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借鉴欧洲和世界钢琴艺术成就的同时,在以儒道两家的哲学、美学观为准则的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
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对这些领域进行归类,从而全面的审视钢琴文化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立体的探究钢琴文化发展的轨迹,为当代中国钢琴文化研究提供更多良好的研究视角。
钢琴文化的政治功能:早在古老的西周,统治阶级就制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维护和巩固其奴隶制统治,这是音乐与政治相维系的较早的现象。同样,钢琴最早的传入也与当时的政治相关联。“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纷纷东来,曾经有极少量的欧洲古钢琴被‘舶’来中国,但当时唯一有文字记载为证的是1601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552—1610)在北京献给中国皇帝明神宗的一架古钢琴”。显然,钢琴传入中国,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政治行为。
当代钢琴文化在政治上的表现更呈多样化的趋势。“文革”期间,钢琴一度成为崇洋媚外的乐器被“封杀”,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问世和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新再现则成功地缓和了这一矛盾,至今,《黄河》钢琴协奏曲在世界上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便捷的今天,钢琴文化也成为促进国际间各种交流的手段。很多政治活动都会组织音乐会,以乐会友,比如“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就组织了阵容强大的音乐会,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等为前来参加会议的国际国内的商业领军人物献演《黄河》钢琴协奏曲等。
更重要的是,中国钢琴文化特别是钢琴教育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日益显赫。自从1951年周广仁先生获得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钢琴比赛的三等奖至今,傅聪、刘诗昆、顾圣婴、殷承宗、鲍惠荞、郎朗、李云迪等等,数不尽的钢琴家登上国际舞台,与国际闻名的乐团合作,许多钢琴家还经常受邀做各种国际大赛的评委,为中国赢得了无数赞誉。
钢琴文化的经济功能:从根本上讲,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促成了作为上层建筑的钢琴文化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使本身作为贵族消费的钢琴文化走进了中国的寻常百姓家。
首先,钢琴在各类乐器中可以说是高成本的奢侈品,而钢琴文化在中国的迅速普及自然带动了钢琴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在2006年初对国内45家钢琴生产企业钢琴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钢琴总产量381475架,其中立式钢琴347987架,三角钢琴31488架,出口钢琴(包括立式与三角钢琴)共计122163架。而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钢琴年产量才1万多台。这一惊人的数字对比,有力证明了钢琴制造业作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其次,钢琴专业的产业化,也推动着经济的活跃发展。以鼓浪屿为例,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创办,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开设,鼓浪屿每年举办的国内外钢琴艺术节及比赛都带动了当地乃至全国交通、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次,与钢琴文化相关的出版业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各类钢琴教本、音乐家传记、考级辅导教材等相关书籍大量出版,各种音乐会、考级教学、大众欣赏的光盘更是琳琅满目。
钢琴文化的文化功能:钢琴文化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自然具备了文化的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讲,文化有着不同的功能。
钢琴艺术是外来文化,钢琴传入中国,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交流。钢琴文化在中国仅仅100多年的飞速发展,恰恰为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借鉴的榜样,这种文化的反思正是我们从钢琴文化中得到的最有益的收获。
钢琴文化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在教育领域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初,我国的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李叔同等一批有志之士将钢琴课引入师范教育中,一路走来,今天钢琴课在专业音乐学院、师范学院、很多普通综合大学和普通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都开展的越来越专业化、科学化,无不让人感慨。
钢琴文化的繁荣顺理成章地带动了各种文化活动的繁荣,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吸收借鉴、配合与结合。频繁的钢琴音乐会和比赛、钢琴音乐创作的比赛无疑带动了钢琴演奏水平和创作水平等等。
钢琴文化还具有审美教育的文化功能。无论是中外浩瀚的钢琴作品所表现的各类主题,还是钢琴文化本身所反映的文化现象,都无不体现着美学的价值和审美的作用。总之,钢琴文化“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对美的认识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意识。
以上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要素的方面对当代中国钢琴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的简要分析,由于文化的社会整合作用,某些功能是交叉兼具的。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
