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它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苦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教育者,感谢高科技的发展,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
  2.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质,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必须坚持适量、适当的原则。有一些教育者夸大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性手段的作用,一味地追求,盲目地认为优质课少不了多媒体,用多媒体才能体现出老师的现代性。这势必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产生了许多误区。在此笔者提出几点不恰当使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1.牵强地选取材料来制作课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误导,不利于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就是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材料并不理想,但又不想使整个课件半途而废,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正是这些内容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甚至教师传授知识的准确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学生就看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本末倒置。有时候或许课堂气氛热闹,学生也活跃,而课后学生脑子里空荡荡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是机器难以完成的,多媒体教学也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2.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交流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3.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大量美术类高考生的涌现,确实为国家储备了越来越多的美术人才,越来越多的孩子的美术才能得到了培养和开发,有益于全民审美水平的提高;同时,大量美术类考生也带动了一条经济链,相关的培训、交通、住宿、餐饮等各方面都有收益,考生所到之处皆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可经过仔细思考我发现,其实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这种所谓的“火爆”是否火得有些不太正常,美术高考异常升温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种种隐患。  
质疑,是一种教学艺术。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质疑,往往是系列性、群组性的,并不是一次性的。那么,这些质疑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各自孤立互不联系的吗?下面,我们对此作一浅探。  课堂质疑应该具有层深性,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和高处,引向求知的新境界。这正是教学立体的内在结构,正如绘画一样,完全的画图总是由草图起始,着一层色,再着一层色,逐层渲染涂抹而成;完整的教学
高职商务日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开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学实践,已然成为高职教学的一大趋势。依据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学进行大胆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古代的“严师”出高徒堪称师德中的典范,“板尺”教育诠释了一代崇高的师德风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法制的健全,过去的这种师德已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新时代为师德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师德呼唤道德  一位教师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所谓的职业操守,表现在对这种职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以及极强的责任感,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
用400^#以上 酸盐水泥作为粘接剂,配以电石粉脱硫,焦炭粉增强保护性气氛,将可锻铸铁屑粘结成具有一定重量、体积和密度的成型块,克服了散屑熔炼带来的氧化、落生、棚料、塞炉、成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