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中有机危害物残留检测技术挑战及流程展望

来源 :水产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的检测周期长、非靶向有机危害物污染、假阳性、假阴性等问题,提出以“先撒网筛查,后准确定性”为检测方针,完善“现场快检,风险筛查预警,多方面确证”的检测技术流程.具体包括:①应用不同机理设计常规靶向检测的快检试剂盒,用于水产品活体现场快速检测,在水产品流入市场前获得准确结果;②开发高通量筛查技术方案,用于风险筛查、风险预警及多信息确证技术;③保留阴性对照样本的可追溯数据,供日后溯源分析、风险排查;④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科研检测能力.最终通过现场快检、风险筛查、风险预警及多信息确证等技术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体系.
其他文献
利用地笼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实验基地场区捕获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放入土池暂养,测定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五月底,水温达13℃时,解剖发现部分雄鱼能产生少量游离精子,未经催产;雌鱼分别腹腔单次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地殴酮(DOM)及二者混合物,研究葛氏鲈塘鳢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技术.结果揭示:(1)雌、雄鱼的体长(L)和体质量(W)曲线分别为W=0.0326L3.095(R2=0.9860)和 W=0.0274L3.0008(R
从具有明显出血症状且濒临死亡的草鱼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开展16S rDNA测序和序列比对,并对该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和耐药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命名为w7株;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w7株与V.anguillarum 775株亲缘关系最近;最小抑菌浓度检测结果表明,w7株对氟甲喹具抗性,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和磺胺甲唑+甲氧苄啶较为敏感.在对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出血症状的草鱼进行治疗前,应先进行分离菌的药敏试验和耐药性
根据2019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日照海洋牧场开展的调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44属94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40属87种,占总种数的92.55%;甲藻门次之,共3属6种,占总种数的6.38%;蓝藻门仅1属1种,占总种数的1.06%.各站位丰度为0.146×106~2.39×106个/m3,平均为1.22×106个/m3,其中,硅藻的平均丰度为1.20×106个/m3,占细胞总丰度的97.98%.优势种中夏季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测定中华绒螯蟹中三价砷[As(III)]、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和五价砷[As(V)]含量.中华绒螯蟹样品经0.15 mmol/L硝酸溶液热浸提,以5 mmol/L磷酸氢二钠和45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值=5.92)为流动相,采用阴离子分析柱进行分离后测定.结果表明,四种砷化合物线性范围为0~1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1~0.2 mg/kg,方法回收率为86.1%~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21%~4.
在水温(20.0±1)℃下,将体质量(21.18±3.43)g的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体质量(26.4±6.28)g的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Garman)置于自行设计的体积为19.87 L的近椭圆形可调均匀流场装置中,研究两种沅水野生鱼类的感应流速和喜好流速.装置中的变频控制器调节电机转速产生不同水流速度;在游泳区前端放置稳流器,使流态接近层流.结果表明:光泽黄颡鱼和大眼鳜的绝对感应流速分别为(8.72±1.33)cm/s和(12.06±2.51)cm/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具有宿主范围广的特点.弧菌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流行特点.生物膜是哈维氏弧菌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经历黏附、聚集后形成的成熟生物膜能够增强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并扩散开来.菌液浓度、pH值、温度、渗透压等理化因素均对哈维氏弧菌生物膜的形成产生影响,c-di-GMP和群体感应系统也调控着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提高,一些天然的有效成分和噬菌体能在不引起耐药性的同时抑制哈维氏弧菌生物膜的形成.现对哈维氏弧菌生物
以循环水养殖系统培育的马口鱼为亲本,采用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技术,共收获成熟卵44万粒,获受精卵36.1万粒,孵出仔鱼24.5万尾,培育出水花苗18.5万尾,受精率为82%,孵化率为68%,出苗率为51%.采用池塘网箱培育苗种,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经224 d养殖,共培育出马口鱼320.1 kg,约3.3万尾,平均体质量9.7 g.该试验为马口鱼网箱培育苗种和鱼种养殖提供了基础数据.
将经暂养的体质量(5.23±0.9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置于10 L玻璃缸中,水中环氧丙烷质量浓度为 100.00 mg/L、200.00 mg/L、300.00 mg/L、400.00 mag/L、500.00 mg/L 及600.00 mg/L(用母液调配),每个梯度设3个平行,每个缸中20头幼参,统计24 h、48 h、72 h、96 h幼参死亡率,同时测定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
皮氏蛾螺Volutharpa ampullacea perryi腹足形似鲍鱼的腹足,故俗称“假鲍鱼”,是水产市场上常见的鲍鱼廉价“替代品”,是我国黄渤海沿岸常见的经济螺类.皮氏蛾螺营养丰富,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在海洋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开发中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皮氏蛾螺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进一步梳理了皮氏蛾螺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数据,可为提高皮氏蛾螺的附加经济价值乃至新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水体溶解氧(DO)是虾类获得氧气的主要来源和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在虾类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常因温度、水深、气压和有机物含量等因素,致使水体DO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引起虾类应激而发生逃避反应,抑制虾类的生长发育,导致虾类蜕皮频率降低、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严重时虾体死亡,给虾类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虾类在低氧环境下会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和生理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本文通过综述低氧对虾类的行为、生长、生理、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部分低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