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异化审丑;暴走漫画;惡搞类表情包;年轻人群;读图时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8-0076-0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年2月3日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6.2小时[1]。网络生活尤其是基于移动端设备的网络生活已成为现实生活的延续。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图像来作为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语言、文字相比,图像具有更为具象、直观、简洁的特性。当传统媒体进入“读秒时代”,新媒体则进入了“读图时代”。
“美和丑随时代与文化而不同”[2]。在移动互联网普遍应用的当下,大众文化的影响力迅速崛起。同时,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众文化高度娱乐化,大量低俗、怪异、扭曲、不合常规、非理性的视觉元素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从前些年以夸张、畸形、扭曲、鄙俗等为特点的暴走漫画爆红网络,到如今频频被转发的恶搞类表情包,审丑的边界在互联网时代得以扩大,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本的“以丑衬美”“化丑为美”的意义,在内涵上发生了变异,形成了一种渗透力极强的异化的审丑亚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探讨其出现的原因和深层次文化意义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暴走漫画发源于2007年的北美,在匿名贴图网站上,一名网友用Windows附件中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绘制了一则绘画技法极为简陋的四格漫画,讲述了在上厕所时的尴尬经历,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与注意,成为暴走漫画发展的肇始。随后国内也出现了专门的暴走漫画网站,受到年轻网民的追捧。网友在观看漫画的同时,还可运用网站提供的模板,只需选择漫画人物形象,添加文字,就可快速、轻松完成自创的暴走漫画,具有极强的互动参与的特性。暴走漫画以人物造型畸形扭曲、表情夸张著称,且制作简单,无需掌握绘画技能,其技术易得性为其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条件。
在国内,当下随着QQ、微信等在移动设备上广泛使用的网络社交软件已经替代传统的电话、短信成为人们聊天沟通的主要平台,使用QQ、微信表情包“斗图”“晒图”已越来越普遍,成为当代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用于“斗图”“晒图”的恶搞类表情包的出现与暴走漫画的流行有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除了两者在夸张、丑陋等特性上具有共同点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恶搞类表情包直接就来源于暴走漫画中的角色表情元素。腾讯发布的《2016年度表情大数据》显示,8.77亿QQ用户每天要发3 187亿次聊天表情,2017年仅微信表情商店上架的表情包就已超过1.5万个[3]。从各式暴走漫画截图风格的表情包,到“杜甫很忙”系列恶搞图片,到2018年的两会“蓝衣女”系列恶搞静态、动态表情图,再到2020年5月何冰《后浪》演讲系列恶搞图片,网友总能从各种新闻事件中,迅速提取出搞笑元素,在一套新鲜的静帧图或动图的出炉后,继而是在网络中一场盛大的恶搞狂欢式的传播。
截至2020年12月,年龄39岁及以下的网民数占比达54.9%[1]。年轻人群作为我国当下网民构成的主体,年轻人群更为突出的从众心理在较大程度上也加速了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的使用频率。移动互联网时代,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年轻人群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度开放的网络环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体间的交流障碍,在人际间的交流得到空前拓展的同时,年轻人群对网络过渡依赖,逐渐失去了个人判断与独立思考,使从众心理得以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交流中是否使用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甚至使用频率的高低都成为构成群体认同的一大标准。在网络社交活动中,进行同样的网络行为、采用同样的表达方式,使群体内的成员具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因而,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去寻求群体认同也促使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在年轻人群的相互交流中的使用频率不断上升。
从暴走漫画走红,到各式恶搞表情包成为人们沟通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其中深层次的大众心理原因与社会文化意义值得深究。
