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在全流通的背景下,资产注入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截至2006年底,已经有20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到资产注入,注入的资产包括土地、股权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资产注入而更具投资价值,股价大幅提升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些上市公司只是借助资产注入进行炒作,公司质量和业绩并没有得到提升,投资这类股票有很大的风险。2007年,A股市场将继续快速成长,基于上市公司业绩外延式增长预期的资产注入仍将被市场追捧
资产注入成为多赢选择
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激发了大股东从掏空上市公司到资产注入的转变。大股东的股份获得了流通权,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将同股同权同价,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等将直接影响到股价,进而影响到大股东的利益,这就使大股东更有积极性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大股东将大量的场外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独特的定价机制分享股价上涨带来的溢价收益,将净利润再放大为更可观的市值,实现股权价值最大化。上市公司开始从传统的圈钱工具转变为社会上优质资产的吸纳器。
对于中小股东来说,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和每股收益有明显的增厚作用,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资产回报率,他们也将从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扬或分红增多中获得收益。2006年,股市处于牛市格局,在牛市预期背景下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即资本运作——资产负债表改变——损益表改变——市值增长——进一步的资本运作,其市场表现也往往优于没有进行该项运作的上市公司,因此资产注入容易得到广大中小股东的认同。
资产注入创造投资机会
以定向增发形式实现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是2006年A股市场最为主流的资产注入方式。在这一年,共有50家上市公司采用了定向增发的形式。这些定向增发类的公司股票在2006年都出现了大幅上涨,比如,泛海建设大涨了650%,太钢不锈大涨了385%。股价的巨大涨幅,说明市场已经对该类股票的资产注入题材反应过度,甚至完全透支了新注入资产对公司的利好预期,目前的投资机会并不大。
2007年新的优质定向增发项目将继续受市场追捧,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也将成为资产注入题材的新机会。如果能够有预见性地购买这类股票,则能够在未来的定向增发、整体上市过程中享受每股收益增厚带来的回报。在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下,2007年国有企业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机会很大。国家立志“做大做强”的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电网电力、石油石化、军工等7大行业,资本市场将是他们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该7大行业企业的整体上市将有望增多(见表1)。
“大集团、小上市公司、大股东高比例控股”的标的股票具有较大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机会。上市公司通常是集团的形象代表,是集团乃至行业的窗口企业。在股权激励、市值考核的背景下,这些窗口公司通过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放大市值的紧迫性将不断递增,从利润角度观察,就是窗口公司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见表2)
资产注入下的风险防范
对于投资者而言,并非所有的资产注入公司都可以获得市场的认可,只有那些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资产注入才有投资的价值。投资者要学会辨别,谨防风险。
关注注入资产的影响
定向增发门槛较低,基本上无需太多条件,甚至就连亏损的公司也可实施定向增发,因而也酝酿了一些风险。要警惕通过对大股东劣质资产的包装,实现大股东资产的“增值”和变现,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恶劣行径。这样的定向增发后的每股收益可能不增反降,甚至变成亏损,变成名副其实的“圈钱”。建议投资者从下面的特征判断资产注入:一是看注入资产对业绩的影响程度,如果资产注入后,业绩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股本扩张速度则值得投资。反之,如果业绩被明显稀释,则需要回避。另外一个是看注入资产的直接盈利能力以及对成本(费用)的影响程度。
巧妙利用股价操纵
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由于发行价格以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价为依据,这可能引发刻意打压股价的另类操纵,以实现上市公司向关联股东输送利益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以刻意隐藏利润、释放利空信息、联手庄家砸盘等手段打压股价,以便大幅度降低大股东持股成本,达到以低价格向关联股东定向发行股份目的。对于这类股价遭到打压的股票,在定向增发完成后肯定会出现一定幅度的补涨,从而回到该板块的正常水平,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投资的机会。
资产注入成为多赢选择
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激发了大股东从掏空上市公司到资产注入的转变。大股东的股份获得了流通权,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将同股同权同价,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等将直接影响到股价,进而影响到大股东的利益,这就使大股东更有积极性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大股东将大量的场外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独特的定价机制分享股价上涨带来的溢价收益,将净利润再放大为更可观的市值,实现股权价值最大化。上市公司开始从传统的圈钱工具转变为社会上优质资产的吸纳器。
对于中小股东来说,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和每股收益有明显的增厚作用,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资产回报率,他们也将从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扬或分红增多中获得收益。2006年,股市处于牛市格局,在牛市预期背景下形成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即资本运作——资产负债表改变——损益表改变——市值增长——进一步的资本运作,其市场表现也往往优于没有进行该项运作的上市公司,因此资产注入容易得到广大中小股东的认同。
资产注入创造投资机会
以定向增发形式实现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是2006年A股市场最为主流的资产注入方式。在这一年,共有50家上市公司采用了定向增发的形式。这些定向增发类的公司股票在2006年都出现了大幅上涨,比如,泛海建设大涨了650%,太钢不锈大涨了385%。股价的巨大涨幅,说明市场已经对该类股票的资产注入题材反应过度,甚至完全透支了新注入资产对公司的利好预期,目前的投资机会并不大。
2007年新的优质定向增发项目将继续受市场追捧,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也将成为资产注入题材的新机会。如果能够有预见性地购买这类股票,则能够在未来的定向增发、整体上市过程中享受每股收益增厚带来的回报。在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下,2007年国有企业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机会很大。国家立志“做大做强”的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电网电力、石油石化、军工等7大行业,资本市场将是他们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该7大行业企业的整体上市将有望增多(见表1)。
“大集团、小上市公司、大股东高比例控股”的标的股票具有较大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机会。上市公司通常是集团的形象代表,是集团乃至行业的窗口企业。在股权激励、市值考核的背景下,这些窗口公司通过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放大市值的紧迫性将不断递增,从利润角度观察,就是窗口公司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见表2)
资产注入下的风险防范
对于投资者而言,并非所有的资产注入公司都可以获得市场的认可,只有那些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资产注入才有投资的价值。投资者要学会辨别,谨防风险。
关注注入资产的影响
定向增发门槛较低,基本上无需太多条件,甚至就连亏损的公司也可实施定向增发,因而也酝酿了一些风险。要警惕通过对大股东劣质资产的包装,实现大股东资产的“增值”和变现,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恶劣行径。这样的定向增发后的每股收益可能不增反降,甚至变成亏损,变成名副其实的“圈钱”。建议投资者从下面的特征判断资产注入:一是看注入资产对业绩的影响程度,如果资产注入后,业绩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股本扩张速度则值得投资。反之,如果业绩被明显稀释,则需要回避。另外一个是看注入资产的直接盈利能力以及对成本(费用)的影响程度。
巧妙利用股价操纵
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由于发行价格以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价为依据,这可能引发刻意打压股价的另类操纵,以实现上市公司向关联股东输送利益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以刻意隐藏利润、释放利空信息、联手庄家砸盘等手段打压股价,以便大幅度降低大股东持股成本,达到以低价格向关联股东定向发行股份目的。对于这类股价遭到打压的股票,在定向增发完成后肯定会出现一定幅度的补涨,从而回到该板块的正常水平,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投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