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人工湿地上种植了大量植物物种,对吸收各种重金属污染物,优化湿地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作用明显,还能美化城市生活环境,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如何有效筛选、搭配不同的绿化物种,对保证植物物种健康生长和人工湿地功能的充分发挥意义重大。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物种;筛选;配置优化
引言:人工湿地植物物种选择有很多要求,应考虑植物物种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抗逆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根系比较发达,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保证成活率,并集一定的观赏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在选定不同的植物物种后,还需要对物种的配置进行具体的优化,只有这样人工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能为植物物种营造更加优良的生长环境;在物种筛选、配置优化上不到位,人工湿地的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损失。
1、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
(一)吸收净化功能。大多数植物根系能吸收地下污水中的各类营养物质,在防止地下水体富营养化方面有一定作用,同时,大量根系的聚集,还能吸收氮磷钾、重金属等,也可以改善湿地上的土壤质量。北京大学植物专业曾做个一个实验:在选定湿地上种植植物后,湿地周边的氮磷钾及其他元素经检测大约降低了60%,而且湿地周边的空气清新度也有了提高,而没有种植植物的,往往会出现大范围的蚊蝇等,人们一般是躲的远远的,非常明显的体现了植物物种的吸收净化功能。湿地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是由湿地上的植物与地下的微生物共同作用完成的,很多有机污染物都会有效的处理掉。不同的植物物种在吸收重金属上效果是不一样的,是通过根部吸收水溶性的重金属污染物,还能通过改变根际环境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达到降低或者消除重金属污染物化学毒素和生物毒性的作用。
(二)维持湿地环境。在城市人工湿地中,植物物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很好的降低湿地表层各种水流的速度,从而吸收更多的表层水分,储备在植物物种下的地下空间中,同时,也能为湿地表层各类悬浮物的沉淀创造了条件,减少基质侵蚀和污染物再悬浮的风险。人工湿地上有计划的密集各类物种,也起到消除噪音的作用,当前,很多大型城市建筑过程中,往往会临时性的栽植不同的苗木,既能遮挡各类扬尘,还能降低污染,对于人工湿地而言同样如此。湿地上的物种还能加速氧气的传输,氧气随着植物物种的增多能更好的传输到地下的微生物环境中,有助于各种污染物的降解吸收,进一步激活湿地地表下的空间环境。在当前城市人工湿地中,均大量种植了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类,在钢筋混凝土占主体的城市环境中,俨然成为了一道绿色长廊,湿地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和可观赏性等受到人们的追捧,例如,2003年,巴西圣保罗市在市中心兴建了一大片以湿地为主体的主题公园,综合运用了各种原生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旱水植物,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非常舒适的一片绿色区域。
2、人工湿地植物物种的筛选、配置
(一)适地适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植物物种有不同的生长环境,这都会影响到人工湿地对植物物种的选择,如果把一些热带绿化植物生搬到北方地区,植物死亡率非常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只有对物种的生长环境、适宜的温度、需求的土壤类型、基本的抗病虫害能力等有深入的了解,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湿地上的植物物种的健康生长。例如,原来一直生长在实土环境中的美人蕉、风车草等,这些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有一定的向土性,配置于表面流湿地的环境中更能茁壮生长,但是,植物的根须会径直向下生长,净化处理的效果则比不上地表潜流湿地。对于一些根块茎类的观赏植物,例如荷花等,就需要种植在表面流湿地中,这样既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其观赏性、经济性等价值也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往往是城市整体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湿地植物物种时,必须充分与周围物种、环境等是否融合,不能独立于其他景观之外。
(二)抗逆性强。大量实践表明,针对性的选择抗逆性植物,能很好的促进以湿地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所谓的抗逆性主要包括:能承受一定的污染环境,这是选择植物物种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很多人工湿地所处的环境往往不理想,当植物物种适应该环境后,有助于强化物种的抗病性基因;有一定的耐盐能力,这主要针对盐碱地或沿海含盐量较高的地区,通过选取耐盐性较高的植物,不需要吸收太多的水分就能成活;还需要有一定的抗冻、抗热能力,这主要是考虑不同地区的物种需求,北方高寒地区、南方热带地区的植物物种有不同的喜好环境,不能违背基本生长规律,只有将其配置在合适的生长环境才能保证植物物种的成活率。
(三)净化能力强。人工湿地周围往往是高含氮磷地区,各种重金属、污染物比较集中,种植的植物物种必须是净化能力非常强的,不但要选择耐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而且还要保证植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较高。例如,在各地湿地中大量种植的芦苇就是一种净化能力非常强的植物。除此之外,植物的根系需要非常发达,这有助于植物分解各类微生物,吸收充足的氧气,拓宽湿地地下空间,这样使得各类营养物的吸收和存储率也非常明显。还需要考虑植物物种的经济价值、美观价值等,尽量选取一些可用于日后生产生活的植物,合理搭配一些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有序的营造一些优雅的湿地人工环境。
(四)物种间搭配要合理。多物种的相互搭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也能抗拒各种病虫害的侵蚀,物种之间在视觉上相互衬托,形成错落有序的精美景觀。在选择植物物种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的要求,严格按照一定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物种之间对采光、吸收水分、养料等的相互竞争情况,做到合理密植,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结束语:
随着城市人工湿地的增多,必须高度重视湿地上的植物物种的筛选、配置优化,充分考虑各类植物物种的不同习性,合理选择,有效配置,只有这样,人工湿地的潜在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谢楚芳.以植被生物完整性评价梁子湖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董厚德. 湿地植物物种空间分异规律的探讨[J].生态环境,2016,(04).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物种;筛选;配置优化