当下的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普遍增大,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在内容上反应出了当代人敏感和脆弱的精神特征,让人在疲惫时放松一笑,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是是释放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据2018年的微信年度数据报告,“70后”最爱的表情是捂嘴笑,“80后”最爱龇牙笑,“00后”最爱“掩面哭泣”。可见较之年纪偏大的人表达情绪的含蓄,较年轻的人表达情绪更加外露,且不惮于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人都有表达负性情绪的需要,例如在最初的暴走漫画中表现的水溅到屁股上这种尴尬,许多人都曾遇到;还有人根据暴走漫画的模板创作的四格漫画,前三张都是一张丑陋而“岁月静好”的面孔,配文为考前三周、两周、一周,最后一张突变为抓狂吐舌头脸,配文为考前一天。选择这些日常生活中共同经历过的尴尬和狼狈为创作内容,能引起网友大面积的共鸣,是其走红网络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美为和谐、对称、完善,而丑为扭曲、畸形、残疾,为何以丑为表现方式的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呢?与审美相异,审丑是人内心阴暗面的表达,显露出扎根心灵深处的郁闷、伤感甚至苦痛,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宣泄和寄托自己情感的渠道[4]。在远古的绘画中,人们将无法掌控的自然现象,如闪电雷鸣、洪水地震等,赋以狰狞的鬼怪形象。而古代文人也以“枯藤、老树、昏鸦”来描述萧索的景色,烘托凄凉的心情。到现在的网络时代,借萧索景写凄凉意已演变成一场“以丑来自我调侃”的狂欢。钱理群先生曾以“物质主义、实利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来概括当今的精神危机。人们通常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目标,“成功的意义就是成为人上人”,正是在这样的概念下,成功者成为了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而失败者就失去了生活目标,精神生活陷于匮乏,落入了颓废、虚无、混世[5]。而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成为以loser(失败者)自居的年轻一代用以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应对压力、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
漫画从诞生起,除让人会心一笑的功能外,更重要的社会意义还在于讽刺丑恶、针砭时弊。尤其新闻漫画,是文人的“匕首”,是就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发声、评论,是民间对权威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而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并未继承传统漫画的精神内核,它的核心在于娱乐,并且一切皆可用以娱乐。
如“杜甫很忙”系列恶搞图片来源于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杜甫形象的原创涂鸦,其中杜甫或头戴墨镜,或手持长枪,或与美女起舞,或身坐太空舱。后杜甫草堂官微回应其为“孩子们的顽劣天性、无邪童真”,源于“枯燥课业带来的繁重压力”。学生此举与讽刺丑恶、舆论监督统统无关,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叛逆心理需要发泄的渠道,而其恶搞对象甚至来源于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
又如2018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中,蓝衣女记者在红衣女记者冗长的提问中,对其上下打量并翻白眼以示鄙视,后被网友迅速制作为各类静态或GIF动态表情图,并配以“嫌弃”二字,走红网络。有网友认为其在正式场合不严肃、不端庄,也有网友为其点赞,称其生动地表达了一个正常人对装腔作势的全部心理活动。诚如尼尔·波兹曼所言,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片化,人类成为了娱乐至死的物种[6]。网友并未关注记者的提问内容,而是将目光聚焦到蓝衣女记者对自视权威的红衣女记者那“白眼一瞥”,进而得到了情感上的认同和满足。这类的恶搞带有调侃的意味,具有喜剧般的幽默感,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精英文化、权威话语的解构意味。在对传统、精英、权威形象的戏谑中,完成了对传统、精英文化和权威话语的反抗。
这是用娱乐消解权威的一个注解,但这种娱乐式的消解又显得如此无足轻重,它纠结于细枝末节,并不能参与到社会建设上去。
尽管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走红网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异化的审丑的局限与边缘性。
首先,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是应网络而生的,具有碎片化、平面化的显著特点。网络快餐的“快”字决定了其为了追求速度,粗制滥造的特性,其内容上的局限、表达方式的粗陋、精神内涵上的浅薄使其如昙花,开过即谢。好的文化作品,可让人反复欣赏回味,或得到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慰籍,或引起严肃的思考,但我们很难想象有人会反复把玩欣赏暴走漫画和涂鸦表情包。不再追问任何意义,不再追求任何深度。对于受众群体来说,人们越来越注重表层的快感,而失去了对世界、对自身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7]。
其次,应该认识到“一切皆可娱乐”从伦理和法律上都是行不通的。暴走漫画和恶搞表情包将一切可挖掘的因素都纳入麾下,不加分辨的恶搞,其精神实质是消极的玩世不恭。2018年5月8日,自媒体“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时长1分09秒、含有戏谑侮辱董存瑞烈士和叶挺烈士的内容的短视频,引起热议。叶挺后人起诉其名誉侵权,法院判决“暴走漫画”所在公司公开道歉并做出经济赔偿。暴走漫画网站和相关App也无限期关停,对内容进行整改。这一事件警醒我们,丑虽然可以吸引眼球,但审丑并非没有边界,越过伦理和道德边界的异化的审丑狂欢走不远。并且随着我国立法的完善,审丑必须严格控制在法律的边界以内。
