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探究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社会获得高素养的实践型人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设计富有乐趣和教育意义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高效开展初中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教学;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将实践教学活动引入了课堂。但是,许多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在此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加强研究高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
  (一)学生缺乏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初中生主动学习一门学科的重要因素,根据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部分初中生缺乏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表现有学习情绪低落、精神涣散。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认为实践活动会浪费学习时间;第二,一些学生本身就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高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不利于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对学科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不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和真实的学习需求,习惯于设计比较简单的实践学习任务。另外,教师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往往设计一些由学生单独完成的实践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获得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突破自我。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未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着一定的关系。
  (三)不注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后的评价
  实践教学活动后的评价对教师改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只关注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不关注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导致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不足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二、初中数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
  (一)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适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风格,将一些趣味元素引入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课堂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数学教材上的知识内容,选择一些喜闻乐见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游戏,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乐趣的真实感受,这样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概率初步》时,教师可以将抛硬币、抽扑克牌、掷骰子等趣味游戏引入实践教学活动,以提升课堂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以“掷骰子”的游戏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骰子,让学生和其同桌同时做游戏,使两名学生各自投掷一枚骰子,规定学生可以只投一次,也可以连续投掷多次,在投掷完成之后将每次投掷的点数记录到表格中。另外,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当投掷的点数之和不超过10时,可以自行决定停止投掷还是继续投掷,如果停止投掷,则游戏得分为当前的点数之和,但是当投掷的点数之和超过10时,则必须停止投掷并且游戏得分为0。最后,教师要说明同桌两人中得分较高的学生获胜。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决定继续掷骰子还是停止掷骰子。
  (二)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教师如果长期选用相同的实践教学活动,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依据自身对初中数学的认知,设计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此来保持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努力打破学科教学的时空限制,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在校内实践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数学辩论赛、模拟演示、制作模型等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实践方面,教师可以设计访问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教师可以分别设计校内的实践学习活动和校外的实践学习活动。对于校内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设计“调查本班内戴眼镜的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和学生总人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实践学习活动;对于校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设计“通过数据收集和处理分析家人与邻居的睡眠时间”的实践学习活动。
  (三)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内外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传扬团队精神、拓展学习方法。教师在组织學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时,也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结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制订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践任务。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尽量缩小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这是推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竞争、在竞争学习中合作的基础条件,也是高效开展合作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
  (四)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
  教师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后,需要通过教学后的评价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而根据评价结论完善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时,也应当在教学结束后对实践教学的过程、效果、质量等进行反思与评价,及时了解实践教学过程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在下次教学时扬长避短。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将学生作为评价的另外一个主体,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让学生评价教学过程,阐述自己对实践教学的建议,以此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合理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将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顾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毛南燕.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14):52.
  [2]张果.初中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9(32):78.
其他文献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它处处充满着美的情趣、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美的表现。数学之美,美不胜收!数学教育中渗透美育任重道远。今管窥一二,错漏难免,望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一、简洁与神奇美,从圆周率和无理数说起  众所周知,.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无理常数了,代表的是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或称为“圆周率”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满足我国经济型社会、人才型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惯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活力。基于此,笔者将在文章中详细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培养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引言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具有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使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思路,去探索有效的的教育途径,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引导大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已成为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主要对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也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在,网络化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撑之下,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但是对于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来说,如何能够选择缤纷复杂的教学环境中,选择出适合教学方式也并非易事。 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  对
期刊
摘要:教—学—评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主要是在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且通过教师的正确评价,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实现积极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针对小学生来说,想要将教—学—评融入到小学数学中,教师需要从目标、方法、评价等多个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的完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是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学领域的重要任务。在如今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中创新是一个人灵魂杰作,想要成为新时代的引导者,必须要以创新创作来强化自己的知识海洋。以创新创思维为目标,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培养创新意识来开启的,每个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同,想要培养能力学校以及老师家长都需要付出。  关键词:创新思维;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  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需要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品格,促进技能的发展。学生的目标是通过规定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我国教育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在新课程
期刊
摘要:本着“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思路,从预期学习目标设定倒推学生理解的表现证据,再着手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自然地理解核心概念。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2019版)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教学重点是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预设学生应达目标为通过观察实例,初步形成数列的概念,能够准确辨析数组是否为数列;通过问题系统的引领,建立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并能
期刊
摘要:学生的智力及技能的发展在小学时期处于初始阶段,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为学生夯实稳固的健康成长基础,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调动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注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运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专业知识和激发智力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学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性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其教学内容的抽象性,给學生理解与吸收带来一定困难,需要教师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学;高年级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