[2]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对这些领域进行归类,从而全面的审视钢琴文化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立体的探究钢琴文化发展的轨迹,为当代中国钢琴文化研究提供更多良好的研究视角。
钢琴文化的政治功能:早在古老的西周,统治阶级就制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维护和巩固其奴隶制统治,这是音乐与政治相维系的较早的现象。同样,钢琴最早的传入也与当时的政治相关联。“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纷纷东来,曾经有极少量的欧洲古钢琴被‘舶’来中国,但当时唯一有文字记载为证的是1601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552—1610)在北京献给中国皇帝明神宗的一架古钢琴”。显然,钢琴传入中国,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政治行为。
当代钢琴文化在政治上的表现更呈多样化的趋势。“文革”期间,钢琴一度成为崇洋媚外的乐器被“封杀”,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问世和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新再现则成功地缓和了这一矛盾,至今,《黄河》钢琴协奏曲在世界上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便捷的今天,钢琴文化也成为促进国际间各种交流的手段。很多政治活动都会组织音乐会,以乐会友,比如“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就组织了阵容强大的音乐会,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等为前来参加会议的国际国内的商业领军人物献演《黄河》钢琴协奏曲等。
更重要的是,中国钢琴文化特别是钢琴教育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日益显赫。自从1951年周广仁先生获得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钢琴比赛的三等奖至今,傅聪、刘诗昆、顾圣婴、殷承宗、鲍惠荞、郎朗、李云迪等等,数不尽的钢琴家登上国际舞台,与国际闻名的乐团合作,许多钢琴家还经常受邀做各种国际大赛的评委,为中国赢得了无数赞誉。
钢琴文化的经济功能:从根本上讲,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促成了作为上层建筑的钢琴文化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使本身作为贵族消费的钢琴文化走进了中国的寻常百姓家。
首先,钢琴在各类乐器中可以说是高成本的奢侈品,而钢琴文化在中国的迅速普及自然带动了钢琴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在2006年初对国内45家钢琴生产企业钢琴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钢琴总产量381475架,其中立式钢琴347987架,三角钢琴31488架,出口钢琴(包括立式与三角钢琴)共计122163架。而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钢琴年产量才1万多台。这一惊人的数字对比,有力证明了钢琴制造业作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其次,钢琴专业的产业化,也推动着经济的活跃发展。以鼓浪屿为例,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创办,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开设,鼓浪屿每年举办的国内外钢琴艺术节及比赛都带动了当地乃至全国交通、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次,与钢琴文化相关的出版业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各类钢琴教本、音乐家传记、考级辅导教材等相关书籍大量出版,各种音乐会、考级教学、大众欣赏的光盘更是琳琅满目。
钢琴文化的文化功能:钢琴文化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自然具备了文化的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讲,文化有着不同的功能。
钢琴艺术是外来文化,钢琴传入中国,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交流。钢琴文化在中国仅仅100多年的飞速发展,恰恰为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借鉴的榜样,这种文化的反思正是我们从钢琴文化中得到的最有益的收获。
钢琴文化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在教育领域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初,我国的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李叔同等一批有志之士将钢琴课引入师范教育中,一路走来,今天钢琴课在专业音乐学院、师范学院、很多普通综合大学和普通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都开展的越来越专业化、科学化,无不让人感慨。
钢琴文化的繁荣顺理成章地带动了各种文化活动的繁荣,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吸收借鉴、配合与结合。频繁的钢琴音乐会和比赛、钢琴音乐创作的比赛无疑带动了钢琴演奏水平和创作水平等等。
钢琴文化还具有审美教育的文化功能。无论是中外浩瀚的钢琴作品所表现的各类主题,还是钢琴文化本身所反映的文化现象,都无不体现着美学的价值和审美的作用。总之,钢琴文化“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对美的认识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意识。
以上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要素的方面对当代中国钢琴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的简要分析,由于文化的社会整合作用,某些功能是交叉兼具的。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
[2]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