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是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小村庄,因为一大部分人去了城市生活,所以平常日子里,村里的人并不是很多,自然有些冷清。可有这么一天,人们都会从遥远的地方赶回来,与家人一起热闹地度过。这就是家乡的龙灯日。
打我记事起,外婆家就有一条“龙板凳”。那是一条很漂亮的长板凳,上面有很多用塑料花扎成的花束,五颜六色的。花束的两侧各有一个灯笼,用好看的花布围着,里面放着一根蜡烛。板凳的两端各有一个洞,把前后排列的板凳上的洞叠在一起,插入木棒固定,用这样的方式,能将很多的龙板凳连接起来。
每到正月十三龙灯日,外婆便会把龙板凳搬进全村最中心的地方——劳氏祠堂。我觉得这个名字过于严肃了,所以从小到大我都亲切地把它称为“大会堂”。这时,大会堂里会放满龙板凳。一条板凳代表一户人家。我曾几次天真地想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条板凳,可因为数目实在太大,终究是没有数清楚过一次。
随着一阵喧天锣鼓声响起,用木棍穿起的板凳们被每户人家中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抬出了祠堂,远远看去还真像一条龙。我随着“龙灯头”一路向前走,即使走得再远,也不会迷路,因为我知道,顺着“龙尾巴”往回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一路上,鞭炮声、欢笑声、锣鼓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充满了节日的喜悦。龙灯所到之处,都有人从屋子里走出来,跟着龙灯的队伍,一同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天色渐渐变暗,夜幕逐渐降临,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龙灯在一片稻田里停下了。抬龙灯的人们将龙板凳上的灯笼点亮,灯笼一盏盏亮起,站在高處往下看,就像是一条浑身散发着金光的巨龙。就在这时,烟花点燃了。田野里金灿灿的巨龙和天空中绽放的烟花交相辉映,将节日气氛推入了高潮。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壮观美丽的一幕。烟花结束,人群也散了。回家路上,我向爸妈要了点钱,便跟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们一起去逛街市了。买些摔炮,买些小吃,一直玩到家人催着回家才肯罢休。
我对龙的印象便是从这热闹的正月十三开始的。
中国人对于龙的信仰,即使相隔再远都是一样的。我爸爸是四川人,四川与浙江,相差1700多公里。可对于正月十三龙灯日,身为外地人的爸爸也怀着同样虔诚的态度。在爸爸妈妈的熏陶下,我对这一天也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也许,这就是文化传承吧。
为了减少烟花对环境的污染,今年的正月十三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影子。也许它没有往年热闹,但即使没有烟花助兴,龙灯照样带着美好的寓意向前行进。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代表着传统文化的“龙板凳”,依然会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打我记事起,外婆家就有一条“龙板凳”。那是一条很漂亮的长板凳,上面有很多用塑料花扎成的花束,五颜六色的。花束的两侧各有一个灯笼,用好看的花布围着,里面放着一根蜡烛。板凳的两端各有一个洞,把前后排列的板凳上的洞叠在一起,插入木棒固定,用这样的方式,能将很多的龙板凳连接起来。
每到正月十三龙灯日,外婆便会把龙板凳搬进全村最中心的地方——劳氏祠堂。我觉得这个名字过于严肃了,所以从小到大我都亲切地把它称为“大会堂”。这时,大会堂里会放满龙板凳。一条板凳代表一户人家。我曾几次天真地想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条板凳,可因为数目实在太大,终究是没有数清楚过一次。
随着一阵喧天锣鼓声响起,用木棍穿起的板凳们被每户人家中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抬出了祠堂,远远看去还真像一条龙。我随着“龙灯头”一路向前走,即使走得再远,也不会迷路,因为我知道,顺着“龙尾巴”往回走,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一路上,鞭炮声、欢笑声、锣鼓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充满了节日的喜悦。龙灯所到之处,都有人从屋子里走出来,跟着龙灯的队伍,一同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天色渐渐变暗,夜幕逐渐降临,可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龙灯在一片稻田里停下了。抬龙灯的人们将龙板凳上的灯笼点亮,灯笼一盏盏亮起,站在高處往下看,就像是一条浑身散发着金光的巨龙。就在这时,烟花点燃了。田野里金灿灿的巨龙和天空中绽放的烟花交相辉映,将节日气氛推入了高潮。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壮观美丽的一幕。烟花结束,人群也散了。回家路上,我向爸妈要了点钱,便跟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们一起去逛街市了。买些摔炮,买些小吃,一直玩到家人催着回家才肯罢休。
我对龙的印象便是从这热闹的正月十三开始的。
中国人对于龙的信仰,即使相隔再远都是一样的。我爸爸是四川人,四川与浙江,相差1700多公里。可对于正月十三龙灯日,身为外地人的爸爸也怀着同样虔诚的态度。在爸爸妈妈的熏陶下,我对这一天也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也许,这就是文化传承吧。
为了减少烟花对环境的污染,今年的正月十三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影子。也许它没有往年热闹,但即使没有烟花助兴,龙灯照样带着美好的寓意向前行进。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代表着传统文化的“龙板凳”,依然会生生不息,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