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后的儿童心理干预:来自澳大利亚的经验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之后,受灾人员的心理受到极大的打击,对受灾人群尤其是儿童进行及时恰当的心理干预成为当务之急。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相关的文件对灾难之后的心理干预给予指导,本文从澳大利亚心理干预的背景、儿童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原则、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其心理干预的过程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中国的地震灾害带来的儿童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灾难;儿童心理干预;澳大利亚
  [中图分类号] G4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8-0017-05
  
  我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带来人员大面积伤亡,由于其突发性、危险性、恐惧性,可能使经历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而这类心理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矫正,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等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些精神创伤如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灾难经历者一辈子。所以,灾难之后进行及时而又有效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灾区的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成为世界各国在灾难之后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一、澳大利亚儿童心理干预的背景
  
  为了更好的开展灾难之后的心理救援工作,澳大利亚突发事件管理研究所(Australian 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AEMI)和泛澳大利亚创伤压力研究学会(The 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Traumatic Stress Studies,ASTSS)共同制定并发布了《灾难背景中的心理服务实施指导》(The Guidelines for the Delivery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s in the Disaster Context)(以下简称《指导》),为澳大利亚灾难之后所要面对的心理干预进行有力的指导。① 灾难之后的心理服务涉及到许多方面,所以该《指导》被澳大利亚所有涉及到的政府机构、组织和个人所了解掌握,《指导》的主要涉及范围是澳大利亚从事心理干预的相关人员,但同时许多国家的政府组织或是非政府组织也非常尊重《指导》中所规定的相关原则,甚至参考借鉴。
  《指导》涉及的内容丰富,其中包括:灾难背景之下心理服务指导产生的动因和过程;灾难中提供心理服务的理论支撑和基本原则;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方式;不同群体不同时期心理干预的性质;对提供心理干预服务的人员及结果进行评价等。其中在该《指导》的第六部分,对心理干预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指导,其中的儿童心理干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澳大利亚儿童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
  
  对于灾难中受灾的群众进行心理干预的目的,是促使在灾难中受到严重影响的人们能够维持并且恢复身心的完整,使他们能够继续过上有意义的生活。灾难中的群众身体和心理上都受到连续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可以运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有针对性地康复性治疗,但是在心理创伤的恢复,则要将心理急救与长期的临床治疗相结合。所以,心理干预与治疗要设计成为整体的、连续的方式,以便更好地为心理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1.心理干预的原则
  在灾难中心理干预实施的过程当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心理干预的实施者在为不同的群体进行心理干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不能伤害任何被干预者。心理干预人员在进行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既可能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会产生负面的伤害,所以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
  (2)心理干预人员应该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制性。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不但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要尽量做到自我恢复自我完善。
  (3)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被干预人员的尊严,在进行的过程要采用灵活、委婉、自由、平等的方式进行。
  (4)因为灾后的心理恢复是一个复杂、动态且长时间的过程,所以心理干预工作必须要及时协调各种关系,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及时调整干预的进度,以便更好的融入到康复的过程当中。
  (5)心理干预必须要贯穿整个灾难的恢复过程当中,同时也要考虑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6)心理干预应当要结合受灾群众的信息进行调整,对相关的问题、政策、目标、安排和管理进行全面的理解。
  (7)对于心理干预的人员安排也要结合各自的专业、干预的技巧、以及处理灾难管理的能力。
  (8)心理干预人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好与其他不同层次的心理服务的关系,根据灾难的不同阶段作出不同的安排。
  (9)心理干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同一个干预对象进行人员的更换,同时所有的跟进干预工作都优先由一个人完成。
  (10)心理干预的纪录应该有专业的人士进行从事,并且要注意内容的保密性,制定干预计划要充分考虑人员的转移安置问题,转移的情况也要进行记录。
  (11)对心理干预的过程一定要管穿整个灾难后的全程。
  (12)心理干预的提供者和志愿者也要接受同步的帮助和监督。
  (13)心理干预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传承,要通过练习、培训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解决心理创伤与压力的基本模式
  当灾难发生时出现的心理创伤不能解决,心理干预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缓解这些压力,同时也要帮助弥合创伤。压力的缓解包括尽可能的维持身心的协调,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受伤害的人寻求实现自我意识的道路。下面介绍的主要心理干预方式,从危机干预心理的紧急救援到临床的治疗,都要采用不同的模式。
  (1)认同模式
  对灾难中的受灾群众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和方式有所认同,在大灾难的背景下,追寻心理问题的生理和社会来源非常重要,不正确的或不合适的方式会对被干预者的心理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心理支持模式
