.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朗读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有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有助于密切读与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4.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  怎样对学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在新课改下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早忙到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可谓“一切为了学生”,但收效甚微。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回报呢?寻根究源主要是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要提高课堂效率,一定要增强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从教几年来,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兴趣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我在寻找学生之间成绩差距的原因时也证明了这一
期刊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借鉴其他同仁的经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总结如下: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发挥交流、课外连接等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越来越丰富,教学构想、教学设计也越来越新颖;师生的互动、合作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默契和谐。课堂呈现出一幅忙碌、热闹、和谐的场景,从表现上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可是静下心去思考:现在的课堂模式真的如表面看起来那样
期刊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1.每篇课文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都与课标学段目标要求一致。如,字词学习虽然是小学各年级的共同任务,但是学习要随学段的提升而逐步提高,从第一学段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第二学段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意义”。到第三学段,要求提升为“能借
期刊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研究的:  一、减轻负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量实践和研究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