再次,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的拥趸多为自我定位为“屌丝”的年轻人群,他们以此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以自嘲自黑来求得心理上平衡。究其社会原因,一方面来自阶层固化,年轻人群上升渠道的不畅通,郁郁不得志;另一方面,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单一,年轻人找不到精神寄托和自身价值。固然,这并非年轻人群的主流思想,但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异化的审丑中求得自我安慰,从心理学上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是退后一步的无力感,其实质为逃避和怯懦,并非积极地寻求改变,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在网络读图时代,以异化的审丑为特点的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作为一种新兴的图像媒介形式,为思考、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其“网络快餐”和“剑走偏锋”的属性吸引了年轻一代的注意力,是他们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表达叛逆和消解权威的重要途径,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应该对这一文化现象保持警惕。异化审丑的流行所暴露出的弊端不可忽视,体现了我国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网民群体浮躁、迷茫、玩乐戏谑、逃避现实的心态,反映出年轻一代自我价值的迷失、病态反智、忽视法律与伦理边界“娱乐至死”,以及玩世不恭的处理态度等深层次文化问题,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机,严重影响着我国网络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网络读图时代,坚持审丑适度原则,扭转异化的审丑现象需要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改善网络环境以外,还需要社会、媒体、受众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参与暴走漫画、表情包的创作的专业、非专业人士都应有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正确引导,多创作颂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作品,而不是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恶意炒作,纯粹地以丑为美,以异化的审丑为乐,让网络文化上出现劣币逐良币的可悲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02-05].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2]翁贝托·艾柯.丑的历史[M].彭淮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15.
[3]佚名.微信用户每天发表情超6亿次 上架表情包超1.5万套[N].都市快报,2017-07-19(10).
[4]曲辉.艺术中的审丑现象[J].学术交流,2017(5):183-187.
[5]马小平.叩响命运的门[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2.
[6]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7]杨蕾.审丑时代的来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41-45.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8-0076-0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年2月3日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6.2小时[1]。网络生活尤其是基于移动端设备的网络生活已成为现实生活的延续。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图像来作为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语言、文字相比,图像具有更为具象、直观、简洁的特性。当传统媒体进入“读秒时代”,新媒体则进入了“读图时代”。
“美和丑随时代与文化而不同”[2]。在移动互联网普遍应用的当下,大众文化的影响力迅速崛起。同时,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众文化高度娱乐化,大量低俗、怪异、扭曲、不合常规、非理性的视觉元素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从前些年以夸张、畸形、扭曲、鄙俗等为特点的暴走漫画爆红网络,到如今频频被转发的恶搞类表情包,审丑的边界在互联网时代得以扩大,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本的“以丑衬美”“化丑为美”的意义,在内涵上发生了变异,形成了一种渗透力极强的异化的审丑亚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探讨其出现的原因和深层次文化意义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从暴走漫画到恶搞类表情包的广泛传播
暴走漫画发源于2007年的北美,在匿名贴图网站上,一名网友用Windows附件中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绘制了一则绘画技法极为简陋的四格漫画,讲述了在上厕所时的尴尬经历,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与注意,成为暴走漫画发展的肇始。随后国内也出现了专门的暴走漫画网站,受到年轻网民的追捧。网友在观看漫画的同时,还可运用网站提供的模板,只需选择漫画人物形象,添加文字,就可快速、轻松完成自创的暴走漫画,具有极强的互动参与的特性。暴走漫画以人物造型畸形扭曲、表情夸张著称,且制作简单,无需掌握绘画技能,其技术易得性为其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条件。
