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城市交通投入不足,规划不到位,建设理念还需更新,从现在起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与规划,到2015年使全国大中城市基本不发生交通堵塞或减轻交通堵塞是很有可能的。
笔者认为,城市要畅通,必须建立立体交通与快速通道,这两项措施才是解决大城市堵车的关键所在。
高速公路合理穿越
南非、泰国、新加坡基本不堵车,他们的高速公路从城市的主要商贸区通过,当交通流量大时,行车时速可达100公里。
南非发展初期经济条件较好,基本做到高速公路与城市同步发展,每个城市都有几条高速公路通过主城区,疏通能力很强。
新加坡国家很小,高速公路贯穿市区,市民素质很高,一般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即便迎娶新娘的婚车,也不像中国非要形成车队,既节约费用,也不会给城市交通增加负担。国家还从ERP拥挤收费方面鼓励选乘公交,提高停车收费、油价,降低私家车出行的频率。
泰国新城区基本不堵车,这个国家发展速度不快,但规划很到位,他们在一些商贸区开发立体交通。建有三层公路网,第一层是近距离办事车道,第二层是中短距离车辆使用的车道,第三层是高速车辆通过的车道。车道功能很合理,分布也均匀。行驶者各行其道,不会造成堵车。
道路配置上天入地
城市交通的地面扩展现在已经走到尽头,八车道、十车道之后不可能再继续增加,只有向立体发展,上天入地。
河北省石家庄市在新一轮道路发展中引进了德国公司的设计,新火车站南北两侧设广场,容纳能力扩大一倍;铁路入地,上面为中央大道,减少了城市中心区铁路噪音,以及铁路与道路争地的矛盾。
再如北京,每平方公里停车位有2000个,每天行驶的车辆不足20000辆,每年还有30%的增幅。现在按车牌尾号停驶对缓解堵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限行数量比不上新增车辆的增长,这样的方案也只是权宜之计。
笔者认为,必须建设立体交通,有几条高架桥从市区或主要区域通过,提高疏导能力。如在朝阳大街建设贯通东西的高速公路,在东西二、三、四环上面建设高架快速通道,让疏通能力达到现有道路的几十倍,只在主要路口设立上下匝道,以减少拆迁和用地压力。这些高速公路在市区内可不收费,或设ETC收费,减少收费停车次数,使上下路口不堵车。
加强道路远期规划
一个城市对道路布局要有科学合理的远期规划,用地和预留地要考虑城市的发展及建设标准,高速路可以适当亲近城市。
河北保定市的规划在上世纪50年代就考虑到了城市发展需要,那时河北省会在保定,市政要求道路规划用预留地不少于四至六个行车道,但当时根据交通流量和经济能力只建了两车道,两个自行车车道,到90年代扩建时,不需要过多改变就提高了疏通能力,成为一个道路投资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城市。现在车辆发展是过去拥有的几百倍,但是仍然很少出现堵车现象。
河北省张家口市,2007年以前市区堵车比较严重,但近年对市区道路截弯取直,加宽车道,并且在外围修了快速通道,2008年市区开始实现不堵车,这个小城市外环快速车道相当于大城市的立体高速路,使不需要进市的过往车辆快速通过,也使外出离开市区的车辆近距离上路,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
道路标志牌的规划管理也非常重要,道路信息及路面状况,在两公里外就应该能看到,让驾驶员提前做好变道、减速的准备。(作者系河北保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