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将一种新型脱水剂应用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脱水,并用自动进样器和iCAP76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别通过定氮蒸馏法和微波消解法来测量凤眼莲样品鲜重以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凤眼莲样品经脱水剂以30μL?m-2用量处理过后,在4~6 d后便可出现明显的叶片枯黄、茎秆萎蔫等症状,其鲜重在脱水12 d后下降了约50%.而凤眼莲样品经脱水剂以60μL?m-2和120μL?m-2用量处理12 d后,其氮和磷的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这说明用该脱水剂处理凤眼莲不会给外部环境带来氮磷富
【机 构】
: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023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一种新型脱水剂应用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脱水,并用自动进样器和iCAP76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别通过定氮蒸馏法和微波消解法来测量凤眼莲样品鲜重以及氮磷含量.结果表明:凤眼莲样品经脱水剂以30μL?m-2用量处理过后,在4~6 d后便可出现明显的叶片枯黄、茎秆萎蔫等症状,其鲜重在脱水12 d后下降了约50%.而凤眼莲样品经脱水剂以60μL?m-2和120μL?m-2用量处理12 d后,其氮和磷的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这说明用该脱水剂处理凤眼莲不会给外部环境带来氮磷富集的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动态吸附实验法,分别考察不同空床接触时间、空床体积、初始进水浓度和进水pH等条件下载铁聚合物吸附剂CS/CA-Fe对锑(Ⅴ)的吸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CS/CA-Fe对锑(Ⅴ)动态吸附过程的穿透曲线符合逻辑斯谛曲线,空床接触时间越长或空床体积越大,吸附剂利用率越低;初始进水浓度越大,出水达到泄漏浓度的产水量越小;进水pH对锑(Ⅴ)穿透曲线的影响显著,当pH为5.0时,吸附柱出水中锑(Ⅴ)的浓度大于泄漏浓度;自来水中共存离子的竞争作用导致锑(Ⅴ)的穿透时间大幅缩短.
根据天气雷达的特点,参考天气雷达测试定标的方法,提出X波段天气雷达外定标延时转发方法,减小由发射机功率变化、天线罩损耗、天线增益测量等引起的回波强度误差,通过外场实验,对信噪比、差分反射率因子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天气雷达外定标延时转发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信噪比,经过幅值定标后,天气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因子均更加准确.
为了精确预测杉树人工林的潜在生产力,以江西省青原山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二乘法构建杉树树高-胸径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地形因子的哑变量和地形因子的混合效应,构建基于哑变量回归和混合效应的杉树树高-胸径模型,并利用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2种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杉树树高-胸径的关系随坡度、坡向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线性混合效应的回归预测模型精度高于哑变量回归模型和基础模型的,其中基础模型的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04、2.595,哑变量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均方根
以鲁西北典型入海河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沉积物中汞(Hg)、镉(Cd)、砷(As)、铬(Cr)、铜(Cu)、锌(Zn)、镍(Ni)和铅(Pb)8种重金属的含量,识别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并评估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Hg、Cd、As、Cr、Cu、Zn、Ni和Pb的质量比均值分别为0.07、0.16、9.54、65.40、21.70、78.80、26.20、20.40 mg/kg,除Cr、Cu和Pb以外,其他5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山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Hg的富集程度最严重;从空间分布上看,除A
以3个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自交系材料S26,S77和S4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菠菜萌发期和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浓度范围内,低浓度(50 mmol?L-1)NaCl处理可以促进菠菜种子的萌发,但高浓度处理则抑制萌发;与S4相比,S77和S26在NaCl胁迫下具有较高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萌发指数,且幼苗根长、叶片长、根重和地上部分鲜重受NaCl抑制程度较小.苗期内,在NaCl胁迫下,S77,S26的株高、叶宽、根重、地上部分鲜重高于S4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法分离小叶中国蕨(Aleuritopteris albofusca)乙酸乙酯相粗组分.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ent-kaurane-2β,16α,18α-triol),并通过1D和2D核磁共振谱、高分辨率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这是从小叶中国蕨中首次分离出来的一种新颖的ent-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
以483份菠菜种质为材料,基于20个表型性状数据,根据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3种取样比例构建了144份菠菜核心种质.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4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变异系数、方差、多样性指数、符合率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离差平方和法+15%的取样比例”取样策略最佳,其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65%,100%和12
利用相轨迹图、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有理逼近等方法,探讨概周期驱动的二维分段线性范式系统是否存在奇异非混沌吸引子;通过改变控制参数,观察系统的相轨迹图中是否出现分形现象;通过计算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得到奇异非混沌吸引子;通过对比有理逼近图与相轨迹图,验证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存在性;通过功率谱、相敏感函数和回归图对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存在性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概周期驱动的二维分段线性范式系统中在一定参数范围内的吸引子都是奇异非混沌吸引子,验证了概周期驱动的二维分段线性范式系统中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存在性.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菠菜基因组中筛选鉴定了57个菠菜NAC转录因子,并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和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研究了高温和盐处理后菠菜叶片中NAC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菠菜NAC转录因子可以被归入2组17个亚组,GroupⅠ包含10个亚组,GroupⅡ包含7个亚组;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共有36个SoNACs基因随机分布在菠菜的6个染色体上,其中21个分布在scaffold上,多数基因位于端粒,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簇分布并具有相似的结构;基序分
为探讨蚯蚓粪与根际促生菌配施对土壤生物活性与物理性质的影响,本课题组在上海市松江区辰山植物园木樨园内布置原位修复实验,设置了单独施用根际促生菌(AS)、单独施用蚯蚓粪(AW)、根际促生菌配施蚯蚓粪(SW)、不施用根际促生菌与蚯蚓粪(CK)4个处理组,分析了不同处理下10~25 cm表层土中土壤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对土壤pH值与可溶性盐浓度(EC)值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其余3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相应肥力指标,其中SW组对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土壤脲酶、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