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梁平区梁山街道石马山社区,几乎每天都有在职党员前来报到。
“往年只有100多人来报到,现在已经增加到近600人。”党员们高涨的积极性,是石马山社区党委书记伍维权完全没有料到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资源。”
近年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梁平区从社区治理的基础工程抓起,以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为切入点,采取在职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
如今,在梁平区委组织部的组织下,全区各乡镇(街道)、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学校4778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这些公务员、教师等群体的党员各尽所能,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多面手”。
从“隐身”到“现身”,力量强了
“叮咚、叮咚……”
2020年12月15日,石马山社区在职党员报到微信群的提示音响个不停:各位党员,石马山社区将于12月16日上午9点半,在社区统一开展垃圾分类入小区、楼院敲门宣传活动,请能来参加的党员积极参与。
活动一经发布,在职党员纷纷“接龙”领取任务。
短短几个小时,就有来自梁平区融媒体中心、中国邮政梁平分公司等单位的40余名党员报名参与。
次日一早,众人穿着红马甲,提着资料包,挨家挨户敲门宣传垃圾分类。
“通过参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和社区党组织的联系,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职党员张真真称。
在职党员的积极性为何如此高?
“这得益于全区层面的制度化推进。”梁平区委组织部组织科负责人廖东山称。
从2020年开始,梁平区加大力度探索以制度化保证常态化,让“党员回家”。
一是健全制度。建立“双向联系、双向反馈”管理模式,要求在职党员主动到居住社区亮身份,社区将其参与活动的情况反馈给党员工作单位,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同时,明确在职党员全年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不得少于一次。
二是加大力度。由区委书记、区长带头担任召集人,层层落实责任。
在一系列措施的持续发力下,越来越多的在职党员不再“隐身”,纷纷主动到社区报到。
“实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不仅帮助化解了社区在党建、发展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还让在职党员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拉近了他们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廖东山表示。
从“现身”到“献策”,思路广了
队伍建好了,但如何管理,才能让每位在职党员发挥最大作用呢?
在伍维权眼中,首先要了解每位来社区报到的党员在小区的表现。
“我们会把他们报到时提交的纸质表格,返给相关小区物业了解情况,再把物业返回来的信息加注到表格中,做实前期工作。”伍维权称。
而在双桂街道正龙社区,党总支委员刘梅娜则会第一时间把在职党员相关信息录入电脑。
“我们社区有800余名在职党员,最初我们拿着他们提交过来的纸质表格,也很头疼。”刘梅娜回忆道。
为了方便管理,社区工作人员花费3天的时间,将表格上的信息整理成电子文档。
“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党员,解决问题。”刘梅娜称。
此外,正龙社区党总支还积极探索在职党员作用发挥平台。
“社区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垃圾分类敲门行、人口普查入户宣传等,通过活动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刘梅娜称,“同时,通过在活动中发放志愿者背心、开会时摆放专门制作的座牌,让在职党员更有归属感。”
让刘梅娜颇为感动的是,在一次活动中,在职党员邓莆曾主动提出:“我在学校工作,我可以提交相关申请,周末或者节假日期间将学校体育馆作为活动场地。”
如今,在梁平,“邓莆”不是个例,在职党员不仅是“现身”,还会根据自身特点为社区治理献策和出力:
“我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在职党员,我计划每年为社区居民宣传一次安全用药知识。”
“我来自双桂派出所,我计划帮助社区建立治安巡逻队。”
……
截至目前,梁平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活动6200余人次,参与治安巡逻、疫情防控等活动55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在职党员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从“献策”到“行动”,资源多了
“以前,我家门市外经常有人来停车,把大门都堵了,严重影响我做生意。”在梁山街道西池社区乾街经营面馆的孙雪花曾如此抱怨。
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孙雪花兴致勃勃地说:“多亏了社区一位在城管局工作的党员,他联系有关部门在规定位置画了停车线,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我们不仅要用好这个人,还要用好其背后的资源。”伍维权称。
社区党组织从建立社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入手,根据在职党员类别形成资源清单,将具体需求项目化,并由在职党员主动认领。
“可以从清单的变化,看出社区治理的变化。”2019年,伍维权开出的项目清单中,大部分是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但在2020年,则更多的是“人文关怀”类需求清单,比如关注社区困难群体等。
石马山社区位于老城南部,有大量老旧小区、独栋楼院需要改造,部分小区地势低洼,每逢下雨,父母只能背着孩子去上学。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出需求清单,发挥在职党员作用,联系相关部门,最后由区政协等单位把这一问题解决了。”伍维权称,“有一栋老旧居民楼,一直没有化粪池,我们也是通过开出清单,最终由区发改委牵头解决。”
在属于新城的双桂街道太和社区,党组织则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文化建设上。
“大家对文化方面的需求很大,我们开出了一些相关的需求清单。”社区党总支书记许文国称。
至于社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会通过“三级(区、街道、社区)联席”会议层层上报,确保社区反映的难点和痛点得到妥善解决。
社区的作为,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2020年2月14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天气寒冷,但还是有热心居民给正在岗亭值守的在职党员送上一束花和一封信。
信里写道:“希望你们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润物细无声。在职党员进社区不仅让邻里之间的感情更融洽,还为社区带来了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人,缓解了社区治理压力。
“我們的社区治理已经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许文国信心满满。
“往年只有100多人来报到,现在已经增加到近600人。”党员们高涨的积极性,是石马山社区党委书记伍维权完全没有料到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资源。”
近年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梁平区从社区治理的基础工程抓起,以在职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为切入点,采取在职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
如今,在梁平区委组织部的组织下,全区各乡镇(街道)、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学校4778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这些公务员、教师等群体的党员各尽所能,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多面手”。
从“隐身”到“现身”,力量强了
“叮咚、叮咚……”
2020年12月15日,石马山社区在职党员报到微信群的提示音响个不停:各位党员,石马山社区将于12月16日上午9点半,在社区统一开展垃圾分类入小区、楼院敲门宣传活动,请能来参加的党员积极参与。
活动一经发布,在职党员纷纷“接龙”领取任务。
短短几个小时,就有来自梁平区融媒体中心、中国邮政梁平分公司等单位的40余名党员报名参与。
次日一早,众人穿着红马甲,提着资料包,挨家挨户敲门宣传垃圾分类。
“通过参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和社区党组织的联系,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职党员张真真称。
在职党员的积极性为何如此高?
