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激趣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c198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一位学生无意间说的一句话成为激励我改革语文课堂的动力。当时,由于学校的课程重组,我班周四下午原本被安排成语文课的自修课,要改成体育活动课。当我惋惜地说“以后每周都要少上一节语文课”时,忽然听到有学生小声嘟囔:“语文课上不上都一样。”说话的男生是班中语文成绩最好的。
   我开始反思:如果我也承认这孩子说的是真话,那么我的语文课到底怎么了?我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语文课上我都做了些什么?
   回想起六年级“唐诗精华”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了解唐诗的思想内容,感受唐诗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应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记忆,在诵读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感受凝练的诗歌语言、独特的构思、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等精华所在。让学生感受到诗中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并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他们才会有兴趣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唐诗,唐诗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然而,我是如何教学唐诗的?把诗读了两三遍之后,学生能准确读出字音和停顿后,就进入解释字词和诗句的环节,并要求字字落实,认真记录每句诗的意思。因为考试中设有一道大题“诗歌赏析”,其中往往有一题是關于诗句中的某个加点词或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课内题目该是十拿九稳的,我告诉自己这样做很有必要。然而当学生习惯性地将诗句的解释当成是古文语句翻译一样记录在书本上的时候,在他们低下头记录的瞬间,我似乎可以看到他们脑中因诗句形象的描写而产生的画面被一行行机械的文字替代的景象。对此,我选择漠视,因为我认为应付考题需要这样做,学生的基础很差,也需要我这样做。
   诗歌教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这个较有难度的环节在我看来,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品读费时费力又不讨好。单元要求中所说的“诵读”对于我来说是可以灵活调节的,时间充裕多读两遍以实现所谓的品读体味;时间紧就只讲解而舍诵读。接着课后布置背诵默写,务必使默写考题万无一失,一首唐诗的学习也就大功告成了。
   在这样教了两首唐诗之后,学生对学习唐诗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尤其是部分自觉的学生,他们会在预习时就把诗背诵出来,课上当讲到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时,会有人踊跃举手并给出让你难以挑剔的“标准答案”;甚至关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出乎我意料的,他们也能答出两三点来。当他们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时,旁边几个同样“自觉”的学生按捺不住地说道:“老师,我也在‘百度百科’上查到了,你看……”看着他们书页上抄得密密麻麻像蝌蚪一样的字和他们脸上学有所成的表情,再看看那些平时不那么“自觉”的孩子一脸茫然又有些百无聊赖,我突然有些茫然……
   说这话的孩子也属于“自觉”的孩子,他说的这句话恐怕确实是真心话了!如果教师上课讲的知识在“百度百科”上都能查询到,而且上课过程也不比上网查资料有趣多少,那么这样的语文课上不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他文献
一、做儒雅教师   “儒雅”教师是指具有宽阔的胸怀与包容的心态、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阅历、不凡的谈吐和超脱的气质、志存不懈追求及创新意识的教师,其内涵是博学、睿智;自信、坦荡;高尚、高远。培育一支儒雅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强化师德教育,激发教师的内在职业动力,扎实开展爱与责任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方案,把师德考核日常化,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刻。加大教师的专业培训力
期刊
翻开一本书就打开了一个世界,让你感受世界之大,自然的奥妙,生活的多彩!   当我们灰心丧气时,是书教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们与朋友惜别时,是书让我们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们想放纵自己时,是书让我们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书告诉我们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傲骨;让我们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恬淡;跟着杜甫,听他讲述“国破山河在
期刊
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对诗歌的深度思考;通过师生之间集思广益、分享讨论,强化对特定诗歌的深入理解。本文尝试以诗人杜甫的诗歌教学为例,探讨诗歌有效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叙事诗——以写促读,力图共鸣   诗歌阅读中,叙事诗往往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取胜。在初步感受诗意的基础上,把握人物、情节,书写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力图与诗人形成精神上的共鸣。   (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文字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吴欣歆老师在北京的初中生中推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吴泓老师主要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言:“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
期刊
一、明确高中三年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分工协调、鉴赏判断的能力   由于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知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发展,牵动了人类物质生活方式、文化与精神活动要求和内容的改变。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结合高中教材和自读课文的实际情况,组成6人阅读小组,网上购买,分摊费用,减轻学生负担,由小组长统筹安排购买,从而提高他们分工协调能力;教师与学生沟通商讨
期刊
中国古代戏曲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合理地讲《窦娥冤》这节课是最大的问题。那么,戏曲教学该如何进行?   一、选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窦娥冤》一课内容含量大,戏曲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冷门。根据单元提示:用曲词和说白相结合表演故事的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趣味,如果我们能注意透过曲词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着重欣赏曲词之美,就多少能领略到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我把教学目标设置为:1.了解
期刊
语文学科是普通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但在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高考的引导下,初高中语文教学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主要表现在“阅读”“写作”“语法教学”等方面。现从“语法”角度切入,谈谈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一、语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法有语法事实和语法学两层含义,而语法学本身包括词法和句法,所以我们说的语法指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
期刊
2019年, 新高考在部分省市已经启动。新的变化,新的模式,新的机遇与挑战,促使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有所取舍。   一、既要守其根本又要顧及学生的爱好与兴趣   新的教学形势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强。但语文的学科特点又决定了教师要守住学科素养的主阵地,要守住根本。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人格的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都包括在语文学
期刊
高三语文进入二轮复习阶段,从学的角度看,学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沉淀、梳理、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教的角度看,知识的重点难点在一轮中已经经过了系统的梳理复习,二轮复习教师要带着学生前后贯通,鉴于此,小专题的二轮复习模式被采用。小专题的选择主要以学生练习暴露的问题和教师对考纲、考试说明的分析为依据,小专题的展开以题型为切入点,打通不同文体相同或类似题型,巩固知识积累和相关的解题规范、策略。以“
期刊
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成为高考新宠。“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由句子段落构成的小说、散文等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多则阅读材料,主要由图表及片段的多则实用文本组成,如全是传记的片段文本組合,全是新闻的片段文本组合,或由多则片段的传记、新闻等文本组合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非连续性文本是围绕一个主题,把文字、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文本。   非连续性实用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