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作文可谓弊病丛生:素材,陈腐不堪;思想,浮萍芦草;构思,乱套麻绳;表述,婆婆妈妈。此类为文,平庸不堪。然而,这种作文却普遍地存在着。其实,就选材而言,学生可以通过耳(关注新闻)、目(观察生活、阅读体验)来丰富素材;就表达而言,学生可以通过心(勤思索)、手(勤练笔)来为文章增色,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作文与生活接轨。那么文章的思想深度呢?其实,深度存在于事物自身,可以通过“时评”这种特殊的写作形式,以透视来训练写作思维深度。
现以一材料作文为例,谈谈寻求写作深度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从今年上半年起,60余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忽然成了各大媒体的焦点。他们就是上海市第八中学创办的沪上首个“男生班”成员。在男生班里,同学之间最常用也是最真切的赞扬是“你,够男人!”是每周1至2次去学校健身房挥汗如雨,也是课堂上勇敢质疑,大胆尝试,更是订立班级公约时,内心渐渐明晰的担当和责任。面对媒体采访,他们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谁说现在女生比男生强,看着吧,我们有后劲!”
但以“阳刚教育”为目的的男生班创办之初,也曾引来非议。有人认为,男女同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没有理由再将男孩和女孩隔离开来;也有人认为,男孩子的“阳刚危机”是由考试制度、选拔方式、育儿方法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将男孩“圈养”起来,治标不治本。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此文的立意:1.对于单独设立男生班进行“阳刚教育”,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理由充分,自圆其说即可。2.也可以由单独设立男生班进行“阳刚教育”说开去,分析“阳刚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透视文体特征,掌握时评的技法
时评,需要作者不避讳,不矫揉,不造作,学会客观地就事论事,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或者针对某现象发表议论;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故在写时评时,要能够判断现象本身的合理性,集中精力迅速分析出一个可“论”之点,而后作出分析。要挖掘事件背后的信息,预见事件的发展趋势。通过联系相类的文化思想,阐述事件特定的价值理念,做到理性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相结合。
二、透视事件内涵,深研并确定选点
“时评类”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评“事”可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切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评者,可以评,可以谏,可以嬉笑怒骂。但时评不应该只是新闻的延展,它的主体态度可以更宽厚一些。而选点的慎重与否,决定了写作的深度。
回到上文材料,不少学生只是就男生被专设班级之“圈养”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是顺其自然比较好,忽视了出题者的用意。尽管从对其教育方式上选点、质疑,立意不偏差,但行文没有就“阳刚”做出进一步分析,这样的立意就不能靠上“最佳立意”了。
三、透视心境,叩问命题意图
首先,叩问命题意图。该命题探讨的是“圈养”这一举措,还是“阳刚教育”本身?为何就提倡“阳刚”教育进行探讨,有何意义?很多学生漠视了对“阳刚”的正确解读,从而造成了立意的浅显甚至是立意的庸俗:阳刚者,为悦己者而阳刚等。然后联系现象:从2005年“超女”中留着爆炸头的李宇春到2011年春晚穿着“七分裤”的小沈阳,一股中性之风在民间悄然刮开。让人们错误地认为中性即是美,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伪娘”。同时,思考“阳刚”缺失的表现和后果等。
其次,对题目做到“字字落实”,从而目透“字”背,运用发散思维。如“刚”者,刚正、忠诚坚毅、勇敢、勇于担当、侠肝义胆、探索质疑等;“阳”者,要体现男人的气概和胸襟。“阳刚”与“阴柔”相对。有“阳刚”之气者,个人会怎样,社会会怎样?如考场中,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曾记否,那个马革裹尸的班超;曾记否,那个拔矢吞睛的夏侯;曾记否,那个横刀向天笑、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一个个铮铮铁汉矗立在历史的激浪中,谁又能在今日效仿之?不可否认,时代在进步,人的兽性也在随时间淡去,拔矢吞睛也许太过血腥,但重要的是那股气,英雄之气是愚公移山的坚韧,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旷达,是大丈夫当死于边野,安能欠事于笔砚之间的豪迈。
这段精彩文字的背后,是对“阳刚”的形象解读。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的阅读积累量,更是体现了其审题的准确性、精细度,让阅卷者眼前一亮。
四、透视论证手法,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时评文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对现象的背景、意义或后果做集中深透的论述。分析时可追因,可溯果,横向推断,纵向分析。分析时要善于运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问题分析更加清晰化,形成清晰的文脉思路,从而使文章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如我们可以对事件的原因做分析,从家庭、学校、社会、教师性别比例、不同性别教师对男生的影响以及现状等方面做分析,这些角度都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章的深度。可以巧用论证手法,如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等。可通过追问,来增加思维的逻辑层次,拓宽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如看待“阳刚”,一学生这样写道:
真正的阳刚绝不是体征外表的“够男人”,而是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构建。敢于承担敢于质疑的背后,是内心信仰的支撑,而不是“阳刚”所能解决的。换句话说,阳刚只是外在,教会孩子良知与反省而建立内心的高贵,才是真正的人。
作者不仅看到了表面的东西,更深层次地解读了精神方面的内涵。如看待“阳刚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一学生这样写道:
诚然,阳刚教育十分必要,但是开办“男生班”的作法我却不敢苟同。因为男生不与女生相处便学不来女生的勤奋踏实、细致认真,那便会造成人格的缺陷。况且,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作法也必定收效甚微。试想,在教育考试制度未改变,社会审美仍存在偏见的情况下,阳刚“男生班”能取得多大的成果呢?
