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6月“云南、上海‘新具象’画展”在上海静安区文化馆开幕,参展艺术家有毛旭辉、张晓刚、潘德海、张隆、侯文怡和徐侃,展览由张隆负责联系,但费用需要艺术家自己承担,由于前不久复旦大学的一个展览被查封,展览期间各位艺术家都在不安中渡过,还好并未出现什么状况。由于得到一些资助,展览在7月份移至南京卫生教育馆的一个新展厅展出。
1986年4月在“全国油画艺术讨论会”上高名潞做了题为《’85美术运动》的报告,并放映了全国各地青年群体的幻灯片,几位青年群体代表因此受到启发发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幻灯联展,与1986年8月15日至19日在广东珠海市举办,艺术家毛旭辉参加了此次活动,回到昆明后便与张晓刚、叶永青、孙国娟等人商议在云南举办展览,并成立“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群体共有13名固定成员。群体成立后自1986年10月起每月举办一次幻灯展和学术交流活动,共持续了3期,他们的幻灯片以及学术论文还公开面相公众展示,这是其他艺术群体所没有的。
随着展览的举办及研讨的展开,“新具象”一词也变得更加明确和丰满,它需要内在心理的真实呈现,反对诗意化、反理想化、反形式主义,最重要的是要震撼人的灵魂。在“新具象”第三回展览上,群体已经把“行动”变为自己的旗帜,毛旭辉说“行动成了最高的宗旨”,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依旧坦然。为了偿还首次展览负下的债,潘德海曾去深圳打工,不仅没挣到钱,还由于劳累、缺乏营养得了肺结核,几个人因为办展览请事假导致两个月的工资也没拿到,最后还是昆明市美协给了每个人50块生活补贴才挨过那段日子,但是相对行动本身的意义而言这些苦并不算什么。
“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的艺术家们将云南边疆这片热土视为他们生命力量的真实状态,他们在从学院毕业后经历了痛苦、焦灼、失意、迷茫的状态,在精神上似乎即将达到叔本华所谓的最好的境界——涅槃,他们建立艺术群体,共同举办若干次“新具象”的画展正式在到达临界点之后的爆发。在“‘新具象’第三届展览”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都以一种近乎象征的、隐喻的、多样和模糊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渴求着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渴望表达内心的状态,艺术正式这样一个出口,呼之欲出。
“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各位成员的实力相当,整体而言是一支比较整齐的“队伍”,也是这一时期比较非常重要的一股艺术力量。西南地区是除了沿海地区和两湖地区之外最为活跃的地方,尤其是在四川地区,艺术的活动不仅在城市中频繁举办,还蔓延到中小城镇,比如涪陵。
四川美术新潮的发展离不开四川美术学院的支持,院方的态度非常开明,1985年5月已经可以看到学生发出这样的展览通告,“自己审查、自己装潢、自己布置”,不仅如此,院长和学院展厅的负责人都以艺术创作自由和民主的开明政策而自豪,学生们高呼“自由来了”。在这样的氛围下首次自选作品展在1985年5月举办,许多使用了拼贴、现成品挪用手法的作品出现,玻璃奶瓶、皮鞋、扫把、胶泥……这样的学生自选展共举办了3届。
在四川还有一个游击性质的组织“中国无名氏画会”,该画会由重庆业余青年艺术家组成,主要组织者是严小华和赵润范,组织于1982年成立于重庆九龙坡,1984年曾在重庆的各公园内组织展览,他们在外地的不同场所串联各地的美术界朋友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1985年画会的首次展览于10月份在重庆南泉公园展览馆举办,参展人员不仅限于重庆的青年艺术家,可以说联合了全国各地的业余画家,他们推崇自由创作,所以没什么明确的宗旨和画风。此外,四川还有两次群体美展举办,一个是1986年6月28日在涪陵地区举办的“首届视野画展”,3位参展艺术家都未经过专业训练,只是从事商业美术工作的美工。另一个是1986年6月在成都四川省展览馆举办的“四川青年红黄蓝现代绘画展”,由3位组织者自费举办的大型美展,展出了70多位青年艺术家的304件作品。基于这个展览在同年的12月份“四川青年红黄蓝画会”成立。
