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运载火箭惯性器件冗余管理中的精度控制技术

来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载火箭控制系统通过惯性器件冗余信息进行故障检测以提高系统可靠性,还可对惯组冗余信息采用信息融合技术以提高火箭入轨精度.以中国现役载人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双七表捷联惯组冗余设计为例,研究惯性器件冗余管理中的精度控制技术,提出了基于惯性冗余信息故障诊断和信息融合的精度控制技术,并以其他火箭实际飞行故障案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惯性器件冗余管理中的精度控制技术能有效判别故障信息,提高火箭入轨精度.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基于气隙特征值的计算模型在某巨型水轮发电机定子低频振动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模型成立需要两个假设条件:①气隙分布不均是造成定子低频振动的主要原因;②气隙长度与磁拉力呈线性关系.经验证,模型成立的两个假设条件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用于指导由气隙分布不均产生的定子低频振动处理是适用的.
定子端部振动特性是核能发电机设计需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依托国内某大型核能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动力特性研究项目,形成了一整套核能发电机定子端部动力特性仿真计算方法.首先对该核能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部件的力学参数进行试验测定,其次对复杂的部件关系及边界条件进行简化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同时对该机进行了真机现场模态测试验证.结果 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定子端部模态仿真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6%.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类似的核电机组中.
四川省移民政策发生变化,同时某水电站移民安置意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需根据政策调整及移民意愿优化移民安置方案.本文通过分析政策变化、某水电站涉及生产安置意愿变化及搬迁安置意愿变化等,得出将原规划的大农业为主的生产安置方式调整为逐年货币补偿安置方式是必要的,将原规划农村移民安置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调整为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结合进行,解决了移民耕作半径的问题,从而大多数移民由集中安置改选分散安置,减少了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量;同时结合某水电站实际情况,说明了调整后的具体安置方案.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问题和新能源脱网风险,新能源同步机(Motor Generator Pair,MGP)系统和调相机均能发挥重要作用.为对比二者的动态特性,本文介绍了MGP结构和控制策略,分析了MGP的无功调节原理和机械隔离作用.推导了调相机的动态调节特性及无功调节能力的影响参数.在PSCAD中分别搭建了MGP和调相机接入新能源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比了不同故障情况下MGP和参数优化前、后调相机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MGP和调相机都具备抑制电压跌落的能力,而MGP的机械隔离作用可以隔离故障对逆变
针对船舶推进领域“喷水推进”与“泵喷推进”两概念混淆的现状,本文从两者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出发,在系统分析两者结构型式的基础上,根据流体力学控制体原理及喷水推进泵理论剖析了两者的水动力原理及核心部件的做功机理.针对控制体的外流场问题,运用翼型升力理论及叶片泵理论推导演绎了外置式喷水推进与泵喷推进外流场对推进系统总推力的作用,阐明了两者原理相同、核心功能转化部件均为喷水推进泵,论证了泵喷推进为喷水推进在水下航行体领域应用时的特定称谓,是喷水推进技术在水下航行体领域的发展.
采用多层永磁体转子结构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大的凸极比,可以充分利用转子的磁阻转矩,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内置式多层永磁体转子结构的参数较多,组合灵活,其设计和优化是电机设计的一个难题.本文针对某180kW调速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设计,选用“V一”型双层永磁体转子结构,引入田口法,选取合适的磁路参数和目标优化参数,建立田口实验正交表,然后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磁路参数组合下的电机性能.在此基础上,评估各磁路参数对各目标优化参数的影响,进而确定了转子结构方案.本方法对双层永磁体转子结构设
目前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大规模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基建期安全风险高、隐患多,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地下洞室高边墙围岩的稳定性是施工控制重点.本文以文登抽水蓄能电站为依托,开展地下洞室高边墙绳锯切割技术研究.通过绳据切割工艺和施工方法研究,分析得出采用绳据切割方法对高边墙切割施工有良好效果,并根据切割质量、功能配置来分析绳锯切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引入欧洲标准分析方法,优化多套绳锯切割参数,得到合理切割参数,经实践论证,绳锯切割施工技术与传统爆破技术比较分析表明,绳锯切割技术优点突出.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作为中国唯一一型载人火箭,在2021年6月17日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及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首次载人任务圆满成功.从2016年10月17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到2021年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近五年时间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改进,提高产品可靠性,其飞行可靠性指标也从原来的0.97上升至0.98.结合空间站建造阶段长征二号F火箭新的任务需求,从技术改进、研究方法以及流程优化等方面,介绍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技术创新和可靠
针对航天运载火箭不同型号的主捆绑切割解锁装置存在起爆形式不统一、燃烧转爆轰过程不时出现传爆失效问题,工作后壳体易碎裂等薄弱环节,开展了解锁装置统型优化与验证工作.采用爆轰传爆序列,代替燃烧转爆轰传爆序列,简化了传爆序列种类和数量,实现了传爆序列统一.采用0Cr13Ni8Mo2Al沉淀硬化不锈钢,研究了两种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情况,发现随着时效温度升高,钢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増多,使得韧性进一步提高.通过结构强度裕度试验考核,H540状态出现了壳体碎裂的情况,而H595状态工作后壳体完整,解决
CZ-2F火箭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运载火箭,且是唯一在发射场“发射一发备份一发”的火箭.首先介绍了CZ-2F单发火箭的优化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站后续任务两发CZ-2F火箭在发射场的“串行”和“并行”测试发射流程,并对“串行”和“并行”两种测试发射流程进行了比较.综合“串行”和“并行”测试发射流程的优缺点,提出了“串并行”相结合的测试发射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空间站阶段载人火箭的测试效率.最后,提出了CZ-2F火箭在发射场测试发射流程进一步优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