  通过心理支持以抗拒造成创伤的外部环境。这种模式的特征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空间,这样心理干预才能使参与者完全吸收、思考、感受以及彻底的表达、交流,并且将个人的经验更好地深入语境当中。在干预过程中心理关系非常重要,这包括敏感情绪的转移,有目的倾听受灾群众的心声,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干预者和受灾人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客观及时、没有主观色彩,干预者要提供希望、信任、信念以显示世界依然是充满了关心关爱,还有舒适的生活。
  (3)对症治疗的模式
  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具体的压力和痛苦,这包括一些心理上的悲痛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减少痛苦,增加心灵的温暖。心理干预人员要理解和掌握怎样询问、在哪里询问以及询问一些什么问题等技巧。同时也要通过学习来改进受干预者的内心环境,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紧张、不安和恼怒等不良的情绪。药物治疗对减少紧张、不安、沮丧等心理症状很有效。同时通过教育,对信息和资源的全面掌握也是减小压力的好办法,使他们知道正常人经历不正常的事件时会有哪些反应,让他们了解到有一些心理不适是人相当正常的反应。
  (4)同化创伤模式
  这种模式要充分理解灾难的性质,给身心上带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判断、意义和信念,灾难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并且影响的时间范围较长。与充满希望和逐渐平静的环境相比较,所有的影响都可以看作是灾难背景之下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反应,只要是适当地进行干预,心理创伤会慢慢平复。同时正确地认识灾害和现实的情况,认知和情感按照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对将来做适当的发展,利用已有的经验为将来的发展作出贡献。
  所以,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许多方面密切配合,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还会更进一步损害到灾民的心理状态。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尤其是当他们还是处于一种受创伤、抑郁和悲痛的心理状态下更加需要心理的干预和指导。
  3.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干预内容
  在儿童的心理干预方面,根据灾难带来的影响,澳大利亚将心理干预的阶段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前影响阶段(Preimpact Phase)、影响阶段(Impact Phase)、后影响阶段(Postimpact Phase)和恢复与重建阶段(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对于儿童来讲,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
  (1)前影响阶段
  前影响阶段主要指的是灾难并未出现的时间,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以往灾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并对灾难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发出警告并进行疏散。在这一阶段,家长的渗透与教育对儿童灾难知识的掌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上3岁以下儿童完全依靠家长,4到7岁的儿童能够服从制订的规则,7岁以上的儿童的行为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成熟。所以这个阶段心理干预主要是帮助家长和学校做好准备心理准备,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并对灾难可能来临的情景进行演习。如果儿童和家长必须分开,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通过可信赖的成年人进行心理安慰,也可以运用宠物、照片等减少儿童的焦虑心情。
  (2)影响阶段
  影响阶段有时被称为英雄的阶段(heroic phase),正是在这个阶段灾难来临,人们通过利用自身的生存策略自救,同时尽量帮助他人和保证财产的安全。这个阶段心理干预人员既要帮助别人,也要注意自身的保护,这时心理干预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他们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援助,同时也要积极帮助家长寻找自己的失散的子女,这时心理干预人员在受灾儿童中应建立信任,以便将来更好地让受灾儿童接受心理干预。这一阶段针对儿童的心理干预,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让儿童尽可能地了解灾难中发生的事情,并且要帮助儿童利用在灾难中没有失去的宠物和玩具,以便更好地恢复受伤的心灵。如果家长这个时候与他们分离,专业人员一定要通过游戏等活动维持他们的情绪,这些活动能够舒缓他们恐惧的心情。这个阶段儿童肯定会普遍存在灾难带来的震惊、恐惧的情绪,心理干预人员一定要给与温暖与安慰,帮助儿童树立信心,让儿童充分释放和表达情绪,以减缓他们的悲伤心情。
  (3)后影响阶段
  当灾难最初的威胁逐渐减退,在灾难中幸存的人非常庆幸,并且对灾难之后恢复到原有状态十分乐观,但是这些幸存者面对巨大的损失、以及重建所面对的困难,他们原有的希望也受到影响。他们不得不面对资源的稀缺,援助的减少甚至官僚主义的增加等问题,心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沮丧。在后影响阶段,心里干预将要继续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早期的信任没有建立起来工作会受到阻碍,如果前期干预工作顺利,这个阶段会更加灵活和高效地与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活动。这一时间段的儿童,如果能和家人或是小伙伴在一起生活,逐步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通过与同伴一起学习做游戏能进一步地释放他们的感情,家长也要给儿童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感。由于灾难的发生,儿童对社会的认识都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时就要积极地对儿童的心理加以干预,防止相关的症状愈发严重,干预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儿童利用特殊的工具和方式,例如玩具和图画等。
  (4)恢复与重建阶段
  这个阶段是身体和环境方面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时间段,所有的幸存者依然要负责在灾难后重建家园。许多没有释放出来的心情,没有解脱的压力,适应不良的反应,有许多先前看起来正常的人员,经过这一段时间又出现新的心理疾病的症状。恢复和重建阶段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是许多年,许多延迟发病的人成为这个阶段的重点照顾对象。许多儿童将灾难的过程当作是人生中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有的儿童甚至通过战胜灾难获得自信,也有许多儿童会感到缺少自信和安全感,儿童需要额外的关注和解释,去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学校、朋友以及生活轨迹,他们需要减少恐惧的情绪。这个阶段创伤的治疗非常必要,为儿童设计独特的方式,家长和学校同心协力,通过创造新的方式方法将儿童的这段经历塑造成为生命轨迹中有意义的一段经历。
  4.儿童心理干预过程中的治疗方式
  心理支持法(Psychological Support)、危机咨询法(Crisis Counselling)、清除与报告法(Defusing and Debriefing)以及长期咨询法(Long Term Counselling)等几种方法在儿童心理干预过程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儿童心理治疗与恢复的重要方式。