在国内,当下随着QQ、微信等在移动设备上广泛使用的网络社交软件已经替代传统的电话、短信成为人们聊天沟通的主要平台,使用QQ、微信表情包“斗图”“晒图”已越来越普遍,成为当代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用于“斗图”“晒图”的恶搞类表情包的出现与暴走漫画的流行有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除了两者在夸张、丑陋等特性上具有共同点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恶搞类表情包直接就来源于暴走漫画中的角色表情元素。腾讯发布的《2016年度表情大数据》显示,8.77亿QQ用户每天要发3 187亿次聊天表情,2017年仅微信表情商店上架的表情包就已超过1.5万个[3]。从各式暴走漫画截图风格的表情包,到“杜甫很忙”系列恶搞图片,到2018年的两会“蓝衣女”系列恶搞静态、动态表情图,再到2020年5月何冰《后浪》演讲系列恶搞图片,网友总能从各种新闻事件中,迅速提取出搞笑元素,在一套新鲜的静帧图或动图的出炉后,继而是在网络中一场盛大的恶搞狂欢式的传播。
截至2020年12月,年龄39岁及以下的网民数占比达54.9%[1]。年轻人群作为我国当下网民构成的主体,年轻人群更为突出的从众心理在较大程度上也加速了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的使用频率。移动互联网时代,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年轻人群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度开放的网络环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体间的交流障碍,在人际间的交流得到空前拓展的同时,年轻人群对网络过渡依赖,逐渐失去了个人判断与独立思考,使从众心理得以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交流中是否使用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甚至使用频率的高低都成为构成群体认同的一大标准。在网络社交活动中,进行同样的网络行为、采用同样的表达方式,使群体内的成员具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因而,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去寻求群体认同也促使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在年轻人群的相互交流中的使用频率不断上升。
2 释放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
从暴走漫画走红,到各式恶搞表情包成为人们沟通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元素,其中深层次的大众心理原因与社会文化意义值得深究。
当下的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普遍增大,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在内容上反应出了当代人敏感和脆弱的精神特征,让人在疲惫时放松一笑,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是是释放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据2018年的微信年度数据报告,“70后”最爱的表情是捂嘴笑,“80后”最爱龇牙笑,“00后”最爱“掩面哭泣”。可见较之年纪偏大的人表达情绪的含蓄,较年轻的人表达情绪更加外露,且不惮于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人都有表达负性情绪的需要,例如在最初的暴走漫画中表现的水溅到屁股上这种尴尬,许多人都曾遇到;还有人根据暴走漫画的模板创作的四格漫画,前三张都是一张丑陋而“岁月静好”的面孔,配文为考前三周、两周、一周,最后一张突变为抓狂吐舌头脸,配文为考前一天。选择这些日常生活中共同经历过的尴尬和狼狈为创作内容,能引起网友大面积的共鸣,是其走红网络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美为和谐、对称、完善,而丑为扭曲、畸形、残疾,为何以丑为表现方式的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呢?与审美相异,审丑是人内心阴暗面的表达,显露出扎根心灵深处的郁闷、伤感甚至苦痛,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宣泄和寄托自己情感的渠道[4]。在远古的绘画中,人们将无法掌控的自然现象,如闪电雷鸣、洪水地震等,赋以狰狞的鬼怪形象。而古代文人也以“枯藤、老树、昏鸦”来描述萧索的景色,烘托凄凉的心情。到现在的网络时代,借萧索景写凄凉意已演变成一场“以丑来自我调侃”的狂欢。钱理群先生曾以“物质主义、实利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来概括当今的精神危机。人们通常以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目标,“成功的意义就是成为人上人”,正是在这样的概念下,成功者成为了高智商的利己主义者,而失败者就失去了生活目标,精神生活陷于匮乏,落入了颓废、虚无、混世[5]。而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成为以loser(失败者)自居的年轻一代用以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应对压力、缓解焦虑的一种方式。
3 年轻人群的叛逆和对權威的消解
漫画从诞生起,除让人会心一笑的功能外,更重要的社会意义还在于讽刺丑恶、针砭时弊。尤其新闻漫画,是文人的“匕首”,是就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发声、评论,是民间对权威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而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并未继承传统漫画的精神内核,它的核心在于娱乐,并且一切皆可用以娱乐。
如“杜甫很忙”系列恶搞图片来源于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杜甫形象的原创涂鸦,其中杜甫或头戴墨镜,或手持长枪,或与美女起舞,或身坐太空舱。后杜甫草堂官微回应其为“孩子们的顽劣天性、无邪童真”,源于“枯燥课业带来的繁重压力”。学生此举与讽刺丑恶、舆论监督统统无关,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叛逆心理需要发泄的渠道,而其恶搞对象甚至来源于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