作者辩证地看待了“阳刚”教育,而且用了假设论证的方式,使文章更加具有深度。
子贡在《论语·子民》中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找到突破口(门径),才能登堂入室,发现美与富。我们如果能抓“要点”于心,学会透视,再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提升思维度。那么深刻就不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会呈现出既简单又朴素的一面。学生的“思维浅”、“文难作”的写作状态自然会消失,追求写作之“深度”,就不再是传说。
作者:江苏省海门中学(226100)
现以一材料作文为例,谈谈寻求写作深度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从今年上半年起,60余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忽然成了各大媒体的焦点。他们就是上海市第八中学创办的沪上首个“男生班”成员。在男生班里,同学之间最常用也是最真切的赞扬是“你,够男人!”是每周1至2次去学校健身房挥汗如雨,也是课堂上勇敢质疑,大胆尝试,更是订立班级公约时,内心渐渐明晰的担当和责任。面对媒体采访,他们落落大方充满自信:“谁说现在女生比男生强,看着吧,我们有后劲!”
但以“阳刚教育”为目的的男生班创办之初,也曾引来非议。有人认为,男女同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没有理由再将男孩和女孩隔离开来;也有人认为,男孩子的“阳刚危机”是由考试制度、选拔方式、育儿方法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将男孩“圈养”起来,治标不治本。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此文的立意:1.对于单独设立男生班进行“阳刚教育”,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理由充分,自圆其说即可。2.也可以由单独设立男生班进行“阳刚教育”说开去,分析“阳刚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透视文体特征,掌握时评的技法
时评,需要作者不避讳,不矫揉,不造作,学会客观地就事论事,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或者针对某现象发表议论;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故在写时评时,要能够判断现象本身的合理性,集中精力迅速分析出一个可“论”之点,而后作出分析。要挖掘事件背后的信息,预见事件的发展趋势。通过联系相类的文化思想,阐述事件特定的价值理念,做到理性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相结合。
二、透视事件内涵,深研并确定选点
“时评类”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评“事”可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切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评者,可以评,可以谏,可以嬉笑怒骂。但时评不应该只是新闻的延展,它的主体态度可以更宽厚一些。而选点的慎重与否,决定了写作的深度。
回到上文材料,不少学生只是就男生被专设班级之“圈养”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是顺其自然比较好,忽视了出题者的用意。尽管从对其教育方式上选点、质疑,立意不偏差,但行文没有就“阳刚”做出进一步分析,这样的立意就不能靠上“最佳立意”了。
三、透视心境,叩问命题意图
首先,叩问命题意图。该命题探讨的是“圈养”这一举措,还是“阳刚教育”本身?为何就提倡“阳刚”教育进行探讨,有何意义?很多学生漠视了对“阳刚”的正确解读,从而造成了立意的浅显甚至是立意的庸俗:阳刚者,为悦己者而阳刚等。然后联系现象:从2005年“超女”中留着爆炸头的李宇春到2011年春晚穿着“七分裤”的小沈阳,一股中性之风在民间悄然刮开。让人们错误地认为中性即是美,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伪娘”。同时,思考“阳刚”缺失的表现和后果等。
其次,对题目做到“字字落实”,从而目透“字”背,运用发散思维。如“刚”者,刚正、忠诚坚毅、勇敢、勇于担当、侠肝义胆、探索质疑等;“阳”者,要体现男人的气概和胸襟。“阳刚”与“阴柔”相对。有“阳刚”之气者,个人会怎样,社会会怎样?如考场中,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曾记否,那个马革裹尸的班超;曾记否,那个拔矢吞睛的夏侯;曾记否,那个横刀向天笑、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一个个铮铮铁汉矗立在历史的激浪中,谁又能在今日效仿之?不可否认,时代在进步,人的兽性也在随时间淡去,拔矢吞睛也许太过血腥,但重要的是那股气,英雄之气是愚公移山的坚韧,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旷达,是大丈夫当死于边野,安能欠事于笔砚之间的豪迈。
这段精彩文字的背后,是对“阳刚”的形象解读。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的阅读积累量,更是体现了其审题的准确性、精细度,让阅卷者眼前一亮。
四、透视论证手法,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时评文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对现象的背景、意义或后果做集中深透的论述。分析时可追因,可溯果,横向推断,纵向分析。分析时要善于运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问题分析更加清晰化,形成清晰的文脉思路,从而使文章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如我们可以对事件的原因做分析,从家庭、学校、社会、教师性别比例、不同性别教师对男生的影响以及现状等方面做分析,这些角度都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章的深度。可以巧用论证手法,如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等。可通过追问,来增加思维的逻辑层次,拓宽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如看待“阳刚”,一学生这样写道:
真正的阳刚绝不是体征外表的“够男人”,而是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构建。敢于承担敢于质疑的背后,是内心信仰的支撑,而不是“阳刚”所能解决的。换句话说,阳刚只是外在,教会孩子良知与反省而建立内心的高贵,才是真正的人。
作者不仅看到了表面的东西,更深层次地解读了精神方面的内涵。如看待“阳刚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一学生这样写道:
诚然,阳刚教育十分必要,但是开办“男生班”的作法我却不敢苟同。因为男生不与女生相处便学不来女生的勤奋踏实、细致认真,那便会造成人格的缺陷。况且,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作法也必定收效甚微。试想,在教育考试制度未改变,社会审美仍存在偏见的情况下,阳刚“男生班”能取得多大的成果呢?
作者辩证地看待了“阳刚”教育,而且用了假设论证的方式,使文章更加具有深度。
子贡在《论语·子民》中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找到突破口(门径),才能登堂入室,发现美与富。我们如果能抓“要点”于心,学会透视,再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提升思维度。那么深刻就不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会呈现出既简单又朴素的一面。学生的“思维浅”、“文难作”的写作状态自然会消失,追求写作之“深度”,就不再是传说。
作者:江苏省海门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