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手机,现在是家家必备,几乎人人持有。从最早的砖头式手机,到现在的2G、3G手机,不但品牌多样,功能也不断创新:上网,拍照、听音乐、GPS、蓝牙……数不胜数。而且还开创出许多新玩法。
四川省达州市的莲花湖畔,正在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农民卡拉OK比赛,场面热闹非凡,许多到莲花湖的游客,也被吸引过来。令大家感到新奇的是,这场卡拉0K比赛的演唱选手,手里都没拿着麦克风,而是对着自己的手机,看着屏幕放声歌唱。观众们却清清楚楚听到从赛场上的喇叭里传出来的悠扬歌声。这种唱法,可真是新鲜。
莲花湖管委会主任欧华刚说,我们举办的这场农民卡拉OK比赛。不需要有什么组委会,举办方,协办方;演唱选手也不一定都要到现场来,他们可以在家里,也可以远在他乡,只要对着自己的手机唱歌,就能参加比赛。这是我们村民手机的一种新玩法。
这里的奥秘就是一台外型像电话机的机器。它有一个固定的电话号码,用手机拨打这个号码,在连续5声振铃无人应答后,就自动转为广播状态。连接上专用扩音设备,当人对着手机说话、唱歌时,声音就被放大,从喇叭里传出来。这台能连接手机唱歌的机器,叫农信机,当地人管它叫“手机大喇叭”。只要有这台机器,再告诉参赛选手它的电话号码,就形成了供大家娱乐的KTV现场。这件新鲜事吸引了方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来看热闹,来这里的游客,也产生很大兴趣,都想试一试。
这次手机卡拉OK比赛,要求每位选手,拨打现场电话报名,同时报上自己使用的手机型号、演唱的曲目。为了公平,还要求所有选手只能用自己的手机来演唱。这样的比赛,不仅是评判参赛选手演唱水平的比赛,也是对不同型号手机的通话质量、信号强弱和音质好坏的一次检验。
来旅游的大学生龚思宇说,没见过这样的卡拉OK比赛,用手机唱歌,真的挺特别。
这次手机卡拉OK比赛,奇妙的地方,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村民、游客,无论你是否身在会场,离会场远近,甚至你正在外地开会、打工,都可以拨打电话报名参加比赛。选手不用登台,就能一展歌喉,让现场的观众听到你的歌声。
更神奇的是,这台机器既能当扩音器,还能当投票箱。现场观众通过短信投票,现场统计,选出获胜选手。令人惊讶的是,这次的冠军,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为此,现场再次引起轰动。
在外地参加这次比赛的演唱选手夏凤莲说,通常比赛只能到现场比赛。而我们这种模式,能让不能到现场的人也可以参加歌唱比赛。我觉得这种模式更前卫。
莲花湖周围的3个村,总人口4500多人,手机持有量已超过3000部。手机没有普及前,村民间传递消息要隔山喊话,村委会发通知要靠两条腿,不但费力,还容易误事。现在有了农信机,村干部随时随地都能连接大喇叭,给村民开电话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志说,一名村支书,可能正在镇里开会,突然间有急事,他要对村民们广播一个通知,如果回去后传达,也许就晚了。现在他完全可以通过短信或者通过农信机及时发布通知。
自从有了农信机,这个“手机大喇叭”可成了村委会的好帮手。村里面召集开会,传达政策,公开账目等等,都能利用这个手机大喇叭,通知到每个村民。村干部只要拨打农信机的号码,随时随地都能向全体村民讲话。农信机这个特殊的功能,还能防贼,是个“平安大喇叭”。这里有个故事,村里有家人的牛半夜被偷,失主发现后马上联系农信机、打开手机大喇叭,召集全村人在各个路口布防。小偷听到广播后,吓得赶紧扔下牛逃跑了。它还有个重要功能,就是短信功能。不仅能像卡拉OK比赛那样,接收短信,统计票数,还能单发、群发短信。通过发短信,它还做过一次“寻人启事”呢。
杨冬梅是莲花湖附近的一个居民,在一家公司上班。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她和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冬冬。一个周末,她早早下班回家,准备去接放学的孩子。这时,她意外地接到学校发来的短信,通知她,孩子早就放学了。她马上给孩子的几个同学打电话,大家都说没有看到冬冬。顿时,杨冬梅心慌意乱,赶紧去找孩子。
达州是四川省劳务输出的主要基地,全市有十多万名留守儿童,他们的安全、学业,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从2007年至今,达州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几乎都安装了校讯通。每天上学放学时,学生都要刷卡,记载孩子到校和离校时间的短信,就及时发往在外务工的父母手机上。家长虽然不在眼前,但对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
莲花湖邱家学校教师吴淑迁说,我们每天都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及时地通过校讯通平台,发送到他们远在外地父母的手机上,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现在,冬冬的爸爸都打电话过来询问,孩子到底上哪儿去了?杨冬梅一路询问碰见的熟人,没有丝毫消息。莲花湖方圆8平方公里,森林密布,湖水浩淼,眼看天色渐渐暗了,再找不到冬冬,可就麻烦了。杨冬梅越来越害怕,一路呼喊着寻找。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