“这得益于全区层面的制度化推进。”梁平区委组织部组织科负责人廖东山称。
从2020年开始,梁平区加大力度探索以制度化保证常态化,让“党员回家”。
一是健全制度。建立“双向联系、双向反馈”管理模式,要求在职党员主动到居住社区亮身份,社区将其参与活动的情况反馈给党员工作单位,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同时,明确在职党员全年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不得少于一次。
二是加大力度。由区委书记、区长带头担任召集人,层层落实责任。
在一系列措施的持续发力下,越来越多的在职党员不再“隐身”,纷纷主动到社区报到。
“实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不仅帮助化解了社区在党建、发展等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还让在职党员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拉近了他们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廖东山表示。
从“现身”到“献策”,思路广了
队伍建好了,但如何管理,才能让每位在职党员发挥最大作用呢?
在伍维权眼中,首先要了解每位来社区报到的党员在小区的表现。
“我们会把他们报到时提交的纸质表格,返给相关小区物业了解情况,再把物业返回来的信息加注到表格中,做实前期工作。”伍维权称。
而在双桂街道正龙社区,党总支委员刘梅娜则会第一时间把在职党员相关信息录入电脑。
“我们社区有800余名在职党员,最初我们拿着他们提交过来的纸质表格,也很头疼。”刘梅娜回忆道。
为了方便管理,社区工作人员花费3天的时间,将表格上的信息整理成电子文档。
“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党员,解决问题。”刘梅娜称。
此外,正龙社区党总支还积极探索在职党员作用发挥平台。
“社区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垃圾分类敲门行、人口普查入户宣传等,通过活动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刘梅娜称,“同时,通过在活动中发放志愿者背心、开会时摆放专门制作的座牌,让在职党员更有归属感。”
让刘梅娜颇为感动的是,在一次活动中,在职党员邓莆曾主动提出:“我在学校工作,我可以提交相关申请,周末或者节假日期间将学校体育馆作为活动场地。”
如今,在梁平,“邓莆”不是个例,在职党员不仅是“现身”,还会根据自身特点为社区治理献策和出力:
“我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在职党员,我计划每年为社区居民宣传一次安全用药知识。”
“我来自双桂派出所,我计划帮助社区建立治安巡逻队。”
……
截至目前,梁平在职党员参与志愿活动6200余人次,参与治安巡逻、疫情防控等活动55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在职党员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从“献策”到“行动”,资源多了
“以前,我家门市外经常有人来停车,把大门都堵了,严重影响我做生意。”在梁山街道西池社区乾街经营面馆的孙雪花曾如此抱怨。
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孙雪花兴致勃勃地说:“多亏了社区一位在城管局工作的党员,他联系有关部门在规定位置画了停车线,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我们不仅要用好这个人,还要用好其背后的资源。”伍维权称。
社区党组织从建立社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入手,根据在职党员类别形成资源清单,将具体需求项目化,并由在职党员主动认领。
“可以从清单的变化,看出社区治理的变化。”2019年,伍维权开出的项目清单中,大部分是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但在2020年,则更多的是“人文关怀”类需求清单,比如关注社区困难群体等。
石马山社区位于老城南部,有大量老旧小区、独栋楼院需要改造,部分小区地势低洼,每逢下雨,父母只能背着孩子去上学。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出需求清单,发挥在职党员作用,联系相关部门,最后由区政协等单位把这一问题解决了。”伍维权称,“有一栋老旧居民楼,一直没有化粪池,我们也是通过开出清单,最终由区发改委牵头解决。”
在属于新城的双桂街道太和社区,党组织则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文化建设上。
“大家对文化方面的需求很大,我们开出了一些相关的需求清单。”社区党总支书记许文国称。
至于社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会通过“三级(区、街道、社区)联席”会议层层上报,确保社区反映的难点和痛点得到妥善解决。
社区的作为,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2020年2月14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天气寒冷,但还是有热心居民给正在岗亭值守的在职党员送上一束花和一封信。
信里写道:“希望你们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润物细无声。在职党员进社区不仅让邻里之间的感情更融洽,还为社区带来了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人,缓解了社区治理压力。
“我們的社区治理已经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许文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