1986年4月在“全国油画艺术讨论会”上高名潞做了题为《’85美术运动》的报告,并放映了全国各地青年群体的幻灯片,几位青年群体代表因此受到启发发起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幻灯联展,与1986年8月15日至19日在广东珠海市举办,艺术家毛旭辉参加了此次活动,回到昆明后便与张晓刚、叶永青、孙国娟等人商议在云南举办展览,并成立“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群体共有13名固定成员。群体成立后自1986年10月起每月举办一次幻灯展和学术交流活动,共持续了3期,他们的幻灯片以及学术论文还公开面相公众展示,这是其他艺术群体所没有的。
随着展览的举办及研讨的展开,“新具象”一词也变得更加明确和丰满,它需要内在心理的真实呈现,反对诗意化、反理想化、反形式主义,最重要的是要震撼人的灵魂。在“新具象”第三回展览上,群体已经把“行动”变为自己的旗帜,毛旭辉说“行动成了最高的宗旨”,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依旧坦然。为了偿还首次展览负下的债,潘德海曾去深圳打工,不仅没挣到钱,还由于劳累、缺乏营养得了肺结核,几个人因为办展览请事假导致两个月的工资也没拿到,最后还是昆明市美协给了每个人50块生活补贴才挨过那段日子,但是相对行动本身的意义而言这些苦并不算什么。
“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的艺术家们将云南边疆这片热土视为他们生命力量的真实状态,他们在从学院毕业后经历了痛苦、焦灼、失意、迷茫的状态,在精神上似乎即将达到叔本华所谓的最好的境界——涅槃,他们建立艺术群体,共同举办若干次“新具象”的画展正式在到达临界点之后的爆发。在“‘新具象’第三届展览”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都以一种近乎象征的、隐喻的、多样和模糊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渴求着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渴望表达内心的状态,艺术正式这样一个出口,呼之欲出。
“西南艺术研究群体”各位成员的实力相当,整体而言是一支比较整齐的“队伍”,也是这一时期比较非常重要的一股艺术力量。西南地区是除了沿海地区和两湖地区之外最为活跃的地方,尤其是在四川地区,艺术的活动不仅在城市中频繁举办,还蔓延到中小城镇,比如涪陵。
四川美术新潮的发展离不开四川美术学院的支持,院方的态度非常开明,1985年5月已经可以看到学生发出这样的展览通告,“自己审查、自己装潢、自己布置”,不仅如此,院长和学院展厅的负责人都以艺术创作自由和民主的开明政策而自豪,学生们高呼“自由来了”。在这样的氛围下首次自选作品展在1985年5月举办,许多使用了拼贴、现成品挪用手法的作品出现,玻璃奶瓶、皮鞋、扫把、胶泥……这样的学生自选展共举办了3届。
在四川还有一个游击性质的组织“中国无名氏画会”,该画会由重庆业余青年艺术家组成,主要组织者是严小华和赵润范,组织于1982年成立于重庆九龙坡,1984年曾在重庆的各公园内组织展览,他们在外地的不同场所串联各地的美术界朋友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1985年画会的首次展览于10月份在重庆南泉公园展览馆举办,参展人员不仅限于重庆的青年艺术家,可以说联合了全国各地的业余画家,他们推崇自由创作,所以没什么明确的宗旨和画风。此外,四川还有两次群体美展举办,一个是1986年6月28日在涪陵地区举办的“首届视野画展”,3位参展艺术家都未经过专业训练,只是从事商业美术工作的美工。另一个是1986年6月在成都四川省展览馆举办的“四川青年红黄蓝现代绘画展”,由3位组织者自费举办的大型美展,展出了70多位青年艺术家的304件作品。基于这个展览在同年的12月份“四川青年红黄蓝画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