  (1)心理支持法
  心理支持法在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协调方面使用广泛,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亲属、朋友和非医护人员来完成。虽然这种方式由非专业的医护人员完成,但是心理支持是一项成熟的方法,对影响心理受到伤害的儿童有着很好的效果。
  (2)危机咨询法
  通过咨询的方式为受灾的儿童提供一个诉说的机会,通过让儿童诉说灾难的经历,来帮助他们了解灾难究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儿童减少灾难带来的痛苦。这种咨询也可以给其他的各个方面都带来影响,例如对灾难的恢复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对灾难之后儿童的性格、价值观甚至是人际关系都产生影响。通过咨询能够了解儿童的需要,通过谈话的过程得出问题的本质,也能够通过咨询指导究竟哪些帮助是灾民最急切的需要。大多数的咨询是针对灾难的具体方面,并且在咨询之后希望能够立即寻找解决的办法。
  (3)清除与报告法
  这些方法需要的特殊的技术是用来完善和发展受灾儿童的潜能,以促使其能够更好的恢复心理的创伤。通过一定的培训,要保证受灾儿童的情绪能够完全地释放出来,并且要保证他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尽量恢复到灾前的状态。这个方法的主要参与人员包括警察、消防队员、医生等,相应的参与机构包括医院、护士之家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没有方法是万能的,但是可以通过相应的办法促使事情变得更好。
  (4)长期咨询法
  灾难之后的儿童经常会出现心理问题综合症,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多数儿童患者会逐渐发现和找到一些暂时缓解的方法,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却应该通过长期咨询的方式进行干预,其目标是缓解儿童核心症状、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和降低共病危险性。原则是以帮助患者提高应对技巧和能力,发现和认识其具有的应对资源,尽快摆脱应激状态,恢复心理和生理健康,避免不恰当地应对造成更大的损害为主,必须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可能存在和出现的内疚和自责。同时,治疗的方法以心理治疗环节为主,必要时辅以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三、启示与借鉴
  
  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惨烈灾难,不仅在于它在一瞬间摧毁了一座城市,给人们留下一片疮痍满目的物质废墟,还在于它同时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自己和家人多年苦心经营的家园和财产,已荡然无存。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无形和不可见的,人们则常常予以忽视。地震给人的心理造成的损伤,其发生机理则远比躯体损伤要复杂得多,它既可以因个人身体遭受的伤害而引起,由躯体伤害引伸到心理伤害,也可以因个人难以承受家毁人亡、亲朋离散的打击而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还可以因个人对环境的异常难以适应,而出现心理活动失调。不管怎样,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来看,面对巨大的灾难,应该努力抚平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儿童心的干预变的十分重要,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有以下启示。
  1.一定要协助宣泄负面情绪
  引导儿童宣泄出他们受压抑的情绪,只有借此释放出地震造成的恐惧、害怕等情绪,才能消除过度的应激反应。团体的形式,可以使成员与有相同经验者彼此分享,而得到情绪上的支持,通过讨论一些实际的信息和恢复方法,使他们产生心理重构的认同,激发自己面对灾难的新思维。
  2.重塑灾难的意义
  个体是否能从灾难中成长的标志之一是能否理解危机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如果一直将精力陷入负面思维之中,则难以抚平创伤。通过引导成员认识到震后积极意义的一面,产生新的合理思维和信念,积极乐观地对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②
  3.加强死亡教育,探求生命的意义
  死亡教育不应忽略,也是重要的心理重构步骤之一。让个体由此发现生命的意义,透过社会支持与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新的联结,超越不安与恐惧。以生命教育的实施为重点,让孩子学习了解死亡,分享讨论其感受,杜绝不切实际的担忧和幻想。只有正视死亡,才能珍惜生命,更积极地活下去。
  注释
  ①http://www.istss.org/terrorism/Psychological Services in Disasters.pdf 2008-6-18
  ②李磊琼:《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6期,第526-527页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 潘静波)
其他文献
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思连康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疽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针对230 MHz频段频点分布离散、带宽窄、无法直接进行高速数据传输的问题,在分析230 MHz频段频谱特点及LTE230帧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性能的全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特点,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省51个县(市)71个流行村,进行人群粪检查病.其中传播未控地区样本
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们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In the United States,colorectal cancer(CRC)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in men and women.We are now see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dv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3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右上腹和上腹部疼痛,腹部超声检查发现
针对现代传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就设计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首先,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阐述,并且研究了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组使用加替沙星,比较两组的疗效
目的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前后血清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制备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TNF-α
在现代技术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非常频繁,而在建筑设计中,计算机有着非常大的辅助作用。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避免建筑设计中的大量烦琐工作,提高设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