又如2018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中,蓝衣女记者在红衣女记者冗长的提问中,对其上下打量并翻白眼以示鄙视,后被网友迅速制作为各类静态或GIF动态表情图,并配以“嫌弃”二字,走红网络。有网友认为其在正式场合不严肃、不端庄,也有网友为其点赞,称其生动地表达了一个正常人对装腔作势的全部心理活动。诚如尼尔·波兹曼所言,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片化,人类成为了娱乐至死的物种[6]。网友并未关注记者的提问内容,而是将目光聚焦到蓝衣女记者对自视权威的红衣女记者那“白眼一瞥”,进而得到了情感上的认同和满足。这类的恶搞带有调侃的意味,具有喜剧般的幽默感,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精英文化、权威话语的解构意味。在对传统、精英、权威形象的戏谑中,完成了对传统、精英文化和权威话语的反抗。
这是用娱乐消解权威的一个注解,但这种娱乐式的消解又显得如此无足轻重,它纠结于细枝末节,并不能参与到社会建设上去。
4 异化的审丑的局限与边缘性
尽管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走红网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异化的审丑的局限与边缘性。
首先,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是应网络而生的,具有碎片化、平面化的显著特点。网络快餐的“快”字决定了其为了追求速度,粗制滥造的特性,其内容上的局限、表达方式的粗陋、精神内涵上的浅薄使其如昙花,开过即谢。好的文化作品,可让人反复欣赏回味,或得到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慰籍,或引起严肃的思考,但我们很难想象有人会反复把玩欣赏暴走漫画和涂鸦表情包。不再追问任何意义,不再追求任何深度。对于受众群体来说,人们越来越注重表层的快感,而失去了对世界、对自身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7]。
其次,应该认识到“一切皆可娱乐”从伦理和法律上都是行不通的。暴走漫画和恶搞表情包将一切可挖掘的因素都纳入麾下,不加分辨的恶搞,其精神实质是消极的玩世不恭。2018年5月8日,自媒体“暴走漫画”在“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时长1分09秒、含有戏谑侮辱董存瑞烈士和叶挺烈士的内容的短视频,引起热议。叶挺后人起诉其名誉侵权,法院判决“暴走漫画”所在公司公开道歉并做出经济赔偿。暴走漫画网站和相关App也无限期关停,对内容进行整改。这一事件警醒我们,丑虽然可以吸引眼球,但审丑并非没有边界,越过伦理和道德边界的异化的审丑狂欢走不远。并且随着我国立法的完善,审丑必须严格控制在法律的边界以内。
再次,暴走漫画和恶搞类表情包的拥趸多为自我定位为“屌丝”的年轻人群,他们以此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以自嘲自黑来求得心理上平衡。究其社会原因,一方面来自阶层固化,年轻人群上升渠道的不畅通,郁郁不得志;另一方面,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单一,年轻人找不到精神寄托和自身价值。固然,这并非年轻人群的主流思想,但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异化的审丑中求得自我安慰,从心理学上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是退后一步的无力感,其实质为逃避和怯懦,并非积极地寻求改变,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在网络读图时代,以异化的审丑为特点的暴走漫画、恶搞类表情包作为一种新兴的图像媒介形式,为思考、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其“网络快餐”和“剑走偏锋”的属性吸引了年轻一代的注意力,是他们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表达叛逆和消解权威的重要途径,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应该对这一文化现象保持警惕。异化审丑的流行所暴露出的弊端不可忽视,体现了我国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网民群体浮躁、迷茫、玩乐戏谑、逃避现实的心态,反映出年轻一代自我价值的迷失、病态反智、忽视法律与伦理边界“娱乐至死”,以及玩世不恭的处理态度等深层次文化问题,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机,严重影响着我国网络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网络读图时代,坚持审丑适度原则,扭转异化的审丑现象需要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改善网络环境以外,还需要社会、媒体、受众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参与暴走漫画、表情包的创作的专业、非专业人士都应有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正确引导,多创作颂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作品,而不是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恶意炒作,纯粹地以丑为美,以异化的审丑为乐,让网络文化上出现劣币逐良币的可悲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02-05].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2]翁贝托·艾柯.丑的历史[M].彭淮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15.
[3]佚名.微信用户每天发表情超6亿次 上架表情包超1.5万套[N].都市快报,2017-07-19(10).
[4]曲辉.艺术中的审丑现象[J].学术交流,2017(5):183-187.
[5]马小平.叩响命运的门[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2.
[6]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7]杨蕾.审丑时代的来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