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辛县王人镇于2012年3月布置了机(电)井普查任务,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机(电)井普查;结果分析;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9-01-01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已日渐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一大问题,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的内涵不断丰富,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有四条:一是堤引大河水;二是拦蓄地表水;三是开发地下水;四是发展节灌水。而我镇乃至我县解决水资源短缺--也就是治旱问题的关键是:开发地下水,发展节溉水。针对这一问题,我县于2012年布置了机(电)井普查任务,以便摸清机(电)井底数、现状以及发挥效益情况,为进一步搞好水利规划、机(电)井灌溉规划奠定基础,为我县、我镇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我镇的机(电)井普查任务镇水利站负责,镇政府抽调了三名给予配合,各村一名水管员配合。全体人员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人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精神,深入田间地头,逐一测量井深、水位,认真填写普查项目,力求做到翔实、全面、细致,保证了普查效果,达到了普查目的。时间紧、任务重,却能按质按量地圆满完成,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和赞许。
普查结果表明:全镇现有机电井597眼,其中1998年至2001年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打井216眼,1970年前后打井381眼。现有的597眼机井中,完好的360眼,完好率60%;需维修的28眼,大多数为1998年至2001年新打的机井;报废的5眼。在被普查的597眼机井中,已落实管理人员的仅有98眼,占16.4%;另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打的老机井均为Φ70公分的内经;1998年至2001年国家项目资金新打机井均为Φ50公分的内经。
从普查结果可以看出,我镇机井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由于资金不足,机井发展不均衡。
首先是时间上我镇机井发展出现两次高潮,一是1970年前后,政府投资,群众投劳力,打井形势轰轰烈烈,打井时热情空前高涨,打了进200眼内经为Φ70公分的机井;二是1998年至2001年国家项目资金打井,国家无偿资金投入占70%,群众筹资占30%,全镇共新打机井216眼。我镇机井布局不平衡,我镇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村机井相比就比西北部和东北部多些.
(2)重建轻管,损坏严重,影响了机井的正常运行。
原因之一,是管理措施不得力。首先是没有井台、井盖,甚至黄淮海项目区配套的井台、井盖虽然分到各村,有的村却无人过问,没有安装到位。其次是部分群众利己主义严重,机井打到自己地里,因担心抗旱使用时机械压坏了自家的庄稼,就把机井填实了,掩埋了,扒毁了。
原因之二,是机井产权落实不到位,无人管理,导致机井可以用时没人管,不能用没有及时打涝的现象。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群众投劳打的内经Φ70公分的老机井,大多数淤积严重,而滤管却完好无损,完全可以,也急需打涝清洗、恢复利用。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水利产权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利益不直接。虽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却不能为民造福,为农业增产服务。
(3)新打机井质量不合格,不能物尽其用。
在调查的597眼机井中,需维修的有46眼均为1998年至2001年国家项目资金治理区新打的机井。现在已出现淤塞、滤管周围滤料下沉、塌陷、井管歪斜等现象,大多因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技术规范、监理把关不严、监督不到位等原因所致。花费了财物,却不能物尽其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情绪,反映比较强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
(1) 落实产权,坚持“旱涝兼治,以治旱主”、“建管并重,以管护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已相续出台有关文件,鼓励发展中、小型水利工程,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以出租(赁)、转让、承包、拍卖等形式将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这对于我镇乃至全县的机井管理无疑是一剂良药,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治本之策。工程产权落实是一条必由之路,晚搞不如早搞,加强工程管护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道理不言自明。
(2) 打涝老机井,维修新机井,充分发挥机井在抗旱工作中的作用。
在被调查的我镇范围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打的老机井,大多数已淤塞,部分已严重淤塞,少数已被填平,但它们的整体结构还没有被破坏,滤层尚且完好,完全可以,也急需打涝清洗,恢复利用。况且打涝费用远远低于新打机井的投资,打涝清洗后的出水量又大大超过新打机井的出水量,其利用价值和前景都是乐观的。另外,新打机井的维修也必须抓紧落实,时间久了维修的有利时机,造成机井报废。
(3) 开源节流并举,打井节灌并重
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灌溉农业向节水农业转变,新的农业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要求树立新的理念,节水灌溉中的喷灌、滴灌、渗灌等新技术应用的增产效果正逐步被认识、被掌握,这就要求在开发地下水灌溉时多打井、打好井、管好井、用好井,逐步发展节水灌溉,使之与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发展形势相适应,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村经济腾飞服务。