这时,杨冬梅想到给村主任打电话,请他帮忙找人。村主任接到杨冬梅的电话后,马上用农信机大喇叭,发动全体村民一起找冬冬。但莲花湖畔的四五千村民,有好多人不认识冬冬。
杨冬梅说,村主任就用手机把我儿子的照片发到农信通上。一条带着冬冬照片的彩信,群发到每个村民的手机上。跟着短信就纷纷发回来。张家口、朱神仙、邱家店……村民们都在寻找冬冬。在湖滨码头,一名游船的船长看到彩信后,觉得今天好像见到过这个孩子,可能随游客去了一个岛上。杨冬梅问清情况后,认定这个孩子就是冬冬。
这是湖心的一个小岛,平时无人住,只有一些游客上岛去玩。冬冬可能是混在游客里,上岛去玩,在岛上迷路了,没及时跟船回来。在湖心岛上,杨冬梅一路呼喊着冬冬的名字,终于在一个餐厅的附近找到了孩子。
莲花湖管委会主任欧华刚说,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认识到农信通这个平台的建立,从各方面讲,对我们都是太重要了。
手机信息服务,也给人们带来了平安,在当地不仅能寻找人,还能救命。达州开通了灾害预警通,国土局安装摄像头和位移器,监控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段。在2010年的汛期,及时安全地疏散了1000多人,避免了一场灾难。
我们一般想象中的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信息化也比较落后,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电子商务,我们都以为它是城市的专有宠儿,其实发展最快的是农村,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缺乏大型商场、超市,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造成的。再比如上网业务,在农村,手机的拥有量远远高于电脑,手机上网的娱乐化、便携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所以农村的手机上网业务增幅大大超过了城市。莲花湖信息化的步子就迈得很大,在这里,手机还能帮老百姓卖蔬菜瓜果 呢。
莲花湖库区,是著名的蔬菜产地、达州市的“菜篮子”。从前,菜农们辛辛苦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从早忙到晚,由于不了解市场行情,只凭运气卖菜,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
蔬菜种植户杨高刚说,原来我们卖菜,每天早早起来准备,挑着担子送到公交车上,再拉到城里去卖。到市场后,有时菜贩子看菜不太好,就压低价格,让我们吃亏。有时卖不掉,还要挑回来,真是困难,麻烦。
这天杨高刚正在摘菜,手机响了,收到一条短信,清楚地写着今天市场的蔬菜价格。知道了行情,杨高刚就把自己的蔬菜品种、数量、自己的姓名、地址,用手机短信回复过去,谈妥了一笔小小的电子订单。不久,一辆小货车来到地头,经纪人来收菜了。田间地头就能卖菜,这又是件新鲜事。
原来,莲花湖库区开通了供销通。每天早晨,专人到菜市场抄询价格,然后群发给菜农。菜农再把自己的供货信息回复到供销通上,这样,菜市场经纪人的收购车来到地头,两人按照短信上的协议价格,现场买卖。菜农再也不用跑冤枉路,只需天天在家安心种菜,就能卖上一个好价钱。手机,使他们在地头就把菜变成了钱。经纪人也不吃亏,既收到了价格合适的蔬菜,也保证了所需蔬菜的数量,省了很大力气。
手机,真成了农民的宝贝。每天都有各种信息发过来。哪里要招工了,发个短信就能马上报名;孩子学习生活怎么样,看看手机就了如指掌;选举村干部,离家千里之外打工的人也可以即时投票;电子商务,也成了庄稼人做买卖得心应手的工具。国际国内,城市农村,柴米油盐,方方面面,都整合进这个小小的手机里了。
吕廷志副理事长说,我们现在谈云计算,其实未来农村的服务很多都是云计算,因为它涉及到天气,自然灾害,季节,甚至环境,土壤、水,农作物种植等大量信息,我们把每一个孤立的信息都看作雨滴的话,需要一个并行的处理技术,把它们连成一片云,为大家服务。
如今在达州,手机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之物。如果说,每个手机是一根根线,现在就已经织成了一张大网。从城市到乡村,手机打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而更新的服务,更奇妙的玩法,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
在莲花湖山村,从生活信息、休闲娱乐、商贸往来,到基层民主、村务公开等等,人人都离不开手机,人人都享受手机服务带来的便捷。据统计,到2010年10月底,我国手机数量已经达到8.43亿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4亿部,其中,农村市场将成为增长的主战场。我们希望,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服务越来越细致,让最新的科技成果,带给人民平安、富足和快乐。