引言:人工湿地植物物种选择有很多要求,应考虑植物物种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抗逆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根系比较发达,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保证成活率,并集一定的观赏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在选定不同的植物物种后,还需要对物种的配置进行具体的优化,只有这样人工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能为植物物种营造更加优良的生长环境;在物种筛选、配置优化上不到位,人工湿地的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损失。
1、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
(一)吸收净化功能。大多数植物根系能吸收地下污水中的各类营养物质,在防止地下水体富营养化方面有一定作用,同时,大量根系的聚集,还能吸收氮磷钾、重金属等,也可以改善湿地上的土壤质量。北京大学植物专业曾做个一个实验:在选定湿地上种植植物后,湿地周边的氮磷钾及其他元素经检测大约降低了60%,而且湿地周边的空气清新度也有了提高,而没有种植植物的,往往会出现大范围的蚊蝇等,人们一般是躲的远远的,非常明显的体现了植物物种的吸收净化功能。湿地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是由湿地上的植物与地下的微生物共同作用完成的,很多有机污染物都会有效的处理掉。不同的植物物种在吸收重金属上效果是不一样的,是通过根部吸收水溶性的重金属污染物,还能通过改变根际环境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达到降低或者消除重金属污染物化学毒素和生物毒性的作用。
(二)维持湿地环境。在城市人工湿地中,植物物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很好的降低湿地表层各种水流的速度,从而吸收更多的表层水分,储备在植物物种下的地下空间中,同时,也能为湿地表层各类悬浮物的沉淀创造了条件,减少基质侵蚀和污染物再悬浮的风险。人工湿地上有计划的密集各类物种,也起到消除噪音的作用,当前,很多大型城市建筑过程中,往往会临时性的栽植不同的苗木,既能遮挡各类扬尘,还能降低污染,对于人工湿地而言同样如此。湿地上的物种还能加速氧气的传输,氧气随着植物物种的增多能更好的传输到地下的微生物环境中,有助于各种污染物的降解吸收,进一步激活湿地地表下的空间环境。在当前城市人工湿地中,均大量种植了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类,在钢筋混凝土占主体的城市环境中,俨然成为了一道绿色长廊,湿地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和可观赏性等受到人们的追捧,例如,2003年,巴西圣保罗市在市中心兴建了一大片以湿地为主体的主题公园,综合运用了各种原生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旱水植物,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非常舒适的一片绿色区域。
2、人工湿地植物物种的筛选、配置
(一)适地适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植物物种有不同的生长环境,这都会影响到人工湿地对植物物种的选择,如果把一些热带绿化植物生搬到北方地区,植物死亡率非常高,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只有对物种的生长环境、适宜的温度、需求的土壤类型、基本的抗病虫害能力等有深入的了解,真正的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湿地上的植物物种的健康生长。例如,原来一直生长在实土环境中的美人蕉、风车草等,这些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有一定的向土性,配置于表面流湿地的环境中更能茁壮生长,但是,植物的根须会径直向下生长,净化处理的效果则比不上地表潜流湿地。对于一些根块茎类的观赏植物,例如荷花等,就需要种植在表面流湿地中,这样既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其观赏性、经济性等价值也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往往是城市整体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湿地植物物种时,必须充分与周围物种、环境等是否融合,不能独立于其他景观之外。
(二)抗逆性强。大量实践表明,针对性的选择抗逆性植物,能很好的促进以湿地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所谓的抗逆性主要包括:能承受一定的污染环境,这是选择植物物种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很多人工湿地所处的环境往往不理想,当植物物种适应该环境后,有助于强化物种的抗病性基因;有一定的耐盐能力,这主要针对盐碱地或沿海含盐量较高的地区,通过选取耐盐性较高的植物,不需要吸收太多的水分就能成活;还需要有一定的抗冻、抗热能力,这主要是考虑不同地区的物种需求,北方高寒地区、南方热带地区的植物物种有不同的喜好环境,不能违背基本生长规律,只有将其配置在合适的生长环境才能保证植物物种的成活率。
(三)净化能力强。人工湿地周围往往是高含氮磷地区,各种重金属、污染物比较集中,种植的植物物种必须是净化能力非常强的,不但要选择耐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而且还要保证植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较高。例如,在各地湿地中大量种植的芦苇就是一种净化能力非常强的植物。除此之外,植物的根系需要非常发达,这有助于植物分解各类微生物,吸收充足的氧气,拓宽湿地地下空间,这样使得各类营养物的吸收和存储率也非常明显。还需要考虑植物物种的经济价值、美观价值等,尽量选取一些可用于日后生产生活的植物,合理搭配一些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有序的营造一些优雅的湿地人工环境。
(四)物种间搭配要合理。多物种的相互搭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也能抗拒各种病虫害的侵蚀,物种之间在视觉上相互衬托,形成错落有序的精美景觀。在选择植物物种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的要求,严格按照一定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物种之间对采光、吸收水分、养料等的相互竞争情况,做到合理密植,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结束语:
随着城市人工湿地的增多,必须高度重视湿地上的植物物种的筛选、配置优化,充分考虑各类植物物种的不同习性,合理选择,有效配置,只有这样,人工湿地的潜在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谢楚芳.以植被生物完整性评价梁子湖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健康[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董厚德. 湿地植物物种空间分异规律的探讨[J].生态环境,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