关键词:机(电)井普查;结果分析;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9-01-01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已日渐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发展的一大问题,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的内涵不断丰富,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有四条:一是堤引大河水;二是拦蓄地表水;三是开发地下水;四是发展节灌水。而我镇乃至我县解决水资源短缺--也就是治旱问题的关键是:开发地下水,发展节溉水。针对这一问题,我县于2012年布置了机(电)井普查任务,以便摸清机(电)井底数、现状以及发挥效益情况,为进一步搞好水利规划、机(电)井灌溉规划奠定基础,为我县、我镇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我镇的机(电)井普查任务镇水利站负责,镇政府抽调了三名给予配合,各村一名水管员配合。全体人员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人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精神,深入田间地头,逐一测量井深、水位,认真填写普查项目,力求做到翔实、全面、细致,保证了普查效果,达到了普查目的。时间紧、任务重,却能按质按量地圆满完成,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和赞许。
普查结果表明:全镇现有机电井597眼,其中1998年至2001年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打井216眼,1970年前后打井381眼。现有的597眼机井中,完好的360眼,完好率60%;需维修的28眼,大多数为1998年至2001年新打的机井;报废的5眼。在被普查的597眼机井中,已落实管理人员的仅有98眼,占16.4%;另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打的老机井均为Φ70公分的内经;1998年至2001年国家项目资金新打机井均为Φ50公分的内经。
从普查结果可以看出,我镇机井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由于资金不足,机井发展不均衡。
首先是时间上我镇机井发展出现两次高潮,一是1970年前后,政府投资,群众投劳力,打井形势轰轰烈烈,打井时热情空前高涨,打了进200眼内经为Φ70公分的机井;二是1998年至2001年国家项目资金打井,国家无偿资金投入占70%,群众筹资占30%,全镇共新打机井216眼。我镇机井布局不平衡,我镇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村机井相比就比西北部和东北部多些.
(2)重建轻管,损坏严重,影响了机井的正常运行。
原因之一,是管理措施不得力。首先是没有井台、井盖,甚至黄淮海项目区配套的井台、井盖虽然分到各村,有的村却无人过问,没有安装到位。其次是部分群众利己主义严重,机井打到自己地里,因担心抗旱使用时机械压坏了自家的庄稼,就把机井填实了,掩埋了,扒毁了。
原因之二,是机井产权落实不到位,无人管理,导致机井可以用时没人管,不能用没有及时打涝的现象。尤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群众投劳打的内经Φ70公分的老机井,大多数淤积严重,而滤管却完好无损,完全可以,也急需打涝清洗、恢复利用。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水利产权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利益不直接。虽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却不能为民造福,为农业增产服务。
(3)新打机井质量不合格,不能物尽其用。
在调查的597眼机井中,需维修的有46眼均为1998年至2001年国家项目资金治理区新打的机井。现在已出现淤塞、滤管周围滤料下沉、塌陷、井管歪斜等现象,大多因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技术规范、监理把关不严、监督不到位等原因所致。花费了财物,却不能物尽其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情绪,反映比较强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
(1) 落实产权,坚持“旱涝兼治,以治旱主”、“建管并重,以管护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已相续出台有关文件,鼓励发展中、小型水利工程,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以出租(赁)、转让、承包、拍卖等形式将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这对于我镇乃至全县的机井管理无疑是一剂良药,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治本之策。工程产权落实是一条必由之路,晚搞不如早搞,加强工程管护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道理不言自明。
(2) 打涝老机井,维修新机井,充分发挥机井在抗旱工作中的作用。
在被调查的我镇范围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打的老机井,大多数已淤塞,部分已严重淤塞,少数已被填平,但它们的整体结构还没有被破坏,滤层尚且完好,完全可以,也急需打涝清洗,恢复利用。况且打涝费用远远低于新打机井的投资,打涝清洗后的出水量又大大超过新打机井的出水量,其利用价值和前景都是乐观的。另外,新打机井的维修也必须抓紧落实,时间久了维修的有利时机,造成机井报废。
(3) 开源节流并举,打井节灌并重
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灌溉农业向节水农业转变,新的农业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要求树立新的理念,节水灌溉中的喷灌、滴灌、渗灌等新技术应用的增产效果正逐步被认识、被掌握,这就要求在开发地下水灌溉时多打井、打好井、管好井、用好井,逐步发展节水灌溉,使之与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发展形势相适应,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村经济腾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