四川省达州市的莲花湖畔,正在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农民卡拉OK比赛,场面热闹非凡,许多到莲花湖的游客,也被吸引过来。令大家感到新奇的是,这场卡拉0K比赛的演唱选手,手里都没拿着麦克风,而是对着自己的手机,看着屏幕放声歌唱。观众们却清清楚楚听到从赛场上的喇叭里传出来的悠扬歌声。这种唱法,可真是新鲜。
莲花湖管委会主任欧华刚说,我们举办的这场农民卡拉OK比赛。不需要有什么组委会,举办方,协办方;演唱选手也不一定都要到现场来,他们可以在家里,也可以远在他乡,只要对着自己的手机唱歌,就能参加比赛。这是我们村民手机的一种新玩法。
这里的奥秘就是一台外型像电话机的机器。它有一个固定的电话号码,用手机拨打这个号码,在连续5声振铃无人应答后,就自动转为广播状态。连接上专用扩音设备,当人对着手机说话、唱歌时,声音就被放大,从喇叭里传出来。这台能连接手机唱歌的机器,叫农信机,当地人管它叫“手机大喇叭”。只要有这台机器,再告诉参赛选手它的电话号码,就形成了供大家娱乐的KTV现场。这件新鲜事吸引了方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来看热闹,来这里的游客,也产生很大兴趣,都想试一试。
这次手机卡拉OK比赛,要求每位选手,拨打现场电话报名,同时报上自己使用的手机型号、演唱的曲目。为了公平,还要求所有选手只能用自己的手机来演唱。这样的比赛,不仅是评判参赛选手演唱水平的比赛,也是对不同型号手机的通话质量、信号强弱和音质好坏的一次检验。
来旅游的大学生龚思宇说,没见过这样的卡拉OK比赛,用手机唱歌,真的挺特别。
这次手机卡拉OK比赛,奇妙的地方,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村民、游客,无论你是否身在会场,离会场远近,甚至你正在外地开会、打工,都可以拨打电话报名参加比赛。选手不用登台,就能一展歌喉,让现场的观众听到你的歌声。
更神奇的是,这台机器既能当扩音器,还能当投票箱。现场观众通过短信投票,现场统计,选出获胜选手。令人惊讶的是,这次的冠军,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为此,现场再次引起轰动。
在外地参加这次比赛的演唱选手夏凤莲说,通常比赛只能到现场比赛。而我们这种模式,能让不能到现场的人也可以参加歌唱比赛。我觉得这种模式更前卫。
莲花湖周围的3个村,总人口4500多人,手机持有量已超过3000部。手机没有普及前,村民间传递消息要隔山喊话,村委会发通知要靠两条腿,不但费力,还容易误事。现在有了农信机,村干部随时随地都能连接大喇叭,给村民开电话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志说,一名村支书,可能正在镇里开会,突然间有急事,他要对村民们广播一个通知,如果回去后传达,也许就晚了。现在他完全可以通过短信或者通过农信机及时发布通知。
自从有了农信机,这个“手机大喇叭”可成了村委会的好帮手。村里面召集开会,传达政策,公开账目等等,都能利用这个手机大喇叭,通知到每个村民。村干部只要拨打农信机的号码,随时随地都能向全体村民讲话。农信机这个特殊的功能,还能防贼,是个“平安大喇叭”。这里有个故事,村里有家人的牛半夜被偷,失主发现后马上联系农信机、打开手机大喇叭,召集全村人在各个路口布防。小偷听到广播后,吓得赶紧扔下牛逃跑了。它还有个重要功能,就是短信功能。不仅能像卡拉OK比赛那样,接收短信,统计票数,还能单发、群发短信。通过发短信,它还做过一次“寻人启事”呢。
杨冬梅是莲花湖附近的一个居民,在一家公司上班。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她和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冬冬。一个周末,她早早下班回家,准备去接放学的孩子。这时,她意外地接到学校发来的短信,通知她,孩子早就放学了。她马上给孩子的几个同学打电话,大家都说没有看到冬冬。顿时,杨冬梅心慌意乱,赶紧去找孩子。
达州是四川省劳务输出的主要基地,全市有十多万名留守儿童,他们的安全、学业,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从2007年至今,达州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几乎都安装了校讯通。每天上学放学时,学生都要刷卡,记载孩子到校和离校时间的短信,就及时发往在外务工的父母手机上。家长虽然不在眼前,但对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
莲花湖邱家学校教师吴淑迁说,我们每天都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及时地通过校讯通平台,发送到他们远在外地父母的手机上,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现在,冬冬的爸爸都打电话过来询问,孩子到底上哪儿去了?杨冬梅一路询问碰见的熟人,没有丝毫消息。莲花湖方圆8平方公里,森林密布,湖水浩淼,眼看天色渐渐暗了,再找不到冬冬,可就麻烦了。杨冬梅越来越害怕,一路呼喊着寻找。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
