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差,顾名思义,就是细微的差别,不显著的差异。看似迥然不同的境况或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本质上可能只有一点点的差别。但正是这细微的差别,往往造成了结果的大不同。
美术创作中色彩的微差,表现为色彩之间微小的变化,使色彩具有了非凡的魔力;建筑设计中的微差,表现为凭借相邻要素相互之间的连续性以求得和谐;教育行为中的微差,来自对教育中诸多实际问题看似细微、实则关键的差别的关注,来自将教育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拆解成简单易懂的“微型思考”进行设计构想。
众所周知,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特征和基本精神,是彰显一种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一种基于每个学生特点与差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主体性、为了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然而,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小班课堂特色表现在哪里?小班化教育优势如何凸显?如何真正落实“幸福每一个”的人本化教育理念?
小班课堂,如果仅仅是为了增加师生交流频率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则远远不能诠释小班化教育的精髓。教育思想、行动中的微差,让我们逐渐明晰并接近理想的教育境界——不仅追求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关注小班化的教学实质;不仅诠释小班之“形”,更挖掘小班之“神”;不要小班额的大班化教育,要的是小班额的小班化教育。
微差是一种思想,体现了对小班教学品质的认识。教学理论之前加了“小班”一词,意味着“小班教学”相较于“教学”而言,有其不同的本质属性和丰富内涵。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培训和实践,小班教师对小班教学倡导的诸多理念已不陌生。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不能自觉地用教学行为来落实这些理念。小班教学理念的真正落实,必然需要小班教师长期积累经验与认识,并以具体的、细致的教学行为、教学经验和研究数据来解释、发展小班教学理论。微差,给予我们对小班教学本质属性认识的方向和对小班教学理论建构的基础,找到小班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细微的差别,并且将小班教学的宏观理念与小班教师的微观感受联系起来,构建属于小班自己的理念大厦。微差,引导我们聚焦于具体教学行为的改变,引导我们对小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做细致的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能充分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这些引导我们在完善小班教学策略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反思。
进行微差教研的目标,一是寻求教研主题的草根化和系列化。教研主题聚焦于实践中的真问题、小问题的研究。为了鼓励和吸引教师更深入地参与到研究实践中来,教研主题定位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二是追求教研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成性。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非常关注教学常态下发生、发现的真实性、关键性的教学问题。处于周而复始、机械重复教学工作中的一线教师,往往会忽视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性问题。然而,这些核心性问题恰恰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开启教师实践智慧的关键因素。关注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触及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聚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量。三是谋求教研形式的务实性和创新性。有效的教研首先要摒弃以往那种“一人台上讲,众人台下听”的单向培训形式,让教师在自主建构中化“听”为“说”,通过真实问题、真诚互动、多轮反思和成果分享,让教师切实感受到学科教研和互助研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我们提出“问题聚焦—拆解分析—行动研究—形成共识”的微差教研范式。“问题聚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教师需求,二是自上而下的区域教学发展需求。了解教师需求,既可以通过学期初的调查问卷,也可以通过个别教师的访谈了解。“拆解分析”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听课访谈等方式了解问题现状,初步分析产生根源因素,寻求教育理念支持。“行动研究”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采用“头脑风暴”关注教学细节,探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形成共识”主要通过区域教研展示、学科经验介绍推广研究经验,完善教学策略。
微差教研,激发了小班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奠定了小班教师合作教研的基础,提供了小班具体教学策略的支持。善用这些微差,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精益求精、重视细节的研究,微差,终会成为大差。
(作者单位: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美术创作中色彩的微差,表现为色彩之间微小的变化,使色彩具有了非凡的魔力;建筑设计中的微差,表现为凭借相邻要素相互之间的连续性以求得和谐;教育行为中的微差,来自对教育中诸多实际问题看似细微、实则关键的差别的关注,来自将教育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拆解成简单易懂的“微型思考”进行设计构想。
众所周知,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特征和基本精神,是彰显一种人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一种基于每个学生特点与差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主体性、为了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然而,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小班课堂特色表现在哪里?小班化教育优势如何凸显?如何真正落实“幸福每一个”的人本化教育理念?
小班课堂,如果仅仅是为了增加师生交流频率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则远远不能诠释小班化教育的精髓。教育思想、行动中的微差,让我们逐渐明晰并接近理想的教育境界——不仅追求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更关注小班化的教学实质;不仅诠释小班之“形”,更挖掘小班之“神”;不要小班额的大班化教育,要的是小班额的小班化教育。
微差是一种思想,体现了对小班教学品质的认识。教学理论之前加了“小班”一词,意味着“小班教学”相较于“教学”而言,有其不同的本质属性和丰富内涵。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培训和实践,小班教师对小班教学倡导的诸多理念已不陌生。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不能自觉地用教学行为来落实这些理念。小班教学理念的真正落实,必然需要小班教师长期积累经验与认识,并以具体的、细致的教学行为、教学经验和研究数据来解释、发展小班教学理论。微差,给予我们对小班教学本质属性认识的方向和对小班教学理论建构的基础,找到小班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细微的差别,并且将小班教学的宏观理念与小班教师的微观感受联系起来,构建属于小班自己的理念大厦。微差,引导我们聚焦于具体教学行为的改变,引导我们对小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做细致的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能充分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这些引导我们在完善小班教学策略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反思。
进行微差教研的目标,一是寻求教研主题的草根化和系列化。教研主题聚焦于实践中的真问题、小问题的研究。为了鼓励和吸引教师更深入地参与到研究实践中来,教研主题定位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二是追求教研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成性。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非常关注教学常态下发生、发现的真实性、关键性的教学问题。处于周而复始、机械重复教学工作中的一线教师,往往会忽视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性问题。然而,这些核心性问题恰恰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开启教师实践智慧的关键因素。关注教学中的基本问题,触及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聚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量。三是谋求教研形式的务实性和创新性。有效的教研首先要摒弃以往那种“一人台上讲,众人台下听”的单向培训形式,让教师在自主建构中化“听”为“说”,通过真实问题、真诚互动、多轮反思和成果分享,让教师切实感受到学科教研和互助研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我们提出“问题聚焦—拆解分析—行动研究—形成共识”的微差教研范式。“问题聚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教师需求,二是自上而下的区域教学发展需求。了解教师需求,既可以通过学期初的调查问卷,也可以通过个别教师的访谈了解。“拆解分析”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听课访谈等方式了解问题现状,初步分析产生根源因素,寻求教育理念支持。“行动研究”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采用“头脑风暴”关注教学细节,探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形成共识”主要通过区域教研展示、学科经验介绍推广研究经验,完善教学策略。
微差教研,激发了小班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奠定了小班教师合作教研的基础,提供了小班具体教学策略的支持。善用这些微差,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精益求精、重视细节的研究,微差,终会成为大差。
(作者单位: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