这时,杨冬梅想到给村主任打电话,请他帮忙找人。村主任接到杨冬梅的电话后,马上用农信机大喇叭,发动全体村民一起找冬冬。但莲花湖畔的四五千村民,有好多人不认识冬冬。
杨冬梅说,村主任就用手机把我儿子的照片发到农信通上。一条带着冬冬照片的彩信,群发到每个村民的手机上。跟着短信就纷纷发回来。张家口、朱神仙、邱家店……村民们都在寻找冬冬。在湖滨码头,一名游船的船长看到彩信后,觉得今天好像见到过这个孩子,可能随游客去了一个岛上。杨冬梅问清情况后,认定这个孩子就是冬冬。
这是湖心的一个小岛,平时无人住,只有一些游客上岛去玩。冬冬可能是混在游客里,上岛去玩,在岛上迷路了,没及时跟船回来。在湖心岛上,杨冬梅一路呼喊着冬冬的名字,终于在一个餐厅的附近找到了孩子。
莲花湖管委会主任欧华刚说,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认识到农信通这个平台的建立,从各方面讲,对我们都是太重要了。
手机信息服务,也给人们带来了平安,在当地不仅能寻找人,还能救命。达州开通了灾害预警通,国土局安装摄像头和位移器,监控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段。在2010年的汛期,及时安全地疏散了1000多人,避免了一场灾难。
我们一般想象中的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信息化也比较落后,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电子商务,我们都以为它是城市的专有宠儿,其实发展最快的是农村,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缺乏大型商场、超市,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造成的。再比如上网业务,在农村,手机的拥有量远远高于电脑,手机上网的娱乐化、便携性,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所以农村的手机上网业务增幅大大超过了城市。莲花湖信息化的步子就迈得很大,在这里,手机还能帮老百姓卖蔬菜瓜果 呢。
莲花湖库区,是著名的蔬菜产地、达州市的“菜篮子”。从前,菜农们辛辛苦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从早忙到晚,由于不了解市场行情,只凭运气卖菜,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
蔬菜种植户杨高刚说,原来我们卖菜,每天早早起来准备,挑着担子送到公交车上,再拉到城里去卖。到市场后,有时菜贩子看菜不太好,就压低价格,让我们吃亏。有时卖不掉,还要挑回来,真是困难,麻烦。
这天杨高刚正在摘菜,手机响了,收到一条短信,清楚地写着今天市场的蔬菜价格。知道了行情,杨高刚就把自己的蔬菜品种、数量、自己的姓名、地址,用手机短信回复过去,谈妥了一笔小小的电子订单。不久,一辆小货车来到地头,经纪人来收菜了。田间地头就能卖菜,这又是件新鲜事。
原来,莲花湖库区开通了供销通。每天早晨,专人到菜市场抄询价格,然后群发给菜农。菜农再把自己的供货信息回复到供销通上,这样,菜市场经纪人的收购车来到地头,两人按照短信上的协议价格,现场买卖。菜农再也不用跑冤枉路,只需天天在家安心种菜,就能卖上一个好价钱。手机,使他们在地头就把菜变成了钱。经纪人也不吃亏,既收到了价格合适的蔬菜,也保证了所需蔬菜的数量,省了很大力气。
手机,真成了农民的宝贝。每天都有各种信息发过来。哪里要招工了,发个短信就能马上报名;孩子学习生活怎么样,看看手机就了如指掌;选举村干部,离家千里之外打工的人也可以即时投票;电子商务,也成了庄稼人做买卖得心应手的工具。国际国内,城市农村,柴米油盐,方方面面,都整合进这个小小的手机里了。
吕廷志副理事长说,我们现在谈云计算,其实未来农村的服务很多都是云计算,因为它涉及到天气,自然灾害,季节,甚至环境,土壤、水,农作物种植等大量信息,我们把每一个孤立的信息都看作雨滴的话,需要一个并行的处理技术,把它们连成一片云,为大家服务。
如今在达州,手机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之物。如果说,每个手机是一根根线,现在就已经织成了一张大网。从城市到乡村,手机打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而更新的服务,更奇妙的玩法,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
在莲花湖山村,从生活信息、休闲娱乐、商贸往来,到基层民主、村务公开等等,人人都离不开手机,人人都享受手机服务带来的便捷。据统计,到2010年10月底,我国手机数量已经达到8.43亿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4亿部,其中,农村市场将成为增长的主战场。我们希望,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服务越来越细致,让最新的科技成果,带给人民平